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听从他(指给我出点子的那个部下)的建议,大 王您也赦免了我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 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老臣认为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太 短浅了,所以认为你爱他不如爱燕后(深)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如今曹操占领了荆州,并且拥有块区域(指物资,人才等)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有一个姓蒋的家庭,连着三代人享受这样的待遇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现在保存着它的底稿不忍心扔掉。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攻又攻不下来,围又围不下去,我们回去吧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大王如果真的这样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应该差不多 (治理好了)吧?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 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却不能 到达目标,也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还有谁能讥笑我吗?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况且行军千里,那还有谁不知道(军队来了呢)!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不是
6 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听从他(指给我出点子的那个部下)的建议,大 王您也赦免了我。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 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老臣认为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太 短浅了,所以认为你爱他不如爱燕后(深)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如今曹操占领了荆州,并且拥有块区域(指物资,人才等)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不嫁给这样仁义的公子,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有一个姓蒋的家庭,连着三代人享受这样的待遇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现在保存着它的底稿,不忍心扔掉。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攻又攻不下来,围又围不下去,我们回去吧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大王如果真的这样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应该差不多 (治理好了)吧?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 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却不能 到达目标,也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还有谁能讥笑我吗?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况且行军千里,那还有谁不知道(军队来了呢)!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不识罢了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哎!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 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没 有养成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哗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 蓬勃生长起来了。国君如果能这样,又有谁能对抗得他了呢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 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α《离骚》佩带上好服饰多彩缤纷香喷喷那气味真是好闻.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 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 6.【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 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 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他率领的中土士兵,不超过 十五六万人,况且军队早已经疲乏不堪了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况且将军在抵御曹操方面拥有的最大的便利条件就 是长江了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况且燕赵是处在秦(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侯,”“革 和“灭”意思相同 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面对死我都不退让怎么会推辞一杯酒呢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 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赵国弱小并且害怕(秦国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希望母亲的寿命能向南山的巨石一样长身体健康而且强壮。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又有(发出)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人 或动物)
7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不识罢了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哎!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 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没 有养成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哗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 蓬勃生长起来了。国君如果能这样,又有谁能对抗得他了呢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 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佩带上好服饰多彩缤纷,香喷喷那气味真是好闻.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 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 6.【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 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 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他率领的中土士兵,不超过 十五六万人,况且军队早已经疲乏不堪了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况且将军在抵御曹操方面拥有的最大的便利条件就 是长江了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况且燕赵是处在秦(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侯,” “革” 和“灭”意思相同 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面对死我都不退让 怎么会推辞一杯酒呢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 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赵国弱小并且害怕(秦国)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希望母亲的寿命能向南山的巨石一样长,身体健康而且强壮。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又有(发出)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人 或动物)
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只要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士人,没有不来祭拜并且哭 泣的 (二)用作副词。 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 将要熄灭了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将要怎么办呢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所俘虏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还生存的,希望他能够偷生吧:死去的,就永远没有了!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发誓不和你分开,你暂时回娘家去。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般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况且我们的天下没有变小变弱,雍州 和肴函的城池牢固,也依旧没有变化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再说奴隶婢妾尚且懂得自杀,何况像我到 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就象今年已经是冬天了,关系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 7.【若】 (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看它的形状就像土狗,带有梅花图案的翅 膀,头显得方正,大腿很长,似乎是只(好蟋蟀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像这么毫无罪过 就被拉去杀掉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他如果真的是这样,谁又能有办法控制他呢 (二)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你进去上前去祝寿,祝贺完毕之后,请求舞剑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会被俘虏 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改变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以您这样的作法,来求取你要达到的目标, 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
8 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只要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士人,没有不来祭拜并且哭 泣的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 将要熄灭了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将要怎么办呢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所俘虏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还生存的,希望他能够偷生吧;死去的,就永远没有了!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发誓不和你分开,你暂时回娘家去。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况且我们的天下没有变小变弱,雍州 和肴函的城池牢固,也依旧没有变化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再说奴隶婢妾尚且懂得自杀,何况像我到 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就象今年已经是冬天了,关系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 7.【若】 (一)动词,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看它的形状就像土狗,带有梅花图案的翅 膀,头显得方正,大腿很长,似乎是只(好蟋蟀)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像这么毫无罪过 就被拉去杀掉。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他如果真的是这样,谁又能有办法控制他呢 (二)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你进去上前去祝寿,祝贺完毕之后,请求舞剑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会被俘虏 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改变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以您这样的作法,来求取你要达到的目标, 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