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的美丽标准 -一-----------一--4-- 有身段的才女 自由恋爱、自由婚姻 “文明新装
杨布伟 有身段的才女 自由恋爱、自由婚姻 “文明新装” 1920年代的美丽标准
1930、40年代的美丽标准 胡蝶的形象,符合中国民间传统的美女标 准。胡蝶参加过好几次上海本地举行的 “时装发布会”,展示的基本上是西式服 装,从连衣裙到晚礼服,非常准确地演绎 了30、40年代上海中西合璧的精髓 中西合璧的奢靡时尚。 服装搭配方式多是旗袍外配西式大衣或 西式服装。化妆品以皮肤美白头发润黑为 目标,冬季有雪花膏,夏季用雪花粉、爽 身粉、香水,护发则有生发油、凡士林等 社会奢靡风气盛行。 胡蝶
1930、40年代的美丽标准 胡蝶 中西合璧的奢靡时尚。 服装搭配方式多是旗袍外配西式大衣或 西式服装。化妆品以皮肤美白头发润黑为 目标,冬季有雪花膏,夏季用雪花粉、爽 身粉、香水,护发则有生发油、凡士林等。 社会奢靡风气盛行。 胡蝶的形象,符合中国民间传统的美女标 准。胡蝶参加过好几次上海本地举行的 “时装发布会” ,展示的基本上是西式服 装,从连衣裙到晚礼服,非常准确地演绎 了30、40年代上海中西合璧的精髓
1950年代的美丽标准 献眷是新革建鳢:女成丁半 /测嘉天孰浪翻澡的芳产大方 爹性爹筵径,的余收有的工作、 种民麻 起请美奉蘇凳氟碳的为不计 家斑胚槲康思作送环个人 志趣面愿意嫁远介素不粗的军人、 家人或带民的的集学惟彩客秋也成了 莳美形象化成灿烂、健康、 过项灯灯竹娘。 喀秋莎
1950年代的美丽标准 喀秋莎 奉献青春。新中国建立,女人成了半 边天。这是个热火朝天的岁月,一大批 女性走出家庭桎梏,不仅有自己的工作、 事业,而且不慕虚荣、不爱打扮,愿意 把青春和美丽奉献给最可爱的人。不计 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工作环境、个人 志趣而愿意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军人、 工人或者农民的女大学生形象,也成了 时代的美丽形象。 “喀秋莎”是一首爱情歌曲: “正当 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漂着柔曼的轻 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 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描绘的是俄罗斯春回大地 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 娘对离家在外的情郎的思念。这个梨 花下唱着情歌思念远方爱人的模糊形 象,成了50年代人的集体情结。喀秋 莎已经在歌声中幻化成灿烂、健康、 忠贞的姑娘
1960年代的美丽标准 顶天产典的美热香: 个利汤型代进 整 视 国的6年代是一派的整多秘 甚举距证件 的电 小然其七是家手慕油瓜严漫子 到 称,仙她经晟了没特别的人。 除了“一副肩膀两只手,一根扁担 两条腿”地“誓叫大地换新颜”, 她们从来不在乎自己的容貌和个人 情感。她们是那个时代的偶像。 邢燕子
1960年代的美丽标准 邢燕子 顶天立地的半边天。60年代是一 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情燃烧 的时代,世界从二战的阴影中恢复, 转生出一派无拘无束的性感。 国内,60年代是一派的整齐划一, 甚至整齐到没有了两性区别。男女 的关系简化为“同志”、“战友”、 “阶级关系” ,美丽女性已经被 “铁姑娘队”、“女子采油队”这 些词来替代。虽然冠以“姑娘”之 称,但她们已经成了没有性别的人。 除了“一副肩膀两只手,一根扁担 两条腿”地“誓叫大地换新颜” , 她们从来不在乎自己的容貌和个人 情感。她们是那个时代的偶像。 短发,皮肤黝黑,结实而强壮。 仅从外型上讲,邢燕子足以体现整 个60年代中国人审美标准的男性化 趋势。 从1958年开始,邢燕子这位天津 女青年告别大城市的舒适生活到农 村参加农民劳动,以她的名字命名 的突击队事迹名扬全国,而邢燕子 本人也因其十足的“铁姑娘”形象 成为60年代初青年们的偶像
1970年代的美丽标准 一-- 美丽成为禁忌。美丽、爱情、感情 生活…这些词汇几乎已经成为 种禁忌,阶级斗争,是此时中国的 惟一时尚。 爱情也在大众生活中完全绝迹。 当被扼杀的男女情爱后来在知青群 落中慢慢苏醒,其标志是爱情歌曲 与爱情诗的流行。 从1969年以后,传唱爱情歌曲、 传抄爱情诗歌一直都是知青群落中 的时尚。但,那是秘密的
美丽成为禁忌。美丽、爱情、感情 生活……这些词汇几乎已经成为一 种禁忌,阶级斗争,是此时中国的 惟一时尚。 爱情也在大众生活中完全绝迹。 当被扼杀的男女情爱后来在知青群 落中慢慢苏醒,其标志是爱情歌曲 与爱情诗的流行。 从1969年以后,传唱爱情歌曲、 传抄爱情诗歌一直都是知青群落中 的时尚。但,那是秘密的。 1970年代的美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