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和礼数 儒家“嗣子不认生父” 圣人缘人情以制礼” 夫统与嗣不同,而非必父 死子立也。,汉文帝承惠帝之后,则以弟继;宣帝承昭 :西头食资多 , 皆不得谓之统矣。故目:礼,时为大,顺次之 时不顺 ,则非人情矣;非人情,则非礼矣。”(张 璁《正典礼第一疏》) 客观的效果: 内阁首辅杨廷和和皇太后张太后的合谋控制权力 ·但通过大礼仪,新皇帝建立起拥护自己的势力 6
• 儒家“嗣子不认生父” • “圣人缘人情以制礼”,“夫统与嗣不同,而非必父 死子立也。汉文帝承惠帝之后,则以弟继;宣帝承昭 帝之后,则以兄孙继。若必强夺此父子之亲,建彼父 子之号,然后谓之继统,则古尝有称高伯祖、皇伯考 者,皆不得谓之统矣。故曰:礼,时为大,顺次之; 不时不顺,则非人情矣;非人情,则非礼矣。”(张 璁《正典礼第一疏》) • 客观的效果: • 内阁首辅杨廷和和皇太后张太后的合谋控制权力 • 但通过大礼仪,新皇帝建立起拥护自己的势力 6
社庙与榈堂(家庙) mo 孟 德 祠神救土 圖1·《明集醴》家廟图(取材自《明集醴》·爸6,頁15)· 7
7
士绅与家族 士绅阶层的形成 科举制造士绅,功名(degree)终身化((life time) 士绅与庶民共同营建家族(修族谱、建义庄、族学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清代免除生员/秀才的劳役,跪礼,参加特定仪式 绅士集团与国家官僚集团整合成一个政治共同体。 家族发展的策略 ·本地化:参与到本地的公共事务中;家族和家族联姻 国家化:供奉国家认可、鼓励的神;参与科举活动获取功名; 通过附会祖先,获得建立祠堂的资格,从而士绅化。 8
• 士绅阶层的形成 • 科举制造士绅,功名(degree)终身化 (life time) • 士绅与庶民共同营建家族(修族谱、建义庄、族学等)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 清代免除生员/秀才的劳役,跪礼,参加特定仪式 • 绅士集团与国家官僚集团整合成一个政治共同体。 • 家族发展的策略 • 本地化:参与到本地的公共事务中;家族和家族联姻 • 国家化:供奉国家认可、鼓励的神;参与科举活动获取功名; 通过附会祖先,获得建立祠堂的资格,从而士绅化。 8
中国士绅的构成与分类(1850之前) 正途 人数1 异途 人数2 总人数 上层绅士 官吏(在位 2.2万 官吏(在位及 1.1万 3.5万 及致仕者) 致仕者) 文武进士 0.4万 举人 1.8万 贡生 2.7万 下层绅士生员(秀才)60万 监生,例贡生 31万 (捐纳的国子 监学生) 张仲礼,中国绅士 9
正途 人数1 异途 人数2 总人数 上层绅士 官吏(在位 及致仕者) 2.2万 官吏(在位及 致仕者) 1.1万 3.5万 文武进士 0.4万 举人 1.8万 贡生 2.7万 下层绅士 生员(秀才) 60万 监生,例贡生 (捐纳的国子 监学生) 31万 张仲礼,中国绅士 9
实氣秋 朱子家礼与祖先棠舞 宋代儒家设定家礼 ·假定神灵的存在 祭礼:是与神灵沟通的过程 丧礼、葬礼、祭祀、冠礼、 婚礼 浙江松阳石仓村民祭祖(2013中元节) 普通民众的动因 ·祈求祖先的庇护 天井 厢房 神祇与祖先 ·地方的祠庙 ,左边直↓左一直,香火堂 右一直↓右边直 ·家族的祠堂 ·房支的香火堂 松阳石仓盛宗公香火堂平面 10
• 宋代儒家设定家礼 • 假定神灵的存在 • 祭礼:是与神灵沟通的过程 • 丧礼、葬礼、祭祀、冠礼、 婚礼 • 普通民众的动因 • 祈求祖先的庇护 • 神祇与祖先 • 地方的祠庙 • 家族的祠堂 • 房支的香火堂 10 浙江松阳石仓村民祭祖(2013中元节) 松阳石仓盛宗公香火堂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