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度江苏省阜宁中学 高一新课程第一学期语文试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Ⅰ卷两部分。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二 卷答题纸”上。第Ⅰ卷1至8页,Ⅱ卷9至12页。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结束后,将答案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25题,每题2分,共5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颤抖(zhan)蹩进(bie)尺牍(d)一夫作难(nan) B、啮噬(nie)炮烙(pao)低徊(huai)自怨自艾(y) C、褪色(sha)思忖(un)坍(tan)圮载饥载渴(zai D、给予(9e粘合nian)愀然qiao)曝背谈天(pu l、C、C(A颤抖chn不屈不挠noB攒蹙(cuan)低徊(hui)D给予j)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深隧寥落沧海桑田魂牵梦荧 B.摇曳斑澜怨天尤人笑容可鞠 C.静谧迁徙良晨美景山青水秀 D.震撼忧悒唏嘘不已耳濡目染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和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的去摹仿文学作品 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能力。 (2)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 子也有院子和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3)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
2005-2006 年度江苏省阜宁中学 高一新课程第一学期语文试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Ⅰ卷两部分。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二 卷答题纸”上。第Ⅰ卷 1 至 8 页,Ⅱ卷 9 至 12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结束后,将答案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第Ⅰ卷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颤.抖 (zhàn) 蹩. 进( bi é) 尺牍.(dú) 一夫作难.(nàn) B、啮.噬 (niè ) 炮. 烙( p á o ) 低徊. ( huái ) 自怨自艾. ( yì ) C、褪色. (shǎi) 思忖. (cǔn ) 坍.(tān)圮 载.饥载渴 (zài) D、给.予 (ɡěī) 粘.合 (nián ) 愀.然(qiǎo) 曝.背谈天 ( pù ) 1、C1、C(A 颤.抖 chàn 不屈不挠. náo B 攒.蹙 (cuán) 低徊. ( huí ) D 给.予 j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深隧 寥落 沧海桑田 魂牵梦荧 B.摇曳 斑澜 怨天尤人 笑容可鞠 C.静谧 迁徙 良晨美景 山青水秀 D.震撼 忧悒 唏嘘不已 耳濡目染 22\D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和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的去摹仿文学作品 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 能力。 (2)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 ,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 子也有院子和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3)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
这辆破旧而的汽车 A、鉴赏僻静简单 鉴别清静简单 C、鉴别僻静简陋D、鉴赏清静简陋 3=C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 了 B.春风得意,衣锦还乡, “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 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C.提高质量对任何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广大群众的利益休戚 相关。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 D“万人空巷”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巷子里变成空荡荡地。形容庆祝、欢迎的 盛况 4、A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行监控的通讯网,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庞大、结构最 复杂、技术最先进、可靠性最高的系统。 B.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必须保 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C.越来越重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日益狭窄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使现在的中学 生们很少有生活的体验和真实的感情。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6、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一种合乐可唱、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它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 有定声”。词在宋代发展到最高峰,可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 B.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其审美特点是具有摄影的 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 C.老舍是一位“北京味儿”很浓的作家,如《骆驼祥子》、《茶馆》等小说,都是用北 京话写的。韩愈,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的 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深远。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诗为主,分风、雅、颂三部分,采用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六义 6、C(《茶馆》是话剧)
这辆破旧而 的汽车。 A、鉴赏 僻静 简单 B、鉴别 清静 简单 C、鉴别 僻静 简陋 D、鉴赏 清静 简陋 3=\C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 了。 B.春风得意,衣锦还乡,——“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 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 ....,并没有做到。 C.提高质量对任何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广大群众的利益休戚.. 相关..。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 的。 D“万人空巷”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巷子里变成空荡荡地。形容庆祝、欢迎的 盛况。 4、A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行监控的通讯网,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庞大、结构最 复杂、技术最先进、可靠性最高的系统。 B.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必须保 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C.越来越重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日益狭窄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使现在的中学 生们很少有生活的体验和真实的感情。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5、A 6、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一种合乐可唱、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它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 有定声”。词在宋代发展到最高峰,可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 B.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其审美特点是具有摄影的 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 C.老舍是一位“北京味儿”很浓的作家,如《骆驼祥子》、《茶馆》等小说,都是用北 京话写的。韩愈,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的 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深远。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诗为主,分风、雅、颂三部分,采用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六义”。 6、C(《茶馆》是话剧)
、(8分每小题2分) 阅读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的片断,完成78题 ①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孑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 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 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②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 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 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 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 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毎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 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个土坑漫长 等待的是什么。 ③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 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 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 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 ④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14、对第③段中“大红公鸡”“老死窝中的黑狗”“一缕夕阳”等意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红公鸡”“老死窝中的黑狗”“一缕夕阳”借指我在家园的“以往的生活”。我的 “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借 指“一个人内心的生存”。 B.“大红公鸡”“老死窝中的黑狗”“一缕夕阳”借指故乡的面目全非、行将消失 我的“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 借指“一个人内心的生存”。 C.“大红公鸡”“老死窝中的黑狗”“一缕夕阳”借指我在家园的“以往的生活”。我的 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借 指我在“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的生活并不愉快,因而显得“毫无意义
二、(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的片断,完成 7~8 题 ①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 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 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②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 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 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 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 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 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 等待的是什么。 ③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 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 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 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 意义。 ④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14、对第③段中“大红公鸡”“老死窝中的黑狗”“一缕夕阳”等意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红公鸡”“老死窝中的黑狗”“一缕夕阳”借指我在家园的“以往的生活”。我的 “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借 指“一个人内心的生存”。 B. “大红公鸡”“老死窝中的黑狗”“一缕夕阳”借指故乡的面目全非、行将消失。 我的“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 借指“一个人内心的生存”。 C.“大红公鸡”“老死窝中的黑狗”“一缕夕阳”借指我在家园的“以往的生活”。我的 “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借 指我在“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的生活并不愉快,因而显得“毫无意义
D.“大红公鸡”“老死窝中的黑狗”“一缕夕阳”借指故乡的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我 的“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 借指借指我在“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的生活并不愉快,因而显得“毫 无意义”。 15、对节选文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反复强调,当一个人的家乡变成了故乡,一切都面目全非 的时候,我们不必太留恋过去,而是勇敢地向前走,寻找我们的精神家园。 B.文段写人们“挖土打墙”,是为了说明,无论墙打得多么坚实,终究会有倒塌的时 候,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摒弃奢华,返朴归真。 C.文段中“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老死”“毫无意义”“虚无”等词语充分 显示出作者对面目全非的故乡的失望和痛苦 D.一个人要想将他生命的物质痕迹全部留住是不可能的,但它们能长久地留存在人们 的记忆中,成为人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只有这样,“家园”才不会废失,否则, 人只能在“虚无”中永无归期 14、A 三、(16分,每小题2分) 苏轼《赤壁赋》的片断,完成18-21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干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世之雄 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佀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羨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 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B.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D.“大红公鸡”“老死窝中的黑狗”“一缕夕阳”借指故乡的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我 的“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 借指借指我在“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的生活并不愉快,因而显得“毫 无意义”。 15、对节选文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反复强调,当一个人的家乡变成了故乡,一切都面目全非 的时候,我们不必太留恋过去,而是勇敢地向前走,寻找我们的精神家园。 B.文段写人们“挖土打墙”,是为了说明,无论墙打得多么坚实,终究会有倒塌的时 候,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摒弃奢华,返朴归真。 C.文段中“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老死”“毫无意义”“虚无”等词语充分 显示出作者对面目全非的故乡的失望和痛苦。 D.一个人要想将他生命的物质痕迹全部留住是不可能的,但它们能长久地留存在人们 的记忆中,成为人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只有这样,“家园”才不会废失,否则, 人只能在“虚无”中永无归期。 14、A 15、D 三、(16 分,每小题 2 分) 苏轼《赤壁赋》的片断,完成 18—21 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 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 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B.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C.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指洞箫声的余音 D.目遇之而成色 成色:指物品的质量 19、下列四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不拘于时 B.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①挟飞仙以遨游 ②輮以为轮 D.①不知东方之既白 ②目遇之而成色 20、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一项 例句:何为其然也? A.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渺渺兮予怀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而今安在哉? 21、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人举曹操之例,是借古抒怀,感叹人生“须臾”的悲哀。 B.作者借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以跳出忧愁,改变现实 C.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既是一篇抒情小赋,而就其内涵来说,更是一篇哲理小赋,包含了对宇宙人生的 思考和领悟 18、D19、A20、D21、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21分) 11.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 译文: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译文: 1.(1)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评 分标准:日,每天,1分:知明,智慧明达,1分;句子大意1分。) 2〕我以师为道,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吗?(评分标准:师道,以道为师,1 分:庸,哪里,1分:句子大意1分。) (3)何况我和您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评分标准:渔 樵,翻译为动词,1分;侣、友,意动用法,1分;句子大意1分。)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静夜听风
C.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指洞箫声的余音 D.目遇之而成色.. 成色:指物品的质量 19、下列四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不拘于.时 B.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①挟飞仙以.遨游 ②輮以.为轮 D.①不知东方之.既白 ②目遇之.而成色 20、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一项 例句:何为其然也? A.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渺渺兮予怀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而今安在哉? 21、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客人举曹操之例,是借古抒怀,感叹人生“须臾”的悲哀。 B.作者借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以跳出忧愁,改变现实。 C.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既是一篇抒情小赋,而就其内涵来说,更是一篇哲理小赋,包含了对宇宙人生的 思考和领悟。 18、D 19、A 20、D 21、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三、(21 分) 11.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分) 译文: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 分) 译文: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 分) 译文: 11.(1)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评 分标准:日,每天,1 分;知明,智慧明达,1 分;句子大意 1 分。) 〔2〕我以师为道,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吗?(评分标准:师道,以道为师,1 分;庸,哪里,1 分;句子大意 1 分。) (3)何况我和您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评分标准:渔 樵,翻译为动词,1 分;侣、友,意动用法,1 分;句子大意 1 分。) 四、(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静夜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