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摟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 有利可图(父利其然)4、物资(利尽南海) 75.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者) 76.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 77.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 学书)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78.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 79.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3、指县令。(陈 守令皆不在) 80.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81.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 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82.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奇:q1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 已!《峡江寺飞泉亭记》)3、j。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骑:1、j,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 (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0.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2、请求(曹刿请见)3、请教(俟其欣悦,则 又请焉) 91.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 所穷)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 貌 96.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97.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3、擅长,动词 (罗敷善蚕桑) 98.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还(而君前途尚可)3、尚且 99.少: shao 1、一会儿(少时)2、稍微(意少舒)3、不多(饮少辄醉)4、shao, 年轻(陈涉少时) 100.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 从口入)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4、she,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101.射: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2.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103.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73. 类: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 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4、物资(利尽南海) 75. 隶:1、属于(世隶耕) 2、跟着(隶而从者) 76. 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实) 77. 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 学书) 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78. 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 79. 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 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县令。(陈 守令皆不在) 80. 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81.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 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 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82. 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 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 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84. 骑:1、jì,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 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 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 (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 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 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 情:1、实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90. 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2、请求(曹刿请见) 3、请教(俟其欣悦,则 又请焉) 91. 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 所穷) 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 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 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 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 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 貌) 96. 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 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97. 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3、擅长,动词 (罗敷善蚕桑) 98. 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还(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99. 少:shǎo 1、一会儿(少时)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 4、shào, 年轻(陈涉少时) 100. 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 从口入)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4、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101. 射: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2. 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103. 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 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104.施:1、sh,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2、yi,(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05.食:1、shi,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2、si,通“饲”,喂养。(食之不能 尽其材) 106.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2、出使(使于秦)3、使者(使子为使) 107.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108.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9.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2、子何恃而往《为 学》) 110.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 捉鬼》) 111.适:1、往(抱而适市)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3、舒适(其体不适) 112.书:1、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3、书 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13.数:1、shu,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2、sh,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 记》)3、shuo,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14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2、就、于是(遂逐其师)3、因而(恐遂汩没) 115.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 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3、… 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l17,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3、顺利、顺 畅(政通人和)4、整个(通计一舟)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6、 贯通(中通外直) 118图: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3、画(命工 吏图而书之) 119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20.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1.屯:1、堆积(大雪屯门)2、停驻(屯大泽乡) 122.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123.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3、是(此不为远者小)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5、替、给(公 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6、刻有(为人五)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8、接受(今为宫室 之美为之) 124.谓:1、说(谓为信然)2、对(谓先主曰)3、是(太守谓谁)4、认为(予谓 莲)5、商量(舍人相谓曰)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7、命名(太守自谓也) 125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126.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下:1、攻下、攻克(蕲下)2、向下(日光下澈)3、往下走(下见小潭) 128.鲜:1、鲜艳(芳草鲜美)2、xian,少(陶后鲜有闻) 129.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 130.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取得成效(不效则
104. 施: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 食:1、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 尽其材) 106. 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2、出使(使于秦) 3、使者(使子为使) 107. 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108. 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 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9. 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 学》) 110. 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 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 捉鬼》) 111. 适:1、往(抱而适市) 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 3、舒适(其体不适) 112. 书:1、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 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13. 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 记》) 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14.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2、就、于是(遂逐其师) 3、因而(恐遂汩没) 115. 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 “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 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 3、…… 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7. 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 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一舟) 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 贯通(中通外直) 118. 图: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 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3、画(命工 吏图而书之) 119.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 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121. 屯:1、堆积(大雪屯门) 2、停驻(屯大泽乡) 122. 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123. 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是(此不为远者小) 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替、给(公 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6、刻有(为人五) 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8、接受(今为宫室 之美为之) 124. 谓:1、说(谓为信然) 2、对(谓先主曰) 3、是(太守谓谁) 4、认为(予谓 莲) 5、商量(舍人相谓曰) 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谓也) 125.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126. 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下:1、攻下、攻克(蕲下) 2、向下(日光下澈) 3、往下走(下见小潭) 128. 鲜:1、鲜艳(芳草鲜美)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129. 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 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则
治臣之罪) 132.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 屑) 在上”)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 134.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 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行:1、品德(性行淑均)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3、行列、队伍(皆次当 行/行阵和睦)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 帝以驱驰)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4、h,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2、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 学》) 138.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2、欣羡(略无慕艳意) 141.夷:1、平(船背稍夷)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 惮以不敢发) 142.遗:1、we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死去的 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143.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3、算了 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4、已经(骨已尽矣) 144.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3、适宜、恰当(引 喻失义) 145.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2、认为……奇怪(父异焉 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46.易:1、交换(寒暑易节)2、容易(难者亦易矣)3、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48.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更加、进一步(将以益治其文)4、渐渐地(益习其声) 149.意:1、心情(意少舒)2、神情、态度(意暇甚)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 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侕因以及乎其迹) 151.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2、拿起(引刀趋机/壮者引弦而战)3、称 引(引喻失义) 152.盈:1、满(曾不盈寸)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因此(遂用猖獗 154.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155.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156.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 与之) 157.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3、 愿望(从民欲也)
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 屑) 133. 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 在上”) 134. 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 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 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 行:1、品德(性行淑均) 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3、行列、队伍(皆次当 行/行阵和睦) 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 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 帝以驱驰) 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 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2、 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 学》) 138. 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 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 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 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2、欣羡(略无慕艳意) 141. 夷:1、平(船背稍夷) 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 惮以不敢发) 142. 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死去的 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 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143. 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3、算了, 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4、已经(骨已尽矣) 144. 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3、适宜、恰当(引 喻失义) 145. 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2、认为……奇怪(父异焉/ 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46. 易:1、交换(寒暑易节) 2、容易(难者亦易矣) 3、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 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148. 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 更加、进一 步(将以益治其文) 4、渐渐地(益习其声) 149. 意: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态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 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 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 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151. 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 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 3、称 引(引喻失义) 152. 盈:1、满(曾不盈寸) 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 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因此(遂用猖獗 154. 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 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155. 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 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156. 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 与之) 157. 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 愿望(从民欲也)
158.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59.缘:1、缘故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60.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161.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日再食) 162.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毀山之一毛)2、同“增”, 增加(曾益其所不能)3、尚、还(曾不盈寸) 163.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164.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 胜 165.至:1、极点(寡助之至)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 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周到(礼愈至) 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2、标记(寻向所志)3、做标记(处处志之)4、 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167.质:1、询问(援疑质理)2、资质(非天质之卑) 168.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鬥气可以 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169.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诸峰)3、各位,众位 (今诸生学于太学) 170.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 楚》) 171.属:sh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2、侪、辈。(徒属皆日《陈涉世家》)3、 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5 zhu,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2.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 著地《宋定伯捉鬼》)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173.缀:1、点缀(缀以珠玉)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74.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75.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 孙) 176.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3、从、由(自三 峡七百里中)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7.足:1、脚(蛇固无足)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 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178.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179.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180.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3、通“座”,座 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 无为文言文读解理论(部分 第一、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 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 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留、删、补、换、调、变。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 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 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 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
158. 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 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59. 缘:1、缘故 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160. 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 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161. 再:1、第二次(再而衰) 2、两次(日再食) 162. 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同“增”, 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还(曾不盈寸) 163. 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164. 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 胜 165. 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 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166. 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 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167. 质:1、询问(援疑质理) 2、资质(非天质之卑) 168. 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 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 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 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169. 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2、那些(其西南诸峰) 3、各位,众位 (今诸生学于太学) 170. 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 楚》) 171. 属:shǔ 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2、侪、辈。(徒属皆日《陈涉世家》) 3、 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5、 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2. 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 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173. 缀:1、点缀(缀以珠玉) 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74. 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 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75. 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 孙) 176. 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 峡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7. 足:1、脚(蛇固无足) 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 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178. 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 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179. 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180. 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 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 无为文言文读解理论(部分) 第一、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 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留、删、补、换、调、变。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 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 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 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
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 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 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 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一一沛公的侍卫樊 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 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 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 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 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 浪静"。)(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 今异义、通假、倒装、一词多义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 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 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第二、文言文课内、课外语段的对比阅读分析 近几年中考文言文部分多以这种题型为主,课内语段比较简单,课外语段基本遵 循“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规律。相信新课程下的文言文考察会越来越灵活,有 两点设想:一、重对语段的整体把握,题型如“用语段中的原话回答问题”等:重文言知识 的拓展延伸,如2002年中考《出师表》语段问题:“先帝”、“后主”分别指的是谁?这是典 型的文史题,以此相类似的题目有很多,如“事件归结”、“人物故事”、“后人评述”等,这 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言阅读量和基本的理解能力 第三、要识记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般以文后“研讨与练习”中的解词 题为基准来复习,考试时看清题目的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写错别字 在歧路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大全 、(安徽课改) 《论语》四则
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 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 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 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 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 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 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 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 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 浪静"。)(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 今异义、通假、倒装、一词多义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 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 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第二、文言文课内、课外语段的对比阅读分析 近几年中考文言文部分多以这种题型为主,课内语段比较简单,课外语段基本遵 循“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规律。相信新课程下的文言文考察会越来越灵活,有 两点设想:一、重对语段的整体把握,题型如“用语段中的原话回答问题”等;重文言知识 的拓展延伸,如 2002 年中考《出师表》语段问题:“先帝”、“后主”分别指的是谁?这是典 型的文史题,以此相类似的题目有很多,如“事件归结”、“人物故事”、“后人评述”等,这 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言阅读量和基本的理解能力。 第三、要识记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般以文后“研讨与练习”中的解词 题为基准来复习,考试时看清题目的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写错别字。 在歧路 2006 年·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大全 一、(安徽课改) 《论语》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