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获得了许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 们感受到黄河伟大坚强的英雄气魄( ):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 者zhi()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 到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时qie()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 感受到邓稼先这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的献身精神 【答案】 (2).挚(3).锲(4).xian 【解析】 【详解】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 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 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气魄,比喻气势惊人,胆识过人,形容一个人有领袖气 质。挚痛:诚恳而深切。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B.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C.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 D.能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缺少主语,“通过”或“使”去掉一个;B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能” 改为“才能”的后面:C项,正确:D项,两面对一面,把“能否”去掉。 【点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 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3.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
1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2018-2019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获得了许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 们感受到黄河伟大坚强的英雄气魄.( );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 者 zhì( )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 到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时 qiè( )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 感受到邓稼先这位长期以来鲜.( )为人知的科学家的献身精神。 【答案】 (1). pò (2). 挚 (3). 锲 (4). xiǎn 【解析】 【详解】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 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 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气魄,比喻气势惊人,胆识过人,形容一个人有领袖气 质。挚痛:诚恳而深切。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B. 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C. 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 D. 能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项,缺少主语,“通过”或“使”去掉一个;B 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能” 改为“才能”的后面;C 项,正确;D 项,两面对一面,把“能否”去掉。 【点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 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3.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
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 B.音乐会上,那段优美歌声和动人的琴声可谓相得益彰。 C.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使 用不恰当。B项,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 来。使用恰当:C项,忍俊不禁:是指忍不住笑出来。与“笑了起来”重复,使用不恰当; D项,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使用不恰当。 【点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 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项是 A.《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 B.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春水》 C.《木兰诗》选自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卖油翁》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错误,应改为:《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B项错误, 应改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死水》。C项错误, 应改为:《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正确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2 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 ....。 B. 音乐会上,那段优美 的 歌声和动人的琴声可谓相得益彰 ....。 C. 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 ....地笑了起来 D.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项,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使 用不恰当。B 项,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 来。使用恰当;C 项,忍俊不禁:是指忍不住笑出来。与“笑了起来”重复,使用不恰当; D 项,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使用不恰当。 【点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 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项是( ) A.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 B.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 的 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春水》。 C. 《木兰诗》选自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卖油翁》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项错误,应改为:《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B 项错误, 应改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诗集代表作有《红烛》《死水》。C 项错误, 应改为:《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正确。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 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 发展史。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③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部分。出题 思想: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 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2)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 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首先,提出“孝”的观点,然后在论述“孝”存在的意义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默写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是 (4)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5)《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 【答案】(1).(1)杨花榆荚无才思(2).(2)弹琴复长啸(3).(3)此夜曲 中闻折柳 (4).何人不起故园情(5).(4)故园东望路漫漫,(6).双袖龙钟 泪不干(7).(5)朔气传金柝,(8).寒光照铁衣 【解析】
3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 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 5000 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 发展史。 A. ①③⑤②④ B. ③①⑤④② C. ②①③⑤④ D. ③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 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部分。出题 思想: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 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 (2)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 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首先,提出“孝”的观点,然后在论述“孝”存在的意义。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6.默写 (1)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5)《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杨花榆荚无才思 (2). (2)弹琴复长啸 (3). (3)此夜曲 中闻折柳,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5). (4)故园东望路漫漫, (6). 双袖龙钟 泪不干 (7). (5)朔气传金柝, (8). 寒光照铁衣 【解析】
【详解】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 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 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榆荚”“啸”“园”“漫”“袖”“柝”是此题中的易错字 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 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 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 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 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名 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7.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 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要喝。不跑呢,那毒花 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选段出自名著《》作者是。这里所写的是(写出人名)他最大的梦想是 【答案】(1).《骆驼祥子》(2).老舍(3).祥子(4).拥有一辆自己的洋 车,自己能养活自己。 【解析】 【详解】要求学生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然后确定原著。结合“他拉上了个买卖,把 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己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分析,他是指“祥 子”。故名著是《骆驼祥子》,作者老舍。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自己的车,却经历了 三起三落,使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综合性学习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 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 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
4 【详解】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 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 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榆荚”“啸”“园”“漫”“袖”“柝”是此题中的易错字, 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 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 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 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 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名 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7.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 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要喝。不跑呢,那毒花 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选段出自名著《______》作者是_______。这里所写的是_____(写出人名)他最大的梦想是: _____。 【答案】 (1). 《骆驼祥子》 (2). 老舍 (3). 祥子 (4). 拥有一辆自己的洋 车,自己能养活自己。 【解析】 【详解】要求学生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然后确定原著。结合“他拉上了个买卖,把 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分析,他是指“祥 子”。故名著是《骆驼祥子》,作者老舍。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自己的车,却经历了 三起三落,使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综合性学习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 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 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
的精力。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位有 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 请你列举一个有关爱国的历史人物,并简单说说他的爱国表现。 9.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度里,无须用牺牲生命来表达自己的爱 国情怀,请问我们该以怎样的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答案】8.(示例)邓稼先在美国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放弃了国外 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回国后,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 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9.示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关心时事政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解析】 8题详解】 答案不唯一,写出一名只了解的爱国人物,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他的事迹即可。如:林则 徐。虎门销烟大大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9题详解】 答案不唯一,结合自己的身份一一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 事情即可。如:在学校刻苦学习,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文言文阅读 【甲文】《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文】《北史·傅永列传》(节选)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 能手执鞍桥,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 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 期耳。” 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不封口的文书
5 的精力。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位有 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 8. 请你列举一个有关爱国的历史人物,并简单说说他的爱国表现。 9.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度里,无须用牺牲生命来表达自己的爱 国情怀,请问我们该以怎样的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答案】8. (示例)邓稼先在美国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放弃了国外 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回国后,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 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9. 示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关心时事政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解析】 8 题详解】 答案不唯一,写出一名只了解的爱国人物,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他的事迹即可。如:林则 徐。虎门销烟大大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9 题详解】 答案不唯一,结合自己的身份——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 事情即可。如:在学校刻苦学习,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文言文阅读 【甲文】《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文】《北史·傅永列传》(节选)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 能手执鞍桥,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 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 期耳。” 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不封口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