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秦与西汉 >提纲 ·秦国的崛起与吞灭六国 ·秦代的制度 秦末的反抗战争 汉初的政治 汉初的反乱力量 汉武帝时代 武帝之后的西汉 王莽的社会改革及其失败
第三章、秦与西汉 提纲 • 秦国的崛起与吞灭六国 • 秦代的制度 • 秦末的反抗战争 • 汉初的政治 • 汉初的反乱力量 • 汉武帝时代 • 武帝之后的西汉 • 王莽的社会改革及其失败
·B.C.230-B.C.220,秦国消灭中原、东方各国。 0 B.C.221,嬴政称皇帝(秦始皇)。 ·B.C.209,嬴政去世,胡亥即位皇帝(秦二世)。 0 B.C.209,陈胜、吴广等人起兵反抗秦的统治。 ·B.C.206,刘邦攻入咸阳,秦灭亡。刘邦称汉王。 ·B.C.202,刘邦与项羽决战于垓下,项羽战败。汉 朝建立。 ·B.C.140,刘彻即位为皇帝(汉武帝)。 ·B.C.138,张骞前往西域。 ·A.D.9,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 B.C.230-B.C.220,秦国消灭中原、东方各国。 • B.C. 221,嬴政称皇帝(秦始皇)。 • B.C. 209,嬴政去世,胡亥即位皇帝(秦二世)。 • B.C. 209,陈胜、吴广等人起兵反抗秦的统治。 • B.C. 206,刘邦攻入咸阳,秦灭亡。刘邦称汉王。 • B.C. 202,刘邦与项羽决战于垓下,项羽战败。汉 朝建立。 • B.C. 140,刘彻即位为皇帝(汉武帝)。 • B.C. 138,张骞前往西域。 • A.D. 9,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秦的崛起与吞灭六国 (B.C.249-221) >商鞅变法(秦孝公六年,B.C.356) ·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官不敢为邪。 民平则慎,慎则难变。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慎而难变, 则下不非上,中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则壮民 疾农不变。壮民疾农不变,则少民学之不休。少民学之 不休,则草必垦矣。 无以外权任爵与官,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 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勉农而不偷。民不贱农, 则国安不殆。国安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 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很刚之民不讼,急惰 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巧谀恶心之民无变也。五民 者不生于境内,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垦令第二》
秦的崛起与吞灭六国 (B.C. 249-221) 商鞅变法(秦孝公六年,B.C. 356) • 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官不敢为邪。 民平则慎,慎则难变。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慎而难变, 则下不非上,中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则壮民 疾农不变。壮民疾农不变,则少民学之不休。少民学之 不休,则草必垦矣。 • 无以外权任爵与官,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 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勉农而不偷。民不贱农, 则国安不殆。国安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 • 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很刚之民不讼,怠惰 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巧谀恶心之民无变也。五民 者不生于境内,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垦令第二》
>秦国军制: ·《商君书》:人得一首则复(免除徭役corvee)。 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长、屯长赐爵一级。 有爵者乞无爵者为庶子,级一人。爵五大夫,或 赐邑三百家,或赐税三百家
秦国军制: • 《商君书》:人得一首则复(免除徭役corvee)。 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长、屯长赐爵一级。 有爵者乞无爵者为庶子,级一人。爵五大夫,或 赐邑三百家,或赐税三百家
可阳清特市 B.C.226 B.C.228 B.C.221 秦灭六国的进军路线 B.C230 B.C.225 B.C.223
B.C.223 B.C.228 B.C.225 B.C.226 B.C.221 秦灭六国的进军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