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生致热原(EP) 即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由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 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产致热原细胞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 胞及肿瘤细胞等 2.EP的种类 TNF、IL-1、IL-6、IFN、巨噬细胞炎症蛋 白(MIP-1)等
1. 产致热原细胞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 胞及肿瘤细胞等。 2. EP的种类 TNF、IL-1、IL-6、IFN、巨噬细胞炎症蛋 白(MIP-1)等。 (二)内生致热原(EP) 即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由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 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发热激活物(ET)和EP的种类的比较 内源性致热原(EP) ET TNF IFN MIP-I 来源G细菌单核、MφM淋巴单核 成分脂多糖糖蛋白蛋白质糖蛋白肝素结合 蛋白质 分子量1000200012~18 17~25 15~17 (KD) 耐热性耐热不耐热不耐热中度耐热不耐热 致热双峰热双峰热小:单峰热单峰热单峰热 大:双峰热 (剂量依赖) 耐受性产生不产生不产生产生不产生
发热激活物(ET)和EP的种类的比较 ET 内源性致热原(EP) IL-1 TNF IFN MIP-1 来源 G -细菌 单核、M M 淋巴 单核 成分 脂多糖 糖蛋白 蛋白质 糖蛋白 肝素结合 蛋白质 分子量 1000~2000 12~18 17~25 15~17 ? (KD) 耐热性 耐热 不耐热 不耐热 中度耐热 不耐热 致热 双峰热 双峰热 小:单峰热 单峰热 单峰热 大:双峰热 (剂量依赖) 耐受性 产生 不产生 不产生 产生 不产生
(三)发热的发病机制 正常的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实现。 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中枢调节以及效 应器3个环节。 产热装置 调定点 骨骼肌、肝 下丘脑 深部体温 体温 +广→体温 节中枢 散热装置 汗腺、皮肤血 温度感受装置
(三)发热的发病机制 正常的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实现。 体温调节系统包括温度信息传导、中枢调节以及效 应器3个环节。 下丘脑 体温调 节中枢 产热装置 (骨骼肌、肝) 散热装置 汗腺、皮肤血管 深 部 体 温 体温 温度感受装置 + − 调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