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微差压差计2)液位的测定3)液封高度的计算2.2流体流动基本规律流体流动的典型流程2.1.1流量与流速一、流量与流速流量1.体积流量gv[m3/s]或[m3/h]2.质量流量qm=qvp[kg/s]或[kg/h]流速3.平均流速u=qv/A[m/s]4.质量流速——质量通量G=qml A=qvp/A=up[kg/(m2.s)]2.2.2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定态流动一流体流动过程中,在任意截面,流体的参数不随时间改变。非定态流动一流体流动过程中,在任意截面,流体的任一参数随时间而改变。2.2.3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理想流体:不具有粘度,流动时不产生摩擦阻力的流体。实际流体在流动时具有较大的摩擦阻力。2.2.4连续性方程式qm1= qm2uA1pI=u2A2p2=常数2.2.5伯努利方程式当流体为理想流体时,两界面上的上述三种能量之和相等。各项机械能的单位均为J/kg(单位质量)。gz1 + P1+ u?+=922++二常数2pp实际流体机械能衡算式(扩展伯努利方程)+P++H=5++#+H,219+#+学+ppg 2gpg 2gW。=Z29 ++学+2k,p/22.伯努利方程的讨论1.伯努利方程一般适用于不可压缩性流体。对于可压缩流体学生活动:当两截面间的绝对压强变化率<20%时,密度用平均密度代替。观察图片,思考能量的转换一一连通变径管(理想流体)
(3)微差压差计 2)液位的测定 3)液封高度的计算 2. 2 流体流动基本规律 流体流动的典型流程 2.1.1 流量与流速 一、 流量与流速 流量 1.体积流量 qV [m3 /s]或[m3 /h] 2.质量流量 qm = qV [ kg/s ]或[kg/h] 流速 3.平均流速 u = qV/ A [ m / s ] 4.质量流速——质量通量 G = qm/ A=qV /A=u [kg/(m2·s )] 2.2.2 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 定态流动—流体流动过程中,在任意截面,流体的参数不随 时间改变。 非定态流动—流体流动过程中,在任意截面,流体的任一参 数随时间而改变。 2.2.3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 理想流体:不具有粘度,流动时不产生摩擦阻力的流体。 实际流体在流动时具有较大的摩擦阻力。 2.2.4 连续性方程式 qm1 = qm2 u1 A1 1= u2 A2 2=常数 2.2.5 伯努利方程式 当流体为理想流体时,两界面上的上述三种能量之和相等。 各项机械能的单位均为 J/kg(单位质量)。 𝑔𝑧1 + 𝑝1 𝜌 + 𝑢1 2 2 = 𝑔𝑧2 + 𝑝2 𝜌 + 𝑢2 2 2 = 常数 实际流体机械能衡算式(扩展伯努利方程) f 2 2 2 e 2 2 1 1 1 2 2 H g u g p H z g u g p z + + + = + + + 𝑧1𝑔 + 𝑝1 𝜌 + 𝑢1 2 2 + 𝑊𝑒 = 𝑧2𝑔 + 𝑝2 𝜌 + 𝑢2 2 2 + ∑ℎ 𝑓 2. 伯努利方程的讨论 1.伯努利方程一般适用于不可压缩性流体。对于可压缩流体 当两截面间的绝对压强变化率<20%时,密度用平均密度代替。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思考能量的转换— —连通变径管(理想流体)
2.理想流体在管道内做定态流动,无外功加入时,在任一截面上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位能、动能、静压能(称为机械能)之和为常数,称为总机械能,各种形式的机械能可互相转换。3.流体静止,此方程即为静力学方程4.亦可用单位重量和单位体积流体为基准。2.2.6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解题要点:1.作图并确定能量衡算范围2.选取截面(1)截面应与流体的流动方向垂直;(2)两截面之间的流体是定态、连续流动;所求未知量应在截面上或截面之间;3.选取基准水平面。4.采用一致的单位。举例:例1——4(容器间相对位置的确定)管内流体流速为0.5m/s.压头损学生活动:失1.2m,求高位槽的液面应比塔入口高出多少米?课堂练习:根据图示回答(输送设备功率的确定)泵进口管89x3.5,出口管径1.A阀不开,求A处的表压强;p76×2.5,泵入口流速1.5m/s,压力0.2kgf/cm2(表),能量损失2.阀开,求A处的流速,(阻力40J/kg,密度1100kg/m3,求外加的能量。不计);3.A阀开,流量为零,压力计读数?2.3流体流动的阻力2.3.1牛顿黏性定律与流体的黏度1.牛顿黏性定律黏性:流体在流动中产生内摩擦力(黏滞力)的性质,黏性是能量损失的原因。2.流体的黏度Ⅱ:黏性系数-动力黏度—黏度(viscosity)。黏度的物理意义:促使流体流动产生单位速度梯度的剪应力。1P(泊)=100cP(厘泊)=10-"Pa·s运动粘度=/p单位SI—m2/s1St()=100cSt(厘泡)=10m2/s3.影响粘度的因素温度:液体一温度个,粘度下降!:气体一温度个,粘度个。压力:液体一受压力影响很小;气体一压力个,粘度个:但只有在压力极高或极低时有影响。2.3.2流体的流动现象
2. 理想流体在管道内做定态流动,无外功加入时,在任一截面 上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位能、动能、静压能(称为机械能)之 和为常数,称为总机械能,各种形式的机械能可互相转换。 3.流体静止,此方程即为静力学方程; 4.亦可用单位重量和单位体积流体为基准。 2.2.6 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解题要点: 1.作图并确定能量衡算范围; 2.选取截面 (1)截面应与流体的流动方向垂直; (2)两截面之间的流体是定态、连续流动;所求未知量应在截 面上或截面之间; 3.选取基准水平面。 4.采用一致的单位。 举例:例 1——4 (容器间相对位置的确定)管内流体流速为 0.5 m/s,压头损 失 1.2 m,求高位槽的液面应比塔入口高出多少米? (输送设备功率的确定)泵进口管 φ89×3.5,出口管径 φ76×2.5,泵入口流速 1.5 m/s,压力 0.2 kgf /cm2(表),能量损失 40 J/kg,密度 1100 kg/m3,求外加的能量。 2.3 流体流动的阻力 2.3.1 牛顿黏性定律与流体的黏度 1. 牛顿黏性定律 黏性:流体在流动中产生内摩擦力(黏滞力)的性质,黏性是 能量损失的原因。 2. 流体的黏度 η :黏性系数——动力黏度——黏度(viscosity)。 黏度的物理意义: 促使流体流动产生单位速度梯度的剪应力。 1P(泊)=100 cP(厘泊)=10-1Pa · s 运动粘度 = η /ρ 单位: SI——m2 /s 1St(沲)=100 cSt(厘沲)=10-4 m2 /s 3. 影响粘度的因素: 温度: 液体—温度,粘度下降; 气体—温度,粘度。 压力:液体—受压力影响很小; 气体—压力,粘度; 但只有在压力极高或极低时有影响。 2.3.2 流体的流动现象 学生活动: 课堂练习:根据图示回答 1. A 阀不开 ,求 A 处的表压强; 2. 阀开,求 A 处的流速,(阻力 不计); 3. A 阀开,流量为零, 压力计读数?
1.流体的流动类型和雷诺数(1)层流(滞流)laminar(2)流(紊流)turbulent雷诺数(Reynoldsnumber)Re-dupn流动类型的判断1.层流Re20002.瑞流Re≥4000过渡区2000<Re<40002.滞流和瑞流的比较2.3.3流体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1.流体在圆形直管中的流动阻力范宁(Fanning)公式5=或H=2Ad2d2g管壁粗糙度的影响1.绝对粗糙度:管壁突出部分的平均高度。2.相对粗糙度:绝对粗糙度与管径的比值ε/d。0.1过渡0.09A层流0.08A0.050.070.040.060.030.0518850.0410.01飞深盛0.006Pis0.030.0040.025祥卖0:02Y0.015光滑管0.00020.00010.010.00005.0000050.0000010.0090.0080.00001.46103274610246124610103461022雷诺数Re图2-23.摩擦系数入与雷诺数Re及相对粗糙度e/d的关系2.5流速和流量的测量2.5.1皮托管学生活动:2.5.2孔板流量计观察图片,了解各种流量计的2.5.3文丘里流量计构造和原理
1. 流体的流动类型和雷诺数 (1)层流 (滞流)laminar (2)湍流(紊流)turbulent 雷诺数(Reynolds number) du Re = 流动类型的判断 1.层流 Re ≤ 2000 2.湍流 Re ≥ 4000 过渡区 2000 <Re < 4000 2. 滞流和湍流的比较 2.3.3 流体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 1.流体在圆形直管中的流动阻力 范宁(Fanning)公式 ℎ 𝑓 = 𝜆 𝑙 𝑑 𝑢 2 2 或𝐻𝑓 = 𝜆 𝑙 𝑑 𝑢 2 2𝑔 管壁粗糙度的影响 1.绝对粗糙度 ε : 管壁突出部分的平均高度。 2.相对粗糙度: 绝对粗糙度与管径的比值 ε/d 。 2.5 流速和流量的测量 2.5.1 皮托管 2.5.2 孔板流量计 2.5.3 文丘里流量计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了解各种流量计的 构造和原理
2.5.4转子流量计2.6流体输送机械2.6.1离心泵1.离心泵的构造2.工作原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高速流体在涡形通道截面学生活动:逐渐增大,动能转变为静压能,液体获得较高的压力,进入压出观察图片,了解离心泵的构造。管。气缚现象(airbinding)3.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流量:离心泵的送液能力:[m3/h];扬程H:泵的压头,[m],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后所获得的能量。有效功率PeP,=Hqvpg=WGH一扬程[m]:W一外加能量qv一流量[m3/s];G—质量流量[kg/s];qvpg一流体重量流量。效率n= P. /PP轴功率:P-pe/n能量损失的原因:1.容积损失;2.水力损失:3.机械损失。4.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一)离心泵的特性曲线(characteristiccurves)当转速一定时H、P、与qv的关系曲线(二)工作点5.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与气蚀现象1)离心泵的气蚀现象(cavitation)2)离心泵的允许安装高度(允许吸上高度Hg)(1)允许吸上真空度Hs学生活动:(2)离心泵的气蚀余量(NPSH)通过例题,掌握离心泵安装高H, -Pa=P-(NPSH), -Ho-1度的确定方法。pg例题1~2(三)课堂小结1.流体静力学方程和应用。2.流体动力学方程一一伯努利方程和应用。3.流体流动过程中流动阻力的计算。4.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2.5.4 转子流量计 2.6 流体输送机械 2.6.1 离心泵 1.离心泵的构造 2.工作原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高速流体在涡形通道截面 逐渐增大,动能转变为静压能,液体获得较高的压力,进入压出 管。 气缚现象(air binding) 3.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流量:离心泵的送液能力;[m3 /h]; 扬程 H:泵的压头,[m],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后所获得的能 量。 有效功率 Pe Pe= H qvρg = W G H — 扬程[m];W—外加能量 qv —流量[m3 /s]; G —质量流量[kg/s]; qvρg—流体重量流量。 效率 η= Pe / P P 轴功率:P=pe/η 能量损失的原因: 1.容积损失; 2.水力损失; 3.机械损失。 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一)离心泵的特性曲线(characteristic curves) 当转速一定时 H、P、η 与 qv 的关系曲线 (二)工作点 5.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与气蚀现象 1)离心泵的气蚀现象(cavitation) 2)离心泵的允许安装高度(允许吸上高度 Hg) (1)允许吸上真空度 Hs' (2)离心泵的气蚀余量(NPSH) 𝐻𝑔 = 𝑝𝑎 − 𝑝𝑣 𝜌𝑔 − (NPSH)𝑟 − 𝐻f,0−1 例题 1~2 (三)课堂小结 1. 流体静力学方程和应用。 2. 流体动力学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应用。 3. 流体流动过程中流动阻力的计算。 4.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了解离心泵的构造。 学生活动: 通过例题,掌握离心泵安装高 度的确定方法
(四)作业2-2;2-4;2-6;2-9:2-10;2-12;2-14;2-15(五)教学反思(交流与评价等)对理论的理解要及时举应用实例,不要单纯为了计算:学生作业问题较大,过分依赖网络上的习题答案,照搬照抄,甚至使用本书不用而其他教材的符号,对课后的温固起到妨碍作用,要及时纠正;增加课堂提问次数,让学生关注重点。第3章热量传递一、教学内容主要阐述物体导热的本质。重点论述了对流传热(给热)的过程,计算方法。以及给热的平均温差、给热系数、给热面积的计算方法。强化传热的途径。二、教学目标掌握传导传热和对流传热的传热机理、传热方程及强化传热的途径:理解有关传热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主要类型的换热器的种类和性能;重点掌握热交换的计算,难点为对流传热原理的理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给热的过程和传热速率方程,以及给热的平均温差、给热系数、给热面积的计算方法。四、教学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举出日常生活中热量传递的实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用热源烧水的图片。思考涉及哪些传热形式(热传3.1概述导、对流、辐射)。3.1.1传热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3.1.2传热的基本方式(二)学习新课教师活动1:【讲解】3.2热传导3.2.1傅里叶定律(Fourier'slaw)atdQ=-dsandQ,atq=as=-^on3.2.2导热系数入:物性之一:与物质种类、热力学状态(T、P)有关物理含义:代表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大小,故物质的入越大,导热性能越好。一般地,元导电调体>非导电调体,入波体>入气体T个,几固体;
(四)作业 2-2;2-4;2-6;2-9;2-10;2-12;2-14;2-15 (五)教学反思(交流与评价等) 对理论的理解要及时举应用实例,不要单纯为了计算;学生作业问题较大, 过分依赖网络上的习题答案,照搬照抄,甚至使用本书不用而其他教材的符号, 对课后的温固起到妨碍作用,要及时纠正;增加课堂提问次数,让学生关注重点。 第 3 章 热量传递 一、教学内容 主要阐述物体导热的本质。重点论述了对流传热(给热)的过程,计算方法。 以及给热的平均温差、给热系数、给热面积的计算方法。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掌握传导传热和对流传热的传热机理、传热方程及强化传热的途径;理解有 关传热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主要类型的换热器的种类和性能;重点掌握热交换 的计算,难点为对流传热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给热的过程和传热速率方程,以及给热的平均温差、给热系数、给热面积的 计算方法。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举出日常生活中热量传递的实例,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展示用热源烧水的图片。 3.1 概述 3.1.1 传热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3.1.2 传热的基本方式 (二)学习新课 教师活动 1: 【讲解】 3.2 热传导 3.2.1 傅里叶定律(Fourier’s law) 𝑑𝑄 = −𝜆𝑑𝑆 𝜕𝑡 𝜕𝑛 𝑞 = 𝑑𝑄 𝑑𝑆 = −𝜆 𝜕𝑡 𝜕𝑛 3.2.2 导热系数 : 物性之一:与物质种类、热力学状态(T、P)有关 物理含义:代表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大小, 故物质的 越大,导热性能越好。 一般地, 导电固体> 非导电固体, 液体> 气体 T , 固体; 学生活动: 思考涉及哪些传热形式(热传 导、对流、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