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13-6-曙光学校语文导学案第六单元八年级下册 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6.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7.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染,而且也被作者渗 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却极少抒情的句子, 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请你认真读课文,找出这些饱蘸感情的句子,谈谈 你的体会 8.品味语言(结合课后二题)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 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二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拓展与延伸:建议:可以写写自学收获、感悟,品味一下词句,仿写最后一句, 也可以写一个关于母亲的片段,摘抄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等。(日记本上完 成) 检测反馈:一、积累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1)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 施 (2)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这个“文革”中一度 的 项目再度上马了。 (3)北京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在这里 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4)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 用事。 A完备中止度过意气B完备终止渡过义气 C完善中止度过意气D完善终止渡过义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无误的是() A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D.上次作文,王平同学因用词不当丢了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苦下功夫背词 造句,一定不要吃他那样的亏 二、阅读理解: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夜里把我叫醒,她真 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选文的内容
2021-2-13- 6 -曙光学校语文导学案第六单元 八年级下册 - 6 - 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6.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7.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染,而且也被作者渗 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却极少抒情的句子, 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请你认真读课文,找出这些饱蘸感情的句子,谈谈 你的体会。 8.品味语言(结合课后二题)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 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拓展与延伸:建议:可以写写自学收获、感悟,品味一下词句,仿写最后一句, 也可以写一个关于母亲的片段,摘抄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等。(日记本上完 成) 检测反馈:一、积累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 (1)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 施。 (2)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这个“文革”中一度 的 项目再度上马了。 (3)北京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在这里 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4)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 用事。 A 完备 中止 度过 意气 B 完备 终止 渡过 义气 C 完善 中止 度过 意气 D.完善 终止 渡过 义气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无误的是( ) A.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D.上次作文,王平同学因用词不当丢了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苦下功夫背词 造句,一定不要吃他那样的亏。 二、阅读理解: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夜里把我叫醒,她真 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用简要的语言来概括选文的内容
2021-2-13-7曙光学校语文导学案第六单元八年级下册 2.“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中的“从来”能否去掉?母亲 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3.为什么责罚孩子,又不让孩子哭出声音来呢? 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谈谈你的体会) (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 多久了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你能从文中再找一些这样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吗?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我的收获 3我的第一本书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把握标题的含义,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材助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教育极其落后,人们的精神世界更是 难以开化,几乎一片空白。在遥远荒僻的小山村,大自然显得荒凉而没有生机, 人们的生活贫穷而缺乏朝气。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能找到一份精神的乐趣,当 毕生铭记。本文作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追忆“第一本书”的,他是怀着敬重、 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藏 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字词积累 1.摘录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及补充的字词) 2解词 凄惨: 翻来覆去: 训斥 补充解释的有: 7
2021-2-13- 7 -曙光学校语文导学案第六单元 八年级下册 - 7 - 2.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中的“从来”能否去掉?母亲 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3.为什么责罚孩子,又不让孩子哭出声音来呢? 4.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谈谈你的体会) ⑴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 多久了。 ⑵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你能从文中再找一些这样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吗?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我的收获: 3 我的第一本书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把握标题的含义,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材助读: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教育极其落后,人们的精神世界更是 难以开化,几乎一片空白。在遥远荒僻的小山村,大自然显得荒凉而没有生机, 人们的生活贫穷而缺乏朝气。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能找到一份精神的乐趣,当 毕生铭记。本文作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追忆“第一本书”的,他是怀着敬重、 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藏 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一、字词积累 1.摘录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及补充的字词) 2.解词 凄惨: 翻来覆去: 训斥: 补充解释的有:
2021-2-13-8曙光学校语文导学案第六单元八年级下册 3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三个词语造句或连词成段) 、走近作者 三、整体感知 1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文中讲述的“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来历、意义、外观等)这是一本 的书 2这一本书中蕴含了太多的情感,如果让你来品味,你能从中品出什么滋味?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解决。 探究案:(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 1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 2读了课文后,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4.细细研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结合课后二题) 拓展延伸:(二选一) 1.可以写写自学收获、感悟,品析一下词句,写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本书 的故事,创作一首小诗,摘抄与书有关的名言或名人故事等。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 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 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检测反馈: 1.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2)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3)牛汉写的《我的第一本书》是多么耐人寻味,多么吸引人啊!( (4)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 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21-2-13- 8 -曙光学校语文导学案第六单元 八年级下册 - 8 - 3.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三个词语造句或连词成段) 二、走近作者 三、整体感知 1.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文中讲述的“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来历、意义、外观等) 这是一本 的书 2.这一本书中蕴含了太多的情感,如果让你来品味,你能从中品出什么滋味?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解决。 探究案:(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 1.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 2.读了课文后,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4.细细研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结合课后二题) 拓展延伸:(二选一) 1.可以写写自学收获、感悟,品析一下词句,写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本书 的故事,创作一首小诗,摘抄与书有关的名言或名人故事等。 2.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 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 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检测反馈: 1.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 (2)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 (3)牛汉写的《我的第一本书》是多么耐人寻味,多么吸引人啊!( ) (4)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 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021-2-13-9曙光学校语文导学案第六单元八年级下册 A.通过这次学习班的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提高 B.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季节。 C.文字通顺,是衡量一篇习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D.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注视和倾听着老师做实验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非、顾俊两人配合默契,多次获得女子双打世界冠军,真是一对天作之合 的双打组合。 B.大夫给我针灸了一个多月就治好了我的腰腿病,可真是妙手回春啊! C.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D.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 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4.仿照下列句式,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运动使人健壮,音乐使人优雅,舞蹈使人奔放。 仿句 我的收获: 4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了解掌握作者及列夫·托尔斯泰的 文学常识。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体会课文采 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了解列夫·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学会赞美欣赏 他人 教材助读:写作背景--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适值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 于是拜谒了托尔斯泰墓,表达自己真挚怀念、赞美之情。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字词积累(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 释,解决疑难字词)。 1摘录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及补充的字词) 2解词 器宇 禁锢: 轩昂: 尴尬: 正襟危坐:
2021-2-13- 9 -曙光学校语文导学案第六单元 八年级下册 - 9 - A.通过这次学习班的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提高。 B.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季节。 C.文字通顺,是衡量一篇习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D.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注视和倾听着老师做实验。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非、顾俊两人配合默契,多次获得女子双打世界冠军,真是一对天作之合 的双打组合。 B.大夫给我针灸了一个多月就治好了我的腰腿病,可真是妙手回春啊! C.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D.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 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4.仿照下列句式,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运动使人健壮,音乐使人优雅,舞蹈使人奔放。 仿句: 我的收获: 4 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了解掌握作者及列夫·托尔斯泰的 文学常识。 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体会课文采 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了解列夫·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学会赞美欣赏 他人。 教材助读:写作背景----1928 年茨威格访问俄国,适值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 于是拜谒了托尔斯泰墓,表达自己真挚怀念、赞美之情。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一、字词积累(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 释,解决疑难字词)。 1.摘录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及补充的字词) 2.解词 器宇: 禁锢: 轩昂: 尴尬: 正襟危坐:
2021-2-13-10-曙光学校语文导学案第六单元八年级下册 藏污纳垢: 粗制滥造: 鹤立鸡群: 颔首低眉: 微不足道 3多音字、形似字注音及组词(常见常用易错的) 髯髭鬈 4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三个词语造句或连词成段)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2列夫·托尔斯泰 三、整体感知 1.从课文中划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句子,并考虑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 斯泰的外貌特征。托尔斯泰的眼睛有何特点? 2.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解决。 探究案:(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 1.概括文章内容 2.明确每个段落所写内容,理清结构 3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个部位,为什么?(口述) 4.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 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5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对托尔斯泰的肖像进行描写,主要突出了哪些特点? 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6.揣摩品味语言(结合课后习题二,进行讨论)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 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拓展延伸:1.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2021-2-13- 10 -曙光学校语文导学案第六单元 八年级下册 - 10 - 藏污纳垢: 粗制滥造: 鹤立鸡群: 颔首低眉: 微不足道: 3.多音字、形似字注音及组词(常见常用易错的) 髯 髭 鬈 4.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三个词语造句或连词成段)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2.列夫·托尔斯泰 三、整体感知 1.从课文中划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句子,并考虑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 斯泰的外貌特征。 托尔斯泰的眼睛有何特点? 2.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解决。 探究案:(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 1.概括文章内容。 2.明确每个段落所写内容,理清结构。 3.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个部位,为什么?(口述) 4.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 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5.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对托尔斯泰的肖像进行描写,主要突出了哪些特点? 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6.揣摩品味语言(结合课后习题二,进行讨论)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 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拓展延伸:1.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