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上海各区一模记叙文汇编(1) 宝山区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柳鸣九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 于是比起别人,我便多了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的机会。按“翰林院”(中国社会 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对她这样的旧时代过来的海归大家,作为小字辈的我, 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 特别是两道遒劲髙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岀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和其夫 君锺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见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 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至于冬天,季康先生常披一件裘皮大 衣,很是高雅气派。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的习惯,每次在公共场合露面,都对面部做了不同程度的上妆,这在上世纪五六 十年代的北京,是极罕见的。不过,季康先生的妆容几乎不着痕迹,似有似无。 ③在公众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 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少发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 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多年后看到她以“点烦”原则(即把 用词精简到不可能再精简的程度)翻译《堂吉诃德》,才发现,这不仅是真正发 自内心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 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 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 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 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更多 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也在苦等“落实政策”,精神备受煎熬。同是天涯沦 落人,处境谁也不比谁强到哪儿去。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 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 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 元钱。后来有一天,她的助手递给我一个小纸包,里面有二十元人民币,“这是 先生要我交给你们的,补贴你们的家用,要你们收下,什么道谢的话都不要讲。” 先生雪中送炭,我们恭敬不如从命。只是没有想到,到了第二个月,又有一个小 纸包。然后,第三个月,第四个月… ⑧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 这样的年轻人。也就是说,两位先生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 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 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⑨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 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 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 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
2013--2014 上海各区一模记叙文汇编(1) 宝山区 最美人瑞 1这样走来 柳鸣九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 于是比起别人,我便多了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的机会。按“翰林院”(中国社会 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对她这样的旧时代过来的海归大家,作为小字辈的我, 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 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和其夫 君锺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见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 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至于冬天,季康先生常披一件裘皮大 衣,很是高雅气派。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的习惯,每次在公共场合露面,都对面部做了不同程度的上妆,这在上世纪五六 十年代的北京,是极罕见的。不过,季康先生的妆容几乎不着痕迹,似有似无。 ③在公众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 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少发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 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多年后看到她以“点烦”原则(即把 用词精简到不可能再精简的程度)翻译《堂吉诃德》,才发现,这不仅是真正发 自内心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 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 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 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 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更多 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也在苦等“落实政策”,精神备受煎熬。同是天涯沦 落人,处境谁也不比谁强到哪儿去。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 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 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 元钱。后来有一天,她的助手递给我一个小纸包,里面有二十元人民币,“这是 先生要我交给你们的,补贴你们的家用,要你们收下,什么道谢的话都不要讲。” 先生雪中送炭,我们恭敬不如从命。只是没有想到,到了第二个月,又有一个小 纸包。然后,第三个月,第四个月…… ⑧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 这样的年轻人。也就是说,两位先生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 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 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⑨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 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 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 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
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 杨绛八月十三日锺书同候。” ⑩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 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 冰水那样舒心畅快一一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再不可能有“锺书同候 【相关链接】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21.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杨绛先生肖像时,注重突出杨绛 的性格 特征。(2分) 22.第③段画线句“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 前后两个半句能不能颠倒的理由 是 (3分) 23.第⑤一一第⑧段中: (1)第⑤段化纤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其表达效果 是 (3分) (2)作者谢了两件事,其 是 其二是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4分) (3)上述两件事,作者写的顺序是 ,作者祥写后一件事的理 由是 (结合文本内容回答)(3分) 24.第⑨段,从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 有 和 之情:联系全文,“我”对杨 先生则怀有 和 之情。(4分) 2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气质高雅 最美人瑞”美在季康 先生谦恭低调 C.“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宽厚仁慈 D.“最美人瑞”美在季康 先生无私奉献 26.下面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 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个方面说明理 由 (4分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 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 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 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 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21.(2分)坚毅刚强 22.(3分)作者想强调的是后者“做到”一—做到会尊重人比内心想尊重人更 难,因为既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又要在具体的外显行为中表现出来(前者 是杨绛先生的内心意愿,后者则是杨绛先生的行为能力) 23.(1)(3分)夸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季康先生对造反派反抗时的勇气和 胆量,与她平时的谦恭形成了极大反差
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 杨绛八月十三日锺书同候。” ⑩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 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 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再不可能有“锺书同候 了”。 【相关链接】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21.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杨绛先生肖像时,注重突出杨绛 的性格 特征。(2 分) 22.第③段画线句“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 前后两个半句能不能颠倒的理由 是 。(3 分) 23.第⑤——第⑧段中: (1)第⑤段化纤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其表达效果 是 (3 分) (2)作者谢了两件事,其一 是 ; 其二是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4 分) (3)上述两件事,作者写的顺序是 ,作者祥写后一件事的理 由是 (结合文本内容回答)(3 分) 24.第⑨段,从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 有 和 之情;联系全文,“我”对杨 先生则怀有 和 之情。(4 分) 2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气质高雅 B.“最美人瑞”美在季康 先生谦恭低调 C.“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宽厚仁慈 D.“最美人瑞”美在季康 先生无私奉献 26.下面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 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个方面说明理 由。 (4 分)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 1911 年 7 月 17 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 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 年—1938 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 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 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 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 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21.(2 分)坚毅刚强 22.(3 分)作者想强调的是后者“做到”——做到会尊重人比内心想尊重人更 难,因为既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又要在具体的外显行为中表现出来(前者 是杨绛先生的内心意愿,后者则是杨绛先生的行为能力) 23.(1)(3 分)夸张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季康先生对造反派反抗时的勇气和 胆量,与她平时的谦恭形成了极大反差
(2)(4分)反抗造反派,维护自己人格阻延接济年轻人,帮助他们度过难 关 (3)(3分)时间因为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 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作者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给作者 留下了深刻印象 24.(4分)鼓励体贴敬佩(景仰)感激 25.(3分)D(本文中没有对杨先生无私奉献方面的具体描写) 26.(4分)从“思想内容”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交代杨绛重要的个人信息 和主要成就,而本文主要是赞扬杨绛的人格美、气质美、精神美,两者内容不 统一;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运用叙述、说明的表达方式 语言简洁、平实;本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等兼有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生动 形象,将前者放入不协调 长宁区 (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是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 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 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3)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 (4)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 知说了多少遍。 (5)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 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 人的地位就相应髙。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 你们家有地位啊 (6)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 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7)父亲为造屋备料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 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零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 认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 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8)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零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 石堆得小山般髙。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9)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则 是母亲陪着他一起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 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 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10)接着开始造台阶。 (11)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走进院子里去。 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 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 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
(2)(4 分)反抗造反派,维护自己人格阻延 接济年轻人,帮助他们度过难 关 (3)(3 分)时间 因为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 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作者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给作者 留下了深刻印象 24.(4 分)鼓励 体贴 敬佩(景仰) 感激 25.(3 分)D(本文中没有对杨先生无私奉献方面的具体描写) 26.(4 分)从“思想内容”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交代杨绛重要的个人信息 和主要成就,而本文主要是赞扬杨绛的人格美、气质美、精神美,两者内容不 统一;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运用叙述、说明的表达方式, 语言简洁、平实;本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等兼有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生动 形象,将前者放入不协调。 长宁区 (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是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 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 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3)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 (4)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 知说了多少遍。 (5)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 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 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 你们家有地位啊。 (6)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 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7)父亲为造屋备料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 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零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 认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 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8)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零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 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9)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则 是母亲陪着他一起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 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 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10)接着开始造台阶。 (11)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走进院子里去。 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 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 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
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 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12)望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有觉得自己 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 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 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 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13)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 (14)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 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 (15)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 (16)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 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髙,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 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起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 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 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 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 母亲都惊呆了 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 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17)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觉得很烦躁。 他也不愿找别人聊聊,又很少跨出家门。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 的模样。 (18)我就陪父亲在台阶上坐着,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 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19)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我这人怎么了? (20)怎么了?老了呀!父亲为我们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他一生的事业就是建 造了这幢具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并养育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成人。父亲就是一个台 阶,我的台阶,我们全家的台阶啊! 21、第(17)段“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中的错别字 是 正确的写法是 22、下列没有比喻的一句是 )(3分) A.额头上一会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B.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C.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 D.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23、第(10)段“接着开始造高台阶”,与上文照应的一句话是 与下文照应的一句话是 ,这样前后照应的好 处是 (4分) 24、阅读第(1)段和第(16)段,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 事件物的行为人物的性格品德 沩了给老屋铺台阶 (1)(2) (3) 备料(积蓄、踩黄泥等)「(4)
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 上,额头上一会儿 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12)望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有觉得自己 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 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 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 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13)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 (14)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 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 (15)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 (16)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 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 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起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 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 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 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 母亲都惊呆了......,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 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17)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觉得很烦躁。 他也不愿找别人聊聊,又很少跨出家门。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 的模样。 (18)我就陪父亲在台阶上坐着,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 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19)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我这人怎么了? (20)怎么了?老了呀!父亲为我们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他一生的事业就是建 造了这幢具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并养育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成人。父亲就是一个台 阶,我的台阶,我们全家的台阶啊! 21、第(17)段“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中的错别字 是 ,正确的写法是 。 22、下列没有比喻的一句是:( )(3 分) A.额头上一会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B.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C.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 D.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23、第(10)段“接着开始造高台阶”,与上文照应的一句话是 “ ”, 与下文照应的一句话是“ ”,这样前后照应的好 处是 。(4 分) 24、阅读第(1)段和第(16)段,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 分) 事件 人物的行为 人物的性格品德 为了给老屋铺台阶 (1) (2) (3) 备料(积蓄、踩黄泥等) (4)
(5) 用手托青石板、担水跨台阶(6) 25、请你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4分) 标题: 理由:(1) 26、第(16)段“我和母亲都惊呆了..,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请你根 据文意,发挥想象,写出省略号中“我”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8分) 21.燥 躁 22.D 23.第(6)段“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第(14)段“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 4.(1)背青石板(2)要强3)准备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4) 节俭、辛劳 (5)父亲挑水扭伤了腰 (6)倔强 25.台阶 (1)象征了父亲勤劳的品德和坚忍不拔的追求精神。 (2)是文章的主要线索,贯穿全文。 26.要点:(1)为父亲的身体担忧;(2为父亲的精神状态担忧;(3)维护父亲的 自尊;(4)其他 崇明县 父亲的请帖 乔叶 1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 的事情,否则一般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 达“圣旨”。若我们规规矩矩照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 “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 2父亲是爱我们的吗?有时候我会在心底里不由自主地偷偷疑问。他对我们到底 是出于血缘之亲而不得不尽的责任和义务( )还是有深井一样的爱 而不习惯打开或者是根本不会打开?我不知道 3和父亲的矛盾激化是在我谈恋爱以后。 4那是我第一次领着男友回家。从始自终,父亲一言不发。等到男友吃过饭告辞 时,父亲却对男友冷冷地说了一句:以后你不要再来了。 5那时的我,可以忍耐一切,却不可以忍耐任何人去逼迫和轻视我的爱情。于是 我理直气壮地和父亲吵了个天翻地覆。一一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对男友并没有 什么成见,只是想习惯性地摆一摆未来岳父的架子和权威而已。可以说,在很大 程度上,是我的激烈反应大大深化了矛盾,损伤了父亲的尊严。 6“你滚!再也不要回来!”父亲大喊 7正是满世界疯跑的年龄,我可不怕滚。我简单地打点了一下自己的东西,便很 英雄地摔门而去,住进了单位的单身宿舍。 8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 9深冬时节,男友向我求婚。我打电话和母亲商量。母亲急急地跑来了:“你爸 不点头,怎么办?” 10“他点不点头根本波关系。”我大义凛然,“是我结婚。” 11“可你也是他的心头肉啊 12“我可没听他这样说过
(5) 用手托青石板、担水跨台阶(6) 25、请你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4 分) 标题: 理由:(1) (2) 26、第(16)段“我和母亲都惊呆了......,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请你根 据文意,发挥想象,写出省略号中“我”的心理活动,80 字左右。(8 分) 21.燥 躁 22.D 23.第(6)段“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第(14)段“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 24.(1)背青石板 (2)要强 (3)准备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4) 节俭、辛劳 (5)父亲挑水扭伤了腰 (6)倔强 25.台阶 (1)象征了父亲勤劳的品德和坚忍不拔的追求精神。 (2)是文章的主要线索,贯穿全文。 26.要点:(1)为父亲的身体担忧;(2)为父亲的精神状态担忧;(3)维护父亲的 自尊;(4)其他。 崇明县 父亲的请帖 乔叶 1 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 的事情,否则一般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 达“圣旨”。若我们规规矩矩照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 “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 2 父亲是爱我们的吗?有时候我会在心底里不由自主地偷偷疑问。他对我们到底 是出于血缘之亲而不得不尽的责任和义务( ) 还是有深井一样的爱 而不习惯打开或者是根本不会打开?我不知道。 3 和父亲的矛盾激化是在我谈恋爱以后。 4 那是我第一次领着男友回家。从始自终,父亲一言不发。等到男友吃过饭告辞 时,父亲却对男友冷冷地说了一句:以后你不要再来了。 5 那时的我,可以忍耐一切,却不可以忍耐任何人去逼迫和轻视我的爱情。于是, 我理直气壮地和父亲吵了个天翻地覆。一一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对男友并没有 什么成见,只是想习惯性地摆一摆未来岳父的架子和权威而已。可以说,在很大 程度上,是我的激烈反应大大深化了矛盾,损伤了父亲的尊严。 6“你滚!再也不要回来!”父亲大喊。 7 正是满世界疯跑的年龄,我可不怕滚。我简单地打点了一下自己的东西,便很 英雄地摔门而去,住进了单位的单身宿舍。 8 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 9 深冬时节,男友向我求婚。我打电话和母亲商量。母亲急急地跑来了:“你爸 不点头,怎么办?” 10“他点不点头根本波关系。”我大义凛然,“是我结婚。” 11“可你也是他的心头肉啊。” 12“我可没听他这样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