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责任干预 “淫乱的关系”。(第5斯第26页) 他批评巴黎的一位警官贝罗所著的关于娼妓制度的书,因为 “贝罗在考察娼妓对社会的关系时”所持的“观点”使他感到不安。 “认识的宁静”对于警察正是从警察的观点来考察问题这一点感到 惊讶,而且它要使群众了解这一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可是它却不 让人了解它自己的观点。十分明显!当批判跟娼妓在一起鬼混的 时候,是不能要求它在公众面前做到这一点的。 (3)爱 情 为了达到完美的“认识的宁静”,批判的批判首先必须竭力摆 脱爱情。爱情是一种情欲,而对认识的宁静说来,再没有比情欲 更危险的东西了。所以,埃德加尔先生正在借冯·帕尔佐夫夫人 的小说(他保证说:这些小说“他已彻底研究过”)来克服“被称 为爱情的那种幼稚行为”。爱情是灾祸,是妖魔,它激起批判的批 判的仇恨、愤怒以至癫疯。 “爱情……是一个凶神。她像所有的神一样,要支配整个的人,直到人不 仅将自己的灵魂、而且将自己的肉体的‘自我’交给她时,她才感到满足。对 爱情的崇拜便是苦恼,这种崇拜的顶峰就是使自己成为牺牲品,就是自杀。” 为了把爱情变为“摩洛赫”①,变为魔鬼的化身,埃德加尔先 生先把它变成神。在变成神即神学的对象之后,爱情自然就会受 到神学的批判了;何况大家都知道,神和魔鬼也相差无几。埃德 加尔先生把爱情变成 “神”,而且是变成 “凶神”,所用的办法是 神 圣 家 族 23 ① 古腓尼基人所奉的火神,以人,特别是儿童做祭品。—— 译者注
也有责任干预 “淫乱的关系”。(第5斯第26页) 他批评巴黎的一位警官贝罗所著的关于娼妓制度的书,因为 “贝罗在考察娼妓对社会的关系时”所持的“观点”使他感到不安。 “认识的宁静”对于警察正是从警察的观点来考察问题这一点感到 惊讶,而且它要使群众了解这一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可是它却不 让人了解它自己的观点。十分明显!当批判跟娼妓在一起鬼混的 时候,是不能要求它在公众面前做到这一点的。 (3)爱 情 为了达到完美的“认识的宁静”,批判的批判首先必须竭力摆 脱爱情。爱情是一种情欲,而对认识的宁静说来,再没有比情欲 更危险的东西了。所以,埃德加尔先生正在借冯·帕尔佐夫夫人 的小说(他保证说:这些小说“他已彻底研究过”)来克服“被称 为爱情的那种幼稚行为”。爱情是灾祸,是妖魔,它激起批判的批 判的仇恨、愤怒以至癫疯。 “爱情……是一个凶神。她像所有的神一样,要支配整个的人,直到人不 仅将自己的灵魂、而且将自己的肉体的‘自我’交给她时,她才感到满足。对 爱情的崇拜便是苦恼,这种崇拜的顶峰就是使自己成为牺牲品,就是自杀。” 为了把爱情变为“摩洛赫”①,变为魔鬼的化身,埃德加尔先 生先把它变成神。在变成神即神学的对象之后,爱情自然就会受 到神学的批判了;何况大家都知道,神和魔鬼也相差无几。埃德 加尔先生把爱情变成 “神”,而且是变成 “凶神”,所用的办法是 神 圣 家 族 23 ① 古腓尼基人所奉的火神,以人,特别是儿童做祭品。—— 译者注
把爱人者、把人的爱情变成爱情的人,把 “爱情” 作为特殊的本 质和人分割开来,并使它本身成为独立存在的东西。通过这样一 个简单的过程,通过谓语到主体的这一转变,就可以把人所固有 的一切规定和表现都批判地改造成怪物和人类本质的自我异化。 例如,批判的批判把作为谓语和人的活动的批判变成特殊的主体, 变成针对自身的批判,因而也就变成批判的批判,即变成一个 “摩洛赫”;对它的崇拜就是使自己成为牺牲品,就是人本身特别 是人的思考能力的自杀。 “对象”,—— 认识的宁静叫道——“对象是一个非常确切的词,因为,对 爱者说来,被爱者(没有女的)①只有作为他所迷恋的这一外在客体,即作为 他希望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的客体时,才是重要的。” 对象!可怕得很!没有比对象更可憎、更鄙俗、更群众的 了,——abas〔打倒〕对象!绝对的主观性、actuspurus〔纯粹 的活动〕、“纯”批判怎么能不把爱情看做bêtenoire,看做撒但② 的现身呢!因为爱情第一次真正地教人相信自己身外的实物世界, 它不仅把人变成对象,甚至把对象变成了人! 认识的宁静激愤地继续说道:爱情把一个人变成另一个人的 “客体”这样一个范畴还不放心,它甚至把他变成一定的、现实的客 体,变成这个卑贱个人的(见黑格尔关于“这个”和“那个”两范畴的 “现象学”12,这里面也在进行反对卑贱的“这个”的论争)、外在的、 ① 德文“被爱者”(Geliebte)在这里应该是个阴性词,但埃德加尔却把它当做阳 性词来使用,因而在这里“爱者”和“被爱者”两词都属于阳性,指的都是男人, 所以马克思讥讽地加了一句:“没有女的”。—— 译者注 直译是黑兽,意即鬼魅、非常讨厌的东西。—— 编者注 ② 撒但是恶魔的别名。参看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4章。—— 译者注 24 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
把爱人者、把人的爱情变成爱情的人,把 “爱情” 作为特殊的本 质和人分割开来,并使它本身成为独立存在的东西。通过这样一 个简单的过程,通过谓语到主体的这一转变,就可以把人所固有 的一切规定和表现都批判地改造成怪物和人类本质的自我异化。 例如,批判的批判把作为谓语和人的活动的批判变成特殊的主体, 变成针对自身的批判,因而也就变成批判的批判,即变成一个 “摩洛赫”;对它的崇拜就是使自己成为牺牲品,就是人本身特别 是人的思考能力的自杀。 “对象”,—— 认识的宁静叫道——“对象是一个非常确切的词,因为,对 爱者说来,被爱者(没有女的)①只有作为他所迷恋的这一外在客体,即作为 他希望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的客体时,才是重要的。” 对象!可怕得很!没有比对象更可憎、更鄙俗、更群众的 了,——abas〔打倒〕对象!绝对的主观性、actuspurus〔纯粹 的活动〕、“纯”批判怎么能不把爱情看做bêtenoire,看做撒但② 的现身呢!因为爱情第一次真正地教人相信自己身外的实物世界, 它不仅把人变成对象,甚至把对象变成了人! 认识的宁静激愤地继续说道:爱情把一个人变成另一个人的 “客体”这样一个范畴还不放心,它甚至把他变成一定的、现实的客 体,变成这个卑贱个人的(见黑格尔关于“这个”和“那个”两范畴的 “现象学”12,这里面也在进行反对卑贱的“这个”的论争)、外在的、 ① 德文“被爱者”(Geliebte)在这里应该是个阴性词,但埃德加尔却把它当做阳 性词来使用,因而在这里“爱者”和“被爱者”两词都属于阳性,指的都是男人, 所以马克思讥讽地加了一句:“没有女的”。—— 译者注 直译是黑兽,意即鬼魅、非常讨厌的东西。—— 编者注 ② 撒但是恶魔的别名。参看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4章。—— 译者注 24 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
不仅是内在的、隐藏在脑子里面的、而且是可以感触得到的客体。 “爱情 不只是幽禁在脑子里。” 不,被爱者是感性的对象,而批判的批判 (如果它不得不屈 节承认某种对象的话)最低限度也会要求对象成为一个非感性的 对象。然而爱情却是非批判的、非基督教的唯物主义者。 最后,爱情竟把一个人变成另一个人所 “迷恋的这一外在客 体”,变成满足另一个人的私欲的客体,—— 这种欲望之所以是自 私的,是因为它企图在别人身上寻求自己的本质,但这是不应该 的。批判的批判是这样地清心寡欲,以至于在自己的 “自我” 身 上可以充分找到人类本质的全部内容。 埃德加尔先生自然没有告诉我们,被爱者和所有其他 “用来 满足人们的私欲的、令人迷恋的外在客体”有什么不同。诱人的、 多情的、内容丰富的爱情这个对象,对认识的宁静说来只不过是 一个抽象的模型:“令人迷恋的这一外在客体”,这正像彗星对思 辨的自然哲学家说来只不过是 “负” 这个范畴一样。一个人在把 另一个人变成自己迷恋的外在客体时,的确 (根据批判的批判的 承认)是在赋予他以“重要性”,但这是所谓的对象的重要性,然 而批判所赋予对象的重要性无非就是批判自己赋予自己的那种重 要性。因此,这种批判的 “重要性” 表明自己不是 “卑贱的外在 的有”,而是批判的重要对象的 “无”。 如果认识的宁静在现实的人身上得不到对象,那末,相反地 它就会在人类中间获得事业。批判的爱情 “最担心的是由于个人 而忘记事业,这就是人类的事业”。而非批判的爱情却没有把人类 和单个的人、和个人分割开来。 神 圣 家 族 25
不仅是内在的、隐藏在脑子里面的、而且是可以感触得到的客体。 “爱情 不只是幽禁在脑子里。” 不,被爱者是感性的对象,而批判的批判 (如果它不得不屈 节承认某种对象的话)最低限度也会要求对象成为一个非感性的 对象。然而爱情却是非批判的、非基督教的唯物主义者。 最后,爱情竟把一个人变成另一个人所 “迷恋的这一外在客 体”,变成满足另一个人的私欲的客体,—— 这种欲望之所以是自 私的,是因为它企图在别人身上寻求自己的本质,但这是不应该 的。批判的批判是这样地清心寡欲,以至于在自己的 “自我” 身 上可以充分找到人类本质的全部内容。 埃德加尔先生自然没有告诉我们,被爱者和所有其他 “用来 满足人们的私欲的、令人迷恋的外在客体”有什么不同。诱人的、 多情的、内容丰富的爱情这个对象,对认识的宁静说来只不过是 一个抽象的模型:“令人迷恋的这一外在客体”,这正像彗星对思 辨的自然哲学家说来只不过是 “负” 这个范畴一样。一个人在把 另一个人变成自己迷恋的外在客体时,的确 (根据批判的批判的 承认)是在赋予他以“重要性”,但这是所谓的对象的重要性,然 而批判所赋予对象的重要性无非就是批判自己赋予自己的那种重 要性。因此,这种批判的 “重要性” 表明自己不是 “卑贱的外在 的有”,而是批判的重要对象的 “无”。 如果认识的宁静在现实的人身上得不到对象,那末,相反地 它就会在人类中间获得事业。批判的爱情 “最担心的是由于个人 而忘记事业,这就是人类的事业”。而非批判的爱情却没有把人类 和单个的人、和个人分割开来。 神 圣 家 族 25
“爱情本身是一种不知来自何处也不知走向何方的抽象的情 欲,它对于内在的发展不感兴趣。” 因为在思辨的用语中,具体的叫做抽象的,而抽象的却叫做 具体的,所以在认识的宁静的眼里爱情是抽象的情欲。 “她不是降生在山谷里, 谁都不知道她来自何方; 她匆匆地辞别而去, 连踪影也随之消失。”13 在抽象的眼里,爱情是“来自异乡的少女”,她没有携带辩证 的护照,因而被批判的警察驱逐出境。 爱情的情欲对于内在的发展不感兴趣,因为它不可能被apri ori〔先验地〕构造出来,因为它的发展是发生于感性世界中和现 实的个人当中的现实的发展。而思辨结构的主要兴趣则是 “来自 何处” 和 “走向何方”。“来自何处” 正是 “概念的必然性、它的 证明和演绎”(黑格尔)。“走向何方” 则是这样的一个规定,“由 于它,思辨的圆环上的每一环,像方法的生气蓬勃的内容一样,同 时又是新的一环的发端”(黑格尔)。这样,只有在爱情的 “来自 何处”和“走向何方”可以被apriori〔先验地〕构造出来的时候, 爱情才会使思辨的批判感到 “兴趣”。 在这里,批判的批判不仅反对爱情,而且也反对一切有生命 的东西、一切直接的东西、一切感性的经验,反对所有一切实际 的经验,而关于这种经验,我们是决不会预先知道它 “来自何 处” 和 “走向何方” 的。 埃德加尔先生通过对爱情的克服,完全肯定了自己是 “认识 的宁静”。接着他又立刻通过蒲鲁东显示了他在认识(对这种认识 26 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
“爱情本身是一种不知来自何处也不知走向何方的抽象的情 欲,它对于内在的发展不感兴趣。” 因为在思辨的用语中,具体的叫做抽象的,而抽象的却叫做 具体的,所以在认识的宁静的眼里爱情是抽象的情欲。 “她不是降生在山谷里, 谁都不知道她来自何方; 她匆匆地辞别而去, 连踪影也随之消失。”13 在抽象的眼里,爱情是“来自异乡的少女”,她没有携带辩证 的护照,因而被批判的警察驱逐出境。 爱情的情欲对于内在的发展不感兴趣,因为它不可能被apri ori〔先验地〕构造出来,因为它的发展是发生于感性世界中和现 实的个人当中的现实的发展。而思辨结构的主要兴趣则是 “来自 何处” 和 “走向何方”。“来自何处” 正是 “概念的必然性、它的 证明和演绎”(黑格尔)。“走向何方” 则是这样的一个规定,“由 于它,思辨的圆环上的每一环,像方法的生气蓬勃的内容一样,同 时又是新的一环的发端”(黑格尔)。这样,只有在爱情的 “来自 何处”和“走向何方”可以被apriori〔先验地〕构造出来的时候, 爱情才会使思辨的批判感到 “兴趣”。 在这里,批判的批判不仅反对爱情,而且也反对一切有生命 的东西、一切直接的东西、一切感性的经验,反对所有一切实际 的经验,而关于这种经验,我们是决不会预先知道它 “来自何 处” 和 “走向何方” 的。 埃德加尔先生通过对爱情的克服,完全肯定了自己是 “认识 的宁静”。接着他又立刻通过蒲鲁东显示了他在认识(对这种认识 26 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
说来,“对象”不再是“这一外在客体”了)上的高深的造诣,同 时也表现了他对法语的更深的不爱。 (4)蒲鲁东 按照批判的批判的说法,“什么是财产?”14这部著作不是蒲鲁 东本人写的,而是 “蒲鲁东的观点” 写的: “我对蒲鲁东的观点的阐述,从评定它(观点)①的著作‘什么 是财产?’开始。” 因为只有批判的观点的著作本身才具有特征,所以批判的评 定必然从赋予蒲鲁东的著作以一种特征开始。埃德加尔先生赋予 这部著作以特征的方法是翻译。当然,他赋予它的是丑恶的特征, 因为他把它变成了 “批判” 的对象。 于是,蒲鲁东的著作就遭到了埃德加尔先生的双重攻击,即 通过赋予特征的翻译的暗中攻击和通过批判的评注的公开攻击。 我们将看到,埃德加尔先生在翻译时比他在做评注时更为毒辣。 赋予特征的翻译1 “我不想(这是被批判地翻译过的蒲鲁东在说话)②提供任何新东西的体 系,除了废除特权、消灭奴役以外,我别无其他愿望…… 公平,除了公平而 外别无其他,—— 这就是我的主张。” 被赋予特征的蒲鲁东仅限于有愿望和主张,因为,善良的愿 望” 和非科学的 “主张” 是非批判的群众的特性。被赋予特征的 神 圣 家 族 27 ①② 括弧里的话是马克思的。—— 译者注
说来,“对象”不再是“这一外在客体”了)上的高深的造诣,同 时也表现了他对法语的更深的不爱。 (4)蒲鲁东 按照批判的批判的说法,“什么是财产?”14这部著作不是蒲鲁 东本人写的,而是 “蒲鲁东的观点” 写的: “我对蒲鲁东的观点的阐述,从评定它(观点)①的著作‘什么 是财产?’开始。” 因为只有批判的观点的著作本身才具有特征,所以批判的评 定必然从赋予蒲鲁东的著作以一种特征开始。埃德加尔先生赋予 这部著作以特征的方法是翻译。当然,他赋予它的是丑恶的特征, 因为他把它变成了 “批判” 的对象。 于是,蒲鲁东的著作就遭到了埃德加尔先生的双重攻击,即 通过赋予特征的翻译的暗中攻击和通过批判的评注的公开攻击。 我们将看到,埃德加尔先生在翻译时比他在做评注时更为毒辣。 赋予特征的翻译1 “我不想(这是被批判地翻译过的蒲鲁东在说话)②提供任何新东西的体 系,除了废除特权、消灭奴役以外,我别无其他愿望…… 公平,除了公平而 外别无其他,—— 这就是我的主张。” 被赋予特征的蒲鲁东仅限于有愿望和主张,因为,善良的愿 望” 和非科学的 “主张” 是非批判的群众的特性。被赋予特征的 神 圣 家 族 27 ①② 括弧里的话是马克思的。—— 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