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五月模拟训练 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黏膜(nian)晕圈(yun)伛偻提携(y)恹恹欲睡(yan) B.冗杂(rng)揣摩( chuai)缊袍敝衣(yin)前瞻后顾(zhan) C.骁勇(yao)磕绊(pan)飞珠迸玉(bing)妄自菲薄(fei) D.翌年(yi)幽咽(ye)觥筹交错(gong)阿谀奉承(e)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为了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造艺术,创 造美感。但还有更深的一层,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_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当然并不是 每一篇文章都能有新的思想,但有新思想的文章肯定是好文章。这也是写作人的理想。 A.传扬开发追求B.传递开采追求 C.传递开发追逐D.传扬开采追逐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新的《商标法》将声音商标增加为可注册的商标类型,这一现象引起大家的关注。 B.湖北省今年打算用6.23亿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购置1408台动力为天然气的公交车 辆 C.为了让学生都能在实验室动手操作,武汉市投资近亿元对全市65所高中的实验室进行改造。 D.武汉市房管局近期将开设“绿色专用通道”,提升老旧危楼专项维修资金的审批。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很多人使用漱口水,是想保持口气清新,保护牙齿 许多漱口水都含有酒精,有些含 量高达25%。这主要是为让漱口水中的薄荷醇、桉油精等成分发挥作用,并渗透和分解牙茵斑 可同时,酒精还会导致口腔干燥,破坏保持口腔湿润的黏液保护层,导致口气不佳,并引发刺痛 感。一些漱口水还会导致牙齿变黄。 A.但如果生了牙病,就必须用漱口水辅助治疗了 但恐怕你想象不到的是,漱口水用不好,会导致相反的结果一一口臭和毁牙 C.但如果使用高氟漱口水就一定要听专业牙医的建议了 D.但漱口水中含有的去除牙菌斑成分在10天内就可以发挥作用,不必长期使用。 (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中国的坐具 两千年来,我们民族慢慢地由席地而坐,转为垂足而坐。那么,既然我们祖先是席地而坐,就 有两个问题出现了:我们是怎么改过来的?我们又是什么时候改过来的?可能就是从李白说的“床 前明月光”中的那个床一一胡床改过来的 我们是席地而坐的民族,游牧民族带给我们很多耳目一新的东西。当时我们坐在地上,游牧民 族的兄弟们翻身下马,从马背上打开一个扎捆的东西,坐在屁股底下,这个东西就叫马扎,意思是 马背上扎捆的东西。至今这种家具我们还在应用,出去乘个凉,聊个天,拿个马扎最方便。这么 件历史久远的家具,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我们的起居方式 马扎,它有一个学名叫做胡床。“胡”字打头的词,一定是外来的,比如胡椒、胡琴、胡萝 卜。胡萝卜是外来的,跟我们吃的红萝卜、白萝卜、绿萝卜都不一样。它吃起来有异味,刚开始吃 胡萝卜的人有时还不习惯。《后汉书》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 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灵帝是东汉人,这是我们有关胡床最早的一个记载。请注意, 这里有八个词汇,只有“胡坐”是动词,其他全是名词。可见当时高坐是非常重要的变化,高坐决
2013~2014 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五月模拟训练 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14.5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黏膜(nián) 晕圈(yùn) 伛偻提携(yǔ) 恹恹欲睡(yān) B.冗杂(rǒng) 揣摩(chuǎi) 缊袍敝衣(yùn) 前瞻后顾(zhān) C.骁勇(yáo) 磕绊(pàn) 飞珠迸玉(bìng) 妄自菲薄(fēi) D.翌年(yì) 幽咽(yè) 觥筹交错(gōng) 阿谀奉承(ē)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比如,为了 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造艺术,创 造美感。但还有更深的一层,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 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当然并不是 每一篇文章都能有新的思想,但有新思想的文章肯定是好文章。这也是写作人 的理想。 A.传扬 开发 追求 B.传递 开采 追求 C.传递 开发 追逐 D.传扬 开采 追逐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新的《商标法》将声音商标增加为可注册的商标类型,这一现象引起大家的关注。 B.湖北省今年打算用 6.23 亿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购置 1408 台动力为天然气的公交车 辆。 C.为了让学生都能在实验室动手操作,武汉市投资近亿元对全市 65 所高中的实验室进行改造。 D.武汉市房管局近期将开设“绿色专用通道”,提升老旧危楼专项维修资金的审批。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很多人使用漱口水,是想保持口气清新,保护牙齿。 。许多漱口水都含有酒精,有些含 量高达 25%。这主要是为让漱口水中的薄荷醇、桉油精等成分发挥作用,并渗透和分解牙茵斑。 可同时,酒精还会导致口腔干燥,破坏保持口腔湿润的黏液保护层,导致口气不佳,并引发刺痛 感。一些漱口水还会导致牙齿变黄。 A.但如果生了牙病,就必须用漱口水辅助治疗了。 B.但恐怕你想象不到的是,漱口水用不好,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口臭和毁牙。 C.但如果使用高氟漱口水就一定要听专业牙医的建议了。 D.但漱口水中含有的去除牙菌斑成分在 10 天内就可以发挥作用,不必长期使用。 二、(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5~7 题。 中国的坐具 两千年来,我们民族慢慢地由席地而坐,转为垂足而坐。那么,既然我们祖先是席地而坐,就 有两个问题出现了:我们是怎么改过来的?我们又是什么时候改过来的?可能就是从李白说的“床 前明月光”中的那个床——胡床改过来的。 我们是席地而坐的民族,游牧民族带给我们很多耳目一新的东西。当时我们坐在地上,游牧民 族的兄弟们翻身下马,从马背上打开一个扎捆的东西,坐在屁股底下,这个东西就叫马扎,意思是 马背上扎捆的东西。至今这种家具我们还在应用,出去乘个凉,聊个天,拿个马扎最方便。这么一 件历史久远的家具,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我们的起居方式。 马扎,它有一个学名叫做胡床。“胡”字打头的词,一定是外来的,比如胡椒、胡琴、胡萝 卜。胡萝卜是外来的,跟我们吃的红萝卜、白萝卜、绿萝卜都不一样。它吃起来有异味,刚开始吃 胡萝卜的人有时还不习惯。《后汉书》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 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灵帝是东汉人,这是我们有关胡床最早的一个记载。请注意, 这里有八个词汇,只有“胡坐”是动词,其他全是名词。可见当时高坐是非常重要的变化,高坐决
定视野的变化。韩剧和日剧里,房间里常常都是矮柜子,原因是他坐在地上,用高柜会觉得非常压 抑。高坐决定家具所有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起居方式以坐姿为准。 我们躺在床上是没办法举头和低头的,顶多探个头,看看床底下。如果你对中国建筑史有了 解,就知道唐代的建筑门窗非常小,门是板门,不透光。宋代以后才出现隔扇门。中国现存的唐代 建筑,全国有四座,比如山西的佛光寺、南禅寺,都是现存于世的唐代建筑,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 看。而且,唐代的窗户非常小,月亮的光几乎不可能进入室内。尤其当你的窗户糊上纸、糊上绫子 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 其实,早在隋朝,胡床的名字就发生了变化。《贞观政要》有这样一段记载,唐太宗说:“隋 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隋炀帝 有鲜卑血统,反而特别忌讳胡人。他下令把胡床改名。因为胡床腿部交叉,所以改为“交床”。同 时,隋炀帝又改了很多其他物品的名字。比如说我们吃的黄瓜原来就叫胡瓜,蚕豆原来叫胡豆,绵 羊原来叫胡羊,核桃原来叫胡桃,等等。 由此可见,民间要把一个习惯词汇改过来,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到了唐代,甚至更晚,虽然 政府已将马扎的学名改成了“交床”,但老百姓还是一直叫“胡床”。比如,现在山西、河北等 地,对小凳子、小马扎还保留了这种古老的称谓,称为“小床”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概念:“床”,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说文》中解释:“床,安身 之坐者。”说得非常清楚,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 宋代是中国所有家具定型的一个最后时期。胡床,到宋代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坐的马扎是 临时性的坐具,它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靠、不能倚。但是到了宋代以后,宋代人把它改造了。我 们说过,宋代人非常贪图安逸,他希望胡床能更舒服些。这时的胡床吸收了圈椅上半部的特征,增 加了靠背和扶手,这样就可以倚靠了。所以这时它的名字又改了,叫做“交椅”。称为椅,就必须 可以倚靠。 交椅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是体轻。宋人陶谷在《清异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转缩须臾,重 不数斤。”“转缩须臾”,是指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打开:“重不数斤”,就是说分量很轻 第二个特点就是腿部交叉,可折叠,便携。但同时缺陷也出现了,由于受力点在中心部位,就 是“交午处”打一个圆洞,肯定伤害了木头,但偏偏它那个地方要承重。中国的椅子大部分是四足 落地,承重在四个足上,所谓“立木顶千斤”。交椅则不同,所有的力量都在这个交叉轴心上,让 它撑住全部重量大有难度,所以不结实 我们通过交椅,了解了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我们知道了这种起居方式对中国人的影响;知道了 我们的文化,在这样一个宏大背景中产生怎样的变化;知道了我们由席地而坐逐渐转为垂足而坐。 (选自《马未都说家具》,有删改。)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交椅特点的一项是 A.体轻 B.可折叠,便携 C.不能靠、不能倚D.不结实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床”,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因此,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 B.马扎,这么一件历史久远的家具,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我们的起居方式 C.隋炀帝特别忌讳胡人,于是下令将“胡床”改叫“交床”,是因为胡床腿部有交叉。 中国所有的家具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借鉴和改进,最后都在宋朝定型 7.根据文本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树间》中所写的“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是说:我衣服上都沾上了树叶上的露 水,都不记得在树下坐了多少回了,说的是在室外坐着 B.唐诗《长干行》中的“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梦青梅。”诗中描绘了 骑着竹马的小男孩围着坐在马扎上的小女孩绕圈的生动情景 C.“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马扎是可以折起来挂在墙上的。 D.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说的是在一个
定视野的变化。韩剧和日剧里,房间里常常都是矮柜子,原因是他坐在地上,用高柜会觉得非常压 抑。高坐决定家具所有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起居方式以坐姿为准。 我们躺在床上是没办法举头和低头的,顶多探个头,看看床底下。如果你对中国建筑史有了 解,就知道唐代的建筑门窗非常小,门是板门,不透光。宋代以后才出现隔扇门。中国现存的唐代 建筑,全国有四座,比如山西的佛光寺、南禅寺,都是现存于世的唐代建筑,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 看。而且,唐代的窗户非常小,月亮的光几乎不可能进入室内。尤其当你的窗户糊上纸、糊上绫子 的时候,光线根本就进不来。 其实,早在隋朝,胡床的名字就发生了变化。《贞观政要》有这样一段记载,唐太宗说:“隋 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隋炀帝 有鲜卑血统,反而特别忌讳胡人。他下令把胡床改名。因为胡床腿部交叉,所以改为“交床”。同 时,隋炀帝又改了很多其他物品的名字。比如说我们吃的黄瓜原来就叫胡瓜,蚕豆原来叫胡豆,绵 羊原来叫胡羊,核桃原来叫胡桃,等等。 由此可见,民间要把一个习惯词汇改过来,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到了唐代,甚至更晚,虽然 政府已将马扎的学名改成了“交床”,但老百姓还是一直叫“胡床”。比如,现在山西、河北等 地,对小凳子、小马扎还保留了这种古老的称谓,称为“小床”。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概念:“床”,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说文》中解释:“床,安身 之坐者。”说得非常清楚,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 宋代是中国所有家具定型的一个最后时期。胡床,到宋代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坐的马扎是 临时性的坐具,它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靠、不能倚。但是到了宋代以后,宋代人把它改造了。我 们说过,宋代人非常贪图安逸,他希望胡床能更舒服些。这时的胡床吸收了圈椅上半部的特征,增 加了靠背和扶手,这样就可以倚靠了。所以这时它的名字又改了,叫做“交椅”。称为椅,就必须 可以倚靠。 交椅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是体轻。宋人陶谷在《清异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转缩须臾,重 不数斤。”“转缩须臾”,是指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打开;“重不数斤”,就是说分量很轻。 第二个特点就是腿部交叉,可折叠,便携。但同时缺陷也出现了,由于受力点在中心部位,就 是“交午处”打一个圆洞,肯定伤害了木头,但偏偏它那个地方要承重。中国的椅子大部分是四足 落地,承重在四个足上,所谓“立木顶千斤”。交椅则不同,所有的力量都在这个交叉轴心上,让 它撑住全部重量大有难度,所以不结实。 我们通过交椅,了解了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我们知道了这种起居方式对中国人的影响;知道了 我们的文化,在这样一个宏大背景中产生怎样的变化;知道了我们由席地而坐逐渐转为垂足而坐。 (选自《马未都说家具》,有删改。)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交椅特点的一项是 A.体轻 B.可折叠,便携 C.不能靠、不能倚 D.不结实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床”,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因此,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 B.马扎,这么一件历史久远的家具,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我们的起居方式。 C.隋炀帝特别忌讳胡人,于是下令将“胡床”改叫“交床”,是因为胡床腿部有交叉。 D.中国所有的家具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借鉴和改进,最后都在宋朝定型。 7.根据文本内容,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树间》中所写的“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是说:我衣服上都沾上了树叶上的露 水,都不记得在树下坐了多少回了,说的是在室外坐着。 B.唐诗《长干行》中的“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梦青梅。”诗中描绘了 骑着竹马的小男孩围着坐在马扎上的小女孩绕圈的生动情景。 C.“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马扎是可以折起来挂在墙上的。 D.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说的是在一个
深秋的晩上,李白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看着地上如霜的月光,不由升起思乡之情。 (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王化基成人之德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①,释褐(he)为大理评事,知 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 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 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选自北宋《东轩笔录》) 【注释】①擢第:科举考试及第。②释褐:除去平民的衣服,换上官服,即“作官”。③课: 对官吏的定期考核。④气峻而骄:气盛而骄傲 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是 A.知杭州仁和县知:担任知县 B.以谢平昔奖进谢:感谢 C.于是不复冀其相知冀:希望 D.人或问其故故:过去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将之官”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吾欲之南海C.暮寝而思之D.公将驰之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鞠咏考进士,他凭借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 B.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担心他气盛而骄傲。 C.王化基入朝任参政知事后,首先把鞠咏推荐给皇帝 D.鞠咏为官多年,深得王化基奖掖提携,他一直把王化基当做真正的相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12.填空。(10分,每空2分。) (1)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望西都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名句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中的 先”是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情怀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验光师老杨 “记得马上去看一部3D电影啊,两个多小时后回到我这里,说说有啥不舒服的,好帮你琢磨 调整。”比起一般的验光师,杨师傅的建议和后续服务都很奇特:“在我手里配的眼镜,要能在外 面再罩一副3D眼镜,架鼻子上看两小时不累;看影片的细节,要立体逼真,镜片的周边没有扭曲 现象,色彩要跟身临其境一样,细微得让人叹气……这样,眼镜才算是配成功了。” 杨师傅教配镜人这样挑影片:“要挑那种让你时刻感觉到在看电影的片子,片子不能真诚得让 你同哭同笑,入戏很深,那样一来,眼镜好不好,你就感觉不出来了;你的心思得飘浮在故事之 上,也就是说,你要看得出来,哎,这一段,是导演正在植入手机和电脑广告;这一段,是某度假 村出了投资,这一段是某会所出了投资,这一段,是某时装大牌出了投资……这种混搭法,肯定出 不了好电影,可电影越是拍得没啥逻辑,你越是分心东张西望,越可能验证我的眼镜配得舒不舒
深秋的晚上,李白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看着地上如霜的月光,不由升起思乡之情。 三、(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0 题。 王化基成人之德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 ①,释褐(hè) ②为大理评事,知 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 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③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 骄④,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选自北宋《东轩笔录》) 【注释】①擢第:科举考试及第。②释褐:除去平民的衣服,换上官服,即“作官”。③课: 对官吏的定期考核。④气峻而骄:气盛而骄傲。 8.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是 A.知杭州仁和县 知:担任知县 B.以谢平昔奖进 谢:感谢 C.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冀:希望 D.人或问其故 故:过去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将之官”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吾欲之.南海 C.暮寝而思之. D.公将驰之.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鞠咏考进士,他凭借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 B.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担心他气盛而骄傲。 C.王化基入朝任参政知事后,首先把鞠咏推荐给皇帝。 D.鞠咏为官多年,深得王化基奖掖提携,他一直把王化基当做真正的相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四、(14 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12.填空。(10 分,每空 2 分。) (1)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望西都,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名句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中的 “先”是 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情怀: 。 五、(18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6 题。 验光师老杨 “记得马上去看一部 3D 电影啊,两个多小时后回到我这里,说说有啥不舒服的,好帮你琢磨 调整。”比起一般的验光师,杨师傅的建议和后续服务都很奇特:“在我手里配的眼镜,要能在外 面再罩一副 3D 眼镜,架鼻子上看两小时不累;看影片的细节,要立体逼真,镜片的周边没有扭曲 现象,色彩要跟身临其境一样,细微得让人叹气……这样,眼镜才算是配成功了。” 杨师傅教配镜人这样挑影片:“要挑那种让你时刻感觉到在看电影的片子,片子不能真诚得让 你同哭同笑,入戏很深,那样一来,眼镜好不好,你就感觉不出来了;你的心思得飘浮在故事之 上,也就是说,你要看得出来,哎,这一段,是导演正在植入手机和电脑广告;这一段,是某度假 村出了投资,这一段是某会所出了投资,这一段,是某时装大牌出了投资……这种混搭法,肯定出 不了好电影,可电影越是拍得没啥逻辑,你越是分心东张西望,越可能验证我的眼镜配得舒不舒
服 杨师傅一说完,配镜人就笑:“原来烂片拍成3D版,还能拿来当配镜助理。” 杨师傅也笑,“作为配镜师傅,我得向大片兼烂片致敬。” 说笑归说笑,对手底下的活儿,杨师傅真的是一丝不苟。在他手里配过一二十年眼镜的顾客都 知道,他只在上午验光,理由是经过一夜好眠,眼球周围的肌肉和韧带都处在放松状态,与散过瞳 后的效果最贴近,验光的效果最好;其次,他验光时要跟人东拉西扯,问人职业和爱好,不习惯的 人,还以为眼前这位穿着白色工作服的中年男子,是便衣刑警 顾客的职业,和他所配的眼镜有关吗?很有关系!比如有的人近视了半辈子,到了45岁以上 有个尴尬的发现:就是他同时需要两副眼镜来矫正远眺与近看两者的视力,再也没有比老是换眼镜 更能泄露一个人的老态和狼狈了!幸而,如今有一种双光镜片可同时矫正远与近两者的视力,一般 的双光镜片都由中间分为上下两部分,镜片上面一半负责看远处,下面一半提供宽广的近点视野, 让你看清眼皮子底下的细节。这种镜片,常要准确验光后拿到厂里去定做,一般店家是不屑做的 嫌太费事,但杨师傅一点不怕费这个事,他打开他放资料的大抽屉给我看:“每一位配镜子的特殊 客人,我这里都留有档案一—这个抽屉里留的全是双光镜片的验光数据。 他抽出几张来给我看,对它的主人如数家珍:“这是一位舞美老师的镜子,她以前跳舞的,35 岁摔伤了脊柱才改行,现在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舞美师,55岁了,每一张舞美草图都坚持手绘, 场戏排下来,光草图都画一两百张,在我这里配了七八副眼镜了;这是长途车司机的镜片,他今年 52岁,因为驾驶技术超妤,运载过很多图书馆、博物馆门前的廊柱,都是几十米长的廊柱啊,他 的镜片要保证上面最大范围的远处视野,只留下镜片最下面一小块近点视野,用来看汽车仪表;这 是一位壁画师的镜片,他50岁以后,接手了很多手绘酒店和教堂穹顶的工作,你看,因为他的近 点工作常要往上看,所以他的近用镜片反而是要放在镜片的上半部分。一开始,他好不习惯这样的 眼镜啊,我教了他很久,怎样看更舒服,现在,他再也不用爬在梯子上换眼镜了……” 杨师傅解释他为啥把很多精力都放在研究这种“矛盾的镜片”上:“45岁到55岁,正是一个 人出成果的时候,眼镜配不好,头晕眼花、心烦意乱,怎么能出成果?如今的世情,好像是年轻人 才金贵,你看那些带着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来店里的父母,给孩子配个眼镜一两千不在话下,自己又 近视又老花,还挑最便宜的对付着用。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过45岁就觉得自己没啥用了,老 了,这不对。我经常给顾客讲这些老客的故事,就是想告诉他们,希望既在孩子们身上,又在咱这 些熟透了的老伙计身上 说到这,老杨得意地笑了:“能配这等复杂的镜片,不只与人方便,也说明咱有绝世好手艺, 对不对?” (文/明前茶,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3.老杨验光有哪些独特的做法?请简要概括。(6分) 14.品读下面两句话,同是说笑,两者的“笑”中包含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 杨师傅一说完,配镜人就笑:“原来烂片拍成3D版,还能拿来当配镜助理。” 杨师傅也笑,“作为配镜师傅,我得向大片兼烂片致敬。 15.除了对技艺的追求外,老杨为什么将很多精力放在研究“矛盾的镜片”上?(4分) 16.作者叙说了一个普通验光师老杨的故事,赞美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本内容作阐释。(4 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地铁的开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所以地铁上非常拥挤,为了了解地铁运营是否重视乘 客的安全,老师决定引导孩子们做一次以“地铁的安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17.第一组同学希望从地铁的设计和运行原理方面去了解地铁这种运输工具的安全性,于是准备展 开调查,你认为他可以用什么方式搜集资料?(2分) 18.第二组同学希望从乘客的角度了解在地铁站里存在哪些安全隐患,下面是他们在某地铁站里发 现的问题,请你针对这两个问题分别提出改进的建议。(4分)
服。” 杨师傅一说完,配镜人就笑:“原来烂片拍成 3D 版,还能拿来当配镜助理。” 杨师傅也笑,“作为配镜师傅,我得向大片兼烂片致敬。” 说笑归说笑,对手底下的活儿,杨师傅真的是一丝不苟。在他手里配过一二十年眼镜的顾客都 知道,他只在上午验光,理由是经过一夜好眠,眼球周围的肌肉和韧带都处在放松状态,与散过瞳 后的效果最贴近,验光的效果最好;其次,他验光时要跟人东拉西扯,问人职业和爱好,不习惯的 人,还以为眼前这位穿着白色工作服的中年男子,是便衣刑警。 顾客的职业,和他所配的眼镜有关吗?很有关系!比如有的人近视了半辈子,到了 45 岁以上 有个尴尬的发现:就是他同时需要两副眼镜来矫正远眺与近看两者的视力,再也没有比老是换眼镜 更能泄露一个人的老态和狼狈了!幸而,如今有一种双光镜片可同时矫正远与近两者的视力,一般 的双光镜片都由中间分为上下两部分,镜片上面一半负责看远处,下面一半提供宽广的近点视野, 让你看清眼皮子底下的细节。这种镜片,常要准确验光后拿到厂里去定做,一般店家是不屑做的, 嫌太费事,但杨师傅一点不怕费这个事,他打开他放资料的大抽屉给我看:“每一位配镜子的特殊 客人,我这里都留有档案——这个抽屉里留的全是双光镜片的验光数据。” 他抽出几张来给我看,对它的主人如数家珍:“这是一位舞美老师的镜子,她以前跳舞的,35 岁摔伤了脊柱才改行,现在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舞美师,55 岁了,每一张舞美草图都坚持手绘,一 场戏排下来,光草图都画一两百张,在我这里配了七八副眼镜了;这是长途车司机的镜片,他今年 52 岁,因为驾驶技术超好,运载过很多图书馆、博物馆门前的廊柱,都是几十米长的廊柱啊,他 的镜片要保证上面最大范围的远处视野,只留下镜片最下面一小块近点视野,用来看汽车仪表;这 是一位壁画师的镜片,他 50 岁以后,接手了很多手绘酒店和教堂穹顶的工作,你看,因为他的近 点工作常要往上看,所以他的近用镜片反而是要放在镜片的上半部分。一开始,他好不习惯这样的 眼镜啊,我教了他很久,怎样看更舒服,现在,他再也不用爬在梯子上换眼镜了……” 杨师傅解释他为啥把很多精力都放在研究这种“矛盾的镜片”上:“45 岁到 55 岁,正是一个 人出成果的时候,眼镜配不好,头晕眼花、心烦意乱,怎么能出成果?如今的世情,好像是年轻人 才金贵,你看那些带着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来店里的父母,给孩子配个眼镜一两千不在话下,自己又 近视又老花,还挑最便宜的对付着用。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过 45 岁就觉得自己没啥用了,老 了,这不对。我经常给顾客讲这些老客的故事,就是想告诉他们,希望既在孩子们身上,又在咱这 些熟透了的老伙计身上。” 说到这,老杨得意地笑了:“能配这等复杂的镜片,不只与人方便,也说明咱有绝世好手艺, 对不对?” (文/明前茶,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3.老杨验光有哪些独特的做法?请简要概括。(6 分) 14.品读下面两句话,同是说笑,两者的“笑”中包含的感情有何不同?(4 分) 杨师傅一说完,配镜人就笑:“原来烂片拍成 3D 版,还能拿来当配镜助理。” 杨师傅也笑,“作为配镜师傅,我得向大片兼烂片致敬。” 15.除了对技艺的追求外,老杨为什么将很多精力放在研究“矛盾的镜片”上?(4 分) 16.作者叙说了一个普通验光师老杨的故事,赞美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本内容作阐释。(4 分) 六、(8 分) 根据要求完成 17~19 题。 地铁的开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所以地铁上非常拥挤,为了了解地铁运营是否重视乘 客的安全,老师决定引导孩子们做一次以“地铁的安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17.第一组同学希望从地铁的设计和运行原理方面去了解地铁这种运输工具的安全性,于是准备展 开调查,你认为他可以用什么方式搜集资料?(2 分) 18.第二组同学希望从乘客的角度了解在地铁站里存在哪些安全隐患,下面是他们在某地铁站里发 现的问题,请你针对这两个问题分别提出改进的建议。(4 分)
【材料1】安检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 现在进地铁之前大家都知道先要进行安检,査看你包内是否有着一些易燃易爆的危险品,但是 根据这么久的调査发现,地铁安检员的态度都不是很积极,很多乘客都是因为嫌麻烦就不理他们直 接过去了,这时候安检人员就应该把没有进行包检的乘客给拦下来,但是有些安检员工就是手拦 下接着就不管了,而大多数乘客也无视这些直接进入,你不对乘客的物品进行安检,万一有的乘客 带有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站并且引发了事故,后果会不堪设想 【材料2】自动扶梯安全问题 大家都应该知道乘坐自动扶梯时要左行右立文明乘梯,但是还是会有一小部分人没有遵守,经 过我的调査不按照左行右立乘梯的人大有人在,然而并不是所有站的自动扶梯旁都有站务员在管理 的,在早高峰的时候有些不赶时间的乘客站在了左边不动,堵住了后面赶时间的乘客,这不仅影响 了高峰时候的客流拥挤问题,更严重的是乘客为了这事有时候就会出口对骂,甚至于有的竟然大大 出手,这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安全还可能影响到其他的乘客的安全,虽然这类事情经常发生似乎也没 有多大的重视起来 19.第三组同学在地铁站里搜集材料,正拿着相机拍照,这时候一个工作人员过来询问。你想向工 作人员解释清楚你们的目的,并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于是说: ”说完,工作人员说: “好吧,不过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2分) 七、(50分) 20.请先将下面这个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 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去哪儿了?》
【材料 1】安检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 现在进地铁之前大家都知道先要进行安检,查看你包内是否有着一些易燃易爆的危险品,但是 根据这么久的调查发现,地铁安检员的态度都不是很积极,很多乘客都是因为嫌麻烦就不理他们直 接过去了,这时候安检人员就应该把没有进行包检的乘客给拦下来,但是有些安检员工就是手拦一 下接着就不管了,而大多数乘客也无视这些直接进入,你不对乘客的物品进行安检,万一有的乘客 带有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站并且引发了事故,后果会不堪设想。 【材料 2】自动扶梯安全问题 大家都应该知道乘坐自动扶梯时要左行右立文明乘梯,但是还是会有一小部分人没有遵守,经 过我的调查不按照左行右立乘梯的人大有人在,然而并不是所有站的自动扶梯旁都有站务员在管理 的,在早高峰的时候有些不赶时间的乘客站在了左边不动,堵住了后面赶时间的乘客,这不仅影响 了高峰时候的客流拥挤问题,更严重的是乘客为了这事有时候就会出口对骂,甚至于有的竟然大大 出手,这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安全还可能影响到其他的乘客的安全,虽然这类事情经常发生似乎也没 有多大的重视起来。 19.第三组同学在地铁站里搜集材料,正拿着相机拍照,这时候一个工作人员过来询问。你想向工 作人员解释清楚你们的目的,并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于是说:“ 。”说完,工作人员说: “好吧,不过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2 分) 七、(50 分) 20.请先将下面这个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 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 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