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视角的眼 浙江省宁波中学时剑波 师:每一种文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质,小说与其他文体的本质不同,在于其 是一种叙事艺术。读小说,不仅要关注“写了什么故事”,更要关注小说“故事 怎么来写”,“这样写有什么意味”。这是小说的第三回,贾府一大批人物登台 亮相,贾府的奢华与威势初现,宝黛相会,其间纷繁复杂,而作者的处理却举重 若轻,所以小说的叙事视角很值得探究。请同学说说。 生:小说是以黛玉的眼睛为视角的,读者就透过黛玉的眼睛看到了贾府的 切 生:黛玉是新到贾府的,贾府的一切对她而言都是陌生而新鲜的,她想看到 外祖母家究竟与别家有哪些不同,所以观察就特别仔细 师:对,选择视角在小说中是非常讲究的。除了上面所说,黛玉又是敏感而 细心的,通过她的眼睛去写贾府,就比其他人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生:我觉得,黛玉就像一个导游,领着我们走进贾府,去看这个荣国府的人 物、陈设、建筑等等。 师:导游这个比方很形象,我们随着黛玉之眼看贾府,视角流转,足迹所至, 我们就从贾府外的街市到了荣国府厅堂,看到了贾府那些与众不同的人物,与别 家不同的建筑与吃穿用度。不知大家有没有一个感觉,我们似乎感觉不到作者的 存在,作者隐藏了自己,把读者带入了小说内部,这正是非常高明的叙事之法。 黛玉之眼看一切,那么小说又是通过谁人之眼来写黛玉呢?都看到了黛玉怎样的 特点? 生:通过凤姐之眼看到了黛玉的标致,像是贾府嫡亲孙女的气派 生:通过宝玉之眼看到了黛玉与众各别的体态、容貌。 生:还有一开始写到的,见贾母时,还通过众人之眼看到黛玉举止言谈不俗 与自然的风流态度 师:很好。但我提一个问题,通过不同人三次描写黛玉,不是重复了吗? 生:不是的,应该各有侧重。 师:能具体说说吗?
选取视角的眼 浙江省宁波中学 时剑波 师:每一种文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质,小说与其他文体的本质不同,在于其 是一种叙事艺术。读小说,不仅要关注“写了什么故事”,更要关注小说“故事 怎么来写”,“这样写有什么意味”。这是小说的第三回,贾府一大批人物登台 亮相,贾府的奢华与威势初现,宝黛相会,其间纷繁复杂,而作者的处理却举重 若轻,所以小说的叙事视角很值得探究。请同学说说。 生:小说是以黛玉的眼睛为视角的,读者就透过黛玉的眼睛看到了贾府的一 切。 生:黛玉是新到贾府的,贾府的一切对她而言都是陌生而新鲜的,她想看到 外祖母家究竟与别家有哪些不同,所以观察就特别仔细。 师:对,选择视角在小说中是非常讲究的。除了上面所说,黛玉又是敏感而 细心的,通过她的眼睛去写贾府,就比其他人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生:我觉得,黛玉就像一个导游,领着我们走进贾府,去看这个荣国府的人 物、陈设、建筑等等。 师:导游这个比方很形象,我们随着黛玉之眼看贾府,视角流转,足迹所至, 我们就从贾府外的街市到了荣国府厅堂,看到了贾府那些与众不同的人物,与别 家不同的建筑与吃穿用度。不知大家有没有一个感觉,我们似乎感觉不到作者的 存在,作者隐藏了自己,把读者带入了小说内部,这正是非常高明的叙事之法。 黛玉之眼看一切,那么小说又是通过谁人之眼来写黛玉呢?都看到了黛玉怎样的 特点? 生:通过凤姐之眼看到了黛玉的标致,像是贾府嫡亲孙女的气派。 生:通过宝玉之眼看到了黛玉与众各别的体态、容貌。 生:还有一开始写到的,见贾母时,还通过众人之眼看到黛玉举止言谈不俗 与自然的风流态度。 师:很好。但我提一个问题,通过不同人三次描写黛玉,不是重复了吗? 生:不是的,应该各有侧重。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有的侧重于气质,有的则是长相 师:气度举止,仪容标致,姿容神韵,由远及近,一点点来写 生:我也认为不重复。前两次只是给人初步印象,写得比较简略,后面宝玉 之眼才是重点来写。 生:我觉得这三次描写好像电影里的长镜头、中镜头,最后是给了一个特写 镜头,这样黛玉的形象就丰富了。 师:这个比喻妙!还有人说,这好像画家的“三染法”,先简笔,再工笔 从不同的角度画出了一个立体的林黛玉,非常有层次感。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在 凤姐这里就给个特写镜头? 生:好像不可以。因为黛玉只有宝玉来看才最有味道,情人眼里嘛· 师:很有道理,黛玉的神韵风采只有宝玉才能看得彻底,其他人只能领略 提供一段脂砚斋的评语:“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 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是何等品貌。”说明我们的同学也很有见地,跟脂批有 不谋而合之处。到这里,请同学总结一下小说的视角。 生:作者巧妙地选了刚进贾府的林黛玉的眼睛,来写贾府的一切,因为林黛 玉也是第一次登台亮相,对于她的一切,就借其他人的眼睛来看,十分符合黛玉 初进贾府的情境。 师:小说以黛玉之眼看一切,以众人之眼看黛玉,相互观察。一人看众人, 写出了众人,也写了一人:众人看一人,写出了一人,也写了众人。黛玉之眼与 众人之眼浑若天成,互相映衬,这是一种交互式的写法,可以以简驭繁。这是红 楼梦的第三回,下面我们把视野放得再宽一点,从这一回的前后来看,对于小说 的视角会有进一步的认识。第二回写的是什么?“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对此, 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二回通过冷子兴的眼睛,对荣国府先有一个全貌式的大概介绍,再由 黛玉的眼睛作仔细的观察。 师:红楼梦的命名艺术历来为人所称道,想想看,为什么叫冷子兴? 学生想不出,“冷子兴”让课堂有点冷了 师:有个成语叫做冷眼 生:哦,我明白了,这好像有点冷眼旁观的意味
生:有的侧重于气质,有的则是长相…… 师:气度举止,仪容标致,姿容神韵,由远及近,一点点来写。 生:我也认为不重复。前两次只是给人初步印象,写得比较简略,后面宝玉 之眼才是重点来写。 生:我觉得这三次描写好像电影里的长镜头、中镜头,最后是给了一个特写 镜头,这样黛玉的形象就丰富了。 师:这个比喻妙!还有人说,这好像画家的“三染法”,先简笔,再工笔, 从不同的角度画出了一个立体的林黛玉,非常有层次感。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在 凤姐这里就给个特写镜头? 生:好像不可以。因为黛玉只有宝玉来看才最有味道,情人眼里嘛…… 师:很有道理,黛玉的神韵风采只有宝玉才能看得彻底,其他人只能领略一 二。提供一段脂砚斋的评语:“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 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是何等品貌。”说明我们的同学也很有见地,跟脂批有 不谋而合之处。到这里,请同学总结一下小说的视角。 生:作者巧妙地选了刚进贾府的林黛玉的眼睛,来写贾府的一切,因为林黛 玉也是第一次登台亮相,对于她的一切,就借其他人的眼睛来看,十分符合黛玉 初进贾府的情境。 师:小说以黛玉之眼看一切,以众人之眼看黛玉,相互观察。一人看众人, 写出了众人,也写了一人;众人看一人,写出了一人,也写了众人。黛玉之眼与 众人之眼浑若天成,互相映衬,这是一种交互式的写法,可以以简驭繁。这是红 楼梦的第三回,下面我们把视野放得再宽一点,从这一回的前后来看,对于小说 的视角会有进一步的认识。第二回写的是什么?“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对此, 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二回通过冷子兴的眼睛,对荣国府先有一个全貌式的大概介绍,再由 黛玉的眼睛作仔细的观察。 师:红楼梦的命名艺术历来为人所称道,想想看,为什么叫冷子兴? 学生想不出,“冷子兴”让课堂有点冷了。 师:有个成语叫做冷眼—— 生:哦,我明白了,这好像有点冷眼旁观的意味
师:对,有悟性了,这是旁观人的外视角,与黛玉进入贾府的内视角,就形 成了互补,这样由外及内地展现贾府,众多内容,就写得一丝不乱。 生:老师说的让我想到了后面还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情节,这也是内视角 以刘姥姥的眼睛不断地看贾府、去写贾府 师:联系得好,这样就读进去了。而且刘姥姥“三进”之中还可以写出贾府 的变化、衰败。可见,选谁的视角来写背后是作者的那一双慧眼,是作者的精心 考量。虽然只是一回,但我们也深深叹服曹雪芹高妙的叙事艺术的。所以,鲁迅 说:“自《红楼梦》出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随手”弹出的王夫人 安徽省繁昌一中强光伦安徽繁昌 新林中学王素娟 生:课本第5页第二自然段的第三行有王夫人讲的一句话:“该随手拿出两 个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这里的“随 手”是什么意思? 师:难道不是“顺便、随便”的意思吗? 生:可是,我们知道王夫人让王熙凤拿缎子给林黛玉做衣裳,是为了表示她 很关爱林黛玉。如果这里随手是“顺便和随便”的意思,那是不是显得她很随意, 很漫不经心?因为只是随便拿点缎子给黛玉,这样就让人觉得她很轻视黛玉,这 与她要关爱黛玉的意思是不是有些矛盾呢? 师:大家把这个问题思考讨论一下,然后请同学们回答一下。(被这突如其 来的提问弄得有点不知所措,我备课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这里“随手”就是“随手”的意思,从小说中我们知道贾家是 个很富有的家庭,贾家后楼肯定储藏有很多绸缎,在后楼随手就可以找到缎子。 师:你认为这里的随手,有王夫人炫富的意思。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不同看法? 生:我读过《红楼梦》,知道王夫人是个比较低调的人,应该不会在小孩面 前炫富。 师:同学们应该在小说的语境中寻找答案,好好把这一段文字读一读,看看 是不是能读出点意思来
师:对,有悟性了,这是旁观人的外视角,与黛玉进入贾府的内视角,就形 成了互补,这样由外及内地展现贾府,众多内容,就写得一丝不乱。 生:老师说的让我想到了后面还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情节,这也是内视角, 以刘姥姥的眼睛不断地看贾府、去写贾府。 师:联系得好,这样就读进去了。而且刘姥姥“三进”之中还可以写出贾府 的变化、衰败。可见,选谁的视角来写背后是作者的那一双慧眼,是作者的精心 考量。虽然只是一回,但我们也深深叹服曹雪芹高妙的叙事艺术的。所以,鲁迅 说:“自《红楼梦》出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随手”弹出的王夫人 安徽省繁昌一中 强光伦 安徽繁昌 新林中学 王素娟 生:课本第 5 页第二自然段的第三行有王夫人讲的一句话:“该随手拿出两 个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这里的“随 手”是什么意思? 师:难道不是“顺便、随便”的意思吗? 生:可是,我们知道王夫人让王熙凤拿缎子给林黛玉做衣裳,是为了表示她 很关爱林黛玉。如果这里随手是“顺便和随便”的意思,那是不是显得她很随意, 很漫不经心?因为只是随便拿点缎子给黛玉,这样就让人觉得她很轻视黛玉,这 与她要关爱黛玉的意思是不是有些矛盾呢? 师:大家把这个问题思考讨论一下,然后请同学们回答一下。(被这突如其 来的提问弄得有点不知所措,我备课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这里“随手”就是“随手”的意思,从小说中我们知道贾家是一 个很富有的家庭,贾家后楼肯定储藏有很多绸缎,在后楼随手就可以找到缎子。 师:你认为这里的随手,有王夫人炫富的意思。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不同看法? 生:我读过《红楼梦》,知道王夫人是个比较低调的人,应该不会在小孩面 前炫富。 师:同学们应该在小说的语境中寻找答案,好好把这一段文字读一读,看看 是不是能读出点意思来
生:我又读出点问题来了。你看,王夫人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熙风道 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 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这里王夫人叫人去找缎子,是准备黛玉来给 黛玉做衣裳的,还是找缎子有什么别的用途? 生:我觉得是准备给黛玉做衣裳的。 师:为什么? 生:王夫人是黛玉的二舅母,她知道黛玉要来,给黛玉做两件衣裳合乎情理, 况且恰恰是黛玉刚来就提起这事,我想这找缎子的事应该与黛玉有关。 师:分析的有道理。有没有不同看法? 生:我认为王夫人本来找缎子是与黛玉无关的。王熙凤没有找到王夫人要的 缎子,王夫人回答说:“有没有,什么要紧。”王夫人意思是没找到不要紧,只 是应该顺便拿点出来给黛玉做衣裳。 师:所以,你认为这里随手就是顺便的意思? 生:是的 生:不,老师,我是读出了点责备的意思的。 师:哦,责备?为什么呢? 生:我们来看看王熙风的话。“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 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王熙凤当时讲话毫无顾忌, 恐怕伤害到了王夫人的权威。所以,王夫人借着这话去责备她。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的。这里,真正当家的是王夫人。王熙凤太嚣张了,王 夫人多少有点生气,就质问她有没有发放月钱和找到她吩咐要的缎子,然后趁机 责怪她应该拿出点缎子给黛玉做衣裳 生:王熙凤圆滑,说“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这样既把事情做得滴水 不漏,又表示要请示王夫人,王夫人才转怒为笑。 师:你分析的很精彩。从我们容易忽视的文字中深刻洞察了人物的心理,揭 了王夫人与王熙凤的暗斗,展现了王夫人心理的波澜。我们来看看脂砚斋的评 语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 子,【甲戌侧批:接闲文,是本意避繁也。】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
生:我又读出点问题来了。你看,王夫人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 “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 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这里王夫人叫人去找缎子,是准备黛玉来给 黛玉做衣裳的,还是找缎子有什么别的用途? 生:我觉得是准备给黛玉做衣裳的。 师:为什么? 生:王夫人是黛玉的二舅母,她知道黛玉要来,给黛玉做两件衣裳合乎情理, 况且恰恰是黛玉刚来就提起这事,我想这找缎子的事应该与黛玉有关。 师:分析的有道理。有没有不同看法? 生:我认为王夫人本来找缎子是与黛玉无关的。王熙凤没有找到王夫人要的 缎子,王夫人回答说:“有没有,什么要紧。”王夫人意思是没找到不要紧,只 是应该顺便拿点出来给黛玉做衣裳。 师:所以,你认为这里随手就是顺便的意思? 生:是的。 生:不,老师,我是读出了点责备的意思的。 师:哦,责备?为什么呢? 生:我们来看看王熙凤的话。“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 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王熙凤当时讲话毫无顾忌, 恐怕伤害到了王夫人的权威。所以,王夫人借着这话去责备她。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的。这里,真正当家的是王夫人。王熙凤太嚣张了,王 夫人多少有点生气,就质问她有没有发放月钱和找到她吩咐要的缎子,然后趁机 责怪她应该拿出点缎子给黛玉做衣裳。 生:王熙凤圆滑,说“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这样既把事情做得滴水 不漏,又表示要请示王夫人,王夫人才转怒为笑。 师:你分析的很精彩。从我们容易忽视的文字中深刻洞察了人物的心理,揭 示了王夫人与王熙凤的暗斗,展现了王夫人心理的波澜。我们来看看脂砚斋的评 语。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 子,【甲戌侧批:接闲文,是本意避繁也。】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
说的那样的。【甲戌侧批:却是日用家常实事。】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 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 【甲戌侧批:仍归前文。妙妙!】 师:根据脂砚斋的评语可知王夫人要找的缎子不是特为黛玉做衣裳准备的, 是另有用途的。王夫人是荣国府二房媳妇,由于贾母偏爱贾政,故本应由长房执 掌的家政大权就落在她身上。但她体弱而精神短缺,因此主要的庶务尽委诸侄女 王熙凤。从文中可以看出来她和王熙凤不是没有矛盾,她极力维护自己的地位和 威严。她素以念佛、吃斋、好静为重,给人一种宽仁慈厚、惜老怜贫的印象。王 夫人的性格看似平和,实则极有成算和威势。细细品味,“随手”一词竟帮助我 们了解了王夫人隐而不露的威严性格。 眉眼之间见性情 安徽怀远一中姚锋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教学中,有学生提问:“注释说,丹凤三角眼 俗称丹凤眼,眼角向上微翘。老师,丹凤三角眼是‘丹凤眼’吗? 师:你很有眼力!那你认为“丹凤三角眼”和“丹凤眼”是不是一回事呢? 生:我也拿不准。但我听说,丹凤眼很漂亮,看起来很精明,而三角眼看起 来很狡猾。 师:目有三角,其人必恶。三角眼不光很狡猾…… 生:还非常狠毒。电视剧《红楼梦》中,王煕凤就害死了尤二姐。 师:王熙凤的漂亮、精明、狠毒,课文中还有体现吗? 生: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 生:还有贾母说她是“凤辣子”,“辣”也有狠的意思。 生:凤辣子,应该是指王煕凤的泼辣,是贾母对她的昵称。 生:柳叶眉,是说眉毛像柳叶一样细长弯曲,很漂亮。吊梢眉,才是“眉梢 斜飞入鬓的样子”。 师:在古典小说、戏剧中,“斜飞入鬓”的眉毛,通常都长在男子的眼上。 这样的男角,往往都很英武果敢
说的那样的。【甲戌侧批:却是日用家常实事。】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 “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 【甲戌侧批:仍归前文。妙妙!】 师:根据脂砚斋的评语可知王夫人要找的缎子不是特为黛玉做衣裳准备的, 是另有用途的。王夫人是荣国府二房媳妇,由于贾母偏爱贾政,故本应由长房执 掌的家政大权就落在她身上。但她体弱而精神短缺,因此主要的庶务尽委诸侄女 王熙凤。从文中可以看出来她和王熙凤不是没有矛盾,她极力维护自己的地位和 威严。她素以念佛、吃斋、好静为重,给人一种宽仁慈厚、惜老怜贫的印象。王 夫人的性格看似平和,实则极有成算和威势。细细品味,“随手”一词竟帮助我 们了解了王夫人隐而不露的威严性格。 眉眼之间见性情 安徽怀远一中 姚 锋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教学中,有学生提问:“注释说,丹凤三角眼, 俗称丹凤眼,眼角向上微翘。老师,丹凤三角眼是‘丹凤眼’吗?” 师:你很有眼力!那你认为“丹凤三角眼”和“丹凤眼”是不是一回事呢? 生:我也拿不准。但我听说,丹凤眼很漂亮,看起来很精明,而三角眼看起 来很狡猾。 师:目有三角,其人必恶。三角眼不光很狡猾…… 生:还非常狠毒。电视剧《红楼梦》中,王熙凤就害死了尤二姐。 师:王熙凤的漂亮、精明、狠毒,课文中还有体现吗? 生: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 生:还有贾母说她是“凤辣子”,“辣”也有狠的意思。 生:凤辣子,应该是指王熙凤的泼辣,是贾母对她的昵称。 生:柳叶眉,是说眉毛像柳叶一样细长弯曲,很漂亮。吊梢眉,才是“眉梢 斜飞入鬓的样子”。 师:在古典小说、戏剧中,“斜飞入鬓”的眉毛,通常都长在男子的眼上。 这样的男角,往往都很英武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