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高二语文 《论语选读》学案 《求诸己》学案(1) 编写者:段然 【课文】 子曰:“不息无位,息所以立;不息莫己知,求为可知也。”(4.14)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 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1442)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 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58)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612)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2、积累本文设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2、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 【学习方法】 1.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2.参照注释,査阅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3课前用蓝色笔完成学案,课堂积极主动展示、交流、用红色笔纠正学案。 【相关链接】 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 《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 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 及道德修养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 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也就是说,君子
淮中高二语文 《论语选读》学案 1 《求诸己 》学案(1) 编写者:段然 【课文】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4.14)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 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14.42)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 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5.8)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6.12) 【教学目的】 1、 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2、 积累本文设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重点】 1、 掌握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2、 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 【学习方法】 1.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2.参照注释,查阅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3.课前用蓝色笔完成学案,课堂积极主动展示、交流、用红色笔纠正学案。 【相关链接 】 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 《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 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 及道德修养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 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也就是说,君子
淮中高二语文 《论语选读》学案 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 谈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 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 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 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 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也就是说,君子要严肃自己 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温和 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泰而不骄”(《子路》):“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 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称焉。”“君 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即作为君子应心境安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 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做贡 献。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的修养 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 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 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 是: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 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季氏》)这些思想从不同角 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 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 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 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 通假字本字 句子 通假字本字 (1)今女画 (2)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
淮中高二语文 《论语选读》学案 2 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 谈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 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 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 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斯远暴慢矣”;二是“正颜色,斯 近信矣”;三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泰伯》)。也就是说,君子要严肃自己 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温和。 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泰而不骄”(《子路》);“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 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称焉。”“君 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即作为君子应心境安宁而不傲慢,态度庄重 而不与人争吵,能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要重视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多做贡 献。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君子的修养。 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 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 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 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 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这些思想从不同角 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 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 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 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 通假字 本字 句子 通假字 本字 ⑴今女画 (2)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 也
淮中高二语文 《论语选读》学案 、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句子 类型 活用后意思 (1)修己以安人 (2)尧舜其犹病诸 (3)求为可知也 三实词积累 实词 所在句子 词义 不患莫已知 患敬宰画徙 修己以敬 可使为之宰也 今女画 闻义不能徙 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 类型 规律总结 (1)不患莫己知 (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3)求也何如? (4)是吾忧也 (5)可使于宾客言者 (6)求为可知也 五、蕃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淮中高二语文 《论语选读》学案 3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句子 类型 活用后意思 ⑴修己以安.人 (2)尧舜其犹病.诸 (3)求为可知也 三实词积累 实词 所在句子 词义 患 不患莫己知 敬 修己以敬 宰 可使为之宰也 画 今女画 徙 闻义不能徙 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 类型 规律总结 ⑴不患莫己知 (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⑶求也何如? ⑷是吾忧也。 (5)可使于宾客言者 (6)求为可知也 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淮中高二语文 《论语选读》学案 A.求诸己尧舜其犹病诸B.如斯而已乎我欲仁,斯仁至矣 C.仁远乎哉?君子亦党乎D.德之不修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不患无位,患所以(…的原因)立修己以敬(尊敬他人) B.闻义不能徙(趋向,移向) 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主管) C.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废除) 今女画(止步不前) 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愁无职位,只愁赖以立身处世的修养不到家。】 B.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愁无人了解自己,只求可被别人了解的真才实学。】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养自己来使百姓安定,就连尧、舜恐怕也要累 得生病吧!】 D.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听到义而不能追随,有缺点不能改正,这 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六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个人不怕没有地位,最怕自己没有什么东西站得起来。根本要建立。如何建立? 拿道家的话来说:立德、立功、立言一一古人认为三不朽的事业,这是很难的成就。上 古之人首在立德,后世则重立功一一到周秦以下,就只讲功业了。再其次就重立言,如 退隐的老子,后世儒家尊奉为“素王”的孔子。这个“立”,是自己真实的本领,自己 站得起来的立。不怕没有禄位,也可以说是不求人爵的位子,只管天爵的修养。同时也 不要怕没有知己,不要怕没有人了解,只要能够充实自己,别人自然能知道你。同《学 而》篇最后的结论,是一样的道理。 七、名句背诵检测 (1)不患无位, ;不患莫己知 (2)仁远乎哉?我欲仁, 3)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4)君子之过也 (5)过也, 更也, )力不足者, (7德之不修, 闻义不能徙,,是吾忧也
淮中高二语文 《论语选读》学案 4 A.求诸.己 尧舜其犹病诸. B.如斯.而已乎 我欲仁,斯.仁至矣 C.仁远乎.哉?君子亦党乎. D.德之.不修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不患无位,患所以..(…的原因)立 修己以敬.(尊敬他人) B.闻义不能徙.(趋向,移向) 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主管) C.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废除) 今女画.(止步不前) 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愁无职位,只愁赖以立身处世的修养不到家。】 B.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愁无人了解自己,只求可被别人了解的真才实学。】 C.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养自己来使百姓安定,就连尧、舜恐怕也要累 得生病吧!】 D.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听到义而不能追随,有缺点不能改正,这 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六 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一个人不怕没有地位,最怕自己没有什么东西站得起来。根本要建立。如何建立? 拿道家的话来说:立德、立功、立言——古人认为三不朽的事业,这是很难的成就。上 古之人首在立德,后世则重立功——到周秦以下,就只讲功业了。再其次就重立言,如 退隐的老子,后世儒家尊奉为“素王”的孔子。这个“立”,是自己真实的本领,自己 站得起来的立。不怕没有禄位,也可以说是不求人爵的位子,只管天爵的修养。同时也 不要怕没有知己,不要怕没有人了解,只要能够充实自己,别人自然能知道你。同《学 而》篇最后的结论,是一样的道理。 七、名句背诵检测 ⑴不患无位, ;不患莫己知, 。 ⑵仁远乎哉?我欲仁, 。 ⑶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⑷君子之过也, 。 ⑸过也, ;更也, 。 ⑹力不足者, 。 ⑺德之不修, ,闻义不能徙, ,是吾忧也
淮中高二语文 《论语选读》学案 《求诸己》学案(2) 编写者段然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17)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923) 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1722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也。”(527)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19.21)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在(19.8) 陈司寇曰:“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 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 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7.31)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1427)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2、积累本文设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2、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 【学习方法】 1.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2.参照注释,査阅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3课前用蓝色笔完成学案,课堂积极主动展示、交流、用红色笔纠正学案。 【相关链接】 本章节选的几段语录,主要写《论语》中对个人修养的论述。论述围绕个人“进德 “修业两方面内容,从严格要求自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确立目标,脚踏实地,珍 惜时间,言行一致,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淮中高二语文 《论语选读》学案 5 《求诸己》学案(2) 编写者 段然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17)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9.23) 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17.22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也。”(5.27)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19.21)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在(19.8) 陈司寇曰:“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 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 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7.31)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14.27) 【教学目的】 1、 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2、 积累本文设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重点】 1、 掌握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2、 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 【学习方法】 1.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2.参照注释,查阅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3.课前用蓝色笔完成学案,课堂积极主动展示、交流、用红色笔纠正学案。 【相关链接 】 本章节选的几段语录,主要写《论语》中对个人修养的论述。论述围绕个人“进德”、 “修业”两方面内容,从严格要求自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确立目标,脚踏实地,珍 惜时间,言行一致,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