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在交换价值的基础上是以交换为媒介的,并且恰恰表现在:每一 种特殊的客体化劳动,每一种以特殊方式专门化和物化的劳动时 间,都能同一般劳动时间即客体化劳动时间的产品和符号相交换, 同货币相交换,从而又能同任何特殊劳动相交换。这种必要性本身 是变动的,因为需要也如同产品和各种劳动技能一样,是生产出来 的。这些需要和必要劳动的范围会出现扩大或缩小的现象。 历史地自行产生的需要即由生产本身产生的需要,社会需要 即从社会生产和交换中产生的需要越是成为必要的,现实财富的 发展程度便越高。财富从物质上来看只是需要的多样性。手工业 本身并不表现为必然要和自给自足的农业· 相· 并· 存,这种农业是把 纺、织等等作为家庭副业来经营的。然而,举例来说,如果农业本身 [ —22]是建立在科学经营基础上的,如果它需要机器,需要通过 贸易得到化肥,需要来自远方国家的种子等等,而且,如果农村的 家长制手工业消失了(这一点已经包含在前提中),那么,机器制造 厂、对外贸易、手工业等等就成了农业的需要。农业或许只有靠输 出丝织品才能得到鸟粪。这样,丝织厂就不再是奢侈品的生产部 门,而是农业所必要的生产部门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农业不能 再在自己内部自然而然地找到它自己的生产条件,这些条件已作 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存在于农业之外(而且,这种存在于农业之外的 部门,连同这个外在的部门具有的那全部错综复杂的联系,都成了 农业的生产条件),主要地和基本地是由于这一原因,便发生了下 述现象:以前表现为奢侈的东西,现在成为必要的了,而所谓奢侈 的需要,例如对于那个自然产生的并完全从自然必要性中成长起 来的部门来说,也成为必要性了。 这样把每一生产部门脚下的自然形成的基础抽掉,并把这种 .资本章 第二篇 资本的流通过程 19
性在交换价值的基础上是以交换为媒介的,并且恰恰表现在:每一 种特殊的客体化劳动,每一种以特殊方式专门化和物化的劳动时 间,都能同一般劳动时间即客体化劳动时间的产品和符号相交换, 同货币相交换,从而又能同任何特殊劳动相交换。这种必要性本身 是变动的,因为需要也如同产品和各种劳动技能一样,是生产出来 的。这些需要和必要劳动的范围会出现扩大或缩小的现象。 历史地自行产生的需要即由生产本身产生的需要,社会需要 即从社会生产和交换中产生的需要越是成为必要的,现实财富的 发展程度便越高。财富从物质上来看只是需要的多样性。手工业 本身并不表现为必然要和自给自足的农业· 相· 并· 存,这种农业是把 纺、织等等作为家庭副业来经营的。然而,举例来说,如果农业本身 [ —22]是建立在科学经营基础上的,如果它需要机器,需要通过 贸易得到化肥,需要来自远方国家的种子等等,而且,如果农村的 家长制手工业消失了(这一点已经包含在前提中),那么,机器制造 厂、对外贸易、手工业等等就成了农业的需要。农业或许只有靠输 出丝织品才能得到鸟粪。这样,丝织厂就不再是奢侈品的生产部 门,而是农业所必要的生产部门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农业不能 再在自己内部自然而然地找到它自己的生产条件,这些条件已作 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存在于农业之外(而且,这种存在于农业之外的 部门,连同这个外在的部门具有的那全部错综复杂的联系,都成了 农业的生产条件),主要地和基本地是由于这一原因,便发生了下 述现象:以前表现为奢侈的东西,现在成为必要的了,而所谓奢侈 的需要,例如对于那个自然产生的并完全从自然必要性中成长起 来的部门来说,也成为必要性了。 这样把每一生产部门脚下的自然形成的基础抽掉,并把这种 .资本章 第二篇 资本的流通过程 19
生产部门的生产条件转移到它外部的普遍联系中去,—— 于是,过 去多余的东西便转化为必要的东西,转化为历史地产生的必要 性,—— 这就是资本的趋势。一切生产部门的共同基础是普遍交换 本身,是世界市场,因而也是普遍交换所包含的全部活动、交易、需 要等等。奢侈是自然必要性的对立面。必要的需要就是本身归结 为自然主体的那种个人的需要。生产的发展既扬弃这种自然必要 性,也扬弃那种奢侈—— 当然,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这只是以对立 的形式实现的,因为这种发展本身又只是规定一定的社会标准来 作为必要的标准,而同奢侈相对立。 关于需要体系和劳动体系这些问题应当放在什么地方讨论? 在研究的过程中就会知道。 现在,回来谈我们的道路。如果道路果真能修筑起来,那么这 就证明,社会拥有修筑道路的劳动时间(活劳动和客体化劳动)。 {当然,我们在这里假定社会是按照正确的本能行事的。它也 可能把种子吃光,让田地荒芜而去修筑道路。这样一来,社会就不 能完成必要劳动,因为它不能通过这种劳动把自己再生产出来,不 能把自己作为活劳动能力保存下来。或者说,活劳动能力还可能直 接遭到残杀,例如,彼得一世为了建筑彼得堡就干过这种事。这类 事情不属于这里讨论的范围。} 然而,为什么一旦出现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和分工,修筑 道路就不成为单个人的私事了呢?在由国家利用赋税来修筑道路 的地方,修筑道路不是单个人的私事。首先:社会,即联合起来的单 个人,可能拥有修筑道路的剩余时间,但是,只有联合起来才行。联 合总是每个人除了他的特殊劳动以外还能用来修筑道路的那部分 劳动能力的相加,然而它不仅仅是相加。如果说单个人的力量的联 20 政治经济学批判
生产部门的生产条件转移到它外部的普遍联系中去,—— 于是,过 去多余的东西便转化为必要的东西,转化为历史地产生的必要 性,—— 这就是资本的趋势。一切生产部门的共同基础是普遍交换 本身,是世界市场,因而也是普遍交换所包含的全部活动、交易、需 要等等。奢侈是自然必要性的对立面。必要的需要就是本身归结 为自然主体的那种个人的需要。生产的发展既扬弃这种自然必要 性,也扬弃那种奢侈—— 当然,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这只是以对立 的形式实现的,因为这种发展本身又只是规定一定的社会标准来 作为必要的标准,而同奢侈相对立。 关于需要体系和劳动体系这些问题应当放在什么地方讨论? 在研究的过程中就会知道。 现在,回来谈我们的道路。如果道路果真能修筑起来,那么这 就证明,社会拥有修筑道路的劳动时间(活劳动和客体化劳动)。 {当然,我们在这里假定社会是按照正确的本能行事的。它也 可能把种子吃光,让田地荒芜而去修筑道路。这样一来,社会就不 能完成必要劳动,因为它不能通过这种劳动把自己再生产出来,不 能把自己作为活劳动能力保存下来。或者说,活劳动能力还可能直 接遭到残杀,例如,彼得一世为了建筑彼得堡就干过这种事。这类 事情不属于这里讨论的范围。} 然而,为什么一旦出现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和分工,修筑 道路就不成为单个人的私事了呢?在由国家利用赋税来修筑道路 的地方,修筑道路不是单个人的私事。首先:社会,即联合起来的单 个人,可能拥有修筑道路的剩余时间,但是,只有联合起来才行。联 合总是每个人除了他的特殊劳动以外还能用来修筑道路的那部分 劳动能力的相加,然而它不仅仅是相加。如果说单个人的力量的联 20 政治经济学批判
合能够增加他们的生产力,那这决不是说,他们只要全体加在一 起,即使他们不共同劳动,就能在数量上拥有这种劳动能力,也就 是说,即使他们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不加上那种只有通过他们联合 的、结合的劳动才存在的、只有在这种劳动当中才存在的剩余,就 能在数量上拥有这种劳动能力。因此,在埃及、厄特鲁里亚、印度等 地,人们用暴力手段把人民集合起来去从事强制的建筑和强制的 公共工程。资本则用另一种方式,通过它同自由劳动相交换的方 法,来达到这种联合。 (资本不是同单个的劳动,而是同结合的劳动打交道,正如资 本本身已经是一种社会的、结合的力量一样,—— 这一点也许在这 里研究资本的一般产生史时就应该加以考察。} 其次:一方面,人口可能已经充分发展起来了,另一方面,人们 由于使用机器等等而得到的助力已经如此之大,以致仅仅从物质 的、大规模的结合中产生的力量已经是多余的了(而在古代始终要 依靠这种大规模的强制劳动的作用),所需要的活劳动数量相对地 减少了。 {生产越是以单纯的体力劳动,以使用肌肉力等等为基础,简 言之,越是以单个人的肉体紧张和体力劳动为基础,生产力的增长 就越是依赖于单个人的大规模的共同劳动。在半艺术性质的手工 业中出现的则是相反的现象:特殊化和个别化,是单个人的而不是 结合的劳动的技能。资本在其真正的发展中使[ —23]大规模的 劳动同技能结合起来,然而是这样结合的:大规模的劳动丧失自己 的体力,而技能则不是存在于工人身上,而是存在于机器中,存在 于把人和机器科学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生作用的工厂 里。劳动的社会精神在单个工人之外获得了客观的存在。} .资本章 第二篇 资本的流通过程 21
合能够增加他们的生产力,那这决不是说,他们只要全体加在一 起,即使他们不共同劳动,就能在数量上拥有这种劳动能力,也就 是说,即使他们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不加上那种只有通过他们联合 的、结合的劳动才存在的、只有在这种劳动当中才存在的剩余,就 能在数量上拥有这种劳动能力。因此,在埃及、厄特鲁里亚、印度等 地,人们用暴力手段把人民集合起来去从事强制的建筑和强制的 公共工程。资本则用另一种方式,通过它同自由劳动相交换的方 法,来达到这种联合。 (资本不是同单个的劳动,而是同结合的劳动打交道,正如资 本本身已经是一种社会的、结合的力量一样,—— 这一点也许在这 里研究资本的一般产生史时就应该加以考察。} 其次:一方面,人口可能已经充分发展起来了,另一方面,人们 由于使用机器等等而得到的助力已经如此之大,以致仅仅从物质 的、大规模的结合中产生的力量已经是多余的了(而在古代始终要 依靠这种大规模的强制劳动的作用),所需要的活劳动数量相对地 减少了。 {生产越是以单纯的体力劳动,以使用肌肉力等等为基础,简 言之,越是以单个人的肉体紧张和体力劳动为基础,生产力的增长 就越是依赖于单个人的大规模的共同劳动。在半艺术性质的手工 业中出现的则是相反的现象:特殊化和个别化,是单个人的而不是 结合的劳动的技能。资本在其真正的发展中使[ —23]大规模的 劳动同技能结合起来,然而是这样结合的:大规模的劳动丧失自己 的体力,而技能则不是存在于工人身上,而是存在于机器中,存在 于把人和机器科学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生作用的工厂 里。劳动的社会精神在单个工人之外获得了客观的存在。} .资本章 第二篇 资本的流通过程 21
也可能形成一个由国家使用的特殊的筑路者阶级①,或者,可 能利用一部分暂时失业的居民和一定数量的建筑师等等从事这项 工作,不过这些建筑师不是作为资本家,而是作为受过高级训练的 奴仆来工作的。(关于这类熟练劳动等等的情况,以后再讲。)在这 种情况下,工人是雇佣工人,但是国家并不把他们当作雇佣工人, 而是当作雇佣奴仆来使用。 要让资本家把修筑道路当作营业由自己出资经营{如果国家 让国家承包商来经营这类事业,那么总是还得借助于徭役劳动或 赋税来进行},就需要有种种不同的条件,所有这些条件都归结为 一点: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已经发展到高度阶段。 第一:必须有大量资本积聚在资本家手中,才能够承担如此规 模的并且周转即实现过程如此缓慢的工程。因此,大部分是股份资 本;在这种形式下资本达到了它的最后形式,在这里资本不仅按它 的实体来说自在地存在着,而且在它的形式上也表现为一种社会 力量和社会产物。 第二:对这种资本的要求是带来利息,而不是利润(它可能带 来比利息更多的东西,但这不是必要的)。这一点在这里还用不着 详细研究。 第三:这样的交往—— 首先是商业性的交往—— 的前提是,道 22 政治经济学批判 ① 在罗马人的军队里有一批[士兵]接受专门训练以从事劳动,但这些人已经脱 离全体人民;他们的剩余时间也属于国家所有。这些人把他们的全部劳动时间 出卖给国家以换取工资,把他们的全部劳动能力用来交换维持他们的生活所 必需的工资,正象工人和资本家所发生的关系那样。在发生这种情况的时期, 罗马军队已经不再是民兵,而是雇佣兵了。在这种情形下,士兵也是自由出卖 劳动。但国家购买这种劳动不是为了生产价值。因此,虽然工资的形式看来可 能最初是在军队中出现的,但是这种士兵的薪饷制同雇佣劳动制有本质的区 别,两者也有某些相同之处,因为国家利用军队是为了增强力量和增加财富
也可能形成一个由国家使用的特殊的筑路者阶级①,或者,可 能利用一部分暂时失业的居民和一定数量的建筑师等等从事这项 工作,不过这些建筑师不是作为资本家,而是作为受过高级训练的 奴仆来工作的。(关于这类熟练劳动等等的情况,以后再讲。)在这 种情况下,工人是雇佣工人,但是国家并不把他们当作雇佣工人, 而是当作雇佣奴仆来使用。 要让资本家把修筑道路当作营业由自己出资经营{如果国家 让国家承包商来经营这类事业,那么总是还得借助于徭役劳动或 赋税来进行},就需要有种种不同的条件,所有这些条件都归结为 一点: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已经发展到高度阶段。 第一:必须有大量资本积聚在资本家手中,才能够承担如此规 模的并且周转即实现过程如此缓慢的工程。因此,大部分是股份资 本;在这种形式下资本达到了它的最后形式,在这里资本不仅按它 的实体来说自在地存在着,而且在它的形式上也表现为一种社会 力量和社会产物。 第二:对这种资本的要求是带来利息,而不是利润(它可能带 来比利息更多的东西,但这不是必要的)。这一点在这里还用不着 详细研究。 第三:这样的交往—— 首先是商业性的交往—— 的前提是,道 22 政治经济学批判 ① 在罗马人的军队里有一批[士兵]接受专门训练以从事劳动,但这些人已经脱 离全体人民;他们的剩余时间也属于国家所有。这些人把他们的全部劳动时间 出卖给国家以换取工资,把他们的全部劳动能力用来交换维持他们的生活所 必需的工资,正象工人和资本家所发生的关系那样。在发生这种情况的时期, 罗马军队已经不再是民兵,而是雇佣兵了。在这种情形下,士兵也是自由出卖 劳动。但国家购买这种劳动不是为了生产价值。因此,虽然工资的形式看来可 能最初是在军队中出现的,但是这种士兵的薪饷制同雇佣劳动制有本质的区 别,两者也有某些相同之处,因为国家利用军队是为了增强力量和增加财富
路要有利可图,就是说,为使用道路而索取的价格,对于[使用道路 的]生产者来说是值得的,或者说,提供了一种生产力,生产者是能 够为此付出昂贵代价的。 第四:存在着将自己的一部分收入用于这种交通工具的享用 的财富。 但是,主要的还是以下两个前提:(1)要有足够数量的资本,能 够用于这项事业,同时它满足于获得利息;(2)对于生产资本或产 业资本来说,为某条道路支付价格必须有利可图。例如,利物浦和 曼彻斯特之间的第一条铁路就是这样。它对利物浦的棉花经纪人 来说,尤其是对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来说,成了生产上的必要。 {例如,在一个国家现有的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达到迫切需要修 筑铁路的时候,这种必要性可能更多地是由竞争引起的。关于各国 之间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属于国际交换那一篇。在这方面资本传 播文明的作用表现得特别明显。} 资本本身—— 假定它拥有必要的数量—— 只有在下述情况下 才会用来修筑道路,即修筑道路对于生产者来说成为必要性,特别 是对于生产资本本身来说成为必要性,成为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条 件。那时修筑道路也成为有利可图的了。但是这些情况的前提是, 大规模的交换已经存在。这是同一前提的二重存在:一方面,一国 的财富已经相当集中并转化为资本的形式,已能着手进行这类工 程,使之成为资本价值增殖的过程;另一方面,交往已经达到相当 的规模,缺乏交通工具所造成的障碍已经可以充分感觉出来,从而 使资本家能够把道路的价值(在时期上一部分一部分地和一段一 段地)作为道路来实现(即道路的使用)。 如果所有一般生产条件,如道路、运河等等,不管它们是使流 .资本章 第二篇 资本的流通过程 23
路要有利可图,就是说,为使用道路而索取的价格,对于[使用道路 的]生产者来说是值得的,或者说,提供了一种生产力,生产者是能 够为此付出昂贵代价的。 第四:存在着将自己的一部分收入用于这种交通工具的享用 的财富。 但是,主要的还是以下两个前提:(1)要有足够数量的资本,能 够用于这项事业,同时它满足于获得利息;(2)对于生产资本或产 业资本来说,为某条道路支付价格必须有利可图。例如,利物浦和 曼彻斯特之间的第一条铁路就是这样。它对利物浦的棉花经纪人 来说,尤其是对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来说,成了生产上的必要。 {例如,在一个国家现有的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达到迫切需要修 筑铁路的时候,这种必要性可能更多地是由竞争引起的。关于各国 之间的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属于国际交换那一篇。在这方面资本传 播文明的作用表现得特别明显。} 资本本身—— 假定它拥有必要的数量—— 只有在下述情况下 才会用来修筑道路,即修筑道路对于生产者来说成为必要性,特别 是对于生产资本本身来说成为必要性,成为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条 件。那时修筑道路也成为有利可图的了。但是这些情况的前提是, 大规模的交换已经存在。这是同一前提的二重存在:一方面,一国 的财富已经相当集中并转化为资本的形式,已能着手进行这类工 程,使之成为资本价值增殖的过程;另一方面,交往已经达到相当 的规模,缺乏交通工具所造成的障碍已经可以充分感觉出来,从而 使资本家能够把道路的价值(在时期上一部分一部分地和一段一 段地)作为道路来实现(即道路的使用)。 如果所有一般生产条件,如道路、运河等等,不管它们是使流 .资本章 第二篇 资本的流通过程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