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文本阅读(热点难点突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鸡,为什么要叫? 瘦驼 ①鸡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看上去显然比不上“鸡为什么要过马路”那样充 满哲思。不过如果拿这个问题问保罗·西格尔,他可能会给出你并不少于“鸡为 什么要过马路”的理由来。西格尔是研究鸡的博土,他听得懂鸡的语言。虽然对 于大多数人,鸡的语言无非就是母鸡下蛋“咯咯哒”和公鸡打鸣“咯咯咯”,但 是西格尔博士大概能听懂30种不同的“鸡话”。这一点儿也不奇怪,鸡是一种 社会性动物,一夫多妻的它们总有一大堆家庭琐事要处理。特别是作为家长的公 鸡,更是要担负很多指挥和决策任务。 ②至于公鸡打鸣,鸡语专家告诉我们,那是一种“主权宣告 方面提醒家庭 成员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警告邻近的公鸡不要打它家眷的主意。美国新 墨西哥大学的佛洛等人就曾尝试解码公鸡的打鸣声。他们的研究不太像是在做生 物学实验,反而是像给明星灌唱片。佛洛他们动用了高灵敏度定向麦克风、高档 录音机、音频分析软件和苹果电脑。至于“歌手”,那是20只一岁大的雄性原 鸡,也就是家鸡的野生种。经过录音和分析,佛洛他们发现,雄鸡的鸣叫与它们 体内雄激素的水平密切相关,雄激素水平越高,鸣叫声越洪亮,同时这样的雄鸡 鸡冠越大,体型越健硕,战斗力越强。 ③公鸡什么时候打鸣?当然是早上了,金鸡报晓嘛。对不起,你错了。实际上, 公鸡很多时候都打鸣。有人统计过,白天里,一只公鸡大概每小时打鸣一次,只 不过早上那第一声鸡叫划破了黎明的宁静,邻近的公鸡不甘示弱纷纷宣示主权, 如此接力下去,让人印象深刻;而嘈杂的白天,人们忙着各种各样的事,就不会 太留意这些打鸣的公鸡了。 ④早上公鸡为什么打鸣?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夜里,鸡都在睡觉。在 这个前提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做一下解剖,深入到鸡的脑袋里去看一看。鸡的大 脑里有一个小小的区域叫做松果体,松果体可以分泌一种称为褪黑素的物质。松 果体是受光线影响的,只有伸手不见五指,松果体才会分泌褪黑素,如果有光射 入眼睛(其实眼皮并不能挡住太多光线),褪黑素的分泌便被抑制。褪黑素有着复 杂的生物学功能,它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一天之中,当晨光乍现,褪黑素的分 泌受到抑制,雄鸡便不由自主地“司晨”。 ⑤“牝鸡司晨”,也就是母鸡打鸣。一般情况下,母鸡体内只有左侧的卵巢输卵 管发育,右侧的保持着未分化的状态。如果它左侧的卵巢发生了故障,右侧那个 未分化的卵巢就会发育成睾丸,并且产生雄激素。在雄激素的刺激下,母鸡,哦 不,它现在已经是个合格的公鸡了,就会操起“司晨”的任务来。 ⑥在过去,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公鸡也可以安享黑暗静谧的夜晚。不过有时 候遇到满月,皎洁的月光偶尔也会刺激太过敏感的公鸡“起夜”。而到了战乱时 候,鸡犬不宁,被声音和火光惊扰的公鸡夜啼的概率大大增加,于是古人以“雄 鸡夜鸣”为战争的凶兆。 ⑦现代社会,尤其是广大城市,人工照明的普及早已消弭了昼夜的区别,与100 年前相比,目前人们的“黑夜”普遍缩短了好几个小时。不但人本身深受“人工 白昼”带来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引发的种种健康问题(诸如儿童性早熟,乳腺癌和 结肠癌的髙发,以及更普遍的情绪波动)的困扰,跟着人混的其他动物也跟着遭 殃。经常有报道说某小区里“无德居民”擅自养鸡,结果半夜鸡叫不断,引发邻
科普类文本阅读(热点难点突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鸡,为什么要叫? 瘦驼 ①鸡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看上去显然比不上“鸡为什么要过马路”那样充 满哲思。不过如果拿这个问题问保罗·西格尔,他可能会给出你并不少于“鸡为 什么要过马路”的理由来。西格尔是研究鸡的博士,他听得懂鸡的语言。虽然对 于大多数人,鸡的语言无非就是母鸡下蛋“咯咯哒”和公鸡打鸣“咯咯咯”,但 是西格尔博士大概能听懂 30 种不同的“鸡话”。这一点儿也不奇怪,鸡是一种 社会性动物,一夫多妻的它们总有一大堆家庭琐事要处理。特别是作为家长的公 鸡,更是要担负很多指挥和决策任务。 ②至于公鸡打鸣,鸡语专家告诉我们,那是一种“主权宣告”,一方面提醒家庭 成员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警告邻近的公鸡不要打它家眷的主意。美国新 墨西哥大学的佛洛等人就曾尝试解码公鸡的打鸣声。他们的研究不太像是在做生 物学实验,反而是像给明星灌唱片。佛洛他们动用了高灵敏度定向麦克风、高档 录音机、音频分析软件和苹果电脑。至于“歌手”,那是 20 只一岁大的雄性原 鸡,也就是家鸡的野生种。经过录音和分析,佛洛他们发现,雄鸡的鸣叫与它们 体内雄激素的水平密切相关,雄激素水平越高,鸣叫声越洪亮,同时这样的雄鸡 鸡冠越大,体型越健硕,战斗力越强。 ③公鸡什么时候打鸣?当然是早上了,金鸡报晓嘛。对不起,你错了。实际上, 公鸡很多时候都打鸣。有人统计过,白天里,一只公鸡大概每小时打鸣一次,只 不过早上那第一声鸡叫划破了黎明的宁静,邻近的公鸡不甘示弱纷纷宣示主权, 如此接力下去,让人印象深刻;而嘈杂的白天,人们忙着各种各样的事,就不会 太留意这些打鸣的公鸡了。 ④早上公鸡为什么打鸣?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夜里,鸡都在睡觉。在 这个前提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做一下解剖,深入到鸡的脑袋里去看一看。鸡的大 脑里有一个小小的区域叫做松果体,松果体可以分泌一种称为褪黑素的物质。松 果体是受光线影响的,只有伸手不见五指,松果体才会分泌褪黑素,如果有光射 入眼睛(其实眼皮并不能挡住太多光线),褪黑素的分泌便被抑制。褪黑素有着复 杂的生物学功能,它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一天之中,当晨光乍现,褪黑素的分 泌受到抑制,雄鸡便不由自主地“司晨”。 ⑤“牝鸡司晨”,也就是母鸡打鸣。一般情况下,母鸡体内只有左侧的卵巢输卵 管发育,右侧的保持着未分化的状态。如果它左侧的卵巢发生了故障,右侧那个 未分化的卵巢就会发育成睾丸,并且产生雄激素。在雄激素的刺激下,母鸡,哦 不,它现在已经是个合格的公鸡了,就会操起“司晨”的任务来。 ⑥在过去,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公鸡也可以安享黑暗静谧的夜晚。不过有时 候遇到满月,皎洁的月光偶尔也会刺激太过敏感的公鸡“起夜”。而到了战乱时 候,鸡犬不宁,被声音和火光惊扰的公鸡夜啼的概率大大增加,于是古人以“雄 鸡夜鸣”为战争的凶兆。 ⑦现代社会,尤其是广大城市,人工照明的普及早已消弭了昼夜的区别,与 100 年前相比,目前人们的“黑夜”普遍缩短了好几个小时。不但人本身深受“人工 白昼”带来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引发的种种健康问题(诸如儿童性早熟,乳腺癌和 结肠癌的高发,以及更普遍的情绪波动)的困扰,跟着人混的其他动物也跟着遭 殃。经常有报道说某小区里“无德居民”擅自养鸡,结果半夜鸡叫不断,引发邻
里纠纷。英国的国鸟是欧亚鸲,这种俗称“知更鸟”的小鸟现在完全不“知更” 了,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称,在英国很多地方它们彻夜鸣叫,都是路灯惹的祸 ⑧由此可见,给地球熄灯一个小时,不管对人类还是包括鸡在内的其他动物,都 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我们还回得去吗? 选自《新京报·新知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对于鸡叫,一般人会认为很简单,其实,这种现象非常复杂,它包含了鸡们 的多种意思,有的属“发起挑战”,有的属“提醒四邻”。 B.公鸡大脑中的松果体受到光线影响,黑夜中没有任何光线时,松果体会分泌 出一种叫做褪黑素的物质,它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 C.公鸡一般在一天的早晨,其体内的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就会出现“雄鸡 报晓”的情况。“雄鸡夜鸣”多数是受声音和光线的影响。 D.母鸡体内左侧的卵巢发生了故障,右侧那个未分化的卵巢就会发育成睾丸, 并且产生雄激素。在雄激素的刺激下,这样的鸡就会操起司晨的任务来。 E.“人工白昼”导致种种健康问题,所以我们要下大力气改变这种状况,只要 我们努力,这种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就一定会实现。 【答案】AE 【解析】A项,“有的属‘发起挑战’”在文中没有根据。E项,“只要我们努 力,这种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就一定会实现”的说法错误。 2.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鸡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一夫多妻的它们总有一大堆家庭琐事要处理 答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我们还回得去吗? 【答案】(1)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鸡话”内涵丰 富的原因,说明了鸡的社会属性和日常活动的特征。 (2)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作者借助动物们的遭遇来说明人类生活环境的 今非昔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的向往之情,也表 达了作者对现代社会人类破坏自然规律引发的环境、健康等问题的担忧 【解析】本题考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抓住句中的核心词做出解释,然后看是否运用了某种表达 技巧,若有,要分析运用该手法有何作用。注意结合语境分析语句的深层含意 3.第⑧段中作者说:“给地球熄灯一个小时……都是远远不够的。”请简要分 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
里纠纷。英国的国鸟是欧亚鸲,这种俗称“知更鸟”的小鸟现在完全不“知更” 了,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称,在英国很多地方它们彻夜鸣叫,都是路灯惹的祸。 ⑧由此可见,给地球熄灯一个小时,不管对人类还是包括鸡在内的其他动物,都 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我们还回得去吗? (选自《新京报·新知周刊》,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对于鸡叫,一般人会认为很简单,其实,这种现象非常复杂,它包含了鸡们 的多种意思,有的属“发起挑战”,有的属“提醒四邻”。 B.公鸡大脑中的松果体受到光线影响,黑夜中没有任何光线时,松果体会分泌 出一种叫做褪黑素的物质,它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 C.公鸡一般在一天的早晨,其体内的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就会出现“雄鸡 报晓”的情况。“雄鸡夜鸣”多数是受声音和光线的影响。 D.母鸡体内左侧的卵巢发生了故障,右侧那个未分化的卵巢就会发育成睾丸, 并且产生雄激素。在雄激素的刺激下,这样的鸡就会操起司晨的任务来。 E.“人工白昼”导致种种健康问题,所以我们要下大力气改变这种状况,只要 我们努力,这种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就一定会实现。 【答案】AE 【解析】A 项,“有的属‘发起挑战’”在文中没有根据。E 项,“只要我们努 力,这种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就一定会实现”的说法错误。 2.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鸡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一夫多妻的它们总有一大堆家庭琐事要处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 桃花源,我们还回得去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1)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鸡话”内涵丰 富的原因,说明了鸡的社会属性和日常活动的特征。 (2)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作者借助动物们的遭遇来说明人类生活环境的 今非昔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的向往之情,也表 达了作者对现代社会人类破坏自然规律引发的环境、健康等问题的担忧。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抓住句中的核心词做出解释,然后看是否运用了某种表达 技巧,若有,要分析运用该手法有何作用。注意结合语境分析语句的深层含意。 3. 第⑧段中作者说:“给地球熄灯一个小时……都是远远不够的。”请 简要分 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①人工照明的普及,消弭了昼夜的区别,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黑夜” 比过去普遍缩短了几个小时;②“人工白昼”不但给人类带来种种健康问题,还 影响到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规律。 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答 【答案】①举例子。如文章中举城市某小区“无德居民”擅自养鸡,结果半夜鸡 叫不断的例子及英国“知更鸟”不“知更”的反常表现,说明人工照明给动物带 来的危害之大。 ②打比方。例如文章把给公鸡录音,说成“给明星灌唱片”,将鸣叫的公鸡比喻 成歌手,形象生动,使内容通俗易懂 ③作比较。如把过去公鸡可以安享黑夜的静谧和现代社会城市的半夜鸡叫连连做 比较,从而说明人工照明的危害之大。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科普文的最大 特点就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较深奥的事物或道理。本题就是针对这一点来进行 设题的。第⑦段中英国知更鸟不“知更”的反常表现等,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 法。“他们的研究不太像是在做生物学实验,反而是像给明星灌唱片”“至于公 鸡打鸣……那是一种‘主权宣告’”等属于打比方。写过去和现代的动物们晚上 的不同反应,明显是运用了对比,是作比较。考生在明确主要说明方法并在文中 找出对应例子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具体事例,简要说明一下这种说明方法的表达 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茄子的“神话” 前一段时间被号称“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养生大师”“炒”火的,除了绿豆, 还有茄子。据他称,生吃长条茄子能减肥、降血脂。他的理论是:茄子特别能吸 油,因此炒茄子时就需要加很多的油。生吃茄子后,茄子进入体内,就能在胃肠 里把大量的油脂吸走,所以生吃茄子一定有减肥和降血脂的作用。 这其实不是这位已被“批倒”“批臭”的“养生大师”的“发明”。更早的时 候,一位经常在报刊上介绍传统养生秘诀的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一家大医 院的微量元素研究室主任已在提倡生吃茄子,理由一样:“茄子生着吃,或把它 蒸熟了拌醋、拌蒜吃,就是健康的吃法。因为茄子有很强的脂肪吸附功能,降脂、 降胆固醇的能力强。”可见,官封的“健康教育专家”和自封的“养生大师”其 实也没有多大差别。 茄子容易吸油,不是因为茄子中含有特殊的能吸附脂肪的物质,而是因为茄子有 多孔的海绵状结构。但是,一旦茄子被嚼烂吃下去,再经消化,海绵状结构消失, 也就不可能再有吸油的能力。即使它在胃肠里还能吸油,肠道同样能把这些油吸 收进体内。所以说茄子能在胃肠里把大量的油脂吸走,只是一种幻想。否则的话, 吃海绵岂不更能吸油,更能减肥和降血脂? 与绿豆不同,古人不怎么看重茄子的药用,甚至认为蔬菜中只有茄子没益处,吃 多了还伤身体。《本草纲目》中只是记载茄子能“散血止痛,消肿宽肠”,并收 集了十几个方子,其中一些看上去还是很神的。与其说是“医术”,不如说是巫 术
【答案】①人工照明的普及,消弭了昼夜的区别,现代社会中人们的 “黑夜” 比过去普遍缩短了几个小时;②“人工白昼”不但给人类带来种种健康问题,还 影响到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规律。 4.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①举例子。如文章中举城市某小区“无德居民”擅自养鸡,结果半夜鸡 叫不断的例子及英国“知更鸟”不“知更”的反常表现,说明人工照明给动物带 来的危害之大。 ②打比方。例如文章把给公鸡录音,说成“给明星灌唱片”,将鸣叫的公鸡比喻 成歌手,形象生动,使内容通俗易懂。 ③作比较。如把过去公鸡可以安享黑夜的静谧和现代社会城市的半夜鸡叫连连做 比较,从而说明人工照明的危害之大。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科普文的最大 特点就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较深奥的事物或道理。本题就是针对这一点来进行 设题的。第⑦段中英国知更鸟不“知更”的反常表现等,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 法。“他们的研究不太像是在做生物学实验,反而是像给明星灌唱片”“至于公 鸡打鸣……那是一种‘主权宣告’”等属于打比方。写过去和现代的动物们晚上 的不同反应,明显是运用了对比,是作比较。考生在明确主要说明方法并在文中 找出对应例子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具体事例,简要说明一下这种说明方法的表达 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茄子的“神话” 前一段时间被号称“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养生大师”“炒”火的,除了绿豆, 还有茄子。据他称,生吃长条茄子能减肥、降血脂。他的理论是:茄子特别能吸 油,因此炒茄子时就需要加很多的油。生吃茄子后,茄子进入体内,就能在胃肠 里把大量的油脂吸走,所以生吃茄子一定有减肥和降血脂的作用。 这其实不是这位已被“批倒”“批臭”的“养生大师”的“发明”。更早的时 候,一位经常在报刊上介绍传统养生秘诀的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一家大医 院的微量元素研究室主任已在提倡生吃茄子,理由一样:“茄子生着吃,或把它 蒸熟了拌醋、拌蒜吃,就是健康的吃法。因为茄子有很强的脂肪吸附功能,降脂、 降胆固醇的能力强。”可见,官封的“健康教育专家”和自封的“养生大师”其 实也没有多大差别。 茄子容易吸油,不是因为茄子中含有特殊的能吸附脂肪的物质,而是因为茄子有 多孔的海绵状结构。但是,一旦茄子被嚼烂吃下去,再经消化,海绵状结构消失, 也就不可能再有吸油的能力。即使它在胃肠里还能吸油,肠道同样能把这些油吸 收进体内。所以说茄子能在胃肠里把大量的油脂吸走,只是一种幻想。否则的话, 吃海绵岂不更能吸油,更能减肥和降血脂? 与绿豆不同,古人不怎么看重茄子的药用,甚至认为蔬菜中只有茄子没益处,吃 多了还伤身体。《本草纲目》中只是记载茄子能“散血止痛,消肿宽肠”,并收 集了十几个方子,其中一些看上去还是很神的。与其说是“医术”,不如说是巫 术
吃茄子降胆固醇的说法,其实是从国外传入的,只是后来被“养生大师”赋予了 中国特色的解释。理论上,多吃茄子是有可能降胆固醇的,这不是由于茄子含有 什么特殊的神奇物质,而是由于茄子的纤维素含量比较髙。纤维素无法被消化、 吸收,它们在经过小肠时,能够和那里作为消化液的组成成分的胆酸结合。胆酸 是在肝脏中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纤维素把小肠中的胆酸带走,最终作为粪便 的成分排出体外。这就迫使肝脏不得不再用胆固醇合成新的胆酸,这样体内的胆 固醇含量就减少了。 只要吃的是纤维素,就能有相同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并非只有茄子才如此。纤 维素含量髙的蔬菜很多,没有必要为此特地去吃茄子。如果是为了摄入纤维素吃 茄子,生吃和煮熟了吃都一样。一般人并不习惯吃生茄子,因为生茄子有苦味, 这是由于茄子中含有几种茄碱。茄碱是天然的杀虫剂,也是对人体有害的毒素, 摄入过多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对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来说,摄入60毫克茄 碱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肠胃不适),摄入105毫克可能出现急性中毒症状,摄入 180~360毫克则会致命。茄碱比较稳定,不溶于水,能耐比较髙的温度,水煮 只能破坏很少的一部分毒性,髙温油炸才能有效地去除茄碱毒性。 茄子中的茄碱含量变化很大,一般每100克不超过5毫克,这样算下来,要吃上 公斤以上的茄子才有中毒的可能,所以一般不可能由于一次吃太多茄子而中 毒。但是茄碱进入人体后,会在多数器官和软组织中存储下来,每天只排出体外 点,如果顿顿、天天大吃茄子,即使每次都没有达到中毒的量,也可能由于毒 素在体内累积而导致中毒。如果同时还吃其他含茄碱的食物(例如土豆),就更容 易中毒了。近来各地报纸纷纷报道说某些人天天生吃茄子,结果吃出了肠炎,就 是由于迷信“养生大师”,又缺乏科学知识,终于让“养生”变成了“害生”。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5.作者为什么说“多吃茄子是有可能降胆固醇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茄子纤维素含量比较高,纤维素在经过小肠时,能够和那里的胆酸结合, 最终和胆酸作为粪便的成分排出体外,这就迫使肝脏不得不再用胆固醇合成新的 胆酸,因此,理论上,多吃茄子可以减少体内的胆固醇含量。 【解析】该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句子“多吃茄子是 有可能降胆固醇的”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不难锁定有效答题区间为文章第五段, 考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注意答案要有条理性 6.作为一篇科普文章,本文有何语言特色?试举例简要说明。 答 【答案】准确严谨。①“多吃茄子是有可能降胆固醇的”前加“理论上”,暗示 人们多吃茄子在理论上有好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一定有多大的好处,因为
吃茄子降胆固醇的说法,其实是从国外传入的,只是后来被“养生大师”赋予了 中国特色的解释。理论上,多吃茄子是有可能降胆固醇的,这不是由于茄子含有 什么特殊的神奇物质,而是由于茄子的纤维素含量比较高。纤维素无法被消化、 吸收,它们在经过小肠时,能够和那里作为消化液的组成成分的胆酸结合。胆酸 是在肝脏中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纤维素把小肠中的胆酸带走,最终作为粪便 的成分排出体外。这就迫使肝脏不得不再用胆固醇合成新的胆酸,这样体内的胆 固醇含量就减少了。 只要吃的是纤维素,就能有相同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并非只有茄子才如此。纤 维素含量高的蔬菜很多,没有必要为此特地去吃茄子。如果是为了摄入纤维素吃 茄子,生吃和煮熟了吃都一样。一般人并不习惯吃生茄子,因为生茄子有苦味, 这是由于茄子中含有几种茄碱。茄碱是天然的杀虫剂,也是对人体有害的毒素, 摄入过多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对一个体重 60 公斤的人来说,摄入 60 毫克茄 碱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肠胃不适),摄入 105 毫克可能出现急性中毒症状,摄入 180~360 毫克则会致命。茄碱比较稳定,不溶于水,能耐比较高的温度,水煮 只能破坏很少的一部分毒性,高温油炸才能有效地去除茄碱毒性。 茄子中的茄碱含量变化很大,一般每 100 克不超过 5 毫克,这样算下来,要吃上 一公斤以上的茄子才有中毒的可能,所以一般不可能由于一次吃太多茄子而中 毒。但是茄碱进入人体后,会在多数器官和软组织中存储下来,每天只排出体外 一点,如果顿顿、天天大吃茄子,即使每次都没有达到中毒的量,也可能由于毒 素在体内累积而导致中毒。如果同时还吃其他含茄碱的食物(例如土豆),就更容 易中毒了。近来各地报纸纷纷报道说某些人天天生吃茄子,结果吃出了肠炎,就 是由于迷信“养生大师”,又缺乏科学知识,终于让“养生”变成了“害生”。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5. 作者为什么说“多吃茄子是有可能降胆固醇的”?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茄子纤维素含量比较高,纤维素在经过小肠时,能够和那里的胆酸结合, 最终和胆酸作为粪便的成分排出体外,这就迫使肝脏不得不再用胆固醇合成新的 胆酸,因此,理论上,多吃茄子可以减少体内的胆固醇含量。 【解析】该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句子“多吃茄子是 有可能降胆固醇的”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不难锁定有效答题区间为文章第五段, 考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注意答案要有条理性。 6. 作为一篇科普文章,本文有何语言特色?试举例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准确严谨。①“多吃茄子是有可能降胆固醇的”前加“理论上”,暗示 人们多吃茄子在理论上有好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一定有多大的好处,因为
吃茄子会受到茄碱的影响。②列数字,为了说明摄入的茄碱含量对人体产生的影 响,列举数字进行分析,清晰明了。 7.有人说:“油炸茄子最健康。”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看法。 答 【答案】不完全赞成。油炸的好处是相对而言的,因为茄子中含有几种茄碱,茄 碱比较稳定,不溶于水,能耐比较高的温度,水煮只能破坏很少的一部分毒性, 髙温油炸才能有效地去除茄碱毒性。但是由于茄子的结构特殊,本身吸油量大, 油炸也存在由于多油而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可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矮象和硕鼠 方舟子 提起庞然大物,我们往往会想到象。象是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最大的非洲丛林 象的身高能超过4米,体重能达到12吨。象刚生下来时的体重通常就有120千 克。它们是如此庞大,以至于我们习惯充满敬畏地称之为“大象” 但是有一种象的形象很难让人给它冠以“大”字,它们成年时身高还不到1米, 体重大约只有100千克,和猪的大小差不多一一猪鼻子插葱有时的确是可以装象 的。这样的矮象一定很可爱,可惜它们只生活在更新世,已在大约1万年前灭绝 了 矮象并不是大象的祖先,在它们之前大象早已进化出来了。相反,矮象是从大象 进化来的。这些矮象的化石是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和马耳他岛发现的。在地中海 的其他岛屿,也有类似的矮象化石出土。大约600万年前,地中海的海水被部分 或全部蒸发了,生活在大陆的大象得以迁移到这些岛屿。后来随着海平面的上升, 这些大象的后代与世隔绝,在岛上进化成了猪一般的矮象。 为什么大象的后代变成了“猪”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问 下,为什么大象要把身体弄得那么庞大呢?原因很简单,身体庞大是它们保护自 己的法宝。当大象的身体大到连老虎、狮子也望而生畏时,大象就没了天敌,可 以自由自在地吃草。但是身体庞大也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一头成年大象每 天要吃一两百千克的植物。而一个大象群体为了避免近亲繁殖,通常有几百头大 象,它们消耗的食物量大得惊人 在地中海的岛屿上,没有大型的肉食动物需要抵御,大象身体庞大的优势消失了, 劣势暴露了出来。在岛上,资源非常有限,没有足够的食物来维持一个大象群体, 身体大的象饿死,身体小的象由于需要的食物量也少,反而容易生存下来。要维 持一个500头大象的群体,可能至少需要几千平方千米的空间,但是要维持一个 同等数量的矮象群体,有几十平方千米的地盘可能就足够了。这样,在自然选择 的作用下,大象的身体就变得越来越小。 不仅大象如此,其他大型食草动物到岛上繁衍后,由于没有天敌,也由于缺乏食 物,它们后代的身体也会逐渐变小。 但是对俗称老鼠的啮齿动物来说,情形却正好相反。老鼠体型小的原因,是为了 避免被天敌吃掉,因为身体小容易躲藏。到了岛上以后,没有那么多天敌,甚至
吃茄子会受到茄碱的影响。②列数字,为了说明摄入的茄碱含量对人体产生的影 响,列举数字进行分析,清晰明了。 7. 有人说:“油炸茄子最健康。”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不完全赞成。油炸的好处是相对而言的,因为茄子中含有几种茄碱,茄 碱比较稳定,不溶于水,能耐比较高的温度,水煮只能破坏很少的一部分毒性, 高温油炸才能有效地去除茄碱毒性。但是由于茄子的结构特殊,本身吸油量大, 油炸也存在由于多油而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可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矮象和硕鼠 方舟子 提起庞然大物,我们往往会想到象。象是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最大的非洲丛林 象的身高能超过 4 米,体重能达到 12 吨。象刚生下来时的体重通常就有 120 千 克。它们是如此庞大,以至于我们习惯充满敬畏地称之为“大象”。 但是有一种象的形象很难让人给它冠以“大”字,它们成年时身高还不到 1 米, 体重大约只有 100 千克,和猪的大小差不多——猪鼻子插葱有时的确是可以装象 的。这样的矮象一定很可爱,可惜它们只生活在更新世,已在大约 1 万年前灭绝 了。 矮象并不是大象的祖先,在它们之前大象早已进化出来了。相反,矮象是从大象 进化来的。这些矮象的化石是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和马耳他岛发现的。在地中海 的其他岛屿,也有类似的矮象化石出土。大约 600 万年前,地中海的海水被部分 或全部蒸发了,生活在大陆的大象得以迁移到这些岛屿。后来随着海平面的上升, 这些大象的后代与世隔绝,在岛上进化成了猪一般的矮象。 为什么大象的后代变成了“猪”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问一 下,为什么大象要把身体弄得那么庞大呢?原因很简单,身体庞大是它们保护自 己的法宝。当大象的身体大到连老虎、狮子也望而生畏时,大象就没了天敌,可 以自由自在地吃草。但是身体庞大也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一头成年大象每 天要吃一两百千克的植物。而一个大象群体为了避免近亲繁殖,通常有几百头大 象,它们消耗的食物量大得惊人。 在地中海的岛屿上,没有大型的肉食动物需要抵御,大象身体庞大的优势消失了, 劣势暴露了出来。在岛上,资源非常有限,没有足够的食物来维持一个大象群体, 身体大的象饿死,身体小的象由于需要的食物量也少,反而容易生存下来。要维 持一个 500 头大象的群体,可能至少需要几千平方千米的空间,但是要维持一个 同等数量的矮象群体,有几十平方千米的地盘可能就足够了。这样,在自然选择 的作用下,大象的身体就变得越来越小。 不仅大象如此,其他大型食草动物到岛上繁衍后,由于没有天敌,也由于缺乏食 物,它们后代的身体也会逐渐变小。 但是对俗称老鼠的啮齿动物来说,情形却正好相反。老鼠体型小的原因,是为了 避免被天敌吃掉,因为身体小容易躲藏。到了岛上以后,没有那么多天敌,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