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中的宗派主义分子,揭发了各流亡团体之间 的倾轧以及他们策划阴谋和暴动的冒险计划,从而坚决地捍卫了 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原则,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在已经到来的反 动时期中所应采取的策略。 尽管这一时期要在报刊上捍卫自己的观点是很困难的,但马 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停止写政论文章。在好几年中,他们不断在宪 章派的机关刊物“寄语人民”和“人民报”上著文捍卫对于重大的政 治问题的无产阶级观点,发表对当前的重大事件的评论。从1851 年秋天起,一连十多年,马克思经常为当时美国的进步报纸“纽约 每日论坛报”撰稿。通过撰稿,马克思得以在几乎完全没有工人报 刊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战斗的政论活动,并影响社会舆论(尽管是 间接地),使其有利于无产阶级政党。由于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 稿的工作可能占去马克思的全部时间,而使他不能从事他和恩格 斯认为具有首要意义的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为该报 所写的许多篇论文和通讯是应马克思的要求由恩格斯执笔的。作 为本卷第一篇的“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这组论文,就是这样写成 的。 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这一著作中,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阐明了1848—1849年德国革命的前提、性质和动力。恩 格斯的这些论文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奠基人在这段革命时期中通 过“新莱茵报”这个讲坛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结。通过对革命教训的 分析,恩格斯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关于通过革命的道路来统一德 国并对它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民主改革的政纲的正 确性。恩格斯在他的论文中清晰地描绘出了德国革命所处的国内 和国际环境。他研究了当时德国的社会经济条件,指出了这些条 第 八 卷 说 明
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中的宗派主义分子,揭发了各流亡团体之间 的倾轧以及他们策划阴谋和暴动的冒险计划,从而坚决地捍卫了 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原则,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在已经到来的反 动时期中所应采取的策略。 尽管这一时期要在报刊上捍卫自己的观点是很困难的,但马 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停止写政论文章。在好几年中,他们不断在宪 章派的机关刊物“寄语人民”和“人民报”上著文捍卫对于重大的政 治问题的无产阶级观点,发表对当前的重大事件的评论。从1851 年秋天起,一连十多年,马克思经常为当时美国的进步报纸“纽约 每日论坛报”撰稿。通过撰稿,马克思得以在几乎完全没有工人报 刊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战斗的政论活动,并影响社会舆论(尽管是 间接地),使其有利于无产阶级政党。由于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 稿的工作可能占去马克思的全部时间,而使他不能从事他和恩格 斯认为具有首要意义的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为该报 所写的许多篇论文和通讯是应马克思的要求由恩格斯执笔的。作 为本卷第一篇的“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这组论文,就是这样写成 的。 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这一著作中,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阐明了1848—1849年德国革命的前提、性质和动力。恩 格斯的这些论文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奠基人在这段革命时期中通 过“新莱茵报”这个讲坛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结。通过对革命教训的 分析,恩格斯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关于通过革命的道路来统一德 国并对它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民主改革的政纲的正 确性。恩格斯在他的论文中清晰地描绘出了德国革命所处的国内 和国际环境。他研究了当时德国的社会经济条件,指出了这些条 第 八 卷 说 明
件对运动的进程的影响,分析了革命的各个重要阶段以及各阶级 在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革命失败的原因。恩格斯的这一著作 是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的卓越典范。 在这一著作中,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重要原理得到了进一步的 发展和具体化。通过1848—1849年德国的事例,恩格斯指出了社 会的经济基础在历史上的决定性作用,分析社会的经济基础对于 了解政治历史和社会思想历史的必要性,阶级斗争在对抗性社会 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革命的一个规律性:革命反映人民的迫切需 要和要求,而衰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则不让这些需要和要求 得到满足。恩格斯依据马克思的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一深刻 的思想,把革命看作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发动机”,这种 力量使得一个国家“五年就走完在普通环境下一百年还走不完的 途程”。(见本卷第38页) 恩格斯根据丰富的事实材料分析了德国革命的动力,发展了 他和马克思在“新莱茵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所贯串的思想:德国自 由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不能起领导作用,自由资产阶级已 爬到反革命立场上去,出卖了它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必要同盟军农 民的利益。这个结论不仅对德国以后的历史,而且对其他许多国家 以后的历史都非常重要。弗·伊·列宁在分析1905—1907年俄国 革命的性质和动力而坚持他所提出的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中的领导权这一思想时,就曾不止一次地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 的这个结论。 恩格斯在这一著作中用很大篇幅分析了小资产阶级民主派领 袖们的作用,指出这些人,每当革命的紧要关头就表现出政治上的 近视、怯懦和动摇,从而使革命遭到失败。恩格斯抨击小资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件对运动的进程的影响,分析了革命的各个重要阶段以及各阶级 在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革命失败的原因。恩格斯的这一著作 是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的卓越典范。 在这一著作中,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重要原理得到了进一步的 发展和具体化。通过1848—1849年德国的事例,恩格斯指出了社 会的经济基础在历史上的决定性作用,分析社会的经济基础对于 了解政治历史和社会思想历史的必要性,阶级斗争在对抗性社会 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革命的一个规律性:革命反映人民的迫切需 要和要求,而衰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则不让这些需要和要求 得到满足。恩格斯依据马克思的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一深刻 的思想,把革命看作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发动机”,这种 力量使得一个国家“五年就走完在普通环境下一百年还走不完的 途程”。(见本卷第38页) 恩格斯根据丰富的事实材料分析了德国革命的动力,发展了 他和马克思在“新莱茵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所贯串的思想:德国自 由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不能起领导作用,自由资产阶级已 爬到反革命立场上去,出卖了它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必要同盟军农 民的利益。这个结论不仅对德国以后的历史,而且对其他许多国家 以后的历史都非常重要。弗·伊·列宁在分析1905—1907年俄国 革命的性质和动力而坚持他所提出的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中的领导权这一思想时,就曾不止一次地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 的这个结论。 恩格斯在这一著作中用很大篇幅分析了小资产阶级民主派领 袖们的作用,指出这些人,每当革命的紧要关头就表现出政治上的 近视、怯懦和动摇,从而使革命遭到失败。恩格斯抨击小资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领袖们的“议会迷”,抨击他们迷信议会制度万能,而不想越出宪法 的范围,不敢依靠人民,不敢依靠武装群众的支持。恩格斯指出,工 人阶级是革命的最彻底的真正的战斗力量,他们“是代表整个民族 的真正的和被正确理解的利益的”。(见本卷第106页) 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革命斗争的策略的总结具有特别重 要的意义。恩格斯要求革命的阶级和它的政党要坚决、勇敢、有自 我牺牲精神、要善于实行果断的进攻。他写道:“在革命中,也像在 战争中一样,永远需要勇敢地面对敌人,而进攻者总是处于有利地 位。”(见本卷第82页)弗·伊·列宁非常重视这个著作中所阐述 的这一思想:“在革命中常常有这样的时候,那时不经过斗争而把 阵地交给敌人,会比在斗争中遭受失败要更加使群众感到沮丧。” (“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6卷第384页)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这一著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 起义学说的基础。在这一著作中第一次表述了这样一个原理:“起 义也正如战争或其他各种艺术一样,是一种艺术”(见本卷第102 页),并且规定了革命政党在起义中所应遵循的一些最重要的原 则。弗·伊·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起义的学说,他指出,这 些原则总结了过去一切革命在武装起义方面的教训。 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非常注意德国革命中的民族问题。他坚 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抨击了奥地利和普鲁士统治阶级所 执行的民族压迫和挑拨各民族关系的政策。恩格斯坚决斥责了德 国资产阶级对波兰人、匈牙利人和意大利人的民族解放运动所采 取的叛变立场,并论证了德国民主派中的无产阶级派的彻底的国 际主义立场——支持给这些民族以独立的要求。 恩格斯的著作也谈到了当时作为奥地利帝国组成部分的斯拉 第 八 卷 说 明
领袖们的“议会迷”,抨击他们迷信议会制度万能,而不想越出宪法 的范围,不敢依靠人民,不敢依靠武装群众的支持。恩格斯指出,工 人阶级是革命的最彻底的真正的战斗力量,他们“是代表整个民族 的真正的和被正确理解的利益的”。(见本卷第106页) 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革命斗争的策略的总结具有特别重 要的意义。恩格斯要求革命的阶级和它的政党要坚决、勇敢、有自 我牺牲精神、要善于实行果断的进攻。他写道:“在革命中,也像在 战争中一样,永远需要勇敢地面对敌人,而进攻者总是处于有利地 位。”(见本卷第82页)弗·伊·列宁非常重视这个著作中所阐述 的这一思想:“在革命中常常有这样的时候,那时不经过斗争而把 阵地交给敌人,会比在斗争中遭受失败要更加使群众感到沮丧。” (“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6卷第384页)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这一著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 起义学说的基础。在这一著作中第一次表述了这样一个原理:“起 义也正如战争或其他各种艺术一样,是一种艺术”(见本卷第102 页),并且规定了革命政党在起义中所应遵循的一些最重要的原 则。弗·伊·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起义的学说,他指出,这 些原则总结了过去一切革命在武装起义方面的教训。 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非常注意德国革命中的民族问题。他坚 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抨击了奥地利和普鲁士统治阶级所 执行的民族压迫和挑拨各民族关系的政策。恩格斯坚决斥责了德 国资产阶级对波兰人、匈牙利人和意大利人的民族解放运动所采 取的叛变立场,并论证了德国民主派中的无产阶级派的彻底的国 际主义立场——支持给这些民族以独立的要求。 恩格斯的著作也谈到了当时作为奥地利帝国组成部分的斯拉 第 八 卷 说 明
夫民族(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等)的民族运动问题。大 家知道,在1848—1849年革命初期,当奥地利的捷克人和其他斯 拉夫民族的民族运动中出现了强烈的革命民主主义的趋势时 (1848年6月的布拉格起义、农村中的群众性的反封建运动),马 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民族的斗争抱着深切的同情。而在奥地利发 生的捷克人和其他斯拉夫人运动中的民主力量被镇压下去以后, 资产阶级地主右翼分子重新占了上风,哈布斯堡王朝和俄罗斯沙 皇政府得以利用这些民族的民族运动来反对德国和匈牙利的革 命。因此,从来以革命的利益为准绳来看待民族问题的马克思和恩 格斯,也就改变了他们对这些民族的民族运动的态度。马克思和恩 格斯把革命的利益,把反对革命的敌人、首先是反对当时作为欧洲 反动势力主要支柱的沙皇制度的斗争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因 此,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反对过捷克人和南方斯拉夫 人的民族运动。”(“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2卷第334—335页)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这一著作以及恩格斯在这以前所写的 论文“匈牙利的斗争”和“民主的泛斯拉夫主义”(见“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中文版第6卷第193—207页和第322—342页),除了对奥 地利的斯拉夫民族的民族运动在1848—1849年具体条件下所起 的客观作用的正确评价之外,也包含着一些对这些民族的历史命 运的错误论断。恩格斯发挥了这样的思想:这些民族已不能作为一 个独立的民族而存在,被较强的邻国所吞并将是它们不可避免的 命运。恩格斯之所以作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由于当时他已经形成 的关于弱小民族的历史命运的总的观念。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 义条件下历史发展进程的基本趋势是集中,是大国的形成,因而 一定会导致较大民族对小民族的吞并,英国的威尔士人,西班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夫民族(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等)的民族运动问题。大 家知道,在1848—1849年革命初期,当奥地利的捷克人和其他斯 拉夫民族的民族运动中出现了强烈的革命民主主义的趋势时 (1848年6月的布拉格起义、农村中的群众性的反封建运动),马 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民族的斗争抱着深切的同情。而在奥地利发 生的捷克人和其他斯拉夫人运动中的民主力量被镇压下去以后, 资产阶级地主右翼分子重新占了上风,哈布斯堡王朝和俄罗斯沙 皇政府得以利用这些民族的民族运动来反对德国和匈牙利的革 命。因此,从来以革命的利益为准绳来看待民族问题的马克思和恩 格斯,也就改变了他们对这些民族的民族运动的态度。马克思和恩 格斯把革命的利益,把反对革命的敌人、首先是反对当时作为欧洲 反动势力主要支柱的沙皇制度的斗争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因 此,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反对过捷克人和南方斯拉夫 人的民族运动。”(“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2卷第334—335页)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这一著作以及恩格斯在这以前所写的 论文“匈牙利的斗争”和“民主的泛斯拉夫主义”(见“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中文版第6卷第193—207页和第322—342页),除了对奥 地利的斯拉夫民族的民族运动在1848—1849年具体条件下所起 的客观作用的正确评价之外,也包含着一些对这些民族的历史命 运的错误论断。恩格斯发挥了这样的思想:这些民族已不能作为一 个独立的民族而存在,被较强的邻国所吞并将是它们不可避免的 命运。恩格斯之所以作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由于当时他已经形成 的关于弱小民族的历史命运的总的观念。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 义条件下历史发展进程的基本趋势是集中,是大国的形成,因而 一定会导致较大民族对小民族的吞并,英国的威尔士人,西班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的巴斯克人,法国的下布列塔尼人,以及领土被美国侵占的西班牙 人和法国人的后裔克里奥洛人的情况就是这样。恩格斯正确地看 到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集中即大国的形成这一趋势,但他没有考 虑到另一种趋势—— 弱小民族反对民族压迫争取自身独立的斗 争,以及他们力图建立自己的国家组织的愿望。随着更广泛的人民 群众参加民族解放斗争,随着他们的觉悟的提高和组织性的加强, 弱小民族(包括奥地利的斯拉夫民族在内)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就愈 来愈具有民主和进步的性质,同时也扩大了革命斗争的战线。历史 已经证明,过去是奥地利帝国组成部分的斯拉夫弱小民族,不仅有 能力走上民族独立发展的道路,建立起自己的国家组织,而且加入 了最先进的社会制度的创造者的行列。 本卷所刊载的马克思的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 科学共产主义的最卓越的著作之一。这一分析历史事件并从理论 上加以概括的天才著作,同时也是革命政论的真正杰作。用威·李 卜克内西的话来说,马克思的这一著作“把塔西佗的严肃的忿怒、 尤维纳利斯的尖刻的讽刺和但丁的神圣的怒火综合在一起了”。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中文版第107页)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可以说是马克思“1848年至 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7 卷第9—125页)这一著作的继续。如同在前一本著作中一样,马克 思是用他所发现的社会发展规律、唯物主义历史观以及阶级斗争 的理论作为利器来阐明法国革命时期的历史的。 由于马克思运用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所以他能在事变后立即 写成的著作中对1848年法国革命的几个基本阶段作出经典性的 分析,仔细考察了第二共和国时期阶级力量的配置,科学地深刻阐 第 八 卷 说 明
的巴斯克人,法国的下布列塔尼人,以及领土被美国侵占的西班牙 人和法国人的后裔克里奥洛人的情况就是这样。恩格斯正确地看 到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集中即大国的形成这一趋势,但他没有考 虑到另一种趋势—— 弱小民族反对民族压迫争取自身独立的斗 争,以及他们力图建立自己的国家组织的愿望。随着更广泛的人民 群众参加民族解放斗争,随着他们的觉悟的提高和组织性的加强, 弱小民族(包括奥地利的斯拉夫民族在内)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就愈 来愈具有民主和进步的性质,同时也扩大了革命斗争的战线。历史 已经证明,过去是奥地利帝国组成部分的斯拉夫弱小民族,不仅有 能力走上民族独立发展的道路,建立起自己的国家组织,而且加入 了最先进的社会制度的创造者的行列。 本卷所刊载的马克思的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 科学共产主义的最卓越的著作之一。这一分析历史事件并从理论 上加以概括的天才著作,同时也是革命政论的真正杰作。用威·李 卜克内西的话来说,马克思的这一著作“把塔西佗的严肃的忿怒、 尤维纳利斯的尖刻的讽刺和但丁的神圣的怒火综合在一起了”。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中文版第107页)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可以说是马克思“1848年至 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7 卷第9—125页)这一著作的继续。如同在前一本著作中一样,马克 思是用他所发现的社会发展规律、唯物主义历史观以及阶级斗争 的理论作为利器来阐明法国革命时期的历史的。 由于马克思运用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所以他能在事变后立即 写成的著作中对1848年法国革命的几个基本阶段作出经典性的 分析,仔细考察了第二共和国时期阶级力量的配置,科学地深刻阐 第 八 卷 说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