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幅路适用于交通量不大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 拆迁困难的旧城区道路。 2双幅路适用于专供机动车行驶的快速路、非机动车较少 的主干路或次干路;对横向高差较大的特殊地形路段,宜采用上 下分行的双幅路。双幅路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应少于2条。 3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流量较大、车速较高、非机动车较 多的主干路或次干路。 4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流量大、车速高、非机动车多的快 速路或主干路。四幅路主路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应少于2条。 5当路侧有路边停车时,应增加设置停车带的宽度。 5.2.2高架路横断面可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布置形式(图 5.2.2),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化背聚 (a)整体式高架路 (b)分离式高架路 图5.2.2高架路横断面 13
1 单幅路适用于交通量不大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 拆迁困难的旧城区道路。 2 双幅路适用于专供机动车行驶的快速路、非机动车较少 的主干路或次干路;对横向高差较大的特殊地形路段,宜采用上 下分行的双幅路。双幅路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应少于 条。 3 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流量较大、车速较高、非机动车较 多的主干路或次干路。 4 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流量大、车速高、非机动车多的快 速路或主干路。四幅路主路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应少于 条。 5 当路侧有路边停车时,应增加设置停车带的宽度。 5.2.2 高架路横断面可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布置形式(图 5. 2. 2)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ff(" 俨叮 11严旦 叫, If;或吭吭 ~,成If, 」ι且一斗 什" ;:.俨 W. W~ uf或~ ~ u;或问 (a) 整体式高架路 I ' w, 一斗 Ut:"h ,11-;"< Hm I H"m' ,w.:.r I ,W I ,w..._ I ,W: HYVmc Hrrn'b H W" o I 11';" U;;m I Wpc ,u;;牛11;:, (b) 分离式高架路 w,或的阪 w,或w: 仁~ 5.2.2 高架路横断面 13
1整体式高架路中,主路上下行车道间应设置中间防撞设 施;辅路宜布置在高架路下的桥墩两侧, 2分离式高架路中,地面辅路的布置宜与高架路或周围地 形相适应,上下行两幅桥梁桥墩分开,辅路宜设在桥下两幅桥 中间。 5.2.3路堑式和隧道式横断面布置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堑式横断面(图5.2.3-1)中的地面以下路堑部分应 为主路,地面两侧或一侧宜设置辅路。 或或 w平 人y W或 W 图5.2.3-1路堑式横断面 2隧道式横断面(图5.2.32)中的地面以下隧道部分应 为主路,地面道路宜设置辅路。 W或W 或 W W或 W或 W或 W。,W . W或W w, 图5.2.3-2隧道式横断面 14
1 整体式高架路中,主路上下行车道间应设置中间防撞设 施;辅路宜布置在高架路下的桥墩两侧。 2 分离式高架路中,地面辅路的布置宜与高架路或周围地 形相适应,上下行两幅桥梁桥墩分开,辅路宜设在桥下两幅桥 中间。 5.2.3 路墅式和隧道式横断面布置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童式横断面(图 5.2.3- 1)中的地面以下路壁部分应 为主路,地面两侧或一侧宜设置辅路。 Wf Wf !l 1ST ~ Wpz?W Wpc_"W K WmtWdznFEM ~l'I_WI忡或 WYI或卢sWP IWBI 卡二既」斗 民二卫 5.2.3-1 路重式横断面 2 隧道式横断面(图 5.2.3-2) 中的地面以下隧道部分应 为主路,地面道路宜设置辅路。 W. FSBWpfs.WAWR ←二风斗斗 5.2.3-2 隧道式横断面 14
5.2.4设置主、辅路的道路横断面中,主路上下行车道间应设 置中间带;主路与辅路之间应设置两侧带。 5.2.5同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形式的横断面布置。当道路横断面 局部有变化时,应设置宽度过渡段;宜以交叉口或结构物为起终点。 5.2.6道路横断面布置中,当单向机动车道为3车道及以上时, 宜单辟1条公交专用车道或限时公交专用车道。当不设公交专用 道时,主干路横断面布置应设置港湾式停靠站;当次干路单向少 于2条车道时,宜设置港湾式停靠站;停靠站设置应符合本规范 第5.3.1条第5款的规定。 5.2.7桥梁横断面布置中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道路路段相 同,特大桥、大桥、中桥的分隔带宽度可适当缩窄,其最小宽度 应满足侧向净宽度及设置桥梁防护设施的要求。 5.2.8隧道横断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的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道路路段相同。 2当隧道两侧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可不设安全带宽度; 当不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应设置不小于0.25m的安全带宽度。 3中、长及特长隧道应设检修道,其最小宽度不应小 于0.75m。 4当长、特长隧道单向车道数少于3条时,应在行车方向 的右侧设置连续应急车道。当条件限制时,可采用港湾式应急停 车道。每侧港湾式应急停车道间距不宜大于500m,其宽度及长 度宜按图5.2.8布设。 W 500 3000 500 过渡段 有效长度 过波段 图5.2.8港湾式应急停车道的宽度及长度(单位:cm) W1一侧向净宽度;W一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 15
5.2.4 设置主、辅路的道路横断面中,主路上下行车道间应设 置中间带;主路与辅路之间应设置两侧带。 5.2.5 同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形式的横断面布置。当道路横断面 局部有变化时,应设置宽度过渡段;宜以交叉口或结构物为起终点。 5.2.6 道路横断面布置中,当单向机动车道为 车道及以上时, 宜单辟 条公交专用车道或限时公交专用车道。当不设公交专用 道时,主干路横断面布置应设置港湾式停靠站;当次干路单向少 条车道时,宜设置港湾式停靠站;停靠站设置应符合本规范 5.3.1 条第 款的规定。 5.2.7 桥梁横断面布置中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道路路段相 同,特大桥、大桥、中桥的分隔带宽度可适当缩窄,其最小宽度 应满足侧向净宽度及设置桥梁防护设施的要求。 5.2.8 隧道横断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隧道的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道路路段相同。 2 当隧道两侧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可不设安全带宽度; 当不设置检伽草或人行道时,应设置不小于 O.25m 的安全带宽度。 3 中、长及特长隧道应设检修道,其最小宽度不应小 O.75m 4 当长、特长隧道单向车道数少于 条时,应在行车方向 的右侧设置连续应急车道。当条件限制时,可采用港湾式应急停 车道。每侧港湾式应急停车道间距不宜大于 500m ,其宽度及长 度宜按图 5.2.8 布设。 5.2.8 港湾式应急停车道的宽度及长度(单位: cm) ,一侧向净宽度 ;W即一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 15
5不设检修道、人行道的隧道,应按500m间距交错设置 人行横通道。 5.3横断面组成宽度 5.3.1机动车道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5.3.1的规定。 表5.3.1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 设计速度(km/h) 车型及车道类型 >60 ≤60 大型车或混行车道(m) 3.75 3.50 小客车专用车道(m) 3.50 3.25 2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为机动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 之和。 3单幅路及三幅路采用中间分隔物或交通标线分隔对向交 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还应包括分隔物或交通标线的宽度。 4快速公交专用道、常规公交专用道的单车道宽度均不应 小于3.50m。 5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可分为直接式和分离式两种。直接式 公交停靠站的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00m;分离式公交停靠站的车 道总宽度应包括路缘带宽度,不应小于3.50m。 5.3.2非机动车道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条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表5.3.2一条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 车辆种类 自行车 三轮车 非机动车道宽度(m) 1.0 2.0 2非机动车道数宜根据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 设计通行能力计算确定,车道数单向不宜小于2条。 3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为非机动车道宽度及两侧各 16
5 不设检修道、人行道的隧道,应按 500m 间距交错设置 人行横通道。 5.3 横断面组成宽度 5.3.1 机动车道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 5.3.1 的规定。 5.3.1 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 设计速度 (km/h) 车型及车道类型 >60 主豆 60 大型车或混行车道 (m) 3. 75 3.50 小客车专用车道 (m) 3.50 3. 25 2 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为机动车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 之和。 3 单幅路及三幅路采用中间分隔物或交通标线分隔对向交 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还应包括分隔物或交通标线的宽度。 4 快速公交专用道、常规公交专用道的单车道宽度均不应 小于 3.50m 5 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可分为直接式和分离式两种。直接式 公交停靠站的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3.00m; 分离式公交停靠站的车 道总宽度应包括路缘带宽度,不应小于 3.50m 5.3.2 非机动车道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条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 5.3.2 的规定。 5.3.2 一条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 车辆种类 | 自行车 三轮车 非机动车道宽度 (m) I 1. 0 2.0 2 非机动车道数宜根据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 设计通行能力计算确定,车道数单向不宜小于 条。 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为非机动车道宽度及两侧各 16
0.25m路缘带宽度之和。 4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单向车道宽不宜小于3.5m,双向车 道宽不宜小于4.5m。沿道路两侧设置的单向非机动车道宽度不 宜小于2.5m。 5.3.3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路侧带设 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5.3.3的规定。 表5.3.3人行道最小宽度 人行道最小究度(m) 项目 一般值 最小值 各级道路 3.0 2.0 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 5.0 4.0 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 5.0 4.0 长途汽车站 4.0 3.0 2绿化带宽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 设计规范》C刀75的相关要求。车行道两侧的绿化应满足侧向 净宽度的要求,并不得侵人道路建筑限界和影响视距。 3设施带宽度应满足设置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信号 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的要求。设施带内各种设施应综合布 置,可与绿化带结合,但不应相互干扰。 5.3.4分车带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与功能,可分为中间 分车带(简称中间带)及两侧分车带(简称两侧带);分车带应 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图5.3.4)。 (a)中间带 (b)两侧带 图5.3.4分车带
O.25m 路缘带宽度之和。 4 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单向车道宽不宜小于 3.5m ,双向车 道宽不宜小于 4.5m 。沿道路两侧设置的单向非机动车道宽度不 宜小于 2.5m 5.3.3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路侧带设 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 5. 3. 的规定。 5.3.3 人行道最小宽度 人行道最小宽度 (m) 一般值 最小值 各级道路 3.0 2.0 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 5.0 4.0 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 5.0 4.0 长途汽车站 4.0 3.0 2 绿化带宽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 设计规范>> CJJ 75 的相关要求。车行道两侧的绿化应满足侧向 净宽度的要求,并不得侵人道路建筑限界和影响视距。 设施带宽度应满足设置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信号 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的要求。设施带内各种设施应综合布 置,可与绿化带结合,但不应相互干扰。 5.3.4 分车带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与功能,可分为中间 分车带(简称中间带)及两侧分车带(简称两侧带) ;分车带应 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图 5.3.4) ~, ~ , ~ |在牛」 啤年 }穴 w,,~I_ IY.." 所卢" ~ ~m (a) 中间带 5.3.4 分车带 (b) 两侧带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