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年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预测卷(一)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 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 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参差荇菜,口口口口,窈窕淑女,口口口口。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关雎》) (2)黑云压城城欲摧,口口口口口口口。(李贺《雁门太守行》) (3)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蒹葭采采,口口口口。所谓伊人,口口口口。(《蒹葭》) (5)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4分) 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囗?口口口口口口口。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 wel Jle )的幻梦。 (2)孔乙己立刻显出 tui tang )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3)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 rong ying()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4)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到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只剩下一口气的狼的胃里,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 是这样 chui mdo qiu chi 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大家看了赵本山的小品,往往会忍俊不禁地笑。 B.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C.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D.为防止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013 年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预测卷(一) 说明:1.全卷共 6 页,满分为 120 分,考试用时为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 作答的答案无效。 4. 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 分不得超过 120 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参差荇菜,□□□□,窈窕淑女,□□□□。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关雎》) (2)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蒹葭采采,□□□□。所谓伊人,□□□□。(《蒹葭》) (5)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4 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 wèi jiè( )的幻梦。 (2)孔乙己立刻显出 tuí tánɡ( )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3)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 rónɡ yīnɡ ( )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4)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到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只剩下一口气的狼的胃里,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 是这样 chuī máo qiú chī ( )。 3.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大家看了赵本山的小品,往往会忍俊不禁地笑。 B.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C.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D.为防止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4.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写人性格的话。(80字之内)(4 分) A组:人云亦云干净利落深恶痛绝刮目相看拘谨固执 B组:不是……而是……虽然……但是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概括内容。(不超过15个字)(4分)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 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 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 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 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 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网络对青少年的主要危害是 (2)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二、阅读(45分) (一)(1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 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 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4. 从 A 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 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写人性格的话。(80 字之内)(4 分) A 组:人云亦云 干净利落 深恶痛绝 刮目相看 拘谨 固执 B 组: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概括内容。(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 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 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 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 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 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网络对青少年的主要危害是 。 (2)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 二、阅读(45 分) (一)(12 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 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 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C.吾妻之美我者/不如徐公美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8.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邹忌从“口口口”到最 后承认自己“口口口口”,做到“口口口口口”,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用原文填写)(3分) 9.下列有关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 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 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 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三)(15分) 回家去问妈妈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冋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 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 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 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 说知道啦,别再罗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 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A)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蔽,但不会再提供新 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 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 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 后凝视着我们。(B)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 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C.吾妻之美.我者/不如徐公美.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8. 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邹忌从“□□□”到最 后承认自己“□□□□”,做到“□□□□□”,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用原文填写)(3 分) 9. 下列有关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 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 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 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三)(15 分)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 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 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 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 说知道啦,别再罗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 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A)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蔽,但不会再提供新 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 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 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 后凝视着我们。(B)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 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
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 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 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 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13.请你说说题目“回家去问妈妈”的含义。(3分) 14.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答出两点即可)?(5分) 15.品析文中画线(B)句的妙处。(4分) 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 16.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中的“盲点”指“我”和妈妈之间因缺乏沟通交流而感情淡薄。 B.画线(A)句的理解:曾经呵护我们的母亲已经落伍了,不能再给我们新的启迪和支持,这是我 们对母亲的浅薄认识。 C.文中第⑦段在本段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紧扣文题,呼吁人们抓紧时 间与父母交流 D.第⑤段“我们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藏在母亲宁静的眼中”这句中“宁静”一词,写出 了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的成功或失败的记录,在母亲眼中,都是醉人的风景。 (四)(8分) 1.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 2.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 饭菜,荼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
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 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 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 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 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13.请你说说题目“回家去问妈妈”的含义。(3 分) 14.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答出两点即可)?(5 分) 15. 品析文中画线(B)句的妙处。(4 分) 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 16.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第③段中的“盲点”指“我”和妈妈之间因缺乏沟通交流而感情淡薄。 B. 画线(A)句的理解:曾经呵护我们的母亲已经落伍了,不能再给我们新的启迪和支持,这是我 们对母亲的浅薄认识。 C. 文中第⑦段在本段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紧扣文题,呼吁人们抓紧时 间与父母交流。 D. 第⑤段“我们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藏在母亲宁静的眼中”这句中“宁静”一词,写出 了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的成功或失败的记录,在母亲眼中,都是醉人的风景。 (四)(8 分) 1.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 2.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 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
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3.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 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4.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 句一句地读下去 5.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6.“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8.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 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⑧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 里面了。 ⑨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⑩“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11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 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12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 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7.选文第①段写五猖会是“罕逢”的“盛事”和五猖庙的“奇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 结尾又写背书的内容完全“忘却”,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8.你对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有何评价?(4分) 三、写作(50分) 19.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3.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 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4.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 句一句地读下去。 5.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6.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7.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8.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 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⑧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 里面了。…… ⑨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⑩“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11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 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12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 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7.选文第①段写五猖会是“罕逢”的“盛事”和五猖庙的“奇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 结尾又写背书的内容完全“忘却”,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 分) 18.你对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有何评价?(4 分) 三、写作(50 分) 19.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