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预测卷(二)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 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 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口口口口囗,口口口口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2分)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陶渊明《饮酒》)(2分) (3)晓镜但愁云鬓改,口口口口口口口。(李商隐《无题》)(1分) (4)口口口囗口口口,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分) (5)默写王维《使至塞上》后四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 ren sheng ding fei( (2)山崖 mo ran( )变成牛皮鼓面了 (3)父亲 pan shan()地走到铁道边 (4)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xiao sheng ni j(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优秀的诗篇承受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把“承受”改为“承担”) B.“孙中山故居”已成为珠三角很重要的旅游观光之一。(把“旅游观光”改为“旅游观光地”) C.三年的初中生涯已近尾声,我们班同学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干部多年来的默默付出。(把“在心里” 去掉) D.医学界相信,现代人众多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老年痴呆症及老化现象都是因 自由基的氧化作用。所以,消除有害的自由基对身体健康和防止衰老至关重要。(把“所以”改为
2013 年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预测卷(二) 说明:1.全卷共 6 页,满分为 120 分,考试用时为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 作答的答案无效。 4. 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 分不得超过 120 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2 分)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陶渊明《饮酒》)(2 分) (3)晓镜但愁云鬓改,□□□□□□□。(李商隐《无题》)(1 分) (4)□□□□□□□,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 分) (5)默写王维《使至塞上》后四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 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 rén shēnɡ dǐnɡ fèi( )。 (2)山崖 mò rán( )变成牛皮鼓面了。 (3)父亲 pán shān( )地走到铁道边。 (4)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xiāo shēnɡ nì jì(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优秀的诗篇承受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把“承受”改为“承担”) B.“孙中山故居”已成为珠三角很重要的旅游观光之一。(把“旅游观光”改为“旅游观光地”) C.三年的初中生涯已近尾声,我们班同学在心里由衷地感谢班干部多年来的默默付出。(把“在心里” 去掉) D.医学界相信,现代人众多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老年痴呆症及老化现象都是因 自由基的氧化作用。所以,消除有害的自由基对身体健康和防止衰老至关重要。(把“所以”改为
“因此”) 4.从A组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从B组选用一组关联词,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 要求语言流畅,语意连贯。(80字之内)(4分) A组:折衷是非心如铁石鸡犬不宁万恶不赦怡然自得倔强 B组:既……也…… 不但……而且 5.阅读右面的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从图表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分) 与人交谈 245s (2)你最喜欢从哪个途径获取科技信息?请说出理一般杂志 由。(2分) 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 、阅读(45分) (一)(12分) 满井游记(明)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 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 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 拭,鲜姸明媚,如倩女之醴面而髫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B.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微斯人,吾谁与归 D.晶晶然如镜之新开/然,胡不已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因此”) 4.从 A 组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从 B 组选用一组关联词,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 要求语言流畅,语意连贯。(80 字之内)(4 分) A 组:折衷是非 心如铁石 鸡犬不宁 万恶不赦 怡然自得 倔强 B 组:既……也…… 不但……而且…… 5.阅读右面的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1)从图表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 分) (2)你最喜欢从哪个途径获取科技信息?请说出理 由。(2 分) 二、阅读(45 分) (一)(12 分) 满井游记 (明)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 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 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 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B.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微斯人,吾谁与归. D.晶晶然.如镜之新开/然.,胡不已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如倩女之醭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8.本文比喻生动:“口口口口口”以天鹅比喻置身于大自然而充满喜悦心情的人:“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用原文回答,3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 勃的满井作铺垫。 B.本文文辞清丽简洁,作者直抒胸臆地表现其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 C.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喻景,描写生动,尤其是独特的比喻,更为文章増添了许多诗 情画意。 D.本文通篇写景都渗透在洒脱而真挚的感情之中,使文字具有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节奏。 (二)(10分)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 终日学”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 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 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 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 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忠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 都回关中去……他总会幡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潜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 始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 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 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 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 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志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 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1.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4分)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8.本文比喻生动:“□□□□□”以天鹅比喻置身于大自然而充满喜悦心情的人;“□□□□□□□□□□ □□□□□□□”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用原文回答,3 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 勃的满井作铺垫。 B.本文文辞清丽简洁,作者直抒胸臆地表现其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 C.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喻景,描写生动,尤其是独特的比喻,更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诗 情画意。 D.本文通篇写景都渗透在洒脱而真挚的感情之中,使文字具有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节奏。 (二)(10 分)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 终日学”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 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 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 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 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忠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 都回关中去……他总会幡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潜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 始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 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 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 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 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志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 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11.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4 分)
12.下列关于选文第⑤段论证思路的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先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 B.接着用学书、学医两个事例进行阐释并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C.然后用对比论证突出要成功不要拘泥于失败 D.最后以古谚作道理论据,再一次论证中心论点。 (三)(15分 目送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1.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 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2.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 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 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 自己孩子的背影—一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 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 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4.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5.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 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6.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 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7.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 车,他戴上耳机一一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 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 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 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 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0.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 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
12.下列关于选文第⑤段论证思路的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先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 B.接着用学书、学医两个事例进行阐释并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C.然后用对比论证突出要成功不要拘泥于失败。 D.最后以古谚作道理论据,再一次论证中心论点。 (三)(15 分) 目 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1.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 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2.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 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 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 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 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 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4.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5.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 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6.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 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7.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 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 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 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9.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 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 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0.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 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
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 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 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 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 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 离炉门也不过五米。(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 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 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 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3.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 分) 14.“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是本文的题记,请你结合文章第、⑩段和第U5、6段的内容说说作者 意在告诉我们什么?(4分) 15.按要求任选一题进行鉴赏。(4分) (1)(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请对加点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4分) (②)(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 后一次的目送 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4分) 1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一共写了六次“目送”的情景,还有五次背影。从背影里我们不但读到作者的泪水,而且感受 了更多的是震撼与沉思 B.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这表现了“我”对儿子无比的关注,生怕错
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 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 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 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 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 离炉门也不过五米。(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 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 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 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3.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 分) 14.“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是本文的题记,请你结合文章第○9 、○10段和第○15、○16段的内容说说作者 意在告诉我们什么?(4 分) 15.按要求任选一题进行鉴赏。(4 分) (1)(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请对加点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4 分) (2)(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 后一次的目送。 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4 分) 1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中一共写了六次“目送”的情景,还有五次背影。从背影里我们不但读到作者的泪水,而且感受 了更多的是震撼与沉思。 B.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这表现了“我”对儿子无比的关注,生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