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说在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 因时,引入了一种新的要素,即在劳动力 身上的资本投资,并从这点出发否定了过 去理论中劳动力有同质性的假设。同时, 12 这一学说也说明了,一个国家要想在人力 3 资本方面占有优势,就必须在教育、卫生 8+4 765 保健、职业培训等方面进行投资,通过不 断积累,逐步形成本国新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事 实:在发展中国家,人力投资的结构比投 资总量更重要,为了尽快形成新的比较优 势,这类国家应注重人力投资结构,投资 重点下移,主要集中于普及教育、扫盲、 职业培训及大众保健工作上,这样才符合 这类国家国情,能够取得更好的投资效
人力资本说在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 因时,引入了一种新的要素,即在劳动力 身上的资本投资,并从这点出发否定了过 去理论中劳动力有同质性的假设。同时, 这一学说也说明了,一个国家要想在人力 资本方面占有优势,就必须在教育、卫生 保健、职业培训等方面进行投资,通过不 断积累,逐步形成本国新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事 实:在发展中国家,人力投资的结构比投 资总量更重要,为了尽快形成新的比较优 势,这类国家应注重人力投资结构,投资 重点下移,主要集中于普及教育、扫盲、 职业培训及大众保健工作上,这样才符合 这类国家国情,能够取得更好的投资效 益
>2、研究与开发说 这一学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鲁伯 麦赫塔和弗农3人于1967年提出来的。 12 这一学说的核心思想是,研究与开发 3 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对于研究和开发投入 8+4 765 的多少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 比较优势。 对于研究与开发型产业的形成,他们 认为有三个先决条件:丰富的资金、较丰 富自然资源、高质量的劳动力。有了这三 个条件,再以国内对新产品的旺盛需求为 基础,研究与开发要素就会使一国比较优 势发生变化。研究与开发要素是通过在研 究与开发方面的投资而形成的
¾ 2、研究与开发说 这一学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鲁伯、 麦赫塔和弗农3人于1967年提出来的。 这一学说的核心思想是,研究与开发 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对于研究和开发投入 的多少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 比较优势。 对于研究与开发型产业的形成,他们 认为有三个先决条件:丰富的资金、较丰 富自然资源、高质量的劳动力。有了这三 个条件,再以国内对新产品的旺盛需求为 基础,研究与开发要素就会使一国比较优 势发生变化。研究与开发要素是通过在研 究与开发方面的投资而形成的
般认为,新要素学说一方面受到 里昂惕夫反论的刺激而提出,另一方面 也得到了哈罗德的启发。早在1942年 12 哈罗德就在《国际经济学》一书中提出 3 了所谓特殊要素对于比较优势形成的重 8+4 765 要性。 哈罗德的特殊要素有四个:1、自 然环境的差异,即自然资源和气候的差 异;2、工人人数相对多寡的程度;3、 劳动者质量的差异;4、从过去继承而 来的物质资本、特殊知识、习惯和其他 这类遗产间的差异
一般认为,新要素学说一方面受到 里昂惕夫反论的刺激而提出,另一方面 也得到了哈罗德的启发。早在1942年 哈罗德就在《国际经济学》一书中提出 了所谓特殊要素对于比较优势形成的重 要性。 哈罗德的特殊要素有四个:1、自 然环境的差异,即自然资源和气候的差 异;2、工人人数相对多寡的程度;3、 劳动者质量的差异;4、从过去继承而 来的物质资本、特殊知识、习惯和其他 这类遗产间的差异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20世纪50年 12 代最有影响的国际分工理论之一。它 3 8+4 765 侧重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传 播的角度,分析了国际分工的基础。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在早期的技 术差距贸易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完善而形成的
V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20世纪50年 代最有影响的国际分工理论之一。它 侧重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传 播的角度,分析了国际分工的基础。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在早期的技 术差距贸易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完善而形成的
技术差距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波斯纳提出来的,他认为新产品总是 12 在工业发达国家先问世,在国内销售 3 以后进入国际市场,创新国便获得了 8+4 765 初期的比较利益。其他国家纷纷开始 模仿生产新产品,但需要一段时间, 因为它们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技术差 距。在这段时间里,创新国仍保有该 产品的技术的领先地位,向其他国家 大量出口这种产品
技术差距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波斯纳提出来的,他认为新产品总是 在工业发达国家先问世,在国内销售 以后进入国际市场,创新国便获得了 初期的比较利益。其他国家纷纷开始 模仿生产新产品,但需要一段时间, 因为它们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技术差 距。在这段时间里,创新国仍保有该 产品的技术的领先地位,向其他国家 大量出口这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