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观测成果初级处理 学习目标: 掌握测量成果改化的原理和不改化的条件; ·掌握地面点之间方位角的测量原理、计算方法: ·理解地面点坐标换带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等
第五章 观测成果初级处理 • 学习目标: • 掌握测量成果改化的原理和不改化的条件; • 掌握地面点之间方位角的测量原理、计算方法; • 理解地面点坐标换带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等
第一节观测值的改化 距离的改化 H 目的,把某一高程面上的平距化算为高斯平面上的长度 主要内容:参考椭球体投影改化和高斯距离改化。 1.椭球体投影改化:目的:是把某一高程面上的平距 R 化算为参考椭球体面(或似大地水准面)上的平距。 R r+h r+h H D,× △D=-D R+h AB AB R+h r+h s=Da+△D
第一节 观测值的改化 • 一、距离的改化 • 目的,把某一高程面上的平距化算为高斯平面上的长度。 • 主要内容:参考椭球体投影改化和高斯距离改化。 • 1.椭球体投影改化:目的:是把某一高程面上的平距 化算为参考椭球体面(或似大地水准面)上的平距。 1 (5 −1) + = − + = m m AB m R H H R H R D s 1 (5− 2) + = − + = − m m AB AB m m AB R H H D D R H H s D (5 −3) + = − m m AB R H H D D s = D + D (5− 4) AB
平距投影到假定似大地水准面上的改化 △D=-14BR+m R A 有B H-H △D AB (5-6) R+h R
平距投影到假定似大地水准面上的改化 (5− 6) + − = − m m A B R H H H D D (5 −3) + = − m m AB R H H D D
2.高斯距离改化: 根据高斯投影的几何意义和高斯平面的特 中央子午线 (N) 点,参考椭球体面上的边(弧长)投影成高斯 平面上时的边长会变形。 As=l-s ⅢⅡ 2R224R △s= 2R2 高斯平面少 2R △s=yym 2RYmRr SU 2R 不改化的条件 R △s很小,要求不高。ym<20km,s<1km R
2.高斯距离改化: • 根据高斯投影的几何意义和高斯平面的特 点,参考椭球体面上的边(弧长)投影成高斯 平面上时的边长会变形。 • s=l- s • s= ym = ym = • 不改化的条件 • s很小,要求不高。ym<20km,s <1km (5 8) 2 24 2 2 2 2 − = + R y R y s S m (5 11) 2 2 2 − = R y s S m R ym 2 R S (5 11) 2 2 2 − = R y s S m
距离改化忽略不计的条件 当S=1000米,ym<20km,高斯距离改化△S<5mm,在 般工程建设中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应用上可 以把y<20km的曲湎区域当作平面,不再进行高斯距 离改化 同样,在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中,可以把yn<20km 的曲面区域当作平面,不再进行高斯距离改化
距离改化忽略不计的条件 • 当S=1000米, ym<20km,高斯距离改化ΔS<5mm,在 一般工程建设中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应用上可 以把 ym<20km的曲面区域当作平面,不再进行高斯距 离改化。 • 同样,在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中,可以把 ym<20km 的曲面区域当作平面,不再进行高斯距离改化。 m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