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的扩张史以“征服″为基本模式。赤裸裸的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者,以传播文明 之名肆意掠夺与奴役 回首中国近代史,对一国将自己意志强加给别国的行为,中国有切肤之痛,怎会己所不欲, 施于他人? 用西方定式思维去解释中国兼容并包的“交流”实践,实则谬以干里。 二是“中国无意唱独角戏也不搞一言堂"。 西方惯用的强权思维不符合我们的逻辑;“共商、共建、共享”才是中国的逻辑。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 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本次论坛,与会国家将共同达成一份关 于“—带一路”建设的成果性文件,很可能将起到类似“宪法”的作用。而此“共商”产物 的权威性,就来自百余国家的共同协商和支持 这样广泛的国际民主,在强调“掌控”的西方思维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三是“天下大同,中华文明古已有之”。 回溯历史,无论何时代对何国家,中国从不曾扮演掠夺者和欺凌者的角色。 深层原因是,中华文化古已有之的“天下大同”理念,包容共享的价值观,及对“以和为 贵、和而不同”的高度尊崇。中华文明崇尚的是不施刀兵,自使人心悦诚服,乃有“万国来 朝”的胜景! 君不见:“—带一路”计划将给相关国家带来超过1万亿美元的基建资金,很多国家都会 因此受益。这条共赢之路已获得中国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多个沿线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 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中国还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 设、产业合作提供融资支持。 而这些的根本出发点,源于中国对全球局势深刻的洞察之一:人类的未来,在于融入“命
西方文明的扩张史以“征服”为基本模式。赤裸裸的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者,以传播文明 之名肆意掠夺与奴役。 回首中国近代史,对一国将自己意志强加给别国的行为,中国有切肤之痛,怎会己所不欲, 施于他人? 用西方定式思维去解释中国兼容并包的“交流”实践,实则谬以千里。 二是“中国无意唱独角戏也不搞一言堂”。 西方惯用的强权思维不符合我们的逻辑;“共商、共建、共享”才是中国的逻辑。 自 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已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 支持,4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本次论坛,与会国家将共同达成一份关 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性文件,很可能将起到类似“宪法”的作用。而此“共商”产物 的权威性,就来自百余国家的共同协商和支持。 这样广泛的国际民主,在强调“掌控”的西方思维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三是“天下大同,中华文明古已有之”。 回溯历史,无论何时代对何国家,中国从不曾扮演掠夺者和欺凌者的角色。 深层原因是,中华文化古已有之的“天下大同”理念,包容共享的价值观,及对“以和为 贵、和而不同”的高度尊崇。中华文明崇尚的是不施刀兵,自使人心悦诚服,乃有“万国来 朝”的胜景! 君不见:“一带一路”计划将给相关国家带来超过 1 万亿美元的基建资金,很多国家都会 因此受益。这条共赢之路已获得中国投资超过 185 亿美元,为多个沿线国家创造近 11 亿美元 税收和 18 万个就业岗位。中国还出资 400 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 设、产业合作提供融资支持。 而这些的根本出发点,源于中国对全球局势深刻的洞察之一:人类的未来,在于融入“命
运共同体” 在国际社会处于全球化最不确定之时,中国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及具操作性的 带一路”中国方案,无疑给世界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通过打造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我们可以为人类 奉献一个更多繁荣、更少冲突的世界 我们坚信,新丝绸之路,必将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摘编自2017年5月7日新浪国内新闻)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表明,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合作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参与国仅限古代陆 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沿线国家。 B.与会国家将在论坛上达成,并将起到类似“宪法”作用的成果性文件,是“一带一路” 属于“共商”产物而非中国一言堂的佐证 C.上述三则新闻,都关注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深远意义,以及对促 进中国和世界沟通的积极影响。 三则材料显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相关战略 构想、合作倡议后最高规格的主题论坛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三引用精确的数据,呈现“一带一路”惠及参与国的事实,是对“中国在‘掌控', 并非‘共赢’”这一论调的有力回击 B.在材料三中,有部分语言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而新闻的倾向性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 它与新闻的客观性并不互相影响。 C.材料三以“注入强心剂”比喻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在全球局势动荡下,以“命运 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方案对世界的贡献 D.从“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内涵来看,“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 既是利益共享,也应责任共担。 材料三报道了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对不实言论的回应,还结合发言人的观点作了新闻背 景、相关史实的拓展,削弱了新闻的时效性
运共同体”。 在国际社会处于全球化最不确定之时,中国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及具操作性的“一 带一路”中国方案,无疑给世界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通过打造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我们可以为人类 奉献一个更多繁荣、更少冲突的世界! 我们坚信,新丝绸之路,必将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摘编自 2017 年 5 月 7 日新浪国内新闻)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表明,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合作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参与国仅限古代陆 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沿线国家。 B.与会国家将在论坛上达成,并将起到类似“宪法”作用的成果性文件,是“一带一路” 属于“共商”产物而非中国一言堂的佐证。 C.上述三则新闻,都关注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深远意义,以及对促 进中国和世界沟通的积极影响。 D.三则材料显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 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相关战略 构想、合作倡议后最高规格的主题论坛。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 分)( ) A.材料三引用精确的数据,呈现“一带一路”惠及参与国的事实,是对“中国在‘掌控’, 并非‘共赢’”这一论调的有力回击。 B.在材料三中,有部分语言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而新闻的倾向性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 它与新闻的客观性并不互相影响。 C.材料三以“注入强心剂”比喻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在全球局势动荡下,以“命运 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方案对世界的贡献。 D.从 “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内涵来看,“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 既是利益共享,也应责任共担。 E.材料三报道了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对不实言论的回应,还结合发言人的观点作了新闻背 景、相关史实的拓展,削弱了新闻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