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主要是由于它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决定 的。环境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称调整对象),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 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产生的社会关系。这与其他法律部门有明显的不同 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选做二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论中国环境法的体系。 环境法体系的含义。(3分) 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1分) 我国环境法体系包含以下八个方面,适当阐述其联系,作出评论。(21分) 《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 规(环境污染防治单行法律法规和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律、法规);环境纠纷解决程序 的法律、法规;环境标准中的环境法律规范:地方性环境法规、规章:其他部门法中的 环境保护规范:我国参加并且批准的国际条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2、论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含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 的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3分) 关于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环境保护法》第七条规定。(5分) 《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规定,贯彻了ˇ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 则,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 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方面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确立了统管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11分)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特征:统管与分管部门在环境监督管理中的法律地位平等;统 管部门和分管部门都是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执法机关。(6分) 3、论排污权交易制度 (1)含义及其分析(9分)排污权交易是当前受到各国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它 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提出,并首先被美国国家环保局(EPA) 用于大气污染源及河流污染管理,而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相继进行了排污权 交易政策的实践。排污权交易一般是指,由政府部门确定岀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 并据此评估该区域环境容量,然后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 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权)。排污者从其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
环境法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主要是由于它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决定 的。环境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称调整对象),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 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产生的社会关系。这与其他法律部门有明显的不同。 二、论述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选做二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 论中国环境法的体系。 环境法体系的含义。(3 分) 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1 分) 我国环境法体系包含以下八个方面,适当阐述其联系,作出评论。(21 分) 《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 规(环境污染防治单行法律法规和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律、法规);环境纠纷解决程序 的法律、法规;环境标准中的环境法律规范;地方性环境法规、规章;其他部门法中的 环境保护规范;我国参加并且批准的国际条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2、 论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含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 的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3 分) 关于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环境保护法》第七条规定。(5 分) 《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规定,贯彻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 则,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 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方面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确立了统管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11 分)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的特征:统管与分管部门在环境监督管理中的法律地位平等;统 管部门和分管部门都是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执法机关。(6 分) 3、 论排污权交易制度。 (1)含义及其分析(9 分)排污权交易是当前受到各国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它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提出,并首先被美国国家环保局(EPA) 用于大气污染源及河流污染管理,而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相继进行了排污权 交易政策的实践。排污权交易一般是指,由政府部门确定出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 并据此评估该区域环境容量,然后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 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权)。排污者从其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
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的交易过程。排污权交易其实是通过模拟市场来建立 排污权交易市场,它的主体是污染者,而与受害者无关,客体是排污权(即剩余的排放 许可)。理论上,这一机制不但可以在一国内部运用,还可以用于国际社会,包括在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交易 (2)现状(6) (3)益处(5) (4)弊端(5) 、案例分析题(20分) 刘露等407名学生诉某化工公司环境污染精神赔偿案 【案情】本案原告刘露等407人均为某小学学生,该校东南面是被告某化工公司。2001 年4月4日,该公司反应釜车间因职工违章操作,发生苯乙烯泄漏事故,散发的气体 影响到该小学,导致本案原告刘露等407人出现头昏、头痛、恶心、腹痛、咳嗽等症 状 事故发生后,当地环保、卫生、教委等部门迅速组织检査,责令被告公司立即停产,并 且将部分有明显反应的学生送到医院检査。部分家长对医院的检査结果持怀疑态度,随 后自发带学生到其他医院检査,几家医院诊断结果不一。4月12日,某省、市两级疾 病预防中心等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专家组一致认为:本次小学师生出现的头昏头痛 恶心、腹痛、咳嗽等症状,系由学校邻近的某化工公司苯乙烯泄漏引起的一次刺激反应, 但没有苯乙烯的急、慢性中毒诊断的依据 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5分) 依据《环境保护法》之规定:(1)、须有损害事实存在;(2)、须有损害行为存在; (3)、损害环境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事实之间须有因果关系;(4)、不可抗力、第三 者的过错、受害人自身的过错等为法定的免责事由。结合案情(1分) 2、本案中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免责条件。(4分) 不可抗力、第三者的过错、受害人自身的过错等为法定的免责事由。本案无。结合案情 (1分) 3、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遵循什么原则,污染受害人和污染加害人双方的举证责任分 别是什么?(6分)
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的交易过程。排污权交易其实是通过模拟市场来建立 排污权交易市场,它的主体是污染者,而与受害者无关,客体是排污权(即剩余的排放 许可)。理论上,这一机制不但可以在一国内部运用,还可以用于国际社会,包括在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交易。 (2)现状(6)。 (3)益处(5)。 (4)弊端(5)。 三、案例分析题 (20 分) 刘露等 407 名学生诉某化工公司环境污染精神赔偿案 【案情】本案原告刘露等 407 人均为某小学学生,该校东南面是被告某化工公司。2001 年 4 月 4 日,该公司反应釜车间因职工违章操作,发生苯乙烯泄漏事故,散发的气体 影响到该小学,导致本案原告刘露等 407 人出现头昏、头痛、恶心、腹痛、咳嗽等症 状。 事故发生后,当地环保、卫生、教委等部门迅速组织检查,责令被告公司立即停产,并 且将部分有明显反应的学生送到医院检查。部分家长对医院的检查结果持怀疑态度,随 后自发带学生到其他医院检查,几家医院诊断结果不一。4 月 12 日,某省、市两级疾 病预防中心等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专家组一致认为:本次小学师生出现的头昏头痛、 恶心、腹痛、咳嗽等症状,系由学校邻近的某化工公司苯乙烯泄漏引起的一次刺激反应, 但没有苯乙烯的急、慢性中毒诊断的依据。 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5 分) 依据《环境保护法》之规定:(1)、须有损害事实存在;(2)、须有损害行为存在; (3)、损害环境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事实之间须有因果关系;(4)、不可抗力、第三 者的过错、受害人自身的过错等为法定的免责事由。结合案情(1 分) 2、本案中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免责条件。(4 分) 不可抗力、第三者的过错、受害人自身的过错等为法定的免责事由。本案无。结合案情 (1 分) 3、 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遵循什么原则,污染受害人和污染加害人双方的举证责任分 别是什么?(6 分)
原告转移到被告承担,此即所谓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的部分转移",即某些举 证责任从受害人转移由加害人承担,并不意味着受害人不需要举证,这是需要澄清的误 区。相反,证据越充分则索赔越主动,举证越全面则胜算越大。(2分) 污染受害人的举证责任:自身遭受了污染损害,并因此承受了直接损失。"直接损失应 当包括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如合理预期收益的丧失。存在污染损害 行为,而且该污染损害行为是其指控的加害人实施。这些事项都需要受害人提供充分的 人证、物证、书证等证据加以证明。(2分)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4条第(3)款,污染赔偿纠 纷的加害人应就两方面的事项承担举证责任:(1)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2)其行 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本案中,加害人应当就上述两个方面进行举证。(2 分) 4、推定的因果关系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本案分析。(3分) 如果排污者不能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损害后果无关并且没有法定的3种免责事(不可抗 力、受害人自我致害、第三人过错),法官应推定因果关系成立,由排污者承担民事责 5、合法的排污行为如果造成污染要不要承担公害民事责任?(2分) 要。(1分)原因:公法和私法责任分别追究:或者从无过错民事责任角度谈。(1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二)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 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8分) 1.在生态系统中,低位营养级的生物所提供的能量,上一位营养级生物通常只能利 用其() A.1/20B.1/10C.1/5D.1/2 2.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出自() A.荀况的《王制》B.秦朝的《田律》 C.西周的《伐崇令》D.《韩非子内储说上》 3.在国际环境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国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的案例是() A.太平洋海豹仲裁案B.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C.核试验案D加拿大金枪鱼案
原告转移到被告承担,此即所谓“举证责任倒置”。 举证责任的“部分转移”,即某些举 证责任从受害人转移由加害人承担,并不意味着受害人不需要举证,这是需要澄清的误 区。相反,证据越充分则索赔越主动,举证越全面则胜算越大。 (2 分) 污染受害人的举证责任:自身遭受了污染损害,并因此承受了直接损失。“直接损失”应 当包括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如合理预期收益的丧失。存在污染损害 行为,而且该污染损害行为是其指控的加害人实施。这些事项都需要受害人提供充分的 人证、物证、书证等证据加以证明。 (2 分)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 4 条第(3)款,污染赔偿纠 纷的加害人应就两方面的事项承担举证责任:(1)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2)其行 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本案中,加害人应当就上述两个方面进行举证。(2 分) 4、 推定的因果关系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本案分析。(3 分) 如果排污者不能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损害后果无关并且没有法定的 3 种免责事(不可抗 力、受害人自我致害、第三人过错),法官应推定因果关系成立,由排污者承担民事责 任。 5、合法的排污行为如果造成污染要不要承担公害民事责任?(2 分) 要。(1 分)原因:公法和私法责任分别追究;或者从无过错民事责任角度谈。(1 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 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18 分) 1.在生态系统中,低位营养级的生物所提供的能量,上一位营养级生物通常只能利 用其 ( ) A.1/20 B.1/10 C.1/5 D.1/2 2.“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出自( ) A.荀况的《王制》 B.秦朝的《田律》 C.西周的《伐崇令》 D.《韩非子内储说上》 3.在国际环境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国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的案例是( ) A.太平洋海豹仲裁案 B.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 C.核试验案 D.加拿大金枪鱼案
4.下列各项中,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A.环境基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经济上的合理性D技术上的可行性 5.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研究报告 是() A.《我们共同的未来》B.《内罗毕宣言》 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6具有正反两方面刺激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 A.税收B.财政援助 C.低息贷款D.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费 7.下列选项中,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A.天然气B.淡水C.太阳能D.铂 8.有关防治环境污染特别是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法律规定,其生态学依据主要是() A."物物相关″律B."负载有额″律 C.相生相克"律D."能流物复”律 9在我国,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A.农民集体所有B全民所有 C农民个人所有D无主土地 10.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 A.实行审批制度B.予以禁止 C.征收一定的费用D进行监视 11.在我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表述源于() A.1978年《宪法》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1982年《宪法》D.1989年《环境保护法》 12.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 A.可以进行皆伐B只准进行择伐 C.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D禁止任何性质的采伐
4.下列各项中,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 A.环境基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经济上的合理性 D.技术上的可行性 5.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 1987 年向联合国提交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研究报告 是( ) A.《我们共同的未来》 B.《内罗毕宣言》 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6.具有正反两方面刺激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 ) A.税收 B.财政援助 C.低息贷款 D.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费 7.下列选项中,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 ) A.天然气 B.淡水 C.太阳能 D.铂 8.有关防治环境污染特别是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法律规定,其生态学依据主要是( ) A.“物物相关”律 B.“负载有额”律 C.“相生相克”律 D.“能流物复”律 9.在我国,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 A.农民集体所有 B.全民所有 C.农民个人所有 D.无主土地 10.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 ) A.实行审批制度 B.予以禁止 C.征收一定的费用 D.进行监视 11.在我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表述源于( ) A.1978 年《宪法》 B.1979 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1982 年《宪法》 D.1989 年《环境保护法》 12.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 ) A.可以进行皆伐 B.只准进行择伐 C.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D.禁止任何性质的采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