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y氯鱼每 广州开发区中学 林婉生
广州开发区中学 林婉生
戴望舒小档案 戴望舒原名戴丞,字朝家。1905 年11月5日生于渐江杭州,祖籍江 苏南京。8岁入杭州鹾务小学读书 14岁考进宗文中学;1923年中学毕 业,进入上海大学学习;1925年秋 季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学习。著有 《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 稿》、《灾难的日子)。1938年5月曾 主端《星岛日报·星座》副刑、《顶 点)诗刑、《华侨日报·文艺周刊》 1950年2月28日病逝于北京。 1940年在香港家中
1929年4月,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 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 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 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舂在香港主编《星岛 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 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 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 。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1929年4月,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 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 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 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 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 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 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 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戴望舒全家照一
戴望舒全家照
作背景 1941年12月报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 日本侵略者投降。日占港后,大肆搜 捕抗日志士。1942年春,戴望舒被捕, 在狱中,他受尽了折磨,但他并未屈 服,在狱中,他写下了几首诗,本文 就是其中之
1941年12月报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 日本侵略者投降。日占港后,大肆搜 捕抗日志士。1942年春,戴望舒被捕, 在狱中,他受尽了折磨,但他并未屈 服,在狱中,他写下了几首诗,本文 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