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1851年12月发生的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的真正原因。 恩格斯写道:“他对当前活的历史的理解如此卓越,他在事变刚刚 发生时就把事变的意义洞察得如此明白,这真是无与伦比的。” (“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1954年莫斯科中文版第1卷第221 页) 马克思通过法国的具体例子,指出了作为历史的动力的阶级 斗争的作用。马克思追溯了在不同的革命阶段各个政党在立场上 的重大改变,揭露了这些政党的阶级本质,以及他们的活动的隐蔽 的动因。马克思关于政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关于一个阶级的政 治代表和著作方面的代表人物同本阶级群众的关系的深刻思想, 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以第二共和国时期活跃于法国政治舞台 上的资产阶级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为例,指出应该把这 些或那些政党的言论和幻想同他们真正的性质严格区别开来。同 时,马克思预先警告说要反对这样一种庸俗的观念:好像一个阶级 的思想家本人在实际中一定要按这个阶级固有的生活方式生活。 所以,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无须一定是小店主。使他们成为小资产 阶级的代表的是他们的同小资产阶级生活范围狭隘性相适应的理 论见解,因此,他们在理论上的任务和决定也就和小资产阶级的物 质利益在实际上促使小资产阶级去做的一样。“一般说来,一个阶 级的政治代表和著作方面的代表人物同他们所代表的阶级间的关 系,都是这样。”(见本卷第152页) 对于1851年12月2日政变的原因的唯心主义解释,把整个 问题都归之于篡位者路易·波拿巴和他的党羽的阴谋,因而也就 有意无意地夸大了篡位者的个人作用。同唯心主义的解释相反,马 克思认为波拿巴的政变是事件的以前进程的必然结果。他认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明了1851年12月发生的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的真正原因。 恩格斯写道:“他对当前活的历史的理解如此卓越,他在事变刚刚 发生时就把事变的意义洞察得如此明白,这真是无与伦比的。” (“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1954年莫斯科中文版第1卷第221 页) 马克思通过法国的具体例子,指出了作为历史的动力的阶级 斗争的作用。马克思追溯了在不同的革命阶段各个政党在立场上 的重大改变,揭露了这些政党的阶级本质,以及他们的活动的隐蔽 的动因。马克思关于政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关于一个阶级的政 治代表和著作方面的代表人物同本阶级群众的关系的深刻思想, 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以第二共和国时期活跃于法国政治舞台 上的资产阶级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为例,指出应该把这 些或那些政党的言论和幻想同他们真正的性质严格区别开来。同 时,马克思预先警告说要反对这样一种庸俗的观念:好像一个阶级 的思想家本人在实际中一定要按这个阶级固有的生活方式生活。 所以,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无须一定是小店主。使他们成为小资产 阶级的代表的是他们的同小资产阶级生活范围狭隘性相适应的理 论见解,因此,他们在理论上的任务和决定也就和小资产阶级的物 质利益在实际上促使小资产阶级去做的一样。“一般说来,一个阶 级的政治代表和著作方面的代表人物同他们所代表的阶级间的关 系,都是这样。”(见本卷第152页) 对于1851年12月2日政变的原因的唯心主义解释,把整个 问题都归之于篡位者路易·波拿巴和他的党羽的阴谋,因而也就 有意无意地夸大了篡位者的个人作用。同唯心主义的解释相反,马 克思认为波拿巴的政变是事件的以前进程的必然结果。他认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这次政变是执政的资产阶级在共和国时期的一系列反革命活动的 合乎逻辑的结果,是经常进攻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断侵犯革命成果 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这次政变是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性的发展的合 乎规律的结果,是慑于“红色怪影”而向波拿巴派阴谋家节节让步 的资产阶级政党的怯懦而动摇的政策遭到破产的合乎规律的结 果。马克思指出,和十八世纪末叶的革命相反,十九世纪中叶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是走“下坡路”的,革命的领导权落入了愈来愈右的 政党手中。“二月革命的最后街垒还没有拆除,第一个革命政权还 没有建立,革命就已经这样开起倒车来了。”(见本卷答145—146 页)马克思的这种思想说明了在资产阶级已经成为反人民、反革命 的力量,而无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阻挠反革命进攻的条件下资 产阶级革命的特点。这种情况特别明显地表现出资产阶级民主制 度的不稳固,并且为各种复辟企图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特别着重指出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和自相矛盾的性 质,指出它是虚有其表的。第二共和国的宪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 子,马克思说得好,这个宪法的每一节“本身都包含有自己的对立 面,包含有自己的上院和下院:在一般词句中标榜自由,在附带条 件中废除自由”。(见本卷第135页) 马克思阐明了在法国建立起反革命的波拿巴制度的真正原 因,对波拿巴主义的本质作了深刻的评述。这个主义的特征就是: 在各个阶级之间看风转舵,国家政权貌似独立,蛊惑性地向社会各 阶层呼吁,以便掩饰它的维护上层剥削分子的利益的行为。马克思 揭露采取波拿巴独裁政权形式的资产阶级极端反革命分子的无耻 的统治手段,指出资产阶级为了保持剥削制度,把政权拱手让给 了最狂妄无耻的冒险家,听任实行军阀式的血腥镇压,利用罪犯, 第 八 卷 说 明
这次政变是执政的资产阶级在共和国时期的一系列反革命活动的 合乎逻辑的结果,是经常进攻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断侵犯革命成果 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这次政变是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性的发展的合 乎规律的结果,是慑于“红色怪影”而向波拿巴派阴谋家节节让步 的资产阶级政党的怯懦而动摇的政策遭到破产的合乎规律的结 果。马克思指出,和十八世纪末叶的革命相反,十九世纪中叶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是走“下坡路”的,革命的领导权落入了愈来愈右的 政党手中。“二月革命的最后街垒还没有拆除,第一个革命政权还 没有建立,革命就已经这样开起倒车来了。”(见本卷答145—146 页)马克思的这种思想说明了在资产阶级已经成为反人民、反革命 的力量,而无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阻挠反革命进攻的条件下资 产阶级革命的特点。这种情况特别明显地表现出资产阶级民主制 度的不稳固,并且为各种复辟企图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特别着重指出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和自相矛盾的性 质,指出它是虚有其表的。第二共和国的宪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 子,马克思说得好,这个宪法的每一节“本身都包含有自己的对立 面,包含有自己的上院和下院:在一般词句中标榜自由,在附带条 件中废除自由”。(见本卷第135页) 马克思阐明了在法国建立起反革命的波拿巴制度的真正原 因,对波拿巴主义的本质作了深刻的评述。这个主义的特征就是: 在各个阶级之间看风转舵,国家政权貌似独立,蛊惑性地向社会各 阶层呼吁,以便掩饰它的维护上层剥削分子的利益的行为。马克思 揭露采取波拿巴独裁政权形式的资产阶级极端反革命分子的无耻 的统治手段,指出资产阶级为了保持剥削制度,把政权拱手让给 了最狂妄无耻的冒险家,听任实行军阀式的血腥镇压,利用罪犯, 第 八 卷 说 明
采取诈骗、贿赂、露骨的煽动以及其他种种卑鄙龌龊的手段。马克 思揭露了波拿巴制度的这些令人厌恶的特征,有先见之明地预言, 被深刻的内部矛盾震撼着的复辟的波拿巴君主制必然会遭到灭 亡。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很注意法国的农民和他们对波拿巴政变 的态度。马克思一方面指出波拿巴在农民中的鼓动是有成绩的,同 时也着重指出,充当路易·波拿巴的支柱的,不是革命的农民而是 保守的农民。这部分农民所以拥护路易·波拿巴,是由于他们政治 上的落后和闭塞,由于同城市的文明生活隔绝,由于彼此隔离的分 散的小农经济的生活条件本身所造成的眼光短浅。把农民看做不 过是勒索捐税的对象的资产阶级制宪议会和立法议会所制定的政 策,使农民厌弃革命,而支持路易·波拿巴。促使他们这样作的另 一个原因是这些农民私有者眷恋自己的小块土地,把拿破仑王朝 当作自己的传统的庇护者。马克思着重指出农民的两面性,他写 道:“波拿巴王朝所代表的不是农民的开化,而是农民的迷信;不是 农民的理智,而是农民的偏见;不是农民的未来,而是农民的过去 ……”(见本卷第218页)马克思分析了小土地所有制的经济发展, 得出结论说,随着小农经济的破产,随着高利贷资本家对它的盘 剥,将有愈来愈多的农民群众摆脱“拿破仑观念”的腐蚀。农民的理 智,他们的被正确理解的利益,他们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发 展,—— 这一切必然会使农民同工人阶级采取一致的行动。马克思 写道:“……农民就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 看作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见本卷第221页) 马克思的这一结论是他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就已表述过的 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这一思想的发展。从1848—1849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采取诈骗、贿赂、露骨的煽动以及其他种种卑鄙龌龊的手段。马克 思揭露了波拿巴制度的这些令人厌恶的特征,有先见之明地预言, 被深刻的内部矛盾震撼着的复辟的波拿巴君主制必然会遭到灭 亡。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很注意法国的农民和他们对波拿巴政变 的态度。马克思一方面指出波拿巴在农民中的鼓动是有成绩的,同 时也着重指出,充当路易·波拿巴的支柱的,不是革命的农民而是 保守的农民。这部分农民所以拥护路易·波拿巴,是由于他们政治 上的落后和闭塞,由于同城市的文明生活隔绝,由于彼此隔离的分 散的小农经济的生活条件本身所造成的眼光短浅。把农民看做不 过是勒索捐税的对象的资产阶级制宪议会和立法议会所制定的政 策,使农民厌弃革命,而支持路易·波拿巴。促使他们这样作的另 一个原因是这些农民私有者眷恋自己的小块土地,把拿破仑王朝 当作自己的传统的庇护者。马克思着重指出农民的两面性,他写 道:“波拿巴王朝所代表的不是农民的开化,而是农民的迷信;不是 农民的理智,而是农民的偏见;不是农民的未来,而是农民的过去 ……”(见本卷第218页)马克思分析了小土地所有制的经济发展, 得出结论说,随着小农经济的破产,随着高利贷资本家对它的盘 剥,将有愈来愈多的农民群众摆脱“拿破仑观念”的腐蚀。农民的理 智,他们的被正确理解的利益,他们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发 展,—— 这一切必然会使农民同工人阶级采取一致的行动。马克思 写道:“……农民就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 看作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见本卷第221页) 马克思的这一结论是他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就已表述过的 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这一思想的发展。从1848—1849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革命战斗的全部经验中得出来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在 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得到了更全面的论证。 关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差别这一天才的思 想,是马克思这个著作中所做的重要的理论概括之一。无产阶级革 命同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在于它的宏伟的任务:它要彻底摧毁现 存制度,把现存制度从根本上加以改造。资产阶级革命总是倏忽即 逝,很快就达到它的极点。而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彻底 性,它经常批评自己,从来不满足于既得的成就,不怕揭露自己的 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它不可遏止地一往直前。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所提出的关于无产 阶级革命同资产阶级国家的关系的原理,具有特别重大的理论意 义和政治意义。在这里,马克思根据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作出了非常 重要的结论,丰富了他关于国家,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马克 思以法国的历史为例揭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它的特征、它的 各种不同的形式,并且得出结论说:一切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动摇 还在君主专制时期就已形成的集中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而是使 它更适合于镇压被剥削阶级。“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 备,而不是把它毁坏。”(见本卷第216页)无产阶级革命所需要的 是完全不同类型的政权和国家的集中,决不能原封不动地保留这 种寄生性和剥削性的镇压群众的工具。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 在对付旧的国家机器方面的任务,就是要“集中自己的全部破坏力 量”来对付旧的国家机器并加以摧毁。弗·伊·列宁写道:“马克 思主义在这一段出色的论述里比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前迈进了 一大步。在该书中,国家问题还提得非常抽象,还只是最一般的 概念和表述,而在这里,问题已经提得具体了,还做出了非常确 第 八 卷 说 明
革命战斗的全部经验中得出来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在 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得到了更全面的论证。 关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差别这一天才的思 想,是马克思这个著作中所做的重要的理论概括之一。无产阶级革 命同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在于它的宏伟的任务:它要彻底摧毁现 存制度,把现存制度从根本上加以改造。资产阶级革命总是倏忽即 逝,很快就达到它的极点。而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彻底 性,它经常批评自己,从来不满足于既得的成就,不怕揭露自己的 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它不可遏止地一往直前。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所提出的关于无产 阶级革命同资产阶级国家的关系的原理,具有特别重大的理论意 义和政治意义。在这里,马克思根据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作出了非常 重要的结论,丰富了他关于国家,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马克 思以法国的历史为例揭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它的特征、它的 各种不同的形式,并且得出结论说:一切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动摇 还在君主专制时期就已形成的集中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而是使 它更适合于镇压被剥削阶级。“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 备,而不是把它毁坏。”(见本卷第216页)无产阶级革命所需要的 是完全不同类型的政权和国家的集中,决不能原封不动地保留这 种寄生性和剥削性的镇压群众的工具。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 在对付旧的国家机器方面的任务,就是要“集中自己的全部破坏力 量”来对付旧的国家机器并加以摧毁。弗·伊·列宁写道:“马克 思主义在这一段出色的论述里比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前迈进了 一大步。在该书中,国家问题还提得非常抽象,还只是最一般的 概念和表述,而在这里,问题已经提得具体了,还做出了非常确 第 八 卷 说 明
切、肯定、实际而具体的结论:过去一切革命使国家机器更加完 备,但是这个机器是必须打碎,必须摧毁的。 这个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主要的基本的东西。” (“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5卷第393页) 弗·伊·列宁着重指出,1848—1851年革命的历史经验是马 克思这一重要的结论的基础。“马克思的学说在这里也像其他任何 时候一样,是由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 总结。”(“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5卷第394页) 恩格斯的文章“去年十二月法国无产者相对消极的真正原因” 在内容上是和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相衔接的。 在这篇文章中也揭示了在法国所以能建立起波拿巴制度的原因, 它的本质和它固有的矛盾。恩格斯驳斥了想把政变的责任推到法 国无产阶级身上去的资产阶级作家和新闻记者。恩格斯一方面指 出,由于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性,在1848年6月遭到失败的工人阶 级,被解除了武装,因而也就没有现实的可能性来防止波拿巴独裁 政权的建立,同时他也着重指出,无产阶级对这个独裁政权采取了 不调和的态度,他们要求尽快地恢复民主的自由。 收入本卷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流亡中的大人物”,在作 者生前没有发表,这是一部抨击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领袖,首先 是这一派的德国代表金克尔、卢格、海因岑、司徒卢威等人的著 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他们还在1848年革命前 就已开始的工作,揭露各种小资产阶级流派的思想和策略。他们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捍卫无产阶级思想立场和策略立场的独立性 和纯洁性,使它们不受小资产阶级的幻想和整个小资产阶级思想 的毒害。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部著作应该说是对那些拚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切、肯定、实际而具体的结论:过去一切革命使国家机器更加完 备,但是这个机器是必须打碎,必须摧毁的。 这个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主要的基本的东西。” (“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5卷第393页) 弗·伊·列宁着重指出,1848—1851年革命的历史经验是马 克思这一重要的结论的基础。“马克思的学说在这里也像其他任何 时候一样,是由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 总结。”(“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5卷第394页) 恩格斯的文章“去年十二月法国无产者相对消极的真正原因” 在内容上是和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相衔接的。 在这篇文章中也揭示了在法国所以能建立起波拿巴制度的原因, 它的本质和它固有的矛盾。恩格斯驳斥了想把政变的责任推到法 国无产阶级身上去的资产阶级作家和新闻记者。恩格斯一方面指 出,由于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性,在1848年6月遭到失败的工人阶 级,被解除了武装,因而也就没有现实的可能性来防止波拿巴独裁 政权的建立,同时他也着重指出,无产阶级对这个独裁政权采取了 不调和的态度,他们要求尽快地恢复民主的自由。 收入本卷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流亡中的大人物”,在作 者生前没有发表,这是一部抨击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领袖,首先 是这一派的德国代表金克尔、卢格、海因岑、司徒卢威等人的著 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他们还在1848年革命前 就已开始的工作,揭露各种小资产阶级流派的思想和策略。他们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捍卫无产阶级思想立场和策略立场的独立性 和纯洁性,使它们不受小资产阶级的幻想和整个小资产阶级思想 的毒害。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部著作应该说是对那些拚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