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第十二章马铃薯和番茄的组织培养 掌握马铃薯的脱毒培养技术和马铃薯无病毒苗的鉴定方法;基本掌握番茄 组织培养类型的差别和番茄栽培管理中的调节因素 重点 马铃薯的生物学习性:马铃薯脱毒苗的培育和无毒苗的鉴定方法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第一节马铃薯的组织培养 2学时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1)根2)茎3)叶4)花5)果实和种子 2.生物学特性:1)温度2)对土壤的要求 、栽培管理 1.催芽2.播种和管理 、马铃薯的脱毒技术 1.脱毒种薯生产程序 2.茎尖培养脱毒:1)取材和培养2)继代和生根 3.花药培养脱毒 四、马铃薯脱毒苗的鉴定 1.指示植物鉴定 2.培养鉴定 3.嫁接鉴定 采用示例 讲授、练 五、马铃薯脱毒苗的苗的繁殖与利用 习与学生 1.无毒病株的繁殖 2.无毒病株的保存 自学相结 第二节番茄的组织培养 合的方 (给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法,并辅 助多媒体 、基本掌握番茄组织培养中各类型的主要差别 课件、图 、番茄栽培管理中的调节因素 片等现代 化教学手
名 称 第十二章 马铃薯和番茄的组织培养 目 的 要 求 掌握马铃薯的脱毒培养技术和马铃薯无病毒苗的鉴定方法;基本掌握番茄 组织培养类型的差别和番茄栽培管理中的调节因素。 重 点 难 点 马铃薯的生物学习性;马铃薯脱毒苗的培育和无毒苗的鉴定方法。 时 间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2 学时 第一节 马铃薯的组织培养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1)根 2)茎 3)叶 4)花 5)果实和种子 2.生物学特性:1)温度 2)对土壤的要求 二、栽培管理 1.催芽 2.播种和管理 三、马铃薯的脱毒技术 1.脱毒种薯生产程序 2.茎尖培养脱毒:1)取材和培养 2)继代和生根 3.花药培养脱毒 四、马铃薯脱毒苗的鉴定 1.指示植物鉴定 2.培养鉴定 3.嫁接鉴定 五、马铃薯脱毒苗的苗的繁殖与利用 1.无毒病株的繁殖 2.无毒病株的保存 第二节 番茄的组织培养 (给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一、基本掌握番茄组织培养中各类型的主要差别 二、番茄栽培管理中的调节因素 采用示例 讲授、练 习与学生 自学相结 合的方 法,并辅 助多媒体 课件、图 片等现代 化教学手 段
四、教案内容 名称 第一讲绪论及组织培养的试验室组成 目的 熟练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类型:掌握组织培养的特点:初步 了解组织培养的发展史;基本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和组织培 的实验室组成 重点 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类型、特点及其实验室组成。 难点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植物组织培养的狭义概念、广义概念、外植体概念及组织培养的特点 (一)、概念:1.狭义概念2.广义概念3.外植体概念 (二)、组织培养的特点:1.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2.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髙3.管 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细胞全能性理论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根据外植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植株培养2.组织培养3.器官培养4.细胞培养5.原生质体培养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 、探索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 1.1902年德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 Haberlandt提出了高等植物的细胞全能性理论 2.1934年 White创立了离体根的(怀特)培养基,并发表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的 专著。 、奠基阶段(30年代中至50年代末) 1.四十年代, Skoog和催徴确定了腺嘌呤/生长素的比例是控制根和芽形成主要条件 2.1956年 Miller等发现了激动素可以代替腺嘌呤促进成芽。 迅速发展阶段(60年代至现在) 原生质体培养取得重大突破 2.花药培养取得显著成绩 3.微繁技术取得广泛就用 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 、快速繁殖苗木 获得脱毒苗木 为农作物育种提供有利的手段 四、实现工厂化育苗 第二部分组织培养的试验设备及培养条件(其中一节) 第一节组织培养的实验室组成 洗涤室 作用:用于玻璃仪器的清洗、干燥和贮存 组成:大型水槽、塑料筐、烘干箱、干燥架
四、教案内容 名 称 第一讲 绪论及组织培养的试验室组成 目 的 要 求 熟练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和类型;掌握组织培养的特点;初步 了解组织培养的发展史;基本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和组织培 养的实验室组成。 重 点 难 点 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类型、特点及其实验室组成。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绪 论 第一节 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狭义概念、广义概念、外植体概念及组织培养的特点 (一)、概念:1.狭义概念 2.广义概念 3.外植体概念 (二)、组织培养的特点:1.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2.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3.管 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二、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细胞全能性理论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根据外植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植株培养 2.组织培养 3.器官培养 4.细胞培养 5.原生质体培养 第二节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 一、探索阶段(20 世纪初至 30 年代中) 1.1902 年德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 Haberlandt 提出了高等植物的细胞全能性理论; 2.1934 年 White 创立了离体根的(怀特)培养基,并发表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的 专著。 二、奠基阶段(30 年代中至 50 年代末) 1.四十年代,Skoogt 和催徵确定了腺嘌呤/生长素的比例是控制根和芽形成主要条件 之一; 2.1956 年 Miller 等发现了激动素可以代替腺嘌呤促进成芽。 三、迅速发展阶段(60 年代至现在) 1.原生质体培养取得重大突破 2.花药培养取得显著成绩 3.微繁技术取得广泛就用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与农业的关系 一、快速繁殖苗木 二、获得脱毒苗木 三、为农作物育种提供有利的手段 四、实现工厂化育苗 第二部分 组织培养的试验设备及培养条件(其中一节) 第一节 组织培养的实验室组成 一、洗涤室 作用:用于玻璃仪器的清洗、干燥和贮存 组成:大型水槽、塑料筐、烘干箱、干燥架
、配置室 作用:用于培养基配制、分装、包扎和灭菌 组成:药品柜、电子分析天平、大型工作台、蒸馏水器、磁力搅拌器、普通冰箱 电炉或电饭锅、酸度计、培养基分装设备、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或生化培养箱、烘 干箱 三、无菌室 作用:用于植物材料的无菌分离、接种转移培养物 组成:接种箱、超净台、解剖镜、无菌操作用的器具、搁架 四、培养室 作用:用于培养接种后植物材料 需具备的条件:1.温度:23-27℃左右2.湿度:70-80% 光照强度:1500-30001x4.光照时间:10-16h
二、配置室 作用:用于培养基配制、分装、包扎和灭菌 组成:药品柜、电子分析天平、大型工作台、蒸馏水器、磁力搅拌器、普通冰箱、 电炉或电饭锅、酸度计、培养基分装设备、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或生化培养箱、烘 干箱 三、无菌室 作用:用于植物材料的无菌分离、接种转移培养物 组成:接种箱、超净台、解剖镜、无菌操作用的器具、搁架 四、培养室 作用:用于培养接种后植物材料 需具备的条件:1.温度:23-27℃左右 2.湿度:70-80% 3.光照强度:1500-3000lx 4.光照时间:10-1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