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根据物流节点主要功能的不同,可以将物流网络中的节点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转运型节点:以接连不同运输方式为主要职能的节点,这种节点处于运输线上,以转运为主,货物在这种节点上停滞的时间较短。2)储存型节点:以存放货物为主要职能的节点,货物在这种节点上停滞时间较长。3)流通型节点:以组织物资在系统中运动为主要职能的节点,在社会系统中则是一种以组织物资流通为主要职能的节点。4)综合型节点:集中于一个节点全面实现两种以上主要功能,将若干功能有机地结合于一体,有完善设施、有效衔接和协调供应的集约型节点。现代物流网络中的节点不仅执行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越来越多的执行指挥调度、信息等神经中枢的职能,是整个物流网络的中心所在。(3)物流网络中的线路一般具有如下六个特点:1)方向性:一般在同一条线路上有两个方向的物流同时存在。2)有限性:节点是靠线路连接起来的,一条线路总有起点和终点。3)多样性:线路是一种抽象的表述,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路线、管道等都是线路的具体存在形式。4)连通性:不同类型的线路必须通过载体的转换才能连通,并且任何不同的线路之间都是可以连通的,线路间的转换一般在节点上进行。5)选择性:两点间具有多种线路可以选择,既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之间进行选择,文可在同一载体的不同具体路径之间进行选择。(6)层次性:物流网络的线路包括干线和支线。不同类型的线路,都有自己的干线和支线,各自的干线和支线又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载体类型可以将物流线路划分成铁路线、公路线、水路线、航空线、管道线五类。物流网络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节点与线路之间如何联系才能发挥最大作用?(4)物流网络规划的内容和特点内容:对线路和节点,具体而言是对企业自身及物流网络内部的传统的业务
分类:根据物流节点主要功能的不同,可以将物流网络中的节点分为四种基 本类型。 1)转运型节点:以接连不同运输方式为主要职能的节点,这种节点处于运 输线上,以转运为主,货物在这种节点上停滞的时间较短。 2)储存型节点:以存放货物为主要职能的节点,货物在这种节点上停滞时 间较长。 3)流通型节点:以组织物资在系统中运动为主要职能的节点, 在社会系统 中则是一种以组织物资流通为主要 职能的节点。 4)综合型节点:集中于一个节点全面实现两种以上主要功能,将若干功能 有机地结合于一体,有完善设施、有效衔接和协调供应的集约型节点。 现代物流网络中的节点不仅执行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越来越多的执行指挥 调度、信息等神经中枢的职能,是整个物流网络的中心所在。 (3)物流网络中的线路 一般具有如下六个特点: 1)方向性:一般在同一条线路上有两个方向的物流同时存在。 2)有限性:节点是靠线路连接起来的,一条线路总有起点和终点。 3)多样性:线路是一种抽象的表述,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路线、管道 等都是线路的具体存在形式。 4)连通性:不同类型的线路必须通过载体的转换才能连通,并且任何不同 的线路之间都是可以连通的,线路间的转换一般在节点上进行。 5)选择性:两点间具有多种线路可以选择,既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之间进行 选择,又可在同一载体的不同具体路径之间进行选择。 (6)层次性:物流网络的线路包括干线和支线。不同类型的线路,都有自 己的干线和支线,各自的干线和支线又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载体类型可以将物 流线路划分成铁路线、公路线、水路线、航空线、管道线五类。 物流网络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节点与线路之间如何联系才能发挥最大作 用? (4)物流网络规划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对线路和节点,具体而言是对企业自身及物流网络内部的传统的业务
功能及策略进行系统性、战略性的调整和协调,提高物流网络整体的长远业绩,由此保证网络相关企业能够形成长期稳固的互利合作。目的: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物流活动,充分、合理地实现物流系统的各项功能,使物流网络在一定内部和外部条件下达到最优化,对影响物流系统内部、外部各要素及其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权衡,确定物流网络的设施数量、容量和用地等。总的目标是网络总成本,包括库存持有成本、仓储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最小化,同时满足客户对反应时间的要求。特点:在满足客户反应时间要求的前提下,使分销设施数目尽可能地减少,在库存持有成本与运输成本之间达到平衡。6.3.2物流网络规划所需的数据(1)物流网络的规划需要很多数据和资料的支持,包括:1)产品线上的所有产品清单;2)顾客、存货点、原材料供应源的地理分布;3)每一区域的顾客对每种产品的需求量:4)运输成本和费率:5)运输时间、订货周期、订单满足率:6)仓储成本和费率;7)采购/制造成本;8)产品的运输批量;9)网络中各节点的存货水平及控制方法10)订单的频率、批量、季节波动;11)订单处理成本与发生这些成本的物流环节;12)顾客服务目标;13)在服务能力限制范围内设备和设施的可用性;14)产品配送模式。(2)网络规划所需数据的来源1)业务运作文件;2)会计报告:
功能及策略进行系统性、战略性的调整和协调,提高物流网络整体的长远业绩, 由此保证网络相关企业能够形成长期稳固的互利合作。 目的: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物流活动,充分、合理地实现物流系统的各项功 能,使物流网络在一定内部和外部条件下达到最优化,对影响物流系统内部、外 部各要素及其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权衡,确定物流网络的设施数量、容量和用地 等。总的目标是网络总成本,包括库存持有成本、仓储成本和运输成本的最小化, 同时满足客户对反应时间的要求。 特点:在满足客户反应时间要求的前提下,使分销设施数目尽可能地减少, 在库存持有成本与运输成本之间达到平衡。 6.3.2 物流网络规划所需的数据 (1)物流网络的规划需要很多数据和资料的支持,包括: 1)产品线上的所有产品清单; 2)顾客、存货点、原材料供应源的地理分布; 3)每一区域的顾客对每种产品的需求量; 4)运输成本和费率; 5)运输时间、订货周期、订单满足率; 6)仓储成本和费率; 7)采购/制造成本; 8)产品的运输批量; 9)网络中各节点的存货水平及控制方法; 10)订单的频率、批量、季节波动; 11)订单处理成本与发生这些成本的物流环节; 12)顾客服务目标; 13)在服务能力限制范围内设备和设施的可用性; 14)产品配送模式。 (2)网络规划所需数据的来源 1)业务运作文件; 2)会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