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1.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的基本史实 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的作用和影响 步形成的特点。 3.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创办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 (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影响 (1)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细微点拨 [概念阐释]经济特区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 目的是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特
借鉴借鉴家酷酷酷卡 和任何人呵呵呵 第 13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 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 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 步形成的特点。 1.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的基本史实。 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的作用和影响。 3.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创办 (1)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 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 (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影响 (1)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概念阐释] 经济特区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 目的是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特
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1)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概况: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 (1)设置 ①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 ②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意义: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经济技术开发区 (1)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4)意义 ①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②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易混易错] 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不同 (1)地域分布上: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 (2)所占面积上: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 (3)经济发展特点上: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的开发 (1)时间:1990年。 (2)目的 ①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借鉴借鉴家酷酷酷卡 和任何人呵呵呵 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1)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概况:1984 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经济开放区 (1)设置 ①1985 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 放区。 ②到 1992 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意义: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3.经济技术开发区 (1)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4)意义 ①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②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易混易错] 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不同 (1)地域分布上: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 (2)所占面积上: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 (3)经济发展特点上: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的开发 (1)时间:1990 年。 (2)目的 ①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条件 ①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②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4)意义 ①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开放格局的形成 (1)表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图解识记 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③匚建立经济特区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归纳总结] 二、三、四”归纳我国的对外开放 个特征:渐进性。 两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面开 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题新时期的对外开放 背景 史料①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
借鉴借鉴家酷酷酷卡 和任何人呵呵呵 (3)条件 ①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②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4)意义 ①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②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成为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开放格局的形成 (1)表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图解识记] 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归纳总结] “一、二、三、四”归纳我国的对外开放 一个特征:渐进性。 两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面开 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 WTO)。 主题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 1.背景 史料 ①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
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②人家封锁我们……总之,天大几年的经验是,关起 来摘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史料解读] ①从世界潮流的角度说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②从经验教训的角度说明必须对外开放。 [问题思考] 据史料,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提示吸取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教训,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对外开放。 2.过程 史料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 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 柯林·麦克拉斯等著《1978年以来的中国——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史料解读] 史料隐含的信息:一是海外华侨大多数来自闽粤地区;二是闽粤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问题思考] 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此处设立经济特区 的原因 提示最早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原因: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 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条件优越: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建两省,靠 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资源比较丰富: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 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 3.特点 俄罗斯 21世纪海上丝间 为了①使灸经济联系更加紧宽、相互合作更加深入、②发展阆衷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
借鉴借鉴家酷酷酷卡 和任何人呵呵呵 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②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 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史料解读] ①从世界潮流的角度说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②从经验教训的角度说明必须对外开放。 [问题思考] 据史料,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提示 吸取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教训,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对外开放。 2.过程 史料 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 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 ——柯林·麦克拉斯等著《1978 年以来的中国——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史料解读] 史料隐含的信息:一是海外华侨大多数来自闽粤地区;二是闽粤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问题思考] 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此处设立经济特区 的原因。 提示 最早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原因: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 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条件优越: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建两省,靠 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资源比较丰富;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 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 3.特点 史料一 为了①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②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
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 [史料解读] 史料一通过图片和文字直观、概括的说明当前对外开放的特点。划线部分“各国”体现了对 所有国家开放;“更加广阔”体现了合作领域变化。 [问题思考] (1)依据图片和史料一分析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提示史料一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 史料二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 (单位:亿美元) 5000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史料解读] 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体现了对外开放的成果 [问题思考] (2)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 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史论总结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1)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 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 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2)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 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 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借鉴借鉴家酷酷酷卡 和任何人呵呵呵 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 年 9 月 7 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 [史料解读] 史料一通过图片和文字直观、概括的说明当前对外开放的特点。划线部分“各国”体现了对 所有国家开放;“更加广阔”体现了合作领域变化。 [问题思考] (1)依据图片和史料一分析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提示 史料一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 史料二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史料解读] 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体现了对外开放的成果。 [问题思考] (2)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 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1)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 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 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2)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 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 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