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芳城市概念及标准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如何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城市地 域的复杂性? 中国城市地域和城市统计口径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网络资源: htlp://www.cpirc.orgcn/yiwx/yiwxdetailasp?id=2484 中国城镇人口统计数据整合硏究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如何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城市地 域的复杂性? 中国城市地域和城市统计口径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http://www.cpirc.org.cn/yjwx/yjwx_detail.asp?id=2484 中国城镇人口统计数据整合研究 网络资源:
第一芳城市概念及标准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1) 1955年6月9日,《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 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 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 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 1963年12月7日,《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 郊区的指示》 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 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 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85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1)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1955年6月9日,《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 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 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 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 1963年12月7日,《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 郊区的指示》 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 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 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 85%
第一芳城市概念及标准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2 1984年11月22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 标准的报告》 镇: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 1986年4月19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 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第一次在市镇建制中 加入经济指标。 市:非农业人口26万、年GNP≥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农 业人口<40%,年GNP23亿元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万,年 GNP≥4亿元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2)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1984年11月22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 标准的报告》 镇: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 1986年4月19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 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第一次在市镇建制中 加入经济指标。 市:非农业人口≥6万、年GNP ≥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农 业人口<40%,年GNP ≥3亿元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万,年 GNP ≥4亿元
第一芳城市概念及标准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3) 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 市标准的报告》。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的 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按人口密度确立了三 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西部地区适当降低了要求。 按行政建制进行的城市人口统计也采取两个统计 范围的双轨制,一个是反应城市建成区和郊区的 市区人口,另一个是反应整个行政区域内的地区 人口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3) 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 市标准的报告》。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的 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按人口密度确立了三 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西部地区适当降低了要求。 按行政建制进行的城市人口统计也采取两个统计 范围的双轨制,一个是反应城市建成区和郊区的 市区人口,另一个是反应整个行政区域内的地区 人口。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一芳城市概念及标注 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两种城市地域:城市辖区与城市实体 行政区建成区 城乡界线 ∴ 不一致 ∵∵ ∴ 统计口径问题 (b) 城市边界 城市建成区 图5城市辖区和城市实体的不一致
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两种城市地域:城市辖区与城市实体 行政区 建成区 城乡界线 不一致 统计口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