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试题 语文 说明:1.全卷三大题,19小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 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答题时,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谷题的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使用涂 改液,注意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基础(25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感时花溅泪,口口口口口。(杜甫《春望》)(1分) (2)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渡荆门送别2分) 3)口口口口口,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1分) (4)《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4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她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 Ju gong (2)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 chang tu ba she( )了二三十年。 (3)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 neng nal ),一切保险。 (4)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6xie )便往往触他之怒。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去“使”字) C.建国60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 (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D.昨咋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第1页共8页
八年级上学期 期末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试题 语文 说明:1.全卷三大题,19 小题,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 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 3.答题时,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答题的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使用涂 改液,注意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一、基础(25 分) 1.古诗文默写。(10 分) ⑴ 感时花溅泪,口口口口口。(杜甫《春望》)(1 分) ⑵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渡荆门送别 2 分) ⑶ 口口口口口,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1 分) ⑷《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 分) ⑸ 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4 分)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她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 一 jū ɡōnɡ( )。 (2)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 chánɡ tú bá shè( )了二三十年。 (3)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 néng nài ( ),一切保险。 (4)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 suǒ xiè ( )便往往触他之怒。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去“使”字) C.建国 60 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 (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 写某人动作或神态的话。(80字之内)(4分) 悠闲烦躁颓唐晶莹张皇失措锐不可当低眉顺眼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 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 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 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 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髙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 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1)大熊猫活动范围是 (不超过60个字)(2分) (2)大熊猫的主要特征是 (至少用2个4字词语回答)(2分) 二、阅读(45分 (一)爱莲说周敦颐 (11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岀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予谓菊/是谓大同 B.晋陶渊明独爱菊/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出淤泥而不染/耳濡目染D.香远益清/良师益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文中以“口口口口”喻指君子美名远播,以“口口口口”比喻君子通达事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第2页共8页
八年级上学期 期末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 写某人动作或神态的话。(80 字之内)(4 分) 悠闲 烦躁 颓唐 晶莹 张皇失措 锐不可当 低眉顺眼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 3000 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 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 3000 米以上的地 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 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 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 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1)大熊猫活动范围是 (不超过 60 个字)(2 分) (2)大熊猫的主要特征是 (至少用 2 个 4 字词语回答)(2 分) 二、阅读(45 分) (一)爱莲说 周敦颐 (11 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予谓.菊 / 是谓.大同 B.晋陶渊明独.爱菊 /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出淤泥而不染. / 耳濡目染. D.香远益.清 / 良师益.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文中以“口口口口”喻指君子美名远播,以“口口口口”比喻君子通达事
理,为人方正。(2分) 9.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为了突出莲花的高洁形象,不仅用菊花正面衬托,还用牡丹从反面陪衬。 B.本文托物言志,借莲花自比,含蓄表达洁身自好的志趣。 C.“陶后鲜有闻”一句表达了对不可能有真正的隐士的遗憾之情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的言外之意是鄙弃世人随波逐流、追逐功名富贵的现象。 (二)(11分)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 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 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 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变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 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 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 20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 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0.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开篇点背影,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并设置了悬念。 B.第②段父亲的语言体现父亲乐观自信,鼓励儿子努力学习,改变家庭命运。 C.第②③段叙写家事,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着哀伤的氛围。 D.第④段两次使用“踌躇”“终于”,反映谋事对父亲是相当重要的,但送儿子更重 11.送车一事,父亲本已“说定不送”,原因是什么?但终于决定还是送,原因又是什 么?(4分) 12.“他再三嘱咐茶房”中的“再三”与“我再三劝他”中的“再三”表达的感情是否 相同?为什么?(4分)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第3页共8页
八年级上学期 期末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理,为人方正。(2 分) 9.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为了突出莲花的高洁形象,不仅用菊花正面衬托,还用牡丹从反面陪衬。 B. 本文托物言志,借莲花自比,含蓄表达洁身自好的志趣。 C. “陶后鲜有闻”一句表达了对不可能有真正的隐士的遗憾之情。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的言外之意是鄙弃世人随波逐流、追逐功名富贵的现象。 (二)(11 分)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 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 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 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变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 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 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 20 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 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0.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开篇点背影,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并设置了悬念。 B.第②段父亲的语言体现父亲乐观自信,鼓励儿子努力学习,改变家庭命运。 C.第②③段叙写家事,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着哀伤的氛围。 D.第④段两次使用“踌躇”“终于”,反映谋事对父亲是相当重要的,但送儿子更重 要。 11.送车一事,父亲本已“说定不送”,原因是什么?但终于决定还是送,原因又是什 么?(4 分) 12.“他再三嘱咐茶房”中的“再三”与“我再三劝他”中的“再三”表达的感情是否 相同?为什么?(4 分)
(三)拥你入睡(15分) 肖复兴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內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 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 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 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 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 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 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 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懵懵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孑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 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 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 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媽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 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 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 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 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拋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 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 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 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 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 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 那—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伓里睡着了 ⑧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 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 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第4页共8页
八年级上学期 期末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三)拥你入睡(15 分) 肖复兴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 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 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 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 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 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 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 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懵懵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 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 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 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 边写东西,玩着 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 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 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 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 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 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 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 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 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 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 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⑧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 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 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
毛.生怕稍稍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⑩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 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 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⑩—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3.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4.对文章结尾的理解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与文中“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而紧凑。 B.运用了描写与抒情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我害怕儿子太累了,不想儿子学习得那 么辛苦的良苦用心。 C.言有尽而意无穷,为“我”继续生发种种情愫留足了想象空间。 D.希望与儿子相处时间能够长一点,表达了“我”浓浓的亲子之情。 15.简要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16.针对以下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父亲的举动,说说这三位父亲中,你更 欣赏那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4分) 【链接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 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背影》) 【链接二】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毛笔,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走它。现在你一定轻 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8分) 朝花夕拾(节选)鲁迅 (A)衍太太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 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 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 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 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 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第5页共8页
八年级上学期 期末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 ⑩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 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 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 ⑩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选自《做人与处世》 ,有删改) 13.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 14.对文章结尾的理解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与文中“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而紧凑。 B.运用了描写与抒情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我害怕儿子太累了,不想儿子学习得那 么辛苦的良苦用心。 C.言有尽而意无穷,为“我”继续生发种种情愫留足了想象空间。 D.希望与儿子相处时间能够长一点,表达了“我”浓浓的亲子之情。 15.简要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16.针对以下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父亲的举动,说说这三位父亲中,你更 欣赏那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4 分) 【链接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 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 背影》) 【链接二】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毛笔,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走它。现在你一定轻 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四)(8 分) 朝花夕拾(节选)鲁迅 (A)衍太太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 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 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 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 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 我记着,看谁吃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