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70年代中期,由于通货膨胀, 浮动利率以及经济的不景气,使 得商业银行的管理的重点转向了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两个 方面,这种方法也就成了资产负 债管理。 因此资产负债管理本质是对商业 银行管理的各种方法的总结和综 合运用
• 到了70年代中期,由于通货膨胀, 浮动利率以及经济的不景气,使 得商业银行的管理的重点转向了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两个 方面,这种方法也就成了资产负 债管理。 • 因此资产负债管理本质是对商业 银行管理的各种方法的总结和综 合运用
在80年代,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有所增加,但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尽管资产负债管理是一种适应期限较 短的管理方法,但这种管理方法,已 经从简单的使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相搭 配的方法,发展成为包括各种期限在 内的管理策略,也包括了各种复杂的 概念和方法
• 在80年代,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有所增加,但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尽管资产负债管理是一种适应期限较 短的管理方法,但这种管理方法,已 经从简单的使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相搭 配的方法,发展成为包括各种期限在 内的管理策略,也包括了各种复杂的 概念和方法
如持续期配对、浮动利率定价、利率 期货、利率期权以及利率调换等。尽 管有多种复杂方法的出现,但资产负 债管理仍然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 科学。 因为没有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简单但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商业银行必 须根据其自身的状况,去开发自己的 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因此每一家银 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也许 都不一样
• 如持续期配对、浮动利率定价、利率 期货、利率期权以及利率调换等。尽 管有多种复杂方法的出现,但资产负 债管理仍然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 科学。 • 因为没有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简单但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商业银行必 须根据其自身的状况,去开发自己的 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因此每一家银 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也许 都不一样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原理) (一)规模对称原则 ·规模对称原则,即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在 总量上要对称平衡。由于资产和负债是相 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证统 关系。资产规模过大,会造成头寸不足, 虽然可以暂时增加盈利,但却失去了流动 性和安全性。相反,资产规模过小,就会 造成资金闲置,虽然流动性强,比较安全 但却降低了盈利性。因此,资产负债管理 要求两者规模对称,既要保持较高的资金 运用率,又要防止过度运用资金。(“ 性”基础上的规模对称)
•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原理) • (一)规模对称原则 • 规模对称原则,即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在 总量上要对称平衡。由于资产和负债是相 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 关系。资产规模过大,会造成头寸不足, 虽然可以暂时增加盈利,但却失去了流动 性和安全性。相反,资产规模过小,就会 造成资金闲置,虽然流动性强,比较安全, 但却降低了盈利性。因此,资产负债管理 要求两者规模对称,既要保持较高的资金 运用率,又要防止过度运用资金。(“三 性”基础上的规模对称)
(二)偿还期对称原则(速度对称原则) ·它是指银行资金的分配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流 动速度来决定,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 高度的对称关系。如活期存款偿还期短,流 转速度快,要求与之对应的是流动性高、偿 还期短的资产,如现金资产等;而定期存款 偿还期长,流转速度慢,与其对应的应为偿 还期长的贷款或投资。 偿还期对称原则实际上是要求保持资产和负 债的合理的期限结构,其目的是保证资金流 动性和安全性。但是期限对称也不是要求负 债期限和资产期限要一一对称
• (二)偿还期对称原则(速度对称原则) • 它是指银行资金的分配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流 动速度来决定,资产和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 高度的对称关系。如活期存款偿还期短,流 转速度快,要求与之对应的是流动性高、偿 还期短的资产,如现金资产等;而定期存款 偿还期长,流转速度慢,与其对应的应为偿 还期长的贷款或投资。 • 偿还期对称原则实际上是要求保持资产和负 债的合理的期限结构,其目的是保证资金流 动性和安全性。但是期限对称也不是要求负 债期限和资产期限要一一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