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曾看过巴金。”那位老太太微微一笑,发表她的意见,“哀情小说、家庭小说, 不能不推《红楼梦》。”于是她就研究起《红梦》来,特地对她丈夫说:“凤姐和贾母 斗的牌,大概就是麻将书上说风姐放一张‘一饼’给贾母。‘一筒’北方人叫‘一饼’ 不过她们是两个人就可以成局的。” 老先生只顾一面喷着烟,一面摇着脑袋画圈子,末了,他把早烟斗在舱板上笃笃地敲 着,似乎斟酌了一番才说:“恐怕牌是同样的牌,打法却不同。” 这当儿船上的汽管叫了几声,官舱窗外移近来了一带石帮岸,岸上是一簇瓦房。船靠 了埠,就有些人腿在官舱窗外走过,接着是三四位旅客涌进这官舱来,有黄布学生服的青 年,也有满脸肥肉的商人,这“小世界”里现在热闹了许多,也复杂了许多。 船再开驶后,这官舱里依然还有“风雅”的谈吐,但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 桐油涨得太猛。 黄布学生服的两位靠近舱门边,在争论沿河一带的“南瓜棚”到底有多少“国防”的 意义。因为据说这些小小的连成一片的“南瓜棚”是奉命搭盖的,用意在万一对日战争这 可以避免飞机“下蛋”,那就是“防空”! 一九三六年(有删 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淡化了矛盾冲突,以散文特写式的笔触描绘了官舱里旅客交谈的场景,表面上写得 很随意,实际上以小见大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 B.小说通过对官舱里老少两对夫妻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揭示出他们各自的 生活状态,如“颇厚的电烫头发”反映出了女青年追求时髦 C.小说集中笔墨叙写了老少两对夫妻的攀谈,直到文末才出现两位学生关于“南瓜棚”的 “国防”意义的争论,点出时代背景,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D.小说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愤懑之情,寓批判于叙写之中,特别是对官舱里的人们, 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因为他们大都是有“身份”的。 8.小说中的老少两对夫妻,尽管有年龄差距,却有着一些相同的特征,请简要分析。(6 9.茅盾深受契诃夫的影响,“能从日常生活的琐屑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内容”,请结 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倒不曾看过巴金。”那位老太太微微一笑,发表她的意见,“哀情小说、家庭小说, 不能不推《红楼梦》。”于是她就研究起《红楼梦》来,特地对她丈夫说:“凤姐和贾母 斗的牌,大概就是麻将书上说风姐放一张‘一饼’给贾母。‘一筒’北方人叫‘一饼’, 不过她们是两个人就可以成局的。” 老先生只顾一面喷着烟,一面摇着脑袋画圈子,末了,他把早烟斗在舱板上笃笃地敲 着,似乎斟酌了一番才说:“恐怕牌是同样的牌,打法却不同。” 这当儿船上的汽管叫了几声,官舱窗外移近来了一带石帮岸,岸上是一簇瓦房。船靠 了埠,就有些人腿在官舱窗外走过,接着是三四位旅客涌进这官舱来,有黄布学生服的青 年,也有满脸肥肉的商人,这“小世界”里现在热闹了许多,也复杂了许多。 船再开驶后,这官舱里依然还有“风雅”的谈吐,但最多而最响的声音是茧市米价, 桐油涨得太猛。 黄布学生服的两位靠近舱门边,在争论沿河一带的“南瓜棚”到底有多少“国防”的 意义。因为据说这些小小的连成一片的“南瓜棚”是奉命搭盖的,用意在万一对日战争这 可以避免飞机“下蛋”,那就是“防空”! 一九三六年(有删 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淡化了矛盾冲突,以散文特写式的笔触描绘了官舱里旅客交谈的场景,表面上写得 很随意,实际上以小见大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 B. 小说通过对官舱里老少两对夫妻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揭示出他们各自的 生活状态,如“颇厚的电烫头发”反映出了女青年追求时髦。 C. 小说集中笔墨叙写了老少两对夫妻的攀谈,直到文末才出现两位学生关于“南瓜棚”的 “国防”意义的争论,点出时代背景,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D. 小说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愤懑之情,寓批判于叙写之中,特别是对官舱里的人们, 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因为他们大都是有“身份”的。 8. 小说中的老少两对夫妻,尽管有年龄差距,却有着一些相同的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9. 茅盾深受契诃夫的影响,“能从日常生活的琐屑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内容”,请结 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刚质性方直,常慕史蝤、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平帝 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 因对策曰:“臣闻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 宜昭然觉悟,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 义。其罢归田里。” 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 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 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宜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 以永年。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 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仝 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虛,及其 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微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風专忌煮孤拒谗煮褰孤褰之憨亡圜之风 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 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 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輿轮,帝遂为止。 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廼捶扑牵曳于前,群臣 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以数 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摘编自《后汉书·卷二十九第十九申屠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B.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C.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 D.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刚质性方直,常慕史䲡、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平帝 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 ...., 因对策曰:“臣闻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 宜昭然觉悟,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 义。其罢归田里。” 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 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 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宜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 以永年。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 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 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 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微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 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 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 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廼捶扑牵曳于前,群臣 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以数 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摘编自《后汉书•卷二十九第十九 申屠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B.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C.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D.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 /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