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防治学 (昆虫部分) 教案 编写人:王丽艳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 (昆虫部分) 教 案 编写人:王丽艳
教学进度计划 周学 教学内容 备注 次时 3昆虫学基础知识 1-23|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及虫害发生的原因 2-34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3-510农作物主要害虫生态防治
教 学 进 度 计 划 周 次 学 时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3 昆虫学基础知识 1-2 3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及虫害发生的原因 2-3 4 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3-5 10 农作物主要害虫生态防治
第1次课 课目昆虫学基础知识 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昆虫,昆虫的特征是什么及昆虫的习性, 要求指导害虫生态防治 重点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习性 难点 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 1 次课 课目 昆虫学基础知识 目 的 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昆虫,昆虫的特征是什么及昆虫的习性, 指导害虫生态防治。 重 点 难 点 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的习性。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一章昆虫学基础知识 10分钟 昆虫纲的特征 利用模型讲 1.昆虫体躯分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 2.头部具有1对触角和口器,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因而是授 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着生有3对足,大多数昆虫在成虫期 一般还生有2对翅,因而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 腹末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因而是昆虫生殖和代谢 的中心; 5.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需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 外部体态上的变化(即变态),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一般为 5分 3-4个虫态。 40分钟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三.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二)昆虫的头部 1.头部的分区(简介) 2.昆虫的触角 5分钟 3.昆虫的眼 10分钟4.昆虫的口器 例举法讲授 30分钟 (三)昆虫的胸部 1.胸部的基本构造(简介) 2.胸足 3.昆虫的翅
10 分钟 5 分钟 40 分钟 5 分钟 10 分钟 30 分钟 第一章 昆虫学基础知识 一. 昆虫纲的特征。 1. 昆虫体躯分头部、胸部、腹部 3 个体段; 2.头部具有 1 对触角和口器,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因而是 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由 3 个体节组成,着生有 3 对足,大多数昆虫在成虫期 一般还生有 2 对翅,因而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4.腹部通常由 9-11 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 腹末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因而是昆虫生殖和代谢 的中心; 5.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需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 外部体态上的变化(即变态),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一般为 3-4 个虫态。 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三.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二)昆虫的头部 1.头部的分区(简介) 2.昆虫的触角 3.昆虫的眼 4.昆虫的口器 (三)昆虫的胸部 1.胸部的基本构造(简介) 2.胸足 3.昆虫的翅 利用模型讲 授 例举法讲授
(四)昆虫的腹部 四.昆虫的体壁 五.昆虫的内部器官系统(简介) 六.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昆虫的生殖方法 (二)昆虫的变态类型 (三)昆虫的个体发育阶段 第1次课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四)昆虫的腹部 四.昆虫的体壁 五.昆虫的内部器官系统(简介) 六.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昆虫的生殖方法 (二)昆虫的变态类型 (三)昆虫的个体发育阶段 第 1 次课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