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九曲亭记》 节选 苏辙
《武昌九曲亭记》 节选 苏辙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 杖策载酒(1),乘渔舟,乱流 而南(2)。山中有二三子 (3),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 幅巾迎笑(4),相携徜徉而上 (5)。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扫叶腐草酌酒相劳(6)。意 造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 杖策载酒(1),乘渔舟,乱流 而南(2)。山中有二三子 (3),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 幅巾迎笑(4),相携徜徉而上 (5)。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扫叶席草,酌酒相劳(6)。意 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注释 (1)武昌九曲亭:据 《清一统志》说:“九曲 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 孙吴遗迹,宋苏轼重建, 苏辙有说。”武昌,今湖 北鄂州市
注释 • (1)武昌九曲亭:据 《清一统志》说:“九曲 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 孙吴遗迹,宋苏轼重建, 苏辙有记。”武昌,今湖 北鄂州市
(2)子瞻:苏轼的字。 齐安:古郡名,即黄州, 今湖北黄冈。公元1080年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 轼因有人告发他作诗文讪 谤朝廷,被贬往黄州,充 黄州团练副使
•(2)子瞻:苏轼的字。 齐安:古郡名,即黄州, 今湖北黄冈。公元1080年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 轼因有人告发他作诗文讪 谤朝廷,被贬往黄州,充 黄州团练副使
(3)二三子:指若干青 年儒生;语出《论语》, 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们一种 称呼。 (4)幅巾:不著冠,但 以幅中束首。幅巾迎笑 表示苏轼与山中的年轻人 关系之融洽
•(3)二三子:指若干青 年儒生;语出《论语》, 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们一种 称呼。 •(4)幅巾:不著冠,但 以幅巾束首。幅巾迎笑: 表示苏轼与山中的年轻人 关系之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