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二模综合性学习汇总 宝山区、嘉定区 三、综合运用(11分) 《当今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的调查报告》中,关于“中学生对教材中鲁迅作品 的态度”问题,有下列调查统计: 最喜欢作品(最不喜欢作品) 学校A学校B学校C学校D|学校E合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5)7(1)|11(2)24(5)51(14)102(27) 《社戏》 6(5)|5(2)19(9)42(12)77(28) 《故乡》 2(1)2 9(1) 《风筝》 3(1)6(2)|4(1)6(7)23(11) 《孔乙己》 4(2)|5(3)|12(1)26(738(3)185(16) 说明:(1)上述表格中的五所学校是任意抽选的五所学校;(2)表格中,无括号的数字表示最喜 欢 作品的人数,打括号的数字表示最不喜欢作品的人数 25.根据上述表格内容,请你说说关于中学生对于教材中鲁迅作品态度的整体判断 (3分) 26.选取表格中的作品之一为例,从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角度,阐明你喜欢或 者不喜欢的理由。(请分条写出理由,且不少于两条)(80字左右) (8分) 25.(3分)大多数中学生对鲁迅作品持喜欢的态度,但也有不少中学生并不喜欢鲁迅作品。 26.(8分)示例:我比较喜欢《故乡》。原因有以下两条:其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 当时环境,萧瑟的氛围让读者比较容易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其二,小说以“我”作为叙述 视角,让故事显得更加的真实可信,也便于作者借助“我”的视角来抒发内心感受。 李贤区 、综合运用(11分) 25、2011年11月2日,由200余万名群众投票评选的“北京精神”表述语—“爱国、 创新、包容、厚德”正式发布,在北京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一时激起千层浪,许多地方开 始酝酿“城市精神”表述语,有点还打出了“征集令”,百姓们也畅所欲言,纷纷通过网络 分享中心中的“城市精神”。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 分) (2)上海“城市精神”的表述语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请 你就其中一个表述语谈谈对上海“城市精神”内涵的理解。(5分) 表述语 内涵理解: (3)以你对奉贤的了解,请为奉贤拟一组“地区精神”表述语。(至少写出3个字数相同 的词语)(3分) “地区精神”表述语
2014 二模综合性学习汇总 宝山区、嘉定区 三、综合运用(11 分) 《当今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的调查报告》中,关于“中学生对教材中鲁迅作品 的态度”问题,有下列调查统计: 最喜欢作品(最不喜欢作品) 学校 A 学校 B 学校 C 学校 D 学校 E 合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5) 7(1) 11(2) 24(5) 51(14) 102(27) 《社戏》 5 6(5) 5(2) 19(9) 42(12) 77(28) 《故乡》 4 1 2(1) 2 9(1) 《风筝》 4 3(1) 6(2) 4(1) 6(7) 23(11) 《孔乙己》 4(2) 5(3) 12(1) 26(7) 38(3) 85(16) 说明:⑴上述表格中的五所学校是任意抽选的五所学校;⑵表格中,无括号的数字表示最喜 欢 作品的人数,打括号的数字表示最不喜欢作品的人数。 25.根据上述表格内容,请你说说关于中学生对于教材中鲁迅作品态度的整体判断: (3 分) 26.选取表格中的作品之一为例,从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角度,阐明你喜欢或 者不喜欢的理由。(请分条写出理由,且不少于两条)(80 字左右) (8 分) 25.(3 分)大多数中学生对鲁迅作品持喜欢的态度,但也有不少中学生并不喜欢鲁迅作品。 26.(8 分)示例:我比较喜欢《故乡》。原因有以下两条:其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 当时环境,萧瑟的氛围让读者比较容易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其二,小说以“我”作为叙述 视角,让故事显得更加的真实可信,也便于作者借助“我”的视角来抒发内心感受。 奉贤区 三、综合运用(11 分) 25、 2011 年 11 月 2 日,由 200 余万名群众投票评选的“北京精神”表述语——“爱国、 创新、包容、厚德”正式发布,在北京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一时激起千层浪,许多地方开 始酝酿“城市精神”表述语,有点还打出了“征集令”,百姓们也畅所欲言,纷纷通过网络 分享中心中的“城市精神”。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 (2 分) (2)上海“城市精神”的表述语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请 你就其中一个表述语谈谈对上海“城市精神”内涵的理解。(5 分) 表述语: 内涵理解: (3)以你对奉贤的了解,请为奉贤拟一组“地区精神”表述语。(至少写出 3 个字数相同 的词语)(3 分) “地区精神”表述语:
25.(1)“北京精神”表述语发布后,许多地方也开始酝酿“城市精神”表述语,并 得到百姓的关注o(3分) (2)略(表述语1分;内涵理解4分,能正确理解表述语的意思,并能结合上海 的城市特点表达)(3)略(3分) 虹口区 三、综合运用(11分) 25.现代文(一)“人生难得几精彩”中提到了苏东坡、王勃、庾信等文学家,请简略介绍其 中一位文学家。(3分) 26.朱永新教授认为: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远离经典,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余秋 雨教授则表示反对,他认为: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阅读不是欠缺,而是灾难:今天, 阅读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余秋雨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 是浪费生命,对此没有必要建立‘国家阅读节’。”(80字左右8分) 上述两位专家对建立“阅读节”发生了争议,请你对余秋雨的观点发表看法。 5.苏东坡,宋代文学家,最有名的作品是《赤壁赋》(如果学生答到苏东坡是豪放 派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即可);王勃,唐代文学家,著有《滕 王阁序》;庾信,北周时期文学家,著有《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得分点:朝 代1分,评价1分,代表作品1分) 26.评分标准:能指出余秋雨观点错误2分,阐述理由4分,语言表述2分,得8 分;如果认同余秋雨的观点,最高得6分。例如:余秋雨的观点有误导,把经典 阅读和网络阅读相混淆,把阅读和考察、游历对立起来,显然没有把握朱永新的观 点,显然不够准确。阅读依然是需要倡导的一项提高国民素养的活动,而且 需要长期坚持 黄浦区 三、综合运用(11分)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语音、视 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提供 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添 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微信可以将精彩内容分享给好友,也可 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官方网站上的宣传语为“微信,是一个生活 方式。”截至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突破3亿。 微信图标 25、以“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作为宣传语的目的是 (3分) 26、请写一段介绍微信图标的话。(80字左右)(8分)
25.(1)“北京精神”表述语发布后,许多地方也开始酝酿“城市精神”表述语,并 得 到百姓的关注 o(3 分) (2)略(表述语 1 分;内涵理解 4 分,能正确理 解表述语的 意思,并能结 合上海 的 城 市特点表达) (3)略(3 分) 虹口区 三、综合运用(11 分) 25. 现代文(一)“人生难得几精彩”中提到了苏东坡、王勃、庾信等文学家,请简略介绍其 中一位文学家。(3 分) 26. 朱永新教授认为: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远离经典,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余秋 雨教授则表示反对,他认为: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阅读不是欠缺,而是灾难;今天, 阅读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余秋雨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 是浪费生命,对此没有必要建立‘国家阅读节’。”(80 字左右 8 分) 上述两位专家对建立“阅读节”发生了争议,请你对余秋雨的观点发表看法。 25.苏东坡,宋代文学家,最有名的作品是《赤壁赋》(如果学生答到苏东坡是豪放 派代表 人物,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即可);王勃,唐代文学家,著有《滕 王阁序》;庾信,北周时期文学家,著有《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得分点:朝 代 1 分,评价 1 分,代表作品 1 分) 2 6.评分标准:能指出余秋雨观点错误 2 分,阐述理由 4 分,语言表述 2 分,得 8 分 ; 如果认同余秋雨的观点,最高得 6 分。例如:余秋雨的观点有误导,把经典 阅读和网络阅读相混淆,把阅读和考察、游历对立起来,显然没有把握朱永新的观 点,显然不够准确。阅读依然是需要倡导的一项提高国民素养的活动 ,而且 需 要 长 期 坚 持 黄浦区 三、综合运用(11 分)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 2011 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语音、视 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提供 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添 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微信可以将精彩内容分享给好友,也可 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官方网站上的宣传语为“微信,是一个生活 方式。”截至 2013 年 1 月 15 日,微信用户突破 3 亿。 微信图标 25、以“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作为宣传语的目的是 。(3 分) 26、请写一段介绍微信图标的话。(80 字左右)(8 分)
25.(3分)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微信这一工具进行社会交往(交流沟通)。[要点:引起关 注,1分:;鼓励使用微信(微信无处不在),促进交往,2分。] 26.(8分)要点:能运用合理想象和联想,描写或说明图标图案的形象,介绍其构成(4 分)[如:人脸、头像,一大一小:“冒泡”,一上一下;提示框,一前一后的组合 QQ,结合得更紧密:]:能体现对图标的内涵及微信特点的正确把握(2分);至少写 两句话,语言连贯、通顺(2分)。 示例:微信图标由一大一小两个相似的抽象图案部分叠加构成,像两张人脸,睁眼看 着你,也看着这个世界。无论大人和小孩都是渴望交流和沟通的,微信图标告诉我们: 使用微信,你的社交生活从此与众不同 金山区 三、综合学习(11分) 琴棋书画是我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是构成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重要元素。琴棋书画可 以陶冶情操,滋养心灵,从而使一个人变得高雅而富有情趣。根据下列要求完成有关任务 25、下列短语中与“琴棋书画”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柳骨颜筋B.伯牙绝弦C.韦编三绝D.丢车保帅 2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许多诗人和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 略画中的诗情,想象诗中的画意。 (1)给画配诗 上边的图画,除了让你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外,还会让你想到哪些 带有“月”字的符合这个画面意境的古诗句呢?请写出其中两句。(2分) (2)为诗描画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25.(3 分)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微信这一工具进行社会交往(交流沟通)。[要点:引起关 注,1 分;鼓励使用微信(微信无处不在),促进交往,2 分。] 26.(8 分)要点:能运用合理想象和联想,描写或说明图标图案的形象,介绍其构成(4 分)[如:人脸、头像,一大一小;“冒泡”,一上一下;提示框,一前一后的组合; QQ,结合得更紧密;];能体现对图标的内涵及微信特点的正确把握(2 分);至少写 两句话,语言连贯、通顺(2 分)。 示例:微信图标由一大一小两个相似的抽象图案部分叠加构成,像两张人脸,睁眼看 着你,也看着这个世界。无论大人和小孩都是渴望交流和沟通的,微信图标告诉我们: 使用微信,你的社交生活从此与众不同。 金山区 三、综合学习(11 分) 琴棋书画是我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是构成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重要元素。琴棋书画可 以陶冶情操,滋养心灵,从而使一个人变得高雅而富有情趣。根据下列要求完成有关任务。 25、下列短语中与“琴棋书画”无关的一项是( )(3 分) A.柳骨颜筋 B.伯牙绝弦 C.韦编三绝 D.丢车保帅 2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许多诗人和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 略画中的诗情,想象诗中的画意。 (1)给画配诗。 上边的图画,除了让你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外,还会让你想到哪些 带有“月”字的符合这个画面意境的古诗句呢?请写出其中两句。(2 分) (2)为诗描画。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25.C(3分)26.(1)(2分,带有“月”字的诗句写对1分,符合画面 意境1分 示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 (2)示例:(6分,语言优美流畅3分,描写画面感强3分) 雨后晚晴,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松叶如针,水珠点点,闪闪发 光。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雨后水涨,山润巨 石上,漫过清清的流泉,淙淙作响,月映溪流,素洁如练 静安区、青浦区 综合运用(11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试题。 材料一:表1取自《2013年上海市民语言应用能力调查报告》。 表1分年龄段上海出生市民上海话应用能力评分 单位:分(5分为很好,1分 为差) 年龄段 听(指能听懂广播、谈话) 说(指能进行人际交流) 13-20岁 3.9 3.1 21-70 岁 4.3-4.4 4.1-4.2 71岁以上 平均分 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设定了6项评估语言活力的主要指标,其中第一项为“语 代际的传承”,具体描述如下: 濒危程度级次 使用人口 起自儿童至所有年龄段的人都熟练使用该语言 不安全 5432 大部分儿童仅在有限场合使用该语言 确有危险 该语言大多由父母辈及更上辈人使用,但儿童并不使用该语言对其作应答 很危险 该语言大多由祖父母辈及更上辈人使用,但父母辈对子女不使用该语言 极度危险 该语言多半由极少几位曾祖辈人使用且不再用于日常交流 (1)请概括表1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3分) (2)阅读材料二,完成小问卷 你认为上海话目前处于哪一程度和次级?请联系表1,作出判断并简述你的依据。(3分) (3)请列举一项已经实施的保护上海话的具体举措,并就其作用谈谈看法。(80字左右)(5 分)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25.C(3 分) 2 6 . ( 1 )( 2 分 , 带 有 “ 月 ” 字 的 诗 句 写 对 1 分 , 符 合 画 面 意 境 1 分 ) 示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 共此 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 (2)示例:(6 分,语言优美流畅 3 分,描写画面感强 3 分) 雨后 晚晴,皓 月当空,朗照万物 。苍松如盖 ,松叶如 针,水珠 点点,闪 闪发 光。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雨后水涨,山涧巨 石 上 , 漫 过 清 清 的 流 泉 , 淙 淙 作 响 , 月 映 溪 流 , 素 洁 如 练 。 静安区、青浦区 一、 综合运用(11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试题。 材料一:表 1 取自《2013 年上海市民语言应用能力调查报告》。 表 1 分年龄段上海出生市民上海话应用能力评分 单位:分(5 分为很好,1 分 为差) 年龄段 听(指能听懂广播、谈话) 说(指能进行人际交流) 13-20 岁 3.9 3.1 21-70 岁 4.3-4.4 4.1-4.2 71 岁以上 4.2 4.0 平均分 4.3 4.1 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设定了 6 项评估语言活力的主要指标,其中第一项为“语 言代际的传承”,具体描述如下: 濒危程度 级次 使用人口 安全 5 下起自儿童至所有年龄段的人都熟练使用该语言 不安全 4 大部分儿童仅在有限场合使用该语言 确有危险 3 该语言大多由父母辈及更上辈人使用,但儿童并不使用该语言对其作应答 很危险 2 该语言大多由祖父母辈及更上辈人使用,但父母辈对子女不使用该语言 极度危险 1 该语言多半由极少几位曾祖辈人使用且不再用于日常交流 灭绝 0 该语言已无人使用 (1)请概括表 1 所反映的主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2)阅读材料二,完成小问卷。 你认为上海话目前处于哪一程度和次级?请联系表 1,作出判断并简述你的依据。(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一项已经实施的保护上海话的具体举措,并就其作用谈谈看法。(80 字左右)(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在上海出生的市民中,13-20岁年龄段/低龄段市民上海话“听说”能力最低/ 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3分) (2)不安全,4级(1分)表1反映出低龄段市民能够听说上海话,但能力不强,显然只 能在有限场合使用上海话,因而作出此判断。(大意对即可,2分) (3)评分标准:具体措施(2分),对其作用的看法(3分) 例如:在公交线路逐步推广沪语报站;在幼儿园和小学教授沪语童谣;上视新闻 综合频道推出全沪语节目《大家帮依忙》。看法(略) 闵行区 综合运用能力。(11分) 阅读以下内容,完成2526题。(11分) 城市、农村学生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阅读形式比较表 阅读形式城市学生数百分比农村学生数百分比 阅读原著 320 36.30% 15.30% 阅读缩写版 40 23.50% 440 30.60% 观赏连环画 13.7% 4.90% 观看电视剧390 38.2% 45.10% 25、(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中学生在四大名著的阅读形式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2分) (2)某城市中学生要向结对的农村中学生们赠送四大名著,并要在书本扉页上题词。请你 结合从上述表格所读到的信息,拟定一句赠言。(3分) 26、四大名著中涌现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千百年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例如孙悟空: 取经路上,他“三打白骨精”;火眼金睛、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有勇有谋,化险为 夷……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 好汉! 请你也介绍一位四大名著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 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80字左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在上海出生的市民中,13 - 20 岁年龄段/低龄段市民上海话“听说”能力最低/ 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3 分) (2)不安全,4 级(1 分) 表 1 反映出低龄段市民能够听说上海话,但能力不强,显然只 能在有限场合使用上海话,因而作出此判断。(大意对即可,2 分) (3)评分标准:具体措施(2 分),对其作用的看法(3 分) 例如:在公交线路逐步推广沪语报站;在幼儿园和小学教授沪语童谣;上视新闻 综合频道推出全沪语节目《大家帮依忙》。看法(略) 闵行区 三、综合运用能力。(11 分) 阅读以下内容,完成 25-26 题。(11 分) 城市、农村学生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阅读形式比较表 阅读形式 城市学生数 百分比 农村学生数 百分比 阅读原著 320 36.30% 220 15.30% 阅读缩写版 240 23.50% 440 30.60% 观赏连环画 140 13.7% 70 4.90% 观看电视剧 390 38.2% 650 45.10% 25、(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中学生在四大名著的阅读形式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2 分) (2)某城市中学生要向结对的农村中学生们赠送四大名著,并要在书本扉页上题词。请你 结合从上述表格所读到的信息,拟定一句赠言。(3 分) 26、四大名著中涌现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千百年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例如孙悟空: 取经路上,他“三打白骨精”;火眼金睛、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有勇有谋,化险为 夷……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 好汉! 请你也介绍一位四大名著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 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80 字左右。(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