工作压力过大是很多国家的劳动者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英国的健康与安全委员会将工作压力作为其工作优先领域之一,2004年该委员会引人了工作压力的管理了解标准。这个标准的核心是消除带来职业紧张的因素,如控制、人际关系、变革等。经过三年的努力,健康与安全委员会已经将这个标准推广到约1000家工作场所。自前初步定性研究的结果显示,这一标准效果很好。4.建立全面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为了保障居民生活水平,需要建立和加强全面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对于一些弱势人群,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失业人口、贫困人口等,需要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他们度过人生可能的艰难阶段。儿童是容易处于贫困的另一弱势群体。英国自1997年开始实施全国性的消除儿童贫困的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有儿童的家庭给予经济支援,提供就业机会和支持,通过经济补助和改善居住条件来解决物质匾乏,投资公共服务。通过这一政策,生活在贫困中的儿童的比例大幅度减少。5·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很多国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全民覆盖的医疗保障制度,使人人可以享有基本的健康保健服务。2000年有一半的墨西哥家庭都受到健康问题的困扰,国家卫生财务报表显示,患者自付费占全国卫生总支出的一半以上,这使得许多家庭陷人贫困,医疗支出成为贫困化的一个直接原因。因此,墨西哥政府通过立法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国会决定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并于2004年1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并逐步实现全面普及。近年来,一些非洲国家在摆脱了战乱、政治局面不稳定之后,开始关注人民的健康问题,推行医疗保险制度成为解决健康不公平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一种尝试。加纳开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政府承诺将实现国家健康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其中,分阶段的目标是在10年内实现60%居民加人医疗保险。掌握(二)关注社会结构性因素,改善权力、财富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1:政府多部门协调配合,在全部社会政策中贯彻健康公平消除健康不公平不是卫生部门一家的事情。政府需要将健康公平作为社会进步的标志,在各个部门颁布的政策中保持政策一致性。政府各部门要密切协作,而卫生部门在其中需要发挥催化剂作用。新西兰政府非常重视健康公平,将降低健康不公平纳人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卫生部门提供了如何降低健康不公平性的行动指南,建立了对健康不公平进行监测和报告的系统。这些措施增强了跨部门的协调,促进了不同部门对于不公平现象的对话,并为各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出台政策的时候考虑到健康公平问题。2建立公平的卫生筹资制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在筹资方面向促进健康公平方面倾斜。例如,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承担,向居民免费提供,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无疑是对这一行动策略的响应。3。建立约束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化可以促进医疗技术、卫生服务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过度商业化也会催生恶性市场竞争,诱导市场生产和销售有害于健康的商品和服务,尤其是在缺少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因此,必须合理发挥市场的作用。在医疗保健服务、水资源、劳动力、食品、烟草和酒精等这些特殊商品的提供方面,既需要保证人们对一些日常生活和健康必需品的公平可及,又需要控制对健康有害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15
15 工作压力过大是很多国家的劳动者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英国的健康与安全委员 会将工作压力作为其工作优先领域之一,2004 年该委员会引人了工作压力的管理 标准。这个标准的核心是消除带来职业紧张的因素,如控制、人际关系、变革等。 经过三年的努力,健康与安全委员会已经将这个标准推广到约 1000 家工作场所。 目前初步定性研究的结果显示,这一标准效果很好。 4 .建立全面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为了保障居民生活水平,需要建 立和加强全面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对于一些弱势人群,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妇 女、儿童、失业人口、贫困人口等,需要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他们度过人生 可能的艰难阶段。 儿童是容易处于贫困的另一弱势群体。英国自 1997 年开始实施全国性的消除 儿童贫困的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有儿童的家庭给予经济支援,提供就业机 会和支持,通过经济补助和改善居住条件来解决物质匾乏,投资公共服务。通过这 一政策,生活在贫困中的儿童的比例大幅度减少。 5 .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 家都在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很多国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全民覆盖的医疗 保障制度,使人人可以享有基本的健康保健服务。2000 年有一半的墨西哥家庭都 受到健康问题的困扰,国家卫生财务报表显示,患者自付费占全国卫生总支出的一 半以上,这使得许多家庭陷人贫困,医疗支出成为贫困化的一个直接原因。因此, 墨西哥政府通过立法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国会决定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并于 2004 年 1 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并逐步实现全面普及。 近年来,一些非洲国家在摆脱了战乱、政治局面不稳定之后,开始关注人民的 健康问题,推行医疗保险制度成为解决健康不公平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一种尝 试。加纳开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政府承诺将实现国家健康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 其中,分阶段的目标是在 10 年内实现 60 %居民加人医疗保险。 (二)关注社会结构性因素,改善权力、财富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 1 .政府多部门协调配合,在全部社会政策中贯彻健康公平消除健康不公平不是 卫生部门一家的事情。政府需要将健康公平作为社会进步的标志,在各个部门颁布 的政策中保持政策一致性。政府各部门要密切协作,而卫生部门在其中需要发挥催 化剂作用。 新西兰政府非常重视健康公平,将降低健康不公平纳人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 卫生部门提供了如何降低健康不公平性的行动指南,建立了对健康不公平进行监测 和报告的系统。这些措施增强了跨部门的协调,促进了不同部门对于不公平现象的 对话,并为各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出台政策的时候考虑到健 康公平问题。 2 .建立公平的卫生筹资制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在筹资方面向促进健 康公平方面倾斜。例如,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承担,向居民免费提供,包括计划免 疫、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我国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实施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无疑是对这一行动策略的响应。 3 .建立约束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化可以促进医疗技术、卫生服务和 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过度商业化也会催生恶性市场竞争,诱导市场生产和销售有 害于健康的商品和服务,尤其是在缺少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因此,必须 合理发挥市场的作用。在医疗保健服务、水资源、劳动力、食品、烟草和酒精等这 些特殊商品的提供方面,既需要保证人们对一些日常生活和健康必需品的公平可 及,又需要控制对健康有害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 了解 掌握
掌握控烟政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吸烟对健康危害非常大,加重了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负担。有证据显示,烟草自由贸易将会带来负面的健康后果。世界卫生组织提示,降低烟草关税会刺激吸烟率的上升。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烟草排除出贸易条约,国家应提高卷烟价格,并提高烟草消费税。4消除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性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特别是性别因素可能与职业、贫困、教育等因素互相作用,加剧健康的不平等状况。因此,消除引起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在所有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注意到性别因素的影响,对改善妇女地位,实现全人群健康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瑞典政府将性别平等纳人主流思想,通过对性别因素的系统分析,规划和提供各项社会政策和服务。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是瑞典形成了有效的跨部门协调制,并且在全社会形成了性别平等的共识,使得性别平等的观点主流化。印度和肯尼亚等一些原来对妇女抱有偏见的国家,政府颁布了法律,消除对妇女的一切形式的歧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5·发展良好的全球卫生治理机制,消除全球健康不平等健康不公平存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一个出生在日本或瑞典的婴儿能活到近90岁,而一个出生在阿富汗或非洲撤哈拉以南地区的婴儿却只能活到50罗。非洲撤哈拉以南地区和许多亚洲国家在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健康指标上远远落后于北美和欧洲国家。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和依存关系日益增长。以世界卫生组织为首的一些国际组织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健康发展组织资源,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例如,在控制结核病方面的对抗结核合作伙伴关系(stTBpartnership)和在控制疾方面的对抗疾(rollbackmalaria)项目等,对帮助发展中国家控制疾病、提高健康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讲课程的小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影响健康的根本因素为社会因素,并且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能直观影响人类健康水平。体现了社会因素的重要性。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充分互动。【本讲课程的作业】课后认真复习1.社会健康决定因素的模型的内容如何理解现代医学的目的?2.文化影响健康的模式和特点?如何从卫生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其社会功能?16
16 控烟政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吸烟对健康危害非常大,加重了呼吸系统疾病、 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负担。有证据显示,烟草自由贸易将会带来负面的健康后果。 世界卫生组织提示,降低烟草关税会刺激吸烟率的上升。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将烟草排除出贸易条约,国家应提高卷烟价格,并提高烟草消费税。 4 .消除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性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特别是性别因素可能与职业、贫困、教育等因素互相作用,加剧健康的不平等状况。 因此,消除引起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在所有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注意到性 别因素的影响,对改善妇女地位,实现全人群健康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瑞典政府将性别平等纳人主流思想,通过对性别因素的系统分析,规划和提 供各项社会政策和服务。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是瑞典形成了有效的跨部门协调制, 并且在全社会形成了性别平等的共识,使得性别平等的观点主流化。印度和肯尼亚 等一些原来对妇女抱有偏见的国家,政府颁布了法律,消除对妇女的一切形式的歧 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5 .发展良好的全球卫生治理机制,消除全球健康不平等健康不公平存在于不同 国家和地区之间。一个出生在日本或瑞典的婴儿能活到近 90 岁,而一个出生在阿 富汗或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婴儿却只能活到 50 岁。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许多 亚洲国家在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健康指标上远远落后于北 美和欧洲国家。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和依存关系日益增长。以 世界卫生组织为首的一些国际组织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健康发展组织资源,采取了 一 系 列 的 行 动 。 例 如 , 在 控 制 结 核 病 方 面 的 对 抗 结 核 合 作 伙 伴 关 系 ( st TB partnership ) 和 在 控 制 疟 疾 方 面 的 对 抗疟疾 (roll back malaria )项目等,对帮助发展中国家控制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掌握 【本讲课程的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影响健康的根本因素为社会因素,并且健康社会 决定因素能直观影响人类健康水平。体现了社会因素的重要性。 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充分互动。 【本讲课程的作业】 课后认真复习 1.社会健康决定因素的模型的内容如何理解现代医学的目的? 2.文化影响健康的模式和特点?如何从卫生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其社会功能?
课程名称:《社会医学》第2周,第4讲次摘要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第一节基本内涵及衡量标准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第三节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第四节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健康投资分析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了解健康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掌握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基本内涵和衡量标准。2.熟悉经济发展与健康的相互关系: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的关系【重点】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健康的内涵和衡量标准。【重点】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社会经济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形式,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保持健康的物质条件。而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不同文化的传统与精髓又都在告诚人们“健康就是财富”。对健康而言,没有社会经济作为基础,人群健康水平就难以保证;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没有人类的健康,就不可能有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投资手健康,就是投资手生产力。【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基本内涵及衡量指标一、经济发展的内涵及衡量指标【板书“衡量指标”】以往常用反应经济增长的指标分析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了解GNP),以及人均GDP和人均GNP等。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变化,单纯用这些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过去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总量“经济增长”概念相比,经济发展从内涵上看更加丰富。不但包括经济规模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包含了政治文化进步、自然生态平衡、卫生健康改善等能体现质量效益改善的内容。现在国际上开发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index,HDI)真实发展指标(genuineprogressindicator,GPI)、全球幸福指数(globalhappinessindex,GHI)等。另外还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使用的人类发展指数由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三个指标构成。二、健康的内涵及衡量指标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健康被认为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但这仅掌握仅是从驱体性和生物性角度加以理解的,存在相当程度的局限性、片面性。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维健康概念”,即“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这全面地诠释了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的理解,将人的身体结构域功能、驱体与精神、心理与社会适应作为统一的整体来看待,把人体的健康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对于健康的衡量,常用的健康状况问卷包括诺丁汉健康指标系统;出生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17
17 课程名称:《社会医学》 第 2 周,第 4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 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 基本内涵及衡量标准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健康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 第四节 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健康投资分析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了解健康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掌握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基本内涵和衡量标准。 2.熟悉经济发展与健康的相互关系;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的关系 【重 点】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健康的内涵和衡量标准。 【重 点】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社会经济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形式,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保持健康的物质条件。而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不同文化的传统与精髓又都在告诫 人们“健康就是财富”。对健康而言,没有社会经济作为基础,人群健康水平就难 以保证;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没有人类的健康,就不可能有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投资于健康,就是投资于生产力。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一节 基本内涵及衡量指标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及衡量指标 【板书“衡量指标”】 以往常用反应经济增长的指标分析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国内生产 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以及人均 GDP 和人均 GNP 等。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变化,单纯用这些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已经具有 一定的局限性。与过去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总量“经济增长”概 念相比,经济发展从内涵上看更加丰富。不但包括经济规模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 化、更重要的是包含了政治文化进步、自然生态平衡、卫生健康改善等能体现质量 效益改善的内容。现在国际上开发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真实发展指标(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GPI)、全球幸福指数(global happiness index,GHI)等。另外还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使用的人类发展指数由预 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 GDP 三个指标构成。 二、 健康的内涵及衡量指标 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健康被认为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但这仅 仅是从躯体性和生物性角度加以理解的,存在相当程度的局限性、片面性。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维健康概念”,即“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 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这全面地诠释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对健康的理解,将人的身体结构域功能、躯体与精神、心理与社会适应作为统一的 整体来看待,把人体的健康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 对于健康的衡量,常用的健康状况问卷包括诺丁汉健康指标系统;出生率、死 亡率、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 ( 了解 掌握
随着人群健康状况的逐步改善如健康期望寿命(healthlifeexpectancy,掌握HALE)、减寿人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lifeyears,DALY)等开始被广泛应用。第二节经济发展与健康【板书】一、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板书“经济一健康”】掌握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让人们生活的更健康、更幸福。但在经济发展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如果不讲科学发展观、不建设生态环境,有可能会损害人群健康,最终不仅会耗尽经济增长的“财富”,甚至会再次“因病致残”,带来诸多新的健康问题。(一)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提高1: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2.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3.经济发展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3.4.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5.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6.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二、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板书“健康一经济”】掌握从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来看,健康投资可以维持或改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人力资本的边际贡献率,进而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一)增加劳动力供给人是生产力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从经济角度看,作为生命的基石,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拥有健康,就可以拥有更大的生产力。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直接使工作寿命延长,在增加工作时间的同时,减少因疾病而损失的工作日,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二)提高劳动生产率良好的健康使劳动者在体力、脑力或认知能力上都能更加强壮充沛。良好的健康不仅直接提高了家庭和市场劳动生产力,使之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更明显的优势,而且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三)减少疾病损失疾病、失能(残疾)和过早死亡不但给病人家庭、社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大量消耗因防治疾病而投入的卫生资源。(四)促进教育收益实现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普及提高,而健康水平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健康可以在三个方面影响教育的收益:受教育的机会、学习能力及对女性儿童的不平等。(五)促进自然资源利用健康投资既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也会因为对自然疫源地的改造,而吸引大量的移民,从而促进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8
18 随着人群健康状况的逐步改善如健康期望寿命(health life expectancy, HALE)、减寿人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伤残调整生命年 (disability adjust life years, DALY)等开始被广泛应用。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健康 【板书】 一、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板书“经济—健康”】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让人们生活的更健康、更幸 福。但在经济发展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如果不讲科学发展观、不建设生 态环境,有可能会损害人群健康,最终不仅会耗尽经济增长的“财富”,甚至会再 次“因病致残”,带来诸多新的健康问题。 (一) 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1. 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 2. 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 3. 经济发展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二) 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1.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生活方式的改变 3. 现代社会病的影响 4. 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 5. 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 6. 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二、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板书“健康—经济”】 从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来看,健康投资可以维持或改善人力资源的数量 和质量,提高人力资本的边际贡献率,进而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 增加劳动力供给 人是生产力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从经济角度看,作为生命的基石,健康是人 类最宝贵的财富,拥有健康,就可以拥有更大的生产力。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一 方面直接使工作寿命延长,在增加工作时间的同时,减少因疾病而损失的工作日, 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 提高劳动生产率 良好的健康使劳动者在体力、脑力或认知能力上都能更加强壮充沛。良好的健 康不仅直接提高了家庭和市场劳动生产力,使之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更明显的优势, 而且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 (三) 减少疾病损失 疾病、失能(残疾)和过早死亡不但给病人家庭、社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而且会大量消耗因防治疾病而投入的卫生资源。 (四) 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普及提高,而健康水平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教育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健康可以在三个方面影响教育的收益:受教育的机会、学习能力及对女 性儿童的不平等。 (五) 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健康投资既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也会因为对自然疫源地的改造,而吸引 大量的移民,从而促进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掌握 掌握 掌握
第三节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板书】卫生服务的内涵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科学技术进步水平的具体体现,又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发生改变。一、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板书“需要”】掌握(一)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发展带来了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群健康水平总体上随之提高,特别是死亡率降低、出生率降低和平均期望寿命增长。由于老年人比值增多,使卫生服务需要结构类型发生了重要改变。(二)疾病模式变化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快速上升,同时老龄化与慢性病相互交叉,进一步加剧了疾病持续天数增长,失能、残障比例增高,不但卫生服务需要数量因此增长,卫生服务需要类型也因此改变。二、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板书“需求”】掌握(一)随着经济发展而伴生的劳动效率提高和生活水平提高,在健康的身心状况可以给个体带来更多财富和更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人们也具备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可以投入到对自身健康的追求上。(二)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人们对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信息时代又似的居民得到卫生健康知识与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成本低廉,速度迅速,由卫生服务需要转变为需求的阈值因此大幅度降低。(三)作为经济发展结果,社会财富积累逐渐增多,而后社会可以有更多资源投入卫生服务领域。三、经济发展与卫生费用了解(一)卫生费用上涨的必然性1.物价上涨2.人口老龄化与疾病谱的变化3.医学科学发展4.保障体系完善(二)卫生费用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节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健康投资分析【板书】一、健康投资掌握健康投资是指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闲暇时间和卫生服务等资源。尤其是在卫生服务方面的投入不仅仅是单纯的消费,更是对健康的投资,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投资。只有将健康投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的有机部分,社会才能出现社会经济与健康的良性互动。二、健康投资效益分析(一)健康投资的经济效益了解微观层面是以个体健康水平变化为着眼点,一般通过工作时间损失、无病时间、生病时间、劳动生产力变化、自我健康评价、生命质量改变等指标来衡量健康投资的收益。宏观层面是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健康水平作为观察单位来考察,一般采用出生率、死亡率、发病率、残疾率、平均期望寿命、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指标。19
19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板书】 卫生服务的内涵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科学技术进步 水平的具体体现,又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发生改变。 一、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板书“需要”】 (一) 人口结构变化 经济发展带来了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群健康水平总体上随 之提高,特别是死亡率降低、出生率降低和平均期望寿命增长。由于老年人比值增 多,使卫生服务需要结构类型发生了重要改变。 (二) 疾病模式变化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快速上升, 同时老龄化与慢性病相互交叉,进一步加剧了疾病持续天数增长,失能、残障比例 增高,不但卫生服务需要数量因此增长,卫生服务需要类型也因此改变。 二、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板书“需求”】 (一) 随着经济发展而伴生的劳动效率提高和生活水平提高,在健康的身心状况 可以给个体带来更多财富和更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人们也具备更多的时间、 精力和财力可以投入到对自身健康的追求上。 (二) 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人们对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 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信息时代又似的居民得到卫生健康知识与信息的内容 更加丰富,成本低廉,速度迅速,由卫生服务需要转变为需求的阈值因此 大幅度降低。 (三) 作为经济发展结果,社会财富积累逐渐增多,而后社会可以有更多资源投 入卫生服务领域。 三、经济发展与卫生费用 (一)卫生费用上涨的必然性 1. 物价上涨 2. 人口老龄化与疾病谱的变化 3. 医学科学发展 4. 保障体系完善 (二)卫生费用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四节 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健康投资分析 【板书】 一、 健康投资 健康投资是指人们为了获得良好的健康而消费的食品、闲暇时间和卫生服务 等资源。尤其是在卫生服务方面的投入不仅仅是单纯的消费,更是对健康的投资, 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投资。 只有将健康投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的有机部分,社会才能出现社会 经济与健康的良性互动。 二、 健康投资效益分析 (一) 健康投资的经济效益 微观层面是以个体健康水平变化为着眼点,一般通过工作时间损失、无病时间、 生病时间、劳动生产力变化、自我健康评价、生命质量改变等指标来衡量健康投资 的收益。宏观层面是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健康水平作为观察单位来考察,一般 采用出生率、死亡率、发病率、残疾率、平均期望寿命、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 率等指标。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