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局部承压
◼ 第十章 局部承压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局部承压的破坏形式和机理 ■2.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及计算方法 重点: 掌握局部承压的强度提高系数及计算方法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 1.局部承压的破坏形式和机理。 ◼ 2.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及计算方法。 ··重点: ◼ 掌握局部承压的强度提高系数及计算方法
概述 、局部承压的受力特点 1.定义 构件表面,仅有部分面积承受压力的 受力状态。 2.受力分析及特点:(与轴心受压试验比较) ①分析 a.局部承压区各点应力复杂 b.局部承压试件的抗压强度远高于全截面受压。 ②特点: a.构件表面受压面积小于构件截面积。 b.局部承压面积部分的砼抗压强度比截面受压Ra高。 C.局部承压区中部有橫向抗动σx,可使砼产生裂缝 二、实际应用:(如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端部锚固等)
概 述 一、局部承压的受力特点 1.定义:——构件表面,仅有部分面积承受压力的 受力状态。 2.受力分析及特点:(与轴心受压试验比较) ①分析; a.局部承压区各点应力复杂。 b.局部承压试件的抗压强度远高于全截面受压。 ②特点: a.构件表面受压面积小于构件截面积。 b.局部承压面积部分的砼抗压强度比截面受压 Ra高。 c.局部承压区中部有横向抗动x,可使砼产生裂缝。 二、实际应用:(如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端部锚固等)
■第一节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 、破坏形态; 1.破坏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AJA ②A在底面积上的位置 2.破坏形态:(A。对称布置于底面上的轴心局部承压) ①先开裂后破坏。(AA<9) ②一开裂即破坏。(9<AA。<36) ③局部砼下降。(AA。<36)
◼ 第一节 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 一、破坏形态; 1.破坏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Ac /A ②Ac 在底面积上的位置 2.破坏形态:(Ac 对称布置于底面上的轴心局部承压) ①先开裂后破坏。(A/Ac<9) ②一开裂即破坏。(9<A/Ac<36) ③局部砼下降。(A/Ac<36)
破坏机理 1.套箍理论:将局部承压区的砼看作承受侧压 力作用的砼芯块。 2.剪切理论:局部承压区受力特性犹如一个滞 多根抗杆的拱结构
二、破坏机理: ◼ 1.套箍理论:将局部承压区的砼看作承受侧压 力作用的砼芯块。 ◼ 2.剪切理论:局部承压区受力特性犹如一个滞 多根抗杆的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