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汇总 宝山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2暮 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 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命童仆 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须叟,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注释: 1瓦瓮: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2向:将近、将近的意思。3铃铎:代指车马。 4缣:线织品,此处用作货币的代用品。5结络:捆扎瓦瓮的绳子。 1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1)文中,两处加点词“于”的意思是 的 两处加点词“得”的意思是 的。(2分) A相同 B不同 (2)根据文意,“属天寒”中“属”一词的解释,应选的一项 是 (2分) A同“嘱”,嘱托。例一一“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类,一类。例——“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C适逢,适才。例一一“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颇遂开囊取缣,立偿 14.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载瓦瓮车“进退不得”的原因 是 和 (3分) 15.从刘颇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个性特征中的两大亮 点 。(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回答)(2分) 12.(4分,每小题各2分)(1)BA(2)C 13.(3分)刘颜于是打开行囊拿出缣(货币代用品),马上偿还(抵补)给那 个人(瓦瓮主人) (3分)道路峻滑车马太多车身太重 15.(2分)当机立断(处事果断)慷慨大度(豪爽大方) 长宁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5分) 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2。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 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 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1张弘范:元军将领。2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2014 年上海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汇总 宝山 (四)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12 分)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 1,塞于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 2 暮, 官私客旅群队,铃铎 3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 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 4,立偿之。命童仆 登车,断其结络 5,悉推瓮于崖下,须叟,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注释: 1 瓦瓮: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2 向:将近、将近的意思。3 铃铎:代指车马。 4 缣:线织品,此处用作货币的代用品。5 结络:捆扎瓦瓮的绳子。 1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1)文中,两处加点词“于”的意思是 的; 两处加点词“得”的意思是 的。(2 分) A 相同 B 不同 (2)根据文意,“属天寒”中“属”一词的解释,应选的一项 是 (2 分) A 同“嘱”,嘱托。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 类,一类。例——“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C 适逢,适才。例——“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 颇遂开囊取缣,立偿 之。 14.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载瓦瓮车“进退不得”的原因 是 、 和 。(3 分) 15.从刘颇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个性特征中的两大亮 点: 、 。(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回答)(2 分) 12.(4 分,每小题各 2 分)(1)B A (2)C 13.(3 分)刘颜于是打开行囊拿出缣(货币代用品),马上偿还(抵补)给那 个人(瓦瓮主人) 14.(3 分)道路峻滑 车马太多 车身太重 15.(2 分)当机立断(处事果断) 慷慨大度(豪爽大方) 长宁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5 题(15 分) 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 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 2。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 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 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1 张弘范:元军将领。 2 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 是 。(1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与俱入山崖 (2)使为书招张世杰 (3)其末二句云 13、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来事奉我们皇上 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 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14、“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 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 (4分) 1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因为张弘范是 个 的人, 理由 是 (4分) 11.留取丹心照汗青。12.(1)一起 (2)写 说 1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1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 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 祟明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尝弹雀1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 恕,诘其故。对曰:“臣以尚2急于3口弹雀。”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 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 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①弹雀:拿弹弓打小鸟。②尚:还是。③于:比。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徐 (2)自当有史官书之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含义(3分) 上怒,诘其 故
1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 是 。(1 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 (1)与俱入山崖 ( ) (2)使为书招张世杰 ( ) (3)其末二句云 ( ) 13、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来事奉我们皇上 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 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14、“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 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 “ ”(4 分) 1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因为张弘范是一 个 的人, 理由 是 。(4 分) 11.留取丹心照汗青。 12.(1) 一起 (2)写 (3) 说 13.B 1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1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 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 崇明 (四)阅读下文,完成 12 -15 题(12 分)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尝弹雀 1 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 恕,诘其故。对曰:“臣以尚 2 急于 3 口弹雀。”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 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 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①弹雀:拿弹弓打小鸟。②尚:还是。 ③于:比。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1)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 徐 (2)自当有史官书之 当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含义(3 分) 上怒,诘其 故
14.从文中看,上“惧”的 是 “说”的 是 (2分)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个贪玩又专制霸道的昏君 B.是个专制但知错就 改的明君。 C.是个胆小又笼络人心的昏君。 D.是个有大胸怀大气 度的明君。 12.(1)慢慢地(2分) (2)应该,应当(2分) 13.皇上生气了,责问他这样做的原因。(3分,关键词:诘,故,其) 惧:自己的昏庸被史官记录下来影响名声;说:有这稀一位敢于劝谏的忠 臣。(每空1分) 15.B(3分) 奉贤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张耳 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1),为里 监门(2)以自食。吏尝以过笞(3)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4)之,使受笞。吏去 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 践石室,淮阴(5)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 以一成一败。 [注释](1)陈:陈国。(2)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3)笞:鞭打。 (4)蹑:踩。(5):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耳乃引余之桑下( (2)不及张耳远甚( 12.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13.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 而张耳却能做到“ (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4.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 (2 分) A、多多益善 B、卧薪尝胆 C、望梅止渴 胯下之辱 11.(1)拉(2分) (2)比得上(2分) 12.D(3分) 13.浅躁(1分)忍小耻(2分) 14.C(2分)
14.从文中看,上“惧”的 是 _ __ _, “说”的 是 (2 分) 1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 ___(3 分) A.是个贪玩又专制霸道的昏君。 B.是个专制但知错就 改的明君。 C.是个胆小又笼络人心的昏君。 D.是个有大胸怀大气 度的明君。 12.(1)慢慢地(2 分) (2)应该,应当(2 分) 13.皇上生气了,责问他这样做的原因。(3 分,关键词:诘,故,其) 14.惧:自己的昏庸被史官记录下来影响名声;说:有这稀一位敢于劝谏的忠 臣。(每空 1 分) 15.B(3 分) 奉贤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4 题。 张耳 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1),为里 监门(2)以自食。吏尝以过笞(3)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4)之,使受笞。吏去, 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 践石室,淮阴(5)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 以一成一败。 [注释](1)陈:陈国。(2)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3)笞:鞭打。 (4)蹑:踩。(5):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耳乃引余之桑下( ) (2)不及张耳远甚( ) 12.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3 分) 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13.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 “_________________“, 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3 分) 14.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2 分) A、多多益善 B、卧薪尝胆 C、望梅止渴 D、 胯下之辱 11.(1)拉(2 分) (2)比得上(2 分) 12.D(3 分) 13.浅躁(1 分) 忍小耻(2 分). 14.C(2 分)
虹口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王敦1有废明帝2意,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之不孝,皆云温太真3所说。及温 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 色并厉,欲使温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正色曰:“钩透致远4 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注:1王敦;东晋大臣,有谋杈纂位之心。②明帝:司马绍,即后文的太子。 ③温太真:东晋政治家,曾仼太子的近侍官。④钩透致远:指学识广博精深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及温来 (2)欲使温从己(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人物没法估量君子德行。 B.我没有资格估量君子 的德行。 C.小人物无法测量君子德行 D.我没有凭借测量君子 的德行。 14.文中能体现温太真有胆识的语句是 (2分) 1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表现主人公王敦的有勇有谋。 B.称赞明帝的广博学识与 孝顺。 C.表现真正勇者的威武不屈。 D.赞扬温太真的智慧与 善辩。 12.(1)等到(2)听从(服从顺从) 13.B 14.温正色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小 人无以测君子、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只答“正 色”给1分) 15.C 黄浦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魏公子无忌①方食,有鸠飞入案下,鹞②逐而杀之。公子暮为不食。曰:“鸠避 患归无忌,竟为鹞所得,吾负之。为吾捕得此鹞者,无忌无所爱。”遂得鹞二百 余,左右欲尽杀之,恐有辜,乃自按剑至其笼,曰:“昨捕鸠者,当低头服罪; 不是者,可奋翼。”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乃取杀之,尽放其余。名声流布, 天下归焉 【注释】①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的军事家,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 ②鹞(yo):指鹞鹰,中型猛禽,擅捕蛇、鼠、蛙和小鸟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魏公子无忌方食 (2)左右欲尽杀之( 12、对文中画线句“无忌无所爱”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无忌没有可以喜欢的 C、信陵君不会不珍惜他。 D、他不知道要如何爱护
虹口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5 题。 王敦 1 有废明帝 2 意,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之不孝,皆云温太真 3 所说。及温 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 色并厉,欲使温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正色曰:“钩透致远 4, 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注:1 王敦;东晋大臣,有谋杈纂位之心。②明帝:司马绍,即后文的太子。 ③温太真:东晋政治家,曾任太子的近侍官。 ④钩透致远:指学识广博精深。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 分) (1)及温来( ) (2)欲使温从己(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人物没法估量君子德行。 B.我没有资格估量君子 的德行。 C.小人物无法测量君子德行。 D.我没有凭借测量君子 的德行。 14.文中能体现温太真有胆识的语句是 __ __(2 分) 1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_(3 分) A.表现主人公王敦的有勇有谋。 B.称赞明帝的广博学识与 孝顺。 C.表现真正勇者的威武不屈。 D.赞扬温太真的智慧与 善辩。 12. (1)等到 (2)听从(服从顺从) 13.B 14.温正色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小 人无以测君子、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只答“正 色”给 1 分) 15. C 黄浦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4 题。 魏公子无忌①方食,有鸠飞入案下,鹞②逐而杀之。公子暮为不食。曰:“鸠避 患归无忌,竟为鹞所得,吾负之。为吾捕得此鹞者,无忌无所爱。”遂得鹞二百 余,左右欲尽杀之,恐有辜,乃自按剑至其笼,曰:“昨捕鸠者,当低头服罪; 不是者,可奋翼。”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乃取杀之,尽放其余。名声流布, 天下归焉。 【注释】①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的军事家,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 ②鹞(yào):指鹞鹰,中型猛禽,擅捕蛇、鼠、蛙和小鸟。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 分) ⑴魏公子无忌方食( ) ⑵左右欲尽杀之( ) 12、对文中画线句“无忌无所爱”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B、无忌没有可以喜欢的。 C、信陵君不会不珍惜他。 D、他不知道要如何爱护
13、从“之、其、而、以、何、于”中选择两个字,分别填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 使句意保持不变:(2分) 鸠避患 归 无忌 14、鹞鹰能听懂魏无忌的话吗?针对质疑进行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1)有同学认为鹞鹰确实听懂了,理由是“ ”。(用 文中的话来回答)(2分) (2)如果鹞鹰听不懂魏无忌的话,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为什么要这么 做呢?请依据上文说说你的想法。(3分) 11.(1)正在(2)全;都 13.而 于 14.(1)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 (2)避免滥杀无辜,以此维护自己宽厚仁爱的形象,赢得天下人心。 嘉定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齐桓公见小臣稷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 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爵禄者,固轻其主;其 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平?”五往而后得见。天 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一日三至弗得见( (2)亦可以止 矣 13.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B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C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D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14.齐桓公之所以赢得了许多国君相率而朝,是因为他能够 (2分) 15.故事写齐桓公“一日三至弗得见”“五往而后得见”,并不是要突出他的坚 毅性格,而是要强调生活中的一个道 理 (3分) 12.(4分)(1)能够(2)停止 13.(3分)D 14.(2 分)下布衣之士 15.(3分)只有真诚才能打动别人(为人要心胸宽广) 金山
13、从“之、其、而、以、何、于”中选择两个字,分别填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 使句意保持不变:(2 分) 鸠避患 归 无忌 14、鹞鹰能听懂魏无忌的话吗?针对质疑进行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5 分) ⑴有同学认为鹞鹰确实听懂了,理由是“ ”。(用 文中的话来回答)(2 分) ⑵如果鹞鹰听不懂魏无忌的话,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为什么要这么 做呢?请依据上文说说你的想法。(3 分) 11.(1)正在 (2)全;都 12. A 13. 而 于 14. (1)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 (2)避免滥杀无辜,以此维护自己宽厚仁爱的形象,赢得天下人心。 嘉定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5 题(12 分) 齐桓公见小臣稷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 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 爵禄者,固轻其主;其 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 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一日三至弗得见( ) (2)亦可以止 矣 ( ) 13.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B 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C 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D 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14.齐桓公之所以赢得了许多国君相率而朝,是因为他能够 “ ”(2 分) 15.故事写齐桓公“一日三至弗得见”“五往而后得见”,并不是要突出他的坚 毅性格,而是要强调生活中的一个道 理: (3 分) 12.(4 分)(1)能够(2)停止 13.(3 分)D 14.(2 分)下布衣之士 15.(3 分)只有真诚才能打动别人(为人要心胸宽广) 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