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届天津市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出题人:天津三中马红等 说明:本试卷共16页,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祛风(qu)亲昵(n)敕造(chi)博闻强识(zhi)不辨菽麦(shu) B.桎梏(k)渐染(jian)与会(y)相机行事( xiang)以儆效尤(jing C.膀肿(png)档案(dong)泥古(ni)甘冒不韪(wi)强词夺理( qiang) D.挑剔()央浼(mei)冗长(yong)风雪载途(zi)豺狼当道(dong)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坐落起讫山青水秀要言不繁久旱逢干霖 B.欠收题纲留恋忘返针贬时弊磨刀不误砍柴功 C.鱼船厮杀食不果腹仗义直言言既出,四马难追 D.凋蔽端倪渊远流长谈笑风生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外援和主教练在出场费和转会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这部著作洋洋大观百万字,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受到读者好评 C.厄尔尼诺现象在世界各地造成的危害不一而足,令人防不胜防 D.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师心自用,能突破某种思维定势,克服“高原现象”,从而登 上创造的新台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末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你们的父母省吃俭用,为你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却不好好学习,对得起他们
1 2006 届天津市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出题人:天津三中 马红等 说明:本试卷共 16 页,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42 分) 一、选择题(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祛.风(qū) 亲昵.(ní) 敕.造 (chì) 博闻强识.(zhì) 不辨菽.麦 (shū) B.桎梏.(kù) 渐.染(jiān) 与.会(yù) 相.机行事(xiàng) 以儆.效尤(jǐng) C.膀.肿(pāng) 档.案(dàng)泥.古(nì) 甘冒不韪. (wěi) 强.词夺理(qiǎng) D.挑剔.(tī) 央浼.(měi) 冗.长(yǒng)风雪载.途(zài) 豺狼当.道(dāng)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坐落 起讫 山青水秀 要言不繁 久旱逢干霖 B. 欠收 题纲 留恋忘返 针贬时弊 磨刀不误砍柴功 C. 鱼船 厮杀 食不果腹 仗义直言 一言既出,四马难追 D. 凋蔽 端倪 渊远流长 谈笑风生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 A.外援和主教练在出场费和转会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 ....,不得不分手。 B.这部著作洋洋大观 ....百万字,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受到读者好评。 C. 厄尔尼诺现象在世界各地造成的危害不一而足 ....,令人防不胜防。 D.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师心自用 ....,能突破某种思维定势,克服“高原现象”,从而登 上创造的新台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末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你们的父母省吃俭用,为你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却不好好学习,对得起他们
C.近几年来,李老师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各地练习题,积累了大量的习题资 料 D.我国将于五月十二日至六月十日在本土向太平洋南纬七度零分、东经一百七十一度三 十三分为中心,半径七十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5-10题(18分,每小题3分) 飓风:自然的暴力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 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 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 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达 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 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 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 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 月中旬至10月中旬。 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 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 ,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 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 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 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
2 吗? C. 近几年来,李老师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各地练习题,积累了大量的习题资 料。 D.我国将于五月十二日至六月十日在本土向太平洋南纬七度零分、东经一百七十一度三 十三分为中心,半径七十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5-10 题(18 分,每小题 3 分) 飓风:自然的暴力 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 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 160 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 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 120 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 120 千米 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 100 个热带风暴。其中约 50 个达 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 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 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 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飓风季节从 6 月 1 日开始,持续到 11 月 30 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 8 月中旬至 10 月中旬。 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 320 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 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 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 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 7.5 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 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 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 1 个月。 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
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 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年9月 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 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 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 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 比如说,当厄尔尼诺一一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一一出现时, 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 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2005年的风暴有:阿琳、布雷特、辛迪、丹尼斯、艾米丽等。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 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今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和第17次热带风暴。 (节选自2005年第9期《青年文摘》) 5.有关飓风的形成条件或飓风威力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热带气旋的风速得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含120千米每小时),才能成为飓风 B.海平面温度要高于26.5℃,借助水蒸气释放的能量作动力。 C.飓风的强风风速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破坏力极强 D.飓风会造成海平面快速上升,携带暴雨,造成洪水滔天,引发灾难性洪水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持续6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 B.风暴潮的出现是飓风的淫威表现之一,它是海平面在狂风和超低气压作用下造成的高 度达到7.5米的海平面上升现象 C.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在海水热量的作用下空气迅速旋转上升而形成的超低压 区域,飓风需要风暴眼的支持。 D.热带风暴的形成与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各种自然循 环的影响
3 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 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 年 9 月 15 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 21 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 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 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 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 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 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 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2005 年的风暴有:阿琳、布雷特、辛迪、丹尼斯、艾米丽等。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 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今年大西洋上的第 11 次和第 17 次热带风暴。 (节选自 2005 年第 9 期《青年文摘》) 5.有关飓风的形成条件或飓风威力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热带气旋的风速得达到每小时 120 千米(含 120 千米每小时),才能成为飓风。 B.海平面温度要高于 26.5℃,借助水蒸气释放的能量作动力。 C.飓风的强风风速都在每小时 320 千米以上,破坏力极强。 D.飓风会造成海平面快速上升,携带暴雨,造成洪水滔天,引发灾难性洪水。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 6 月 1 日开始到 11 月 30 日结束,持续 6 个月的飓风季节中,8 月中旬至 10 月中旬 是飓风破坏力最强的时期。 B.风暴潮的出现是飓风的淫威表现之一,它是海平面在狂风和超低气压作用下造成的高 度达到 7.5 米的海平面上升现象。 C.风暴眼是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在海水热量的作用下空气迅速旋转上升而形成的超低压 区域,飓风需要风暴眼的支持。 D.热带风暴的形成与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各种自然循 环的影响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飓风季节从冬季持续到夏季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夏季 B.形成于海洋上的飓风抵达陆地后,失去了水蒸气释放的能量动力,立刻就会消失 C.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不可能只是海面温度的影响,但其猛烈程度与海面温度直接相关 D.科学家已经搞到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 带风暴形成的原因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李新宇 在告别20世纪而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 历数启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制的悲剧,希望在 中国“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 今日的中国是否需要启蒙? 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 蒙。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20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 级属性而“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 构而告别启蒙。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 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 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 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 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 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 种传统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 在这段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 的模式,因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
4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飓风季节从冬季持续到夏季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夏季。 B.形成于海洋上的飓风抵达陆地后,失去了水蒸气释放的能量动力,立刻就会消失。 C.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不可能只是海面温度的影响,但其猛烈程度与海面温度直接相关。 D.科学家已经搞到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 带风暴形成的原因。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李新宇 在告别 20 世纪而进入 21 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 历数启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制的悲剧,希望在 中国“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 今日的中国是否需要启蒙? 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 蒙。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 20 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 级属性而“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 构而告别启蒙。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 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 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 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 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 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 种传统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 20 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 在这段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 的模式,因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
见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 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 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 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 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 的事实,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 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 论,破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进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 这种认识是不可靠的。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 了市民社会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就像把文化 大革命那样的反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 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是否打破了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 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 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 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 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8.下列对“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 B.继承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 C.铲除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 D.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 9.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传统发生了变化,因而启蒙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5 见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 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 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 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 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一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 的事实,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 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 论,破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进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 这种认识是不可靠的。在 20 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 了市民社会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就像把文化 大革命那样的反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 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是否打破了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 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 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 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 着健康的方向演进。 8.下列对“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 B.继承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 C.铲除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 D.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 9.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传统发生了变化,因而启蒙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