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了解作 搅作者户 解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把握作者的情感 理解诗中的物象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时的名 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抗战 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 作者简介 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41年底 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 简《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 待》等诗篇。代表诗集有《我的记忆》 《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 岁月》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 《我的记忆》 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 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抗战 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 刊,发起出版 《耕耘》杂志。1941年底 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 了《狱中题壁》、 《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 待》 等诗篇。代表诗集有《我的记忆》、 《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 岁月》。 作 者 简 介
写作背景 1941年12月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日 本侵略者投降。日军占领香港后,大肆搜捕 抗日分子。1942年春天,诗人戴望舒因为在 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日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 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 《我用我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 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 亲的歌
写作背景 1941年12月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日 本侵略者投降。日军占领香港后,大肆搜捕 抗日分子。1942年春天,诗人戴望舒因为在 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日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 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 《我用我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 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 亲的歌
读准下列字音 蹂(rou)躏(in) 锦幛( zhang) 荇(xing)藻 蓬(peng)蒿(hao) 蘸(zhan)着 蝼(l6u)蚁
读准下列字音: 蹂(róu)躏(lìn)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 蓬(péng)蒿(hāo) 蘸(zhàn)着 蝼(lóu)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