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题人:洪湖市实验中学汪坤华 题号 四伍总分 得分 (26分)积累运用 1、(2分)将下面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工整。 兴趣是 老 2、(2分)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 是 A、慰藉(ji 妇儒(ru)皆知 奔丧 sang 忍禁(jn)不俊 B、和煦(x山) 莘莘(shen)学子 倔(jue) 强 引颈受戮(1) C、讪(shan)笑 越俎代疱(po) 荫(yin)蔽 相 形见绌(chu) D、勾(gou)当 万籁(lai)俱寂 堕(zhui) 怒不可遏(e) 3、(2分)初三(四)班开展格言警句积累运用竞赛活动,下面是他们设计的 其中两项内容,相信你能参加并完成。 (1)按照对偶句的要求,给下面谈时间的格言对出下句。 花有重开日, (2)写一句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自拟或引用名人名言均可) 4、(2分)读下面课文片段,完成问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 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 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 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 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 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 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选文是从那几个方面说明卢沟桥的? (2)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拟题人:洪湖市实验中学 汪坤华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一、(26 分)积累运用 1、(2 分)将下面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工整。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 2、(2 分)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 是 : ( ) A、慰藉(jí) 妇儒(rú)皆知 奔丧 (sāng) 忍禁(jīn)不俊 B、和煦(xù) 莘莘(shēn)学子 倔(jué) 强 引颈受戮(lù) C、讪(shàn)笑 越俎代疱(páo) 荫(yīn)蔽 相 形见绌(chù) D、勾(gōu)当 万籁(lài)俱寂 堕(zhuì) 落 怒不可遏(è) 3、(2 分)初三(四)班开展格言警句积累运用竞赛活动,下面是他们设计的 其中两项内容,相信你能参加并完成。 (1)按照对偶句的要求,给下面谈时间的格言对出下句。 花有重开日, 。 (2)写一句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自拟或引用名人名言均可) 4、(2 分)读下面课文片段,完成问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 到 1192 年间。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 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 16 米到 21.6 米。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 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 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 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 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 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选文是从那几个方面说明卢沟桥的? (2)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4分)赏读杜甫的《望岳》,完成下面两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6、(8分)依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海日生残夜, 恨别鸟惊心。 ④登临吴蜀横分地 ,载不动许多愁。 ⑥马作的卢飞快, ⑦温庭筠《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 ⑧《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 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7、(6分)下面是两位同学在专题讨论会上就“读书的最高层次”问题所作的 发言,请对他们的发言作一简要评论并阐明你的观点。 甲:我认为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采宝石的劳工,不断淘汰矿渣,只取那纯净的 宝石。 乙:我觉得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蜜蜂,不断采撷花的芳香和花的美丽,并把花 香花容酿成更高档次的蜜 论 观 点
5、(4 分)赏读杜甫的《望岳》,完成下面两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6、(8 分)依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②海日生残夜, 。 ③ ,恨别鸟惊心。 ④登临吴蜀横分地, 。 ⑤ ,载不动许多愁。 ⑥马作的卢飞快, 。 ⑦温庭筠《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 “ ”。 ⑧《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 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 7、(6 分)下面是两位同学在专题讨论会上就“读书的最高层次”问题所作的 发言,请对他们的发言作一简要评论并阐明你的观点。 甲:我认为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采宝石的劳工,不断淘汰矿渣,只取那纯净的 宝石。 乙:我觉得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蜜蜂,不断采撷花的芳香和花的美丽,并把花 香花容酿成更高档次的蜜。 评 论: 观 点:
二、(8分)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8~11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 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 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A、一:一碧万顷 而或长烟一空 B、月:连月不开 皓月千里 C、发:野芳发而幽香征于色发于声 D、暮:薄暮冥 冥 暮而归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而: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 B、之:醉翁之意不在 山间之四时也 C、其:其喜洋洋者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者:感极而悲者矣水 落而石出者 10、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二、(8 分)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 8~11 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 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 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 ) A、一:一碧万顷 而或长烟一空 B、月:连月不开 皓月千里 C、发: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 D、暮:薄暮冥 冥 暮而归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 A、而:佳木秀而繁阴 朝而往 B、之:醉翁之意不在 酒 山间之四时也 C、其:其喜洋洋者矣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者:感极而悲者矣 水 落而石出者 10、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1、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名段,理解填空。 (1)甲乙两文都从嗅觉 的角度来进行描写,甲文还进行 角度的描写 (2)甲段写了阴晦和 之景,表达了作者 和高兴的心 情:乙段写了 和四时之景,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用 自己的语言概括) (12分)散文阅读 溪水 ①我们携着手走进林子,溪水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们的双影。这道溪 流,本是温柔得像少女般可爱,但不知何时流入深林,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浓翠 中间 ②早晨时她不能向玫瑰色的朝阳微笑,夜深时不能和娟娟的月儿谈心 她的明澈晶莹的眼波,渐渐变成忧郁的深蓝色,时时凄咽着幽伤的调子,她是如 何的沉闷呵!在夏天的时候 ③几番秋雨之后.溪水涨了几篙;早凋的梧楸,飞尽了翠叶;黄金色的 晚霞,从杈丫隙里,深入溪中;泼靛的波面,便泛出彩虹似的光 ④现在,水恢复了从前的活泼和快乐了,一面疾忙地向前走着,一面还 要和沿途遇见的落叶、枯枝……淘气。 ⑤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狯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亲的怀抱出来 顽玩,走到半路,风偷偷儿地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⑥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失路小红叶儿,推推挤挤地推到 个漩涡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 来;水笑嘻嘻地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地逃走了。 ⑦水是这样喜欢捉弄人的,但流到坝塘边,她自己的磨难也来了。你记 得么?坝下边不是有许多大石头,阻住了水的去路? ⑧水初流到石边时,还是不经意地涎着脸撒娇撒痴地要求石头放行,但 石头却像没有耳朵似的,板着冷静的面孔,一点儿不理。于是水开始娇嗔起来了, 拼命向石头冲突过去;冲突激烈时,浅碧的衣裳袒开了,露出了雪白的胸臂,肺 叶收放,呼吸极其急促,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 ⑨劈劈啪啪。温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一一她真的怒了, 不是儿嬉 ⑩谁说石头是始终顽固的呢?巴掌来得狠了,也不得不低头躲避。于是水得以安 然渡过难关了。 (11)、她虽然得胜了,然而弄得异常疲倦,曳了浅碧的衣裳去时,我们还听见她 断续的喘息声。 (12)、我们到树林中来,总要到这坝塘边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是一两个钟头 12、(2分)这是一篇清新活泼的 散文 13、(2分)第②段写溪水“如何的沉闷”,第④段写“恢复从前的活泼和快乐” 这里“沉闷”、“活泼和快乐”的原因各是什么?
11、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名段,理解填空。 (1)甲乙两文都从嗅觉、 的角度来进行描写,甲文还进行 了 角度的描写。 (2)甲段写了阴晦和 之景,表达了作者 和高兴的心 情;乙段写了 和四时之景,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用 自己的语言概括) 三、(12 分)散文阅读 溪水 ①我们携着手走进林子,溪水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们的双影。这道溪 流,本是温柔得像少女般可爱,但不知何时流入深林,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浓翠 中间。 ②早晨时她不能向玫瑰色的朝阳微笑,夜深时不能和娟娟的月儿谈心, 她的明澈晶莹的眼波,渐渐变成忧郁的深蓝色,时时凄咽着幽伤的调子,她是如 何的沉闷呵!在夏天的时候。 ③几番秋雨之后.溪水涨了几篙;早凋的梧楸,飞尽了翠叶;黄金色的 晚霞,从杈丫隙里,深入溪中;泼靛的波面,便泛出彩虹似的光。 ④现在,水恢复了从前的活泼和快乐了,一面疾忙地向前走着,一面还 要和沿途遇见的落叶、枯枝……淘气。 ⑤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狯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亲的怀抱出来 顽玩,走到半路,风偷偷儿地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⑥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失路小红叶儿,推推挤挤地推到一 个漩涡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 来;水笑嘻嘻地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地逃走了。 ⑦水是这样喜欢捉弄人的,但流到坝塘边,她自己的磨难也来了。你记 得么?坝下边不是有许多大石头,阻住了水的去路? ⑧水初流到石边时,还是不经意地涎着脸撒娇撒痴地要求石头放行,但 石头却像没有耳朵似的,板着冷静的面孔,一点儿不理。于是水开始娇嗔起来了, 拼命向石头冲突过去;冲突激烈时,浅碧的衣裳袒开了,露出了雪白的胸臂,肺 叶收放,呼吸极其急促,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 ⑨劈劈啪啪。温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她真的怒了, 不是儿嬉。 ⑩谁说石头是始终顽固的呢?巴掌来得狠了,也不得不低头躲避。于是水得以安 然渡过难关了。 (11)、她虽然得胜了,然而弄得异常疲倦,曳了浅碧的衣裳去时,我们还听见她 断续的喘息声。 (12)、我们到树林中来,总要到这坝塘边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是一两个钟头。 12、(2 分)这是一篇清新活泼的 散文。 13、(2 分)第②段写溪水“如何的沉闷”,第④段写“恢复从前的活泼和快乐”, 这里“沉闷”、“活泼和快乐”的原因各是什么?
“沉闷”的原因 是 “活泼和快乐”的原因 是 14、(2分)溪水戏耍红叶的文字写得十分精彩,充满生活情趣,请你列举出其 中传神的几个词语,并作简要分析。(写出三个即可) 15、(3分)文章重点摹写了水石之争,这表现了溪水怎样的精神?全文通过生 动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6、(3分)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或你得到什么样的启发?请简要 回答 四、(12分)记叙文阅读 幸福的坡度 我们经常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体会到的也一定 是他人体会到的。其实,这在许多时候都有偏差、至少我从那位坐在轮椅上的中 年男子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那时.我们警队正和一所小学搞警民共建活动,小学生们每到周末就要 自发地到警队来打扫卫生,这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几个领导一商量,也应 该为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法制教育课是一个方面,但不够。后来一个民 警说,学校距离马路挺近的,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家长都很担心。于是 我们就有了主意,设个助学岗,一来可以保征学生过马路时的安全;二来,对那 些在学校外抢小学生钱的大孩子也是个警示 每天护送孩子们过马路,时间长了,与孩子们的家长也熟识了,基本上 能认清哪个小孩子是谁的。其中一个坐着残疾人手摇车的中年男人引起了我的注 意,他的神情有些落寞,只有在见到自己的孩子跑过来时,才豁然一笑
“沉闷”的原因 是 “活泼和快乐”的原因 是 14、(2 分)溪水戏耍红叶的文字写得十分精彩,充满生活情趣,请你列举出其 中传神的几个词语,并作简要分析。(写出三个即可) 15、(3 分)文章重点摹写了水石之争,这表现了溪水怎样的精神?全文通过生 动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6、(3 分)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或你得到什么样的启发?请简要 回答。 四、(12 分)记叙文阅读 幸福的坡度 我们经常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体会到的也一定 是他人体会到的。其实,这在许多时候都有偏差、至少我从那位坐在轮椅上的中 年男子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那时.我们警队正和一所小学搞警民共建活动,小学生们每到周末就要 自发地到警队来打扫卫生,这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几个领导一商量,也应 该为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法制教育课是一个方面,但不够。后来一个民 警说,学校距离马路挺近的,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家长都很担心。于是 我们就有了主意,设个助学岗,一来可以保征学生过马路时的安全;二来,对那 些在学校外抢小学生钱的大孩子也是个警示。 每天护送孩子们过马路,时间长了,与孩子们的家长也熟识了,基本上 能认清哪个小孩子是谁的。其中一个坐着残疾人手摇车的中年男人引起了我的注 意,他的神情有些落寞,只有在见到自己的孩子跑过来时,才豁然一笑