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页 课程: 分析化学 学年第学期第周一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七章吸光光度法 S7-1概述 许多物质的溶液显现出颜色,例如KMO:溶液呈紫红色,邻二氨菲亚铁络合物的溶液呈红色,等等, 而且溶液颜色的深浅往往与物质的浓度有关,溶液浓度越大,颜色越深,而浓度越小,颜色越浅。历史上, 人们用肉眼来观察溶液颜色的深浅来测定物质浓度,建立了“比色分析法”。即“目视比色法”。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出现测量颜色深浅的仪器,即光电比色计,建立“光电比色法。”再到后来,出现了分光光度计, 建立“分光光度法”。并且其原理己早不局限于溶液颜色深浅的比较。用光电比色计、分光光度计不仅可以 客观准确地测量颜色的强度,而且还把比色分析扩大到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即扩大到无色溶液的测定。 基于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在选定波长下,被测溶液对光的 吸收程度与溶液中的吸光物质的浓度有简单的定量关系。被利用的光波范围是紫外,可见和红外光区。它 所测量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一物质对光的吸收,测量所需的仪器是特殊的光学电子学仪器,所以光度法不 属于传统的化学分析法,而属于近代的仪器分析,这里只是按照我国现行教学习惯把可见光的光度法作为 化学分析部分的一章 因为光度法本质上属于仪器分析法。主要应用于测定试样中微量组分的含量,所以与化学分析法相比, 它有一些不同于化学分析法的特点。 (一)灵敏度高光度法常用于测定物质中的微量组分大约1一103%)。对固体试样一般可测至10%。 如果对被测组分进行先期的分离富集,灵敏度还可以提高2~3个数量级。 (仁)准确度高一般吸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为2-5%,虽然这比一般化学分析法的相对误差要大 (3%以内),但由于光度法多是用来测定微量组分的,故由此引出的绝对误差并不大,完全能够满足微量组 分的测定要求。如果用精密性能更高的分光光度计测量,相对误差可低至1~2%。 (三)操作简便快速。吸光光度法所用的仪器都不复杂,操作方便。先把试样处理成溶液,一般只经 历显色和测量吸光度两个步骤,就可得出分析结果。 (四)应用广泛吸光光度法广泛地应用于痕量分析的领域。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 可直接或间接地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还可用来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例如测定溶液中络合物的组成,测定 一些酸碱的离解常数等。因此,吸光光度法是生产和科研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 页 课程: 分析化学 学年 第_ _学期 第 周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 §7-1 概 述 许多物质的溶液显现出颜色,例如 KMnO4 溶液呈紫红色,邻二氮菲亚铁络合物的溶液呈红色,等等, 而且溶液颜色的深浅往往与物质的浓度有关,溶液浓度越大,颜色越深,而浓度越小,颜色越浅。历史上, 人们用肉眼来观察溶液颜色的深浅来测定物质浓度,建立了“比色分析法”。即“目视比色法”。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出现测量颜色深浅的仪器,即光电比色计,建立“光电比色法。”再到后来,出现了分光光度计, 建立“分光光度法”。并且其原理已早不局限于溶液颜色深浅的比较。用光电比色计、分光光度计不仅可以 客观准确地测量颜色的强度,而且还把比色分析扩大到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即扩大到无色溶液的测定。 基于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在选定波长下,被测溶液对光的 吸收程度与溶液中的吸光物质的浓度有简单的定量关系。被利用的光波范围是紫外,可见和红外光区。它 所测量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对光的吸收,测量所需的仪器是特殊的光学电子学仪器,所以光度法不 属于传统的化学分析法,而属于近代的仪器分析,这里只是按照我国现行教学习惯把可见光的光度法作为 化学分析部分的一章。 因为光度法本质上属于仪器分析法。主要应用于测定试样中微量组分的含量,所以与化学分析法相比, 它有一些不同于化学分析法的特点。 (一)灵敏度高 光度法常用于测定物质中的微量组分(大约 1-10-3%)。对固体试样一般可测至 10-4%。 如果对被测组分进行先期的分离富集,灵敏度还可以提高 2~3 个数量级。 (二)准确度高 一般吸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为 2-5%,虽然这比一般化学分析法的相对误差要大 (3‰以内),但由于光度法多是用来测定微量组分的,故由此引出的绝对误差并不大,完全能够满足微量组 分的测定要求。如果用精密性能更高的分光光度计测量,相对误差可低至 1~2%。 (三)操作简便快速。 吸光光度法所用的仪器都不复杂,操作方便。先把试样处理成溶液,一般只经 历显色和测量吸光度两个步骤,就可得出分析结果。 (四)应用广泛 吸光光度法广泛地应用于痕量分析的领域。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 可直接或间接地用吸光光度法测定。还可用来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例如测定溶液中络合物的组成,测定 一些酸碱的离解常数等。因此,吸光光度法是生产和科研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页 课程: 分析化学 学年第学期第周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7-2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如果按照波长或频率排列,可得到如表101所示的电磁波谱。 光具有二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波动性是指光按波动形式传播。 例如:光的折射、衍射、偏振和干涉等现象,就明显地表现其波动性。光的波长入,频率v与速度© 的关系为: Xv=c 式中:以cm表示:v以出表示:C为光速,在真空中等于2.9979x10cmS-,约为3x101cmS 光同时又具有粒子性。光是由“光微粒子(光量子或光子)所组成的。光量子的能量与波长的关系为 E=hu=hca. 式中:E为光量子能量,v为频率,h为普朗克常数6.6262×10S。每个光子的质量为: m-E/C2-hv/c-c 光子也具有动量,可以表示为: mc-hu/c=h/. 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其能量不同,短波的能量大,长波的能量小。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一)、物质对光产生选择性吸收的原因 物质的分子具有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征能级,如其中的电子能级就分为能量较低的基态和能量较高的激 发态。在一般情况下,物质的分子都处于能量最低的能级,只有在吸收了一定能量之后才有可能产生能级 跃迁,进入能量较高的能级。 在光照射到某物质以后,该物质的分子就有可能吸收光子的能量而发生能级跃迁,这种现象就叫做光 的吸收。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波长的光照射到物质上都能够被物质所吸收。只有当照射光的能量与物质 分子的某一能级恰好相等时,才有可能发生能级跃迁,与此能量相应的那种波长的光才能被吸吸。或者说, 能被吸收的光的波长必须符合公式。 AE=hc 这里,△E=EE,表示某一能吸级差的能量。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其组成与结构不同,它们所具有的 特征能级不同,能级差也不同,所以不同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就具有选择性,有的能吸收,有的不 能吸收。 (二)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 在可见光中,通常所说的白光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组成的复合光。由红、橙、黄、绿、青、蓝、 紫这些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白光。进一步的研究又表明,只需要把两种特定颜色的 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白光,如绿光和紫光混合,黄光和蓝光混合,都可以得到白光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 页 课程: 分析化学 学年 第_ _学期 第 周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2 §7-2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如果按照波长或频率排列,可得到如表 10-1 所示的电磁波谱。 光具有二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波动性是指光按波动形式传播。 例如:光的折射、衍射、偏振和干涉等现象,就明显地表现其波动性。光的波长入,频率 υ 与速度 c 的关系为: λυ=c 式中:λ 以 cm 表示;υ 以 H2 表示;C 为光速,在真空中等于 2.9979×1010cmS -1,约为 3×1010cm/S。 光同时又具有粒子性。光是由“光微粒子”(光量子或光子)所组成的。光量子的能量与波长的关系为: E=hυ=hc/λ 式中:E 为光量子能量,υ 为频率,h 为普朗克常数 6.6262×10-34J·S。每个光子的质量为: m=E/C2=hυ/c=c2 光子也具有动量,可以表示为: mc=hυ/c=h/λ 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其能量不同,短波的能量大,长波的能量小。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一)、物质对光产生选择性吸收的原因 物质的分子具有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征能级,如其中的电子能级就分为能量较低的基态和能量较高的激 发态。在一般情况下,物质的分子都处于能量最低的能级,只有在吸收了一定能量之后才有可能产生能级 跃迁,进入能量较高的能级。 在光照射到某物质以后,该物质的分子就有可能吸收光子的能量而发生能级跃迁,这种现象就叫做光 的吸收。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波长的光照射到物质上都能够被物质所吸收。只有当照射光的能量与物质 分子的某一能级恰好相等时,才有可能发生能级跃迁,与此能量相应的那种波长的光才能被吸吸。或者说, 能被吸收的光的波长必须符合公式。 ΔE=hc/λ 这里,ΔE=E2-E1,表示某一能吸级差的能量。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其组成与结构不同,它们所具有的 特征能级不同,能级差也不同,所以不同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就具有选择性,有的能吸收,有的不 能吸收。 (二)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 在可见光中,通常所说的白光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组成的复合光。由红、橙、黄、绿、青、蓝、 紫这些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白光。进一步的研究又表明,只需要把两种特定颜色的 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白光,如绿光和紫光混合,黄光和蓝光混合,都可以得到白光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页 课程:」 分析化学 _学年第学期第周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能够得到白光的那两种光就称为互补光,互补光的颜色就称为互补色。当一束阳 光即白光照射到某一溶液上时,如果该溶液的溶质不吸收任何波长的可见光,则组成白光的各色光将全部 透过溶液,透射光依然两两互补组成白光,溶液无色。如果溶质选择性地吸收了某一颜色的可见光,则只 有其余颜色的光透过溶液,透射光中除了仍然两两互补的那些可见光组成的白光以外,还有未配对的被吸 收光的互补光,于是溶液呈现出该互补光的颜色。例如:当白光通过CuSO溶液时,C2选择性地吸收了 黄色光,使透过光中的蓝色光失去了其互补光,于是CSO:溶液呈现出蓝色。 各种单色光的波长 日光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无色 {紫蓝青蓝绿黄绿黄橙纪 无色 400-450450-480480-490490-50050-560560-580580-60060-650650-760 <400nm >760 1、互补色:当将某两种颜色的光按适当强度比例混合时,可以形成白光,这两种色光就称为互补色 00-580 90-500 蓝 0-49 650-750 450-48 -450 光色互补示意图 溶液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该溶液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 (三)吸收曲线(吸收光谱) 为了更精细地研究某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通常要做该溶液的吸收曲线,即该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 的吸收程度的形象化表示。吸收程度用吸光度A表示,后面将详细讨论。A越大,表明溶液对某波长的光 吸收越多。图10-2就是KMO,溶液的吸收曲线。可见MnO对波长525m附近的绿色吸收最多,而对与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 页 课程: 分析化学 学年 第_ _学期 第 周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3 蓝 紫 450-480 400-450 红 650-750 青蓝 480-490 青 490-500 绿 500-580 黄 580-600 橙 600-650 白光 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能够得到白光的那两种光就称为互补光,互补光的颜色就称为互补色。当一束阳 光即白光照射到某一溶液上时,如果该溶液的溶质不吸收任何波长的可见光,则组成白光的各色光将全部 透过溶液,透射光依然两两互补组成白光,溶液无色。如果溶质选择性地吸收了某一颜色的可见光,则只 有其余颜色的光透过溶液,透射光中除了仍然两两互补的那些可见光组成的白光以外,还有未配对的被吸 收光的互补光,于是溶液呈现出该互补光的颜色。例如:当白光通过 CuSO4 溶液时,Cu2+选择性地吸收了 黄色光,使透过光中的蓝色光失去了其互补光,于是 CuSO4 溶液呈现出蓝色。 各种单色光的波长 日 光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无色 紫 蓝 青 蓝 绿 黄绿 黄 橙 红 无色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00 600-650 650-760 < 400nm > 760 1、互补色:当将某两种颜色的光按适当强度比例混合时,可以形成白光,这两种色光就称为互补色 光。 光色互补示意图 溶液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该溶液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 (三)吸收曲线(吸收光谱) 为了更精细地研究某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通常要做该溶液的吸收曲线,即该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 的吸收程度的形象化表示。吸收程度用吸光度 A 表示,后面将详细讨论。A 越大,表明溶液对某波长的光 吸收越多。图 10-2 就是 KMnO4 溶液的吸收曲线。可见 MnO4 -对波长 525nm 附近的绿色吸收最多,而对与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页 课程: 分析化学 学年第一学期第周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绿色光互补的40Om附近的色光则几平不吸收,所以KMnO:溶液呈等红色。吸收曲线中吸光度最大处的 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以max表示,如KMnO,的max=525nm。 对于同一物质,当它的浓度不同时,同一波长下的吸光度A不同,但是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和吸收曲 线的形状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由于它们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因此它们的max的位置 和吸收曲线的形状互不相同。可以据此进行物质的定性分析。 由102可见,对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波长时,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吸光度A也相应增大:而且由于 在入mx处吸光度A最大,在此波长下A随浓度的增大更为明显。可以据此进行物质的定量分析。光度法 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就是光的吸收定律一朗伯一比耳定律。 三、朗伯一比耳定律 物质对光的吸收的定量关系,早就受到科学家的注意:其中朗伯于1760年和比尔(Ber)在1852年分 别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与液层厚度及溶液浓度的定量关系,二者结合称为朗伯一比耳定律,也称光的吸收 定律。下面对此定律进行理论推导。 (一)朗伯一比耳定律的推导 当一束平等单色光通过任何均匀、非散射的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 过溶液,一部分被器皿表面反射。设入射的单色光强度为1。,反射光强度为,吸收光强度为1a,透过光 强度为北,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0=l+H+l 因为入射光常垂直于介质表面射入,上很小约为入射光强度的4%)又由于进行光度分析时都采用同样 质料,同厚度的吸收池盛装试液及参比溶液,反射光的强度是不变的。因此,由反射所引起的误差可校正 抵消。故上式可简化为: lo=ltl 当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厚度为b的溶液时,其光的强度的减弱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的吸光质点(离子 或分子)吸收了一部分光能。设想把厚高为b的溶液分成许多薄层,每一薄层的厚度为b,入射光通过每 薄层后,其强度减小了d,则-d与1射光强度1和薄层厚度db成正比。 -dIooIdb-dI/I-kdb mkb -(mI-mle)=kib 把自然对数换成常用对数,则 8子-20=kb 在光度分析中,常用1表示透过光强度,则上式可写为: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 页 课程: 分析化学 学年 第_ _学期 第 周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4 绿色光互补的 400nm 附近的色光则几乎不吸收,所以 KMnO4 溶液呈等红色。吸收曲线中吸光度最大处的 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以 λmax 表示,如 KMnO4 的 λmax=525nm。 对于同一物质,当它的浓度不同时,同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A 不同,但是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和吸收曲 线的形状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由于它们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因此它们的 λmax 的位置 和吸收曲线的形状互不相同。可以据此进行物质的定性分析。 由 10-2 可见,对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波长时,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吸光度 A 也相应增大;而且由于 在 λmax 处吸光度 A 最大,在此波长下 A 随浓度的增大更为明显。可以据此进行物质的定量分析。光度法 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就是光的吸收定律-朗伯一比耳定律。 三、朗伯一比耳定律 物质对光的吸收的定量关系,早就受到科学家的注意;其中朗伯于 1760 年和比尔(Beer)在 1852 年分 别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与液层厚度及溶液浓度的定量关系,二者结合称为朗伯一比耳定律,也称光的吸收 定律。下面对此定律进行理论推导。 (一)朗伯一比耳定律的推导 当一束平等单色光通过任何均匀、非散射的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 过溶液,一部分被器皿表面反射。设入射的单色光强度为 I0,反射光强度为 Ir,吸收光强度为 Ia,透过光 强度为 It,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I0=Ir+Ia+It 因为 λ 射光常垂直于介质表面射 λ,Ir 很小(约为 λ 射光强度的 4%)又由于进行光度分析时都采用同样 质料,同厚度的吸收池盛装试液及参比溶液,反射光的强度是不变的。因此,由反射所引起的误差可校正, 抵消。故上式可简化为: IO=Ia+It 当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厚度为 b 的溶液时,其光的强度的减弱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的吸光质点(离子 或分子)吸收了一部分光能。设想把厚高为 b 的溶液分成许多薄层,每一薄层的厚度为 db,λ 射光通过每一 薄层后,其强度减小了-dI,则-dI 与 λ 射光强度 I 和薄层厚度 db 成正比。 -dI∞Idb -dI/I=kdb 积分 − = b o I I k db I t dI O -(mIt-mIo)=k1b k b I I m t o = 1 把自然对数换成常用对数,则 b k b k I I t o 2 1 2.303 log = = 在光度分析中,常用 I 表示透过光强度,则上式可写为: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页 果程: 分析化学 学年第学期第周—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log=k:b ① ①式反映的是溶液浓度一定时,吸光度与溶液厚度的关系。 如果溶液的厚度一定时,在每薄层中吸光质点的数目为n,则入射光强度减小dl与入射光强度及d 成正比。 -dI-kaIdn 银粉必头-6山 将自然对数改为常用对数 k 把1换成1,则 A=g子g2=kn ② 又因为溶液的浓度与溶液中吸光质点的数目成正比,结合①、②两式得 bg子=c ③ 这个关系式称为光吸收定律或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g子=kc 式中:了一透光率或透光度,用T表示 吗片_吸光度,用A表示,衣示有色溶液吸收单色入射光的程度 吸光度A与透光度之间的关系为: =-gT=s子=K& 朗伯一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 度c及液层厚度b成正比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 页 课程: 分析化学 学年 第_ _学期 第 周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5 k b I I t o 2 log = ① ①式反映的是溶液浓度一定时,吸光度与溶液厚度的关系。 如果溶液的厚度一定时,在每薄层中吸光质点的数目为 dn,则入射光强度减小-dI 与 λ 射光强度及 dn 成正比。 -dI=k3Idn k n I dI − = 3 积分 − = N o I I k dn I t dI O 3 k n I I m t o = 3 将自然对数改为常用对数 n k n k I I t o 4 3 2.303 log = = 把 It 换成 I,则 I I A o = lg k n I I o 4 log = ② 又因为溶液的浓度与溶液中吸光质点的数目成正比,结合①、②两式得 kbc I I o log = ③ 这个关系式称为光吸收定律或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kbc I I o log = 式中: o I I -透光率或透光度,用 T 表示 o I I T = I I o log -吸光度,用 A 表示,表示有色溶液吸收单色入射光的程度。 若溶液不吸收单色入射光,有 I=Io,则 = lg = 0 I I A o 若溶液全部吸色收单色入射光,I=0,则 = I I o log 。 吸光度 A 与透光度之间的关系为: Kbc I I A T o = −log = log = 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 A 与吸光物质的浓 度 c 及液层厚度 b 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