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第2版) 第二节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得堂互动 2.A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为多少? (1)13分钟(2)14分钟 (3)15分钟(4)16分钟 3.A组分的容量因子为多少? (1)13 (2)14 (3)15(4)16 16
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第2版) 16 第二节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课堂互动 2. A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为多少? (1)13分钟 (2)14分钟 (3)15分钟 (4)16分钟 3. A组分的容量因子为多少? (1)13 (2)14 (3)15 (4)16
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第2版) 第二节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二、速率理论 ◆荷兰学者范第姆特于1956年建立了色谱过程的动力学 理论,即速率理论,提出了范第姆特方程: B H=A++Cu u ◆式中,A、B、C为常数,它们分别为涡流扩散项、纵 向扩散系数和传质阻力系数,为载气线速度,单位 为cm/s。 17
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第2版) 17 第二节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二、速率理论 ◆ 荷兰学者范第姆特于1956年建立了色谱过程的动力学 理论,即速率理论,提出了范第姆特方程: ◆ 式中,A、B、C为常数,它们分别为涡流扩散项、纵 向扩散系数和传质阻力系数, u为载气线速度,单位 为cm/s。 Cu u B H = A + +
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第2版) 第二节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1.涡流扩散项涡流扩散是气体移动中遇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 改变流动方向,而造成同组分的分子经过不同路径,而引起色谱 峰的扩张,如下图所示。 ③ 图12-2涡流扩散示意图 涡流扩散项A可表示为: A=2Adp 式中为填充不规则因子,d为固定相颗粒的平均直径。 18
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第2版) 18 第二节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1.涡流扩散项 涡流扩散是气体移动中遇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 改变流动方向,而造成同组分的分子经过不同路径,而引起色谱 峰的扩张,如下图所示。 涡流扩散项A可表示为: 式中为填充不规则因子,dP为固定相颗粒的平均直径。 A = 2dp
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第2版) 第二节凭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2.纵向扩项由于样品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 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的很小一段空间中,在 “塞子”的前后(纵向)存在着浓度差,而形成浓度梯 度,因此势必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 B=2rD ◆式中,表示扩散阻碍因子,填充柱<1,毛细管柱因 无扩散障碍r=1。Dg为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 19
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第2版) 19 第二节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2.纵向扩散项 由于样品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 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的很小一段空间中,在 “塞子”的前后(纵向)存在着浓度差,而形成浓度梯 度,因此势必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 ◆ 式中,r表示扩散阻碍因子,填充柱<1,毛细管柱因 无扩散障碍r =1。Dg为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 g B = 2rD
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第2版) 第二节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3.传质阻力项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试样组分在 两相间溶解、扩散、平衡的过程称为传质过程,影响这 个过程进行速度的阻力,称为传质阻力。传质阻力的大 小用传质系数来表示,它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C,和液 相传质阻力系数C,因前者较小,所以C≈C。 2k d 31+k)2D ◆式中,d为固定液液膜厚度,k为容量因子,D为组分在 固定液中的扩散系数。 20
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第2版) 20 第二节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3.传质阻力项 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试样组分在 两相间溶解、扩散、平衡的过程称为传质过程,影响这 个过程进行速度的阻力,称为传质阻力。传质阻力的大 小用传质系数来表示,它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 和液 相传质阻力系数 ,因前者较小,所以 。 ◆ 式中,df为固定液液膜厚度,k为容量因子,Dl为组分在 固定液中的扩散系数。 Cg Cl C Cl l 2 f l 2 3(1 ) 2 D d k k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