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有教无类 孔子的教育观
子曰:“有教无类。”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名词。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 别。”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 诸?”子曰:“闻斯行之!” 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表反 译文】子路问道:“听到就去做吗?”孔子 回答说:“有老父长兄健在,怎么能听到就 去做呢?”冉有问道:“听到就去做吗?” 孔子回答:“听到就去做!
子曰:“有教无类。”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名词。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 别。”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 诸?”子曰:“闻斯行之!” 【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表反 问。 【译文】 子路问道:“听到就去做吗?”孔子 回答说:“有老父长兄健在,怎么能听到就 去做呢?”冉有问道:“听到就去做吗?” 孔子回答:“听到就去做!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也,句中语气词;“进之”“退 之”使动用法。 译文】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 去实践它吗’,您说“有父兄活着’;冉求 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您说“听到就 去实践它’。我有点糊涂,斗胆问问。”孔 子说:“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要 推他一把;子路本事太大(容易冒失), 所以我要让他退一步想想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也,句中语气词;“进之”“退 之”使动用法。 【译文】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 去实践它吗’,您说‘有父兄活着’;冉求 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您说‘听到就 去实践它’。我有点糊涂,斗胆问问。”孔 子说:“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要 推他一把;子路本事太大(容易冒失), 所以我要让他退一步想想
子张问日:“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子日:“忠矣。”日:“仁矣乎?”日:“未知。焉 得仁?” 注释】旧,过往、过往;以告,应为“以之告” 【译文】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这个 官,没有高兴的脸色;三次罢免了他,也没有 生气的样子。先前任令尹时的政事,一定把它 告诉继任的令尹。他怎么了?”孔子说 “(他)算得上忠了。”子张说:“(那)算 得上仁吗?”孔子答:“不晓得。哪里算得上 仁呢?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 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 得仁?” 【注释】旧,过往、过往;以告,应为“以之告” 【译文】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这个 官,没有高兴的脸色;三次罢免了他,也没有 生气的样子。先前任令尹时的政事,一定把它 告诉继任的令尹。他怎么了?”孔子说: “(他)算得上忠了。”子张说:“(那)算 得上仁吗?”孔子答:“不晓得。哪里算得上 仁呢?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 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 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 日:“清矣。”日:“仁矣乎?”子曰:“未知 焉得仁?” 注释】至于,去到;之,到;焉,哪里。 【译文】(子张问)“崔子杀了齐国的国君,大夫陈 文子有马四十匹,却抛下离开齐国。到另一个国家 就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 啊。’于是离开这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又 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 啊。’于是又离开这个国家。(您认为他)怎么样 啊?”孔子说:“算得上清白了。”子张问:“算 得上仁吗?”孔子说:“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 呢?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 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 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 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 焉得仁?” 【注释】至于,去到;之,到;焉,哪里。 【译文】(子张问)“崔子杀了齐国的国君,大夫陈 文子有马四十匹,却抛下离开齐国。到另一个国家, 就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 啊。’于是离开这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又 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 啊。’于是又离开这个国家。(您认为他)怎么样 啊?”孔子说:“算得上清白了。”子张问:“算 得上仁吗?”孔子说:“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