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阶段:平等交流 就中外医学交流而言,16世纪以前主要是中国与 印度、日本、韩国、越南、阿拉伯等东亚、南亚及中 亚地区和国家的交流,与欧洲的医药交流还是间接 的,而且16世纪之前的中外医药交流,是以中国为中 心的“东学西渐
就中外医学交流而言,16世纪以前主要是中国与 印度、日本、韩国、越南、阿拉伯等东亚、南亚及中 亚地区和国家的交流,与欧洲的医药交流还是间接 的,而且16世纪之前的中外医药交流,是以中国为中 心的 “东学西渐 ” 。 (一)、早期阶段:平等交流
自从16世纪(明朝万历年间)起,西方医学传入中 国,与中国传统中医学相互接触及交流,在中医界便产 生了中西医“汇通”的思想。至19世纪中叶,西方医学更 是大量进入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形势。西方医学 在中国广为传播,呈现出中、西医并存的竞争局面,在 中国医学史上诞生了“中西医汇通派
自从16世纪(明朝万历年间)起,西方医学传入中 国,与中国传统中医学相互接触及交流,在中医界便产 生了中西医 “汇通 ”的思想。至19世纪中叶,西方医学更 是大量进入中国,出现了 “西学东渐 ”的形势。西方医学 在中国广为传播,呈现出中、西医并存的竞争局面,在 中国医学史上诞生了 “中西医汇通派 ”
1580年,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 MAtteo Ricci 来到广州传教,同时也传播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机 械和医药知识等,后又到北京,直至1610年病逝。他为西 方自然科学传入中国开辟了道路,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 (包括医药知识交流)颇有贡献 神往东方大国带动西学东渐 明代来华的西弹传教士 徐家汇光启墓重修记 辛,未能如 北宝的利实且地
1580年,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来到广州传教,同时也传播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机 械和医药知识等,后又到北京,直至1610年病逝。他为西 方自然科学传入中国开辟了道路,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 (包括医药知识交流)颇有贡献
传教士邓玉涵( Falher Jean terrene,1618年来华)和 汤若望( Johann af am scha1l von Be11,1622年来华)等著 《人身说概》、《主制群征》, 这是西方医学传入的早期。这一 时期传入中国的西医知识,主要 a 是人体解剖学和“脑主记忆说”, 成为当时对中医影响最早和最大 的西医学说。当中医界接受这些 西方医学知识影响后,便产生了 “汇通”思想
传教士邓玉涵(Falher Jean Terrenz,1618年来华)和 汤若望(Johann Afam Schall von Bell,1622年来华)等著 《人身说概》、《主制群征》, 这是西方医学传入的早期。这一 时期传入中国的西医知识,主要 是人体解剖学和 “脑主记忆说 ”, 成为当时对中医影响最早和最大 的西医学说。当中医界接受这些 西方医学知识影响后,便产生了 “汇通 ”思想
般认为,在中国医学史上,方以智(1611-1671年) 是我国产生中西医汇通思想的第一人,他是首先明确提 出、最早提倡中西医“汇通”(或称“会通”)的中医名家 他的《医学汇通》成为中国第一部论述中西医汇通之专 著。这里既有中医脏腑气血之基本理论,又有西医解剖学 之描述,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论述了中医脉诊之理,体现 了方以智的中西医汇通思想
一般认为,在中国医学史上,方以智(1611-1671年) 是我国产生中西医汇通思想的第一人,他是首先明确提 出、最早提倡中西医 “汇通 ”(或称 “会通 ”)的中医名家。 他的《医学汇通》成为中国第一部论述中西医汇通之专 著。这里既有中医脏腑气血之基本理论,又有西医解剖学 之描述,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论述了中医脉诊之理,体现 了方以智的中西医汇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