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历史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 成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 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了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导】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思】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构建本课内容的知识与框架 预习案 【知识梳理】 、经济特区的创办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 过程经济特区 (2)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国家政策 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_经济管理_权限 以_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_多元化 所有制形式 经济所有制形式 特 运行机制 经济活动以_市场调节为主 对外政策 以利用_外资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影响 (1)在发展_外向型经济_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特区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图文解读][学思之窗]说明了国家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①自然交 通条件方面,都在南方,在对外交通运输方面处于有利位置。②地理位置上,距港、澳、台 较近,有利于吸收港、澳、台的资金。③都是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这一举 措的实行,也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进行,促进了我国的 经济发展,为以后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借鉴 提示: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社
1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历史 第 13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 成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 【学习目标】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 放区和开发 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了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导】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思】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构建本课内容的知识与框架。 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过程 (1)1980 年, 深圳 、 珠海 、 汕头 、 厦门 成为我国第一批 经济特区 (2)1988 年设置 海南 经济特区 特点 国家政策 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 经济管理 权限 所有制形式 以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为主导的 多元化 经济所有制形式 运行机制 经济活动以 市场调节 为主 对外政策 以利用 外资 为主,对 外商 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影响 (1)在发展 外向型经济 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特区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图文解读] [学思之窗]说明了国家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①自然交 通条件方面,都在南方,在对外交通运输方面处于有利位置。②地理位置上,距港、澳、台 较近,有利于吸收港、澳、台的资金。③都是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这一举 措的实行,也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进行,促进了我国的 经济发展,为以后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借鉴。 提示: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社
会生产力的进步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目的 加快利用外资_、引进技术的步伐 开放沿海 港口城市 概况 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等_14个沿海港囗城市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_珠江三角洲 概况 闽东南地区和_环渤海地区 相继开放 开辟沿海 经济开放区 结果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形成从南到北的沿海经济开 放地带 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发,对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带动 意义 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范围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_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 设立经济 目的引进外资_,生产_高新技术产品和加工出品,产品 技术开发区 特点 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图文解读]本目[历史纵横]介绍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范围和优势。结合《沿海对外开放 示意图》,直观了解其范围,注意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一个组成部分,并 据此加深对沿海经济开放地带优势的认识。 [思维点拨]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开放区等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提示经济特区等开放区只是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特殊”,不享有自治权;而港、澳 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除外交权和国防权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外,享有高度自治权。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2 会生产力的进步。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开放沿海 港口城市 目的 加快利用 外资 、引进 技术 的步伐 概况 1984 年,开放天津、上海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辟沿海 经济开放区 概况 1985 年以后, 长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 闽东南地区 和 环渤海地区 相继开放 结果 到 1992 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形成从南到北的 沿海经济开 放地带 意义 进一步深化了 对外开发 ,对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带动 内地 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设立经济 技术开发区 范围 在 沿海 和其他地区的 开放 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 目的 引进 外资 ,生产 高新技术 产品和加工 出品 产品 特点 具有 知识密集 的特点 [图文解读] 本目[历史纵横]介绍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范围和优势。结合《沿海对外开放 示意图》,直观了解其范围,注意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一个组成部分,并 据此加深对沿海经济开放地带优势的认识。 [思维点拨]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开放区等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提示 经济特区等开放区只是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特殊”,不享有自治权;而港、澳 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除外交权和国防权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外,享有高度自治权。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时间 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_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 目的 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意义/(1)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的_经济增长点 (2)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体系形成:我国已形成经济特 海开放区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_、 边开放城钅 内地省会开放城镇的开放体系 2.特点:全方位、 多层次 领域 [图文解读]本目[历史纵横]介绍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其可能性主要是其得 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必要性是指其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亟待开发。 探究案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 沿海地带,内地和西部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 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中西部占68%。 材料二:1956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 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在此期间,国家投资 2000多亿元,兴建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
3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体系形成:我国已形成 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开放区 、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 沿边开放城镇 、 内地省会开放城镇 的开放体系。 2.特点: 全方位 、 多层次 、 宽领域 。 [图文解读] 本目[历史纵横]介绍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其可能性主要是其得 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必要性是指其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亟待开发。 探究案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 70%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 12%的东部 沿海地带,内地和西部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 156 项大型项目中 80%在内地,694 项重点工程,中西部占 68%。 材料二: 1956 年,中央明确提 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 打 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在此期间,国家投资 2000 多亿元,兴建 2000 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 时间 1990 年 目的 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 长江沿岸 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 金融 、 贸易 中心之一,带动 长江三角洲 和整个 长江流域 经济的新飞跃 意义 (1)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的 经济增长点 (2)成为中国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 重点 和 标志
材料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新战略:让一部分人 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富起来,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沿海 地区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 帮助内地发展,沿海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中国当代史研究》2001年第三期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分析这种 布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布局特点:大中型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中西部。 原因:原来的布局不合理,旧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对付未来战争的需要。 ②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主要指哪一地区?这一地区先发展起 来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谷案 地区:沿海地区条件:政策优惠,有利于引进外资;有较好的经济,文化基础,交通便利; 便于对外经济交流 ③为了“帮助内地发展”,在世纪之交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答案 重大措施:实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探究二: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答案:(1)首先建立经济特区,在广东、福建两省的滦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2)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又设立4个沿海经济 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1991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外开放区。 (3)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一一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 边开放城镇一内地省会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4 材料三: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新战略:让一部分人,一 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富起来,20 世纪 90 年代,邓小平又提出:沿海 地区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 帮助内地发展,沿海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中国当代史研究》2001 年第三期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我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分析这种 布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布局特点:大中型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中西部。 原因:原来的布局不合理,旧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对付未来战争的需要。 ②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主要指哪一地区? 这一地区先发展起 来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 地区:沿海地区条件:政策优惠,有利于引进外资;有较好的经济,文化基础,交通便利; 便于对外经济交流。 ③为了“帮助内地发展”,在世纪之交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答案 重大措 施:实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探究二: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答案:(1)首先建立经济特区,在广东、福建两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2)1984 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 年又设立 4 个沿海经济 开放区,1988 年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1991 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外开放区。 (3)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 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议】小组合作,议疑解惑 【展】教师提间,学生展示思索、议论的结果 【评】结合学生回答,给予适当纠正、点评 【检】达标检测 课堂检测 1.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中,设立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 A.珠海、汕头 B.深圳、珠海 厦门、海南 D.深圳、海南 解析深圳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设立,成为最晚设立的经济特 区。答案D 2.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 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79年画的这 个圈是指(
5 【议】小组合作,议疑解惑 【展】教师提问,学生展示思索、议论的结果 【评】结合学生回答,给予适当纠正、点评 【检】达标检测 课堂检测 1.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中,设立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 ) A.珠海、汕头 B.深圳、珠海 C.厦门、海南 D.深圳、海南 解析 深圳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1988 年,海南经济特区设立,成为最晚设立的经济特 区。答案 D 2.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 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79 年画的这 个圈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