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浙南三校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四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拂晓馥郁符合抚今追昔B.攻讦拮据桀骜结党营私 C.匡扶匮乏诳语夺眶而出D.谒见笑靥刈麦生拉硬拽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他比较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现实。从此他至力于诗歌 创作,改变诗风,写了不少感怀家国的诗篇。 B.江水是不变的,人生是变化着的。以易变易逝之年华,临永恒如斯之江水,怎不令人 生起无限愁怅 C.钓鱼台国宾馆有一座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独特,美仑美奂,大厅也装饰得金壁辉煌 D.成长啊,是一种自由滑翔,长久地保持一个姿势向前俯冲,直到回头时,一路苍山泱 水四季春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他所著的新颖的《物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幅有意义的曲线图。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推进农村 教育综合教育改革 ③学习本民族的语言 要花许多力气, 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A.题材逐步尚且/何况B.体裁逐步尚且/何况 C.体裁逐渐姑且/况且D.题材逐渐姑且/况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刘明面有难色:“我这辈子没唱过歌,你现在要我唱卡拉OK,这不是赶鸭子上架 (强人所难)吗? B.作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又有何妨? C.你若真想“放长线,钓大鱼”(从长计议)的话就该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精力 D.你小子的工作和生活已经够好的了,别“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贪得无厌),不知足
2009 届浙南三校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四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6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拂.晓 馥.郁 符.合 抚.今追昔 B.攻讦. 拮.据 桀.骜 结.党营私 C.匡.扶 匮.乏 诳.语 夺眶.而出 D.谒.见 笑靥. 刈.麦 生拉硬拽.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他比较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现实。从此他至力于诗歌 创作,改变诗风,写了不少感怀家国的诗篇。 B.江水是不变的,人生是变化着的。以易变易逝之年华,临永恒如斯之江水,怎不令人 生起无限愁怅。 C.钓鱼台国宾馆有一座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独特,美仑美奂,大厅也装饰得金壁辉煌。 D.成长啊,是一种自由滑翔,长久地保持一个姿势向前俯冲,直到回头时,一路苍山泱 水四季春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他所著的_______新颖的《物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幅有意义的曲线图。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推进农村 教育综合教育改革。 ③学习本民族的语言 要花许多力气, 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A.题材 逐步 尚且/何况 B. 体裁 逐步 尚且/何况 C.体裁 逐渐 姑且/ 况且 D. 题材 逐渐 姑且/况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 A.刘明面有难色:“我这辈子没唱过歌,你现在要我唱卡拉 OK,这不是‘赶鸭子上架’ ....... (强人所难)吗?” B.作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又有何妨? C.你若真想“放长线,钓大鱼 .......”(从长计议)的话就该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精力。 D.你小子的工作和生活已经够好的了,别“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贪得无厌),不知足 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营养观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时不再一味贪图便宜,而 是专挑贵的买,哪个品牌贵买哪个 B.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 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C.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四楼一间大会议室里,墙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引 起记者的注意。 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 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有一句古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把这本书看作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统治 学说。其实《论语》的思想用两个字来说就是“做人 B.“嫦娥Ⅰ号”探月工程有三位专家一一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卫星变轨发动机技术负 责人刘昌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贺祖明,都是从黄冈走出去的优秀学子 C.他(阿里·布托)给女儿贝·布托讲的故事的主角,都是一些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一 拿破仓、华盛顿、毛泽东、纳赛尔……外出开会或访问时,常常把贝·布托带在身 边,让她增长见识,接受政治和外交熏陶。 D.春节临近,居民集中采购,这本身加大了对粮食、食品的需求,客观上会带动物价上 涨,分析师普遍认为今年1月份CPI会达到6.5%(消费者物价指数) 7.把下面4句话依次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前人安排景色,皆有设想,其与具体环境不能分隔,始有独到之笔。西湖满觉陇一 径通幽,数峰环抱,故配以桂丛,香溢不散, 花滋而馥郁,宜其秋 日赏桂,游人信步盘桓,流连忘返。闻今已开公路,宽道扬尘,此景顿败。至于小园植 树,其具芬芳者 ,故栽于墙根屋角 须植于主厅之南。此说明植物种植,有藏有露之别。 ①壮丹香花,向阳斯盛 ②皆宜围墙 ③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 ④而芭蕉分翠,忌风碎叶 顺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营养观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时不再一味贪图便宜,而 是专挑贵的买,哪个品牌贵买哪个。 B.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 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C.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四楼一间大会议室里,墙上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引 起记者的注意。 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 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6.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有一句古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把这本书看作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统治 学说。其实《论语》的思想用两个字来说就是“做人”。 B.“嫦娥 l 号”探月工程有三位专家——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卫星变轨发动机技术负 责人刘昌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贺祖明,都是从黄冈走出去的优秀学子。 C.他(阿里·布托)给女儿贝·布托讲的故事的主角,都是一些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 —拿破仓、华盛顿、毛泽东、纳赛尔……外出开会或访问时,常常把贝·布托带在身 边,让她增长见识,接受政治和外交熏陶。 D.春节临近,居民集中采购,这本身加大了对粮食、食品的需求,客观上会带动物价上 涨,分析师普遍认为今年 1 月份 CPI 会达到 6.5%(消费者物价指数)。 7.把下面 4 句话依次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 分) 前人安排景色,皆有设想,其与具体环境不能分隔,始有独到之笔。西湖满觉陇一 径通幽,数峰环抱,故配以桂丛,香溢不散, ,花滋而馥郁,宜其秋 日赏桂,游人信步盘桓,流连忘返。闻今已开公路,宽道扬尘,此景顿败。至于小园植 树,其具芬芳者, 。 ,故栽于墙根屋角; , 须植于主厅之南。此说明植物种植,有藏有露之别。 ①牡丹香花,向阳斯盛 ②皆宜围墙 ③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 ④而芭蕉分翠,忌风碎叶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许多广告是语言运用的经典,阅读下面两则广告,任选其一(也可另选一则自己熟悉的 广告),参照示例,对其创意及效果进行评价。(5分) 示例: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某奶粉广告) 这则广告从奶粉的制作过程入手,可谓别出心裁,寥寥12字,明白晓畅,又对举鲜 明。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奶粉纯正自然的品质,让人过目不忘 ①我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事可做。(瑞士手表广告) ②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联想电脑广告)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2分) 龙图腾在哭 王健 据2006年12月4日《新闻晨报》报道,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一些 专家认为:“龙”的英文“ 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 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 的联想。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龙图腾在中国由来已久,传承了几干年。中国的 龙文化自有中国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中。关于对龙的崇拜, 早在旧石器时期已见端倪,到新石器时期,开始形成有关龙的信仰。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 址发掘了距今64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遗址里描绘的是一个“骑龙升天”的美好神话。 这说明6000多年前我们的民族信仰中就已经有龙了。 中国龙的寓义之深远决不是英语_个单词 Dragon就可以全面解释的。从龙凤呈祥 龙马精神、龙争虎斗,到龙井、龙眼、龙脉、龙头,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 的象征。龙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个标记,与西
8.许多广告是语言运用的经典,阅读下面两则广告,任选其一(也可另选一则自己熟悉的 广告),参照示例,对其创意及效果进行评价。(5 分) 示例: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某奶粉广告) 这则广告从奶粉的制作过程入手,可谓别出心裁,寥寥 12 字,明白晓畅,又对举鲜 明。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奶粉纯正自然的品质,让人过目不忘。 ①我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事可做。(瑞士手表广告) ②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联想电脑广告)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12 分) 龙图腾在哭泣 王健 据 2006 年 12 月 4 日《新闻晨报》报道,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一些 专家认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 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 的联想。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龙图腾在中国由来已久,传承了几千年。中国的 龙文化自有中国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中。关于对龙的崇拜, 早在旧石器时期已见端倪,到新石器时期,开始形成有关龙的信仰。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 址发掘了距今 6400 多年的“中华第一龙”,遗址里描绘的是一个“骑龙升天”的美好神话。 这说明 6000 多年前我们的民族信仰中就已经有龙了。 中国龙的寓义之深远决不是英语一个单词 Dragon 就可以全面解释的。从龙凤呈祥、 龙马精神、龙争虎斗,到龙井、龙眼、龙脉、龙头,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 的象征。龙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与西
方文化中霸气和攻击性的内容根本扯不上关系。更确切地说,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 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 Dragon"这个词呢,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出现呢。 现在,为了得到外国人的认可我们什么都可以抛弃,抛弃历史,抛弃民族,抛弃文化 甚至抛弃自尊。只是这种自我抛弃真的可以贏得外国人的认同吗?恰恰相反,真正能引起外 国人高看我们一眼的就是那些我们抛弃的民族文化,而不是我们模仿别国的翻版。民族文化 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连自己的灵魂都不要的民族,一个不自尊不自爱,缺乏血性的民族 永远只会跟在别人后面模仿,除了留下不伦不类,贻笑大方的笑柄之外还能有什么值得别人 称道的?把自己文化的主动权交给别人,由别人牵着鼻子走,这和做洋奴才有什么区别?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之所以出现对西方文化过度盲目崇拜的局面,和我们当前的国力落 后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因为自己的落后,所以就要模仿别人,这本无可厚非。如果是虚心学 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激励自己奋起直追,未尝不是一 件好事。但反之一看到别人强大甚至看到别人与自己有稍许不同,就开始自卑了,就妄自菲 薄了,是否太过可悲。 我们与西方文化的确有差异,但那是我们的特色,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特征和标志,是 我们的血脉。如果连这些都要改,那我们到底还是不是中国人?我们如果连自己的历史和文 化都要否定了,甘愿视别国的风向而动,甘愿成为别国的影子。那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尊 严可谈?我们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国格可讲?文化和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根和灵魂,个民族如 果连自己的根和灵魂都要抛弃还有什么颜面和风骨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呢?美国的标志是 鹰,是世上最凶猛的鸟类,为何美国人不在乎中国人的看法,为何我们中国人却要在乎美国 人的看法?日本和英国都自诩为太阳,他们如此狂妄自大,何尝在乎过我们的想法,又何尝 因为我们的想法而改变过? 曾子说,知耻而后勇,我们倒是知耻了,然而我们的后勇在哪里呢?龙图腾在无声地哭 泣,看着它的传人走到今天,它仿佛在哀其不幸,更在怒其不争。 (摘自人民网,有删节) 9、下列关于“中国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方文化中霸气和攻击性的内容根本扯不上关系。更确切地说,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 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呢,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出现呢。 现在,为了得到外国人的认可我们什么都可以抛弃,抛弃历史,抛弃民族,抛弃文化, 甚至抛弃自尊。只是这种自我抛弃真的可以赢得外国人的认同吗?恰恰相反,真正能引起外 国人高看我们一眼的就是那些我们抛弃的民族文化,而不是我们模仿别国的翻版。民族文化 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连自己的灵魂都不要的民族,一个不自尊不自爱,缺乏血性的民族, 永远只会跟在别人后面模仿,除了留下不伦不类,贻笑大方的笑柄之外还能有什么值得别人 称道的?把自己文化的主动权交给别人,由别人牵着鼻子走,这和做洋奴才有什么区别?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之所以出现对西方文化过度盲目崇拜的局面,和我们当前的国力落 后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因为自己的落后,所以就要模仿别人,这本无可厚非。如果是虚心学 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激励自己奋起直追,未尝不是一 件好事。但反之一看到别人强大甚至看到别人与自己有稍许不同,就开始自卑了,就妄自菲 薄了,是否太过可悲。 我们与西方文化的确有差异,但那是我们的特色,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特征和标志,是 我们的血脉。如果连这些都要改,那我们到底还是不是中国人?我们如果连自己的历史和文 化都要否定了,甘愿视别国的风向而动,甘愿成为别国的影子。那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尊 严可谈?我们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国格可讲?文化和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根和灵魂,一个民族如 果连自己的根和灵魂都要抛弃,还有什么颜面和风骨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呢?美国的标志是 鹰,是世上最凶猛的鸟类,为何美国人不在乎中国人的看法,为何我们中国人却要在乎美国 人的看法?日本和英国都自诩为太阳,他们如此狂妄自大,何尝在乎过我们的想法,又何尝 因为我们的想法而改变过? 曾子说,知耻而后勇,我们倒是知耻了,然而我们的后勇在哪里呢?龙图腾在无声地哭 泣,看着它的传人走到今天,它仿佛在哀其不幸,更在怒其不争。 (摘自人民网,有删节) 9、下列关于“中国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里描绘了一个“骑龙升天”的美好神话,这说明六千多年前我 们的民族就已经有龙了 B、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已见端倪,到新石器时代,开始形成有关对龙的信仰 C、龙就是“ Dragon”,它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但到了中国,它寓意深 成为尊贵、吉祥的象征。 D、“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 象征 10、下列对“中国龙的寓义之深远决不是英语一个单词 Dragon就可以全面解释的。”的理 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龙”的英文“ 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而 中国龙在中国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 B、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 Dragon”这个词。 C、龙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与西方文化中霸气和攻击性的内容根本扯不上关系。 D、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的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11、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龙是我们的特色,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特征和标志,是我们的血脉。抛弃中国龙不 仅不会使我们强大,反而会让我们无法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 B、有一些人主张将中国形象标志“龙”换掉的行为,其实是抛弃历史、抛弃民族、抛弃文 化,甚至抛弃自尊的行为 C、将中国形象标志“龙”换掉的行为不仅会给世人留下不伦不类、贻笑大方的笑柄,更是 种抛弃民族灵魂的做法 D、“曾子说,知耻而后勇,我们倒是知耻了”一句中的“知耻”是指“知道了将中国形象 标志‘龙’换掉的做法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12、作者认为,抛弃中国形象标志“龙“图腾是一种什么行为?(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0分) 羊皮筏子划过的岁月 安福学 ①在兰州穿城而过的古老黄河上,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 古老图画,它像是远古的图腾,又像是奶奶娓娓讲述的故事。这就是至今还保留在黄河上
A、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里描绘了一个“骑龙升天”的美好神话,这说明六千多年前我 们的民族就已经有龙了。 B、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已见端倪,到新石器时代,开始形成有关对龙的信仰。 C、龙就是“Dragon”,它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但到了中国,它寓意深远, 成为尊贵、吉祥的象征。 D、“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 象征。 10、下列对“中国龙的寓义之深远决不是英语一个单词 Dragon 就可以全面解释的。”的理 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龙”的英文“Dragon ”,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而 中国龙在中国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 B、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 ”这个词。 C、龙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与西方文化中霸气和攻击性的内容根本扯不上关系。 D、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的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11、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龙是我们的特色,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特征和标志,是我们的血脉。抛弃中国龙不 仅不会使我们强大,反而会让我们无法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 B、有一些人主张将中国形象标志“龙”换掉的行为,其实是抛弃历史、抛弃民族、抛弃文 化,甚至抛弃自尊的行为。 C、将中国形象标志“龙”换掉的行为不仅会给世人留下不伦不类、贻笑大方的笑柄,更是 一种抛弃民族灵魂的做法。 D、“曾子说,知耻而后勇,我们倒是知耻了”一句中的“知耻”是指“知道了将中国形象 标志 ‘龙’换掉的做法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12、作者认为,抛弃中国形象标志“龙“图腾是一种什么行为? (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 (20 分) 羊皮筏子划过的岁月 安福学 ①在兰州穿城而过的古老黄河上,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 古老图画,它像是远古的图腾,又像是奶奶娓娓讲述的故事。这就是至今还保留在黄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