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备课组 主备:肖德望老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 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 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典型的例句,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便宜 态度、形容、可怜等 3.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 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 的妙处 4.《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 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5.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 地位。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 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我想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摆在你面前,你最想看的是哪一部呢 看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请举手? 看过《红楼梦》这部书的请举手。 完整地看过《红楼梦》这部书的请举手。 大家知道《红楼梦》可是古典名著啊,哪位同学谈谈你不喜欢的原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名著的选段《林黛玉进贾府》,初步了解一些红楼梦的知识 、知识补充 第1页共7页
第 1 页 共 7 页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备课组 主备:肖德望老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 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 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典型的例句,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便宜、 态度、形容、可怜等。 3.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 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 的妙处。 4.《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 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5.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 地位。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 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想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摆在你面前,你最想看的是哪一部呢? 看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请举手? 看过《红楼梦》这部书的请举手。 完整地看过《红楼梦》这部书的请举手。 大家知道《红楼梦》可是古典名著啊,哪位同学谈谈你不喜欢的原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名著的选段《林黛玉进贾府》,初步了解一些红楼梦的知识。 二、知识补充:
1、石上偈(第一回)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自题一绝(第一回) 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荒唐言”不限于说小说有石头“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荒唐的缘起,也不仅仅指小说中有“太虚 幻境”、“风月宝鉴”之类荒唐的情节。作者将广泛搜罗所得的见闻,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运用大 胆的艺术想象,创造了贾宝玉以及一大批非按某一真人为对象摹写的闺阁女子形象,虚构成一个 以大观园女儿国为中心的故事,以及小说表面上把悲剧命运说成是情根夙孽、偿还冤债等等,也 都带有“假语存焉”的性质,也就是所谓ˆ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说其中包含着种种血泪辛酸的 现实生活和感受。“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这里,作者诉说的是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能 被理解的衷曲 3、从《红楼梦》作者的取名中思考《红楼梦》的现实性: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必然灭亡的悲 剧命运?(假亡死谢。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 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看课本《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表,还有哪些名字有一种暗 示?(例如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四姐妹,“原应叹息”。想想贾宝玉这一名字?) 有点意思吧!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所以只有解了其中味,方明白那一把辛酸泪! 4、《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结合考一本)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 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光怀闺秀” 是开篇: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交代贾府人物;第四回“薄命女偏逢 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 背景;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 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历康熙、雍正 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颐、曹類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连任 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康熙年代是曹家的鼎盛时期。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 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曹頫M因牵连,被抄 从此衰落,曹雪芹正值由盛而衰的过程,由贵公子降为“寒士”。这种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 作一番痛苦的回顾。他对社会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使他写出了揭示封建统治阶级、封建 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 、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①初进荣府开端 ②拜见贾母及众人发展 ③初见风姐(重点)高潮 ④拜见两位舅父(未见)继续发展 ⑤陪贾母晚餐继续发展 ⑥宝黛会面(重点)最高潮 ⑦安排起居 第二课时 、导入 1、介绍两个主要人物:林黛玉和薛宝钗 第2页共7页
第 2 页 共 7 页 1、石上偈(第一回)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2、自题一绝(第一回) 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荒唐言”不限于说小说有石头“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荒唐的缘起,也不仅仅指小说中有“太虚 幻境”、“风月宝鉴”之类荒唐的情节。作者将广泛搜罗所得的见闻,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运用大 胆的艺术想象,创造了贾宝玉以及一大批非按某一真人为对象摹写的闺阁女子形象,虚构成一个 以大观园女儿国为中心的故事,以及小说表面上把悲剧命运说成是情根夙孽、偿还冤债等等,也 都带有“假语存焉”的性质,也就是所谓“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说其中包含着种种血泪辛酸的 现实生活和感受。“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这里,作者诉说的是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能 被理解的衷曲。 3、从《红楼梦》作者的取名中思考《红楼梦》的现实性: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必然灭亡的悲 剧命运?(假亡死谢。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 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看课本《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表,还有哪些名字有一种暗 示?(例如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四姐妹,“原应叹息”。想想贾宝玉这一名字?) 有点意思吧!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所以只有解了其中味,方明白那一把辛酸泪! 4、《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结合考一本)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 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光怀闺秀” 是开篇;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交代贾府人物;第四回“薄命女偏逢 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 背景;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 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 1715 年,卒于 1763 年。历康熙、雍正、 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颐、曹頫\\\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连任 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康熙年代是曹家的鼎盛时期。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 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曹頫\\\因牵连,被抄家, 从此衰落,曹雪芹正值由盛而衰的过程,由贵公子降为“寒士”。这种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 作一番痛苦的回顾。他对社会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使他写出了揭示封建统治阶级、封建 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 2、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①初进荣府 开端 ②拜见贾母及众人 发展 ③初见凤姐(重点) 高潮 ④拜见两位舅父(未见) 继续发展 ⑤陪贾母晚餐 继续发展 ⑥宝黛会面(重点) 最高潮 ⑦安排起居 结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介绍两个主要人物:林黛玉和薛宝钗
正册判词之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第五回全书的总纲“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贾宝玉在警幻仙姑带领下, 梦游太虚幻境,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 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可叹停机德——这句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 但可惜徒劳无功。《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咏 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 玉带林中挂——这句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看,可能又寓宝玉 悬”念“挂”牵死去的黛玉的意思。 金簪雪里埋——这句说薛宝钗。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本是光耀头 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薛宝钗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作者为何把他们并提呢?两者有没有不同呢? 地位相当,几乎同时来到贾府,与宝玉的关系都非同一般:一个是姑妈之女,一个是姨妈之 女。想一想,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三人名字有何关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红楼梦》 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 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 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叛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2、红楼梦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宝黛爱情的悲剧,这与封建社会必然没落的命运是紧密相联的 《红楼梦》之梦,《石头记》有石头“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荒唐的缘起:警幻仙姑引导“太虚幻 境”、“风月宝鉴”之类荒唐的情节。这就说明他创作《红楼梦》既有现实生活之影子作为基础,又 有艺术的虚构 在第一回中,作者自己说已将真事隐去,但是又说: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 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3、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游太虚幻境,茶名“千红一窟”,酒名“万艳同悲” 二、林黛玉形象分析 1、我们了解了林黛玉的身世及进贾府的缘由及与贾府中主要人物的关系。下面从文中找找林 黛玉进贾府依次拜访的主要人物及所经过的路线 到了贾府以后先去看望了外婆,路过了这么几个地方:西角门、垂花门、穿堂和正房大院 然后又去拜访了大舅贾赦:送至穿堂、出了西角门、过荣府正门、入一黑油大门、至仪门、入院 中、见正房。最后又去拜见了二舅贾政:送至仪门、进了荣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五间大正 房(荣禧堂)、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 2、大家想想:林黛玉经过这番拜访,对贾府会产生怎样的印象? 规模宏伟、布局轩昂、“与别家不同” 插问:贾家与别家有何不同? 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 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 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 落,看到了人世百态。 第3页共7页
第 3 页 共 7 页 正册判词之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第五回全书的总纲“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贾宝玉在警幻仙姑带领下, 梦游太虚幻境,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 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可叹停机德——这句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 但可惜徒劳无功。《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咏 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 玉带林中挂——这句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看,可能又寓宝玉 “悬”念“挂”牵死去的黛玉的意思。 金簪雪里埋——这句说薛宝钗。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本是光耀头 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薛宝钗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作者为何把他们并提呢?两者有没有不同呢? 地位相当,几乎同时来到贾府,与宝玉的关系都非同一般:一个是姑妈之女,一个是姨妈之 女。想一想,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三人名字有何关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红楼梦》 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 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 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叛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2、红楼梦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宝黛爱情的悲剧,这与封建社会必然没落的命运是紧密相联的。 《红楼梦》之梦,《石头记》有石头“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荒唐的缘起;警幻仙姑引导“太虚幻 境”、“风月宝鉴”之类荒唐的情节。这就说明他创作《红楼梦》既有现实生活之影子作为基础,又 有艺术的虚构。 在第一回中,作者自己说已将真事隐去,但是又说: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 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3、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游太虚幻境,茶名“千红一窟”,酒名“万艳同悲”。 二、林黛玉形象分析 1、我们了解了林黛玉的身世及进贾府的缘由及与贾府中主要人物的关系。下面从文中找找林 黛玉进贾府依次拜访的主要人物及所经过的路线。 到了贾府以后先去看望了外婆,路过了这么几个地方:西角门、垂花门、穿堂和正房大院。 然后又去拜访了大舅贾赦:送至穿堂、出了西角门、过荣府正门、入一黑油大门、至仪门、入院 中、见正房。最后又去拜见了二舅贾政:送至仪门、进了荣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五间大正 房(荣禧堂)、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 2、大家想想:林黛玉经过这番拜访,对贾府会产生怎样的印象? 规模宏伟、布局轩昂、“与别家不同”。 插问:贾家与别家有何不同? 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 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 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 落,看到了人世百态
从拜访的顺序上,可以感觉到贾府很强调尊卑、长幼之序 3、那就更使她认识到:在贾府的确需要…… “时时留心,处处在意” 4、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贾府众人眼中的林黛玉是怎样的人。作者用不同人的眼光,很有层次 地刻画出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先看在 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众人关心的是她的身体:体质病弱和不足。 5、王熙风的眼中是一一描写进了一层,突出林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质的不俗。 6、那,在贾宝玉的眼中呢? 两弯似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厌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 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五个对偶句抓住她的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 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而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 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总之,小说通过不同角度、很有层次的描写,使林黛玉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7、请大家注意文章的一些细节,看哪些地方还表现了她内心的复杂。 ①12段中吃饭的时候,林黛玉对座位的推让。 为什么要推让?古时候吃饭的座位都是很讲究的,不是随便哪个座位都可以坐的。 ②文章中还讲到: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说是只念了《四书》。而碰到贾宝玉以后就说: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林黛玉讲到读书时为什么前后不 因为贾母曾在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说到: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 瞎子罢了。所以林黛玉在后面就显得比较谦虚谨慎 8、小结:以上几个细节,处处表现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 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 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王熙凤形象分析 1、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林黛玉,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在贾母口中被称为是“凤辣子”的王熙凤 的形象 首先看凤姐是如何出场的? 说说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个自然段?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描写她的外貌? 第五自然段。从服饰写起,先概括通体的形象,然后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 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 她的这身装扮你能看出什么? 显示她的华贵、得势。写容貌,有三角眼,吊梢眉,但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2、作者对王熙凤容貌的描写可以说是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了。这样一个人物对不同的人说话 都不一样,现在我们就从她的出场、见黛玉、回王夫人三个方面在来看看王熙凤的性格。 ①在王熙凤的出场上你们注意到了什么?如何写的? 她的笑。她那夸张的声音 ②那这叫做……未见…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同学们,读到“笑声”时候,黛玉想着什么? 此人会是谁? 第4页共7页
第 4 页 共 7 页 从拜访的顺序上,可以感觉到贾府很强调尊卑、长幼之序。 3、那就更使她认识到:在贾府的确需要…… “时时留心,处处在意”。 4、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贾府众人眼中的林黛玉是怎样的人。作者用不同人的眼光,很有层次 地刻画出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先看在 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众人关心的是她的身体:体质病弱和不足。 5、王熙凤的眼中是——描写进了一层,突出林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质的不俗。 6、那,在贾宝玉的眼中呢? “两弯似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厌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 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五个对偶句抓住她的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 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而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 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总之,小说通过不同角度、很有层次的描写,使林黛玉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7、请大家注意文章的一些细节,看哪些地方还表现了她内心的复杂。 ①12 段中吃饭的时候,林黛玉对座位的推让。 为什么要推让?古时候吃饭的座位都是很讲究的,不是随便哪个座位都可以坐的。 ②文章中还讲到: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说是只念了《四书》。而碰到贾宝玉以后就说: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林黛玉讲到读书时为什么前后不一? 因为贾母曾在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说到: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 瞎子罢了。所以林黛玉在后面就显得比较谦虚谨慎。 8、小结:以上几个细节,处处表现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 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 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三、王熙凤形象分析 1、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林黛玉,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在贾母口中被称为是“凤辣子”的王熙凤 的形象。 首先看凤姐是如何出场的? 说说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个自然段?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描写她的外貌? 第五自然段。从服饰写起,先概括通体的形象,然后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 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 她的这身装扮你能看出什么? 显示她的华贵、得势。写容貌,有三角眼,吊梢眉,但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2、作者对王熙凤容貌的描写可以说是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了。这样一个人物对不同的人说话 都不一样,现在我们就从她的出场、见黛玉、回王夫人三个方面在来看看王熙凤的性格。 ①在王熙凤的出场上你们注意到了什么?如何写的? 她的笑。她那夸张的声音。 ②那这叫做……未见……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同学们,读到“笑声”时候,黛玉想着什么? 此人会是谁?
黛玉心里想的问题,也正是读者心里的问题。试想,在老祖母面前,人人敛声屏气,恭肃严 整,谁敢这样放诞无礼?王熙凤如此出场,一开始就显示出她的泼辣性格和她在贾母面前敢于放肆 的特殊地位一一独揽着贾府的家政大权。 ③好一个王熙凤,把大家逗得这么开心。但王熙凤是个多么厉害的角色啊,我们现在就请同 学来说说她在见黛玉和回王夫人的时候哪些关键词是如何表现她的性格的 煕凤夸黛玉这部分:“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又说“况且这通身的气 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大家想想,王熙凤的这些话实际上是说给谁听的?还夸了谁? 除林黛玉,还贾母,嫡亲孙女儿等。 这些话贾母听了是最高兴的,当然还有一个人如果还活着话肯定更高兴,这是谁啊? 贾敏 到后来又体贴地问黛玉几岁了?上过学没有?吃什么药?其实这些问题她有没有想要黛玉回 她并不是真正关心黛玉,她都是说给贾母听的啦 ④回王夫人的时候呢? 王煕凤说早料着了。说明她懂得察言观色去迎合别人。她有能干的一面,但又比较狡黠 也可以从王夫人的“一笑,点头不语”中感受到王熙凤说话的效果 ⑤这是一个厉害角色,哪位“黛玉”来总结一下自己眼中的凤姐呢? 王煕凤出场前,“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既写出她性格的泼辣放肆,又显示她受到贾母的宠 爱。接着从黛玉眼中见到了她的外貌衣着,通过容貌描写,让人感到她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刁钻和 狡黠。头饰、裙饰和服饰极力铺陈的描写,又显示出她的华贵、得势与珠光宝气,也暗示了她的 贪婪和俗气。她的言谈、举止、神情等则写出了她的随风使舵,忽笑忽哭,忽悲忽喜,处处逢迎 讨好,博取贾母欢心,借以巩固自己的权势,显示出她非同一般人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首先分析了林黛玉的出场,从正面侧面了解了林黛玉的形象;其次分析了凤姐的 出场,分析了凤姐给人的第一印象 分析了黛玉,见过了凤姐,还有哪位主要人物没有出场?(贾宝玉) 对于宝玉而言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但我们先来陪着黛玉见见“宝哥哥”。 宝玉形象分析 1、黛玉见到“宝哥哥”之前,了解了有关宝玉的哪些情况? 二舅提过P7即第10节 母亲常说怎么说的?P7第11节 王夫人笑道: 2、那她对他有怎样的猜度?P9第13节 不知宝玉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 3、宝玉出场后,黛玉眼中的宝玉又是怎样一个人物 第一次出场,黛玉见到的宝玉是“一位年轻的公子”,穿戴华贵,外貌俊美,与她的猜度完全 不同,竟然有眼熟之感。第二次出场后,黛玉又看到一个“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 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外貌极好的宝玉。 4、这是林妺妺眼中的宝哥哥呀,你瞧,别人看来的“混世魔王”,还有曾经想象中的“蠢物”, 第5页共7页
第 5 页 共 7 页 黛玉心里想的问题,也正是读者心里的问题。试想,在老祖母面前,人人敛声屏气,恭肃严 整,谁敢这样放诞无礼?王熙凤如此出场,一开始就显示出她的泼辣性格和她在贾母面前敢于放肆 的特殊地位——独揽着贾府的家政大权。 ③好一个王熙凤,把大家逗得这么开心。但王熙凤是个多么厉害的角色啊,我们现在就请同 学来说说她在见黛玉和回王夫人的时候哪些关键词是如何表现她的性格的。 熙凤夸黛玉这部分:“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又说“况且这通身的气 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大家想想,王熙凤的这些话实际上是说给谁听的?还夸了谁? 除林黛玉,还贾母,嫡亲孙女儿等。 这些话贾母听了是最高兴的,当然还有一个人如果还活着话肯定更高兴,这是谁啊? 贾敏。 到后来又体贴地问黛玉几岁了?上过学没有?吃什么药?其实这些问题她有没有想要黛玉回 答? 她并不是真正关心黛玉,她都是说给贾母听的啦。 ④回王夫人的时候呢? 王熙凤说早料着了。说明她懂得察言观色去迎合别人。她有能干的一面,但又比较狡黠。 也可以从王夫人的“一笑,点头不语”中感受到王熙凤说话的效果。 ⑤这是一个厉害角色,哪位“黛玉”来总结一下自己眼中的凤姐呢? 王熙凤出场前,“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既写出她性格的泼辣放肆,又显示她受到贾母的宠 爱。接着从黛玉眼中见到了她的外貌衣着,通过容貌描写,让人感到她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刁钻和 狡黠。头饰、裙饰和服饰极力铺陈的描写,又显示出她的华贵、得势与珠光宝气,也暗示了她的 贪婪和俗气。她的言谈、举止、神情等则写出了她的随风使舵,忽笑忽哭,忽悲忽喜,处处逢迎 讨好,博取贾母欢心,借以巩固自己的权势,显示出她非同一般人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首先分析了林黛玉的出场,从正面侧面了解了林黛玉的形象;其次分析了凤姐的 出场,分析了凤姐给人的第一印象。 分析了黛玉,见过了凤姐,还有哪位主要人物没有出场? (贾宝玉) 对于宝玉而言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但我们先来陪着黛玉见见“宝哥哥”。 二、宝玉形象分析 1、黛玉见到“宝哥哥”之前,了解了有关宝玉的哪些情况? 二舅提过 P7 即第 10 节 母亲常说怎么说的?P7 第 11 节 王夫人笑道: 2、那她对他有怎样的猜度?P9 第 13 节 不知宝玉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 3、宝玉出场后,黛玉眼中的宝玉又是怎样一个人物? 第一次出场,黛玉见到的宝玉是“一位年轻的公子”,穿戴华贵,外貌俊美,与她的猜度完全 不同,竟然有眼熟之感。第二次出场后,黛玉又看到一个“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 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外貌极好的宝玉。 4、这是林妹妹眼中的宝哥哥呀,你瞧,别人看来的“混世魔王”,还有曾经想象中的“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